名醫館:王燦暉治療肢體經絡疾病驗案3則

穴位 甘草 中醫 中藥 中醫出版 2017-08-03

導讀:王燦暉既遵經重古,又不泥古不化,拘於教條,對前人之說除細加闡發,明其機理外,常參合自意,提出新見,對其加以補充和發展的治學方法。下面是王老治療治療肢體經絡疾病的3則驗案。

驗案1

沈某某,女,34歲。初診:2014年3月5日。

主訴:腕外側麻,頸椎外側疼痛月餘

現病史:患者在1月前在無誘因的情況下發生腕外側麻,頸椎外側疼痛,為進一步診治,特來我門診部就診。神疲乏力,手腕外側麻,頸椎外側疼痛,夜間尤其明顯,雙眼、上下肢微腫,雙腿無力,後腦有脹感。納可,便調,夜寐可,舌淡苔薄,脈沉細澀。

辨證分析:氣虛血瘀,經絡失養。

中醫診斷:痺證。

治則治法:補氣活血。

處方:黃芪20克,天麻10克,當歸10克,川芎12克,葛根20克,懷牛膝12克,雞血藤15克,伸筋草10克,炙地鱉蟲6克,炙全蠍5克,茯苓皮20克,甘草5克,骨碎補10克。

二診:2014年3月12日。患者服藥後氣色明顯好轉,頸部疼痛減輕,上肢麻木改善,方遵前法。處方:黃芪20克,天麻10克,當歸10克,川芎12克,葛根20克,懷牛膝12克,骨碎補10克,雞血藤15克,伸筋草10克,片薑黃10克,炙地鱉蟲6克,炙龜板15克,炙全蠍5克,茯苓皮20克。

按語:患者因“腕外側麻,頸椎外側疼痛月餘”前來就診,平素神疲乏力,為中氣不足,難以上養所導致。“氣為血之帥”,氣不上養,則血液凝滯成瘀血,導致經絡失養而肢體麻木,故痛有定處,夜間尤甚。“痺證”在臨床多以實證論之,中氣不足導致的血瘀之證在臨床也很多見,尤其見於一些公司職員,由於長期固定姿勢強負荷工作,缺乏運動,加之營養不均衡,由中氣不足而致血瘀,虛證更加劇了血瘀的表現。而長期虛實夾雜的痺證則容易影響下焦肝腎,則需“先安未受邪之地”。

驗案2

楊某某,女,54歲。初診:2014年4月30日。

主訴:關節疼痛數年。

現病史:數年前患者在無明顯誘因的情況下發生關節疼痛,關節疼痛,下肢不麻,舌暗,苔薄,脈結代。

辨證分析:寒凝血瘀,阻滯經絡。

中醫診斷:痺證。

治則治法:溫陽利溼,補益肝腎。

處方:制草烏5克,細辛4克,炙全蠍5克,懷牛膝12克,杜仲12克,骨碎補10克,獨活10克,片薑黃10克,川芎12克,玄胡索10克,仙鶴草10克,生薑3片,甘草5克。

二診:2014年5月10日。關節疼痛稍減,舌微暗,苔薄,脈結代。痺證日久可傷及真陰,加之外感後可觸發原有病症。治以平肝潛陽,行氣活血。

處方:制草烏5克,細辛4克,炙全蠍5克,羌活10克,獨活10克,漢防己10克,生地5克,知母10克,懷牛膝12克,骨碎補10克,忍冬藤20克,伸筋草10克,海風藤10克,生薑3片,川芎12克,甘草5克。

按語:患者因“關節疼痛數年”前來就診,患者以關節疼痛為主證,參考舌象多為寒凝經絡,加之痺證日久,則傷及肝腎並形成血瘀,阻滯心脈則現結代脈。痺證日久可傷及真陰,取陰中求陽之意。

驗案3

方某某,女,64歲。初診:2014年5月10日。

主訴:兩腿關節疼痛3年。

現病史:患者3年前無任何明顯誘因發生兩腿關節疼痛,骨關節炎,半月板二級損傷,兩腿關節疼痛,活動尚可。舌暗,苔薄,脈細弦。

辨證分析:肝陽上擾,瘀血阻滯。

中醫診斷:痺證。

治則治法:平肝潛陽,化瘀通絡。

處方:天麻10克,杜仲12克,懷牛膝12克,骨碎補10克,當歸10克,雞血藤15克,炒白芥子5克,海風藤10克,伸筋草10克,片薑黃10克,炙龜板5克,丹蔘12克,甘草5克。

二診:2014年5月17日。患者訴藥後關節疼痛稍減,舌脈如前。遵前法擬方論治。

處方:天麻10克,杜仲12克,懷牛膝12克,骨碎補10克,當歸10克,雞血藤20克,炒白芥子5克,海風藤10克,伸筋草10克,片薑黃10克,炙龜板5克,丹蔘12克,甘草5克。

按語:患者因“兩腿關節疼痛3年”前來就診,由於患者長期痺證,傷及肝腎,容易導致肝陽上擾,氣血不調,則瘀血阻滯,證見關節疼痛,痛有定處。二診時,患者疼痛減輕,血壓平穩,加雞血藤至20克,以加強通絡。

本文來源於

王燦暉學術思想薈萃》

劉濤編著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目前正在出版流程中

請關注中醫出版

《王燦暉學術思想薈萃》一書共分醫事傳略、學術思想、臨床經驗、醫案選四部分。其中醫事傳略主要介紹王燦暉的學醫經歷和主要學術成就;學術思想重點介紹王燦暉在溫病學和辨證學方面的學術認識;臨床經驗主要介紹王燦暉辨治病毒性疾病等23個病種的辨治思路和處方用藥經驗;醫案選輯錄王燦暉辨治心、肺、脾胃、肝膽、腎、肢體經絡、氣血津液、外科、婦科等系統的病案130例。醫案理法方藥俱備,描述詳細,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名醫介紹

王燦暉(1937-),男,從醫、執教60年。為全國著名中醫學家,中醫溫病及內科學專家,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的全國第二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師承學習指導教師,“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學術思想傳承研究”指導老師,全國著名中醫藥專家工作室指導老師,江蘇省首批國醫名師,江蘇省第二中醫院呼吸病國家重點專科學科帶頭人,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王燦暉教授還重視中西醫理論和方法相結合,提倡繼承前人經驗與創制新法相結合。在臨床實踐中,思路活潑,視野開闊,重視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進行分析研究,注重從個別案例中發現一般規律、總結診療經驗,探索治療思路;用藥清新靈活,講究實效,每以一、二味藥物的變化,治療難治之疾。重視人體的整體機能狀態對局部病變的影響,善於運用綜合治療措施,調理整體機能的狀態;同時也注重局部病變對全身機能狀態的影響,在診療多系統、多臟器的複雜病變中,強調要抓住病變的關鍵,祛除主要的病理因素,從而促使全身機能狀態的恢復。在溫病學的理論和實踐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詣,是現代溫病學科的創始人之一。

知識就是力量

願明天的你依然會相信

點擊「寫留言」參與討論

猜你喜歡

  • 治痺證,看這幾位老中醫怎麼辨證(用藥絕招)

……以下是廣告時間……

給大家推薦《中醫哲學思維方法研究進展》,點擊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

名醫館:王燦暉治療肢體經絡疾病驗案3則

名醫館:王燦暉治療肢體經絡疾病驗案3則

名醫館:王燦暉治療肢體經絡疾病驗案3則

內容推薦

本套叢書主要以“973”項目課題“現代中醫學術創新的理論分析與總結”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古代天人關係理論與中醫學研究”的工作為基礎,以省部級以上成果獎、973項目、國家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為主體,對60餘年來現代中醫理論研究成果系統梳理分析的基礎上,按照中醫學概念問題研究、中醫哲學思維方法研究、中醫藏象理論研究、中醫病因病機理論研究、中醫經絡理論研究、中醫治則治法理論研究、中醫體質理論研究、天人關係理論與中醫學研究等專題,系統闡述各領域的研究成果、存在問題、研究前景,並提煉其中具有標誌性和一定影響的中醫理論新概念、新學說,深入考察其形成的實踐基礎及源流,確認其原創性及理論價值,揭示科學內涵,規範理論表述。

END

本文由中醫出版公眾號原創發表,最終解釋權歸本文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選自《中醫哲學思維方法研究進展》。商業轉載請與我刊聯繫授權事宜。如有內容合作,請後臺留言,歡迎廣大讀者原創投稿。

投稿及諮詢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