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長劉昆兩提政府壓減一般性支出力爭10%,釋放什麼信號?'

劉昆 重慶 陝西 經濟 上海 第一財經 2019-08-28
"

財政收入日趨緊張,政府決心壓減一般性等不必要支出。

近日,財政部部長劉昆在向全國人大作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報告,提及下一步重點財政工作時,要求堅持政府過緊日子。

“中央財政帶頭壓減一般性支出,除剛性和重點項目外,其他項目支出平均壓減幅度達到10%。在嚴格落實年初既定的一般性支出壓減5%的基礎上,有條件的地方要進一步加大壓減力度,力爭達到10%以上,把節省下的資金用於支持重點建設和民生改善。”劉昆說。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這是劉昆在兩個月時間裡,第二次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報告,提及一般性支出力爭壓減10%以上。這意味著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入困難,各級政府將比年初用更大力度壓減不必要支出,過緊日子來支持減稅降費,減輕市場主體負擔,讓企業過好日子。

政府預算專家、上海財經大學鄧淑蓮教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官方預算科目中沒有一般性支出概念。它主要指黨政機關維護運轉或是履行職能所需的費用,不僅包括“三公”經費,還包括辦公樓和業務用房建設及修繕費、會議費、差旅費等。

而重點專項支出,則指落實到特定事項和對象的非行政開支,如各類建設發展專項等。

受減稅降費政策帶來的減收,以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今年財政困難十年內罕見。

財政部數據顯示,前7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12.56萬億元,同比增長3.1%,增幅同比回落6.9個百分點。其中最為核心的全國稅收收入增長僅0.3%,增幅同比回落13.7個百分點,創十年來新低。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11個省收入下降,十分罕見。

預算法規定量入為出、收支平衡,今年地方財政收入下滑,支出勢必也要下滑。而財政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民生類支出必須保障,因此政府一般性支出、跟民生無關的專項支出成為壓減對象。

由於地方早已預計到今年大規模減稅降費,因此年初地方普遍提出壓減一般性支出5%,也有少數省份將目標定在10%。

但2萬億元減稅降費政策還是超出地方預期,減收也比年初預計來得更猛,僅上半年新增減稅降費11709億元。因此不少地方提高了一般性支出壓減比例。

比如,江蘇省財政廳廳長儲永宏近期表示,下半年要進一步壓減一般性支出,壓減幅度達到10%以上。上海市財政局局長過劍飛近期也表示,進一步加大一般性支出壓減力度,力爭使各市級部門和各區全年壓減幅度由年初的5%提高到10%以上。陝西和新疆在提及下半年重點財政工作時,要求今年各級各部門壓縮一般性支出一律不得低於5%,力爭達到10%以上。

劉昆兩個月內兩度要求地方加大壓縮一般性支出力度,預計未來更多地方會加大壓減力度。

全國各級政府壓減一般性支出規模很難測算,但一些地方也給出具體數字,一窺情況。

陝西省財政廳預計全省今年壓縮一般性支出18億元。陝西去年全省地方財政收入約2243億元,一般性支出壓減金額佔當地財政收入比重約0.8%,儘管比重小,但絕對金額仍是一筆可觀的數字。

重慶市財政局公開消息稱,重慶今年壓減一般性支出、取消低效支出的力度超出想象。年初全市統一壓減一般性支出5%,5月份再對市級一般性支出、重點專項支出分別按5%和13%壓減,總額55億元。“儘管各方面對政府今年的‘緊日子’早有預期,但當方案與各單位一一見面、一筆一筆壓減時,很多人還是忍不住驚歎。”

重慶市是全國11個財政收入下滑省市之一。今年1~7月重慶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369.1億元,下降7.3%,根據重慶市統計局數據,這是1994年以來的重慶首次出現收入下滑。這次壓減的55億元開支,佔2018年當地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2.4%。

壓減一般性支出直接觸動部門利益,因此一些地方坦言壓減過程比較難。比如,浙江省磐安縣2019年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稱,今年一般性支出應比上年壓減5%以上。從上半年執行來看,不但壓減支出十分困難,反而要求追加預算的項目非常多。今年以來縣財政部門陸續收到各預算單位要求追加預算的報告40多項,共計1.5億多元。

劉昆在上述報告中要求,硬化支出預算執行約束,嚴控預算追加事項,堅決禁止違反預算規定亂開口子。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曾告訴第一財經,目前各地加大力度壓減一般性支出必要可行,向市場傳達了政府與市場同甘共苦,過緊日子的決心。

壓減政府支出並非今年權宜之計,政府過緊日子將是常態。劉昆近日撰文稱,要把黨和政府過緊日子作為財政工作長期堅持的方針,切實貫徹和體現到財政改革發展的全過程和各方面,開源節流、精打細算,行簡約、倡簡樸、戒奢華,當好“鐵公雞”,打好“鐵算盤”。

雖然政府在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但與民生相關的支出仍力度不減。目前地方政府將把這筆省下來的資金,優先用於落實“三保”(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支出、支持打贏三大攻堅戰等重點事項。

劉昆在前述報告中,也要求各地嚴把支出政策關口,強化財政可承受能力評估,凡是不具備實施條件、超出財力可能的支出政策,一律不得實施。地方要統籌轉移支付資金和自有財力,按照“縣級為主、省級兜底”的原則,在優化支出結構上多下功夫,堅持“三保”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優先順序,堅持國家標準的“三保”支出在“三保”支出中的優先順序,切實保障“三保”支出需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