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報》刊登懷集縣委書記劉衛紅署名文章,釋放出什麼信號?

創業 經濟 投資 金融 懷集發佈 2017-06-02

《西江日報》刊登懷集縣委書記劉衛紅署名文章,釋放出什麼信號?

“尚賢者,政之本也。”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也是提升區域競爭力的第一要素。懷集要打贏經濟翻身仗,實現追趕型跨越式發展,必須大力引育創新創業人才,為經濟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

《西江日報》刊登懷集縣委書記劉衛紅署名文章,釋放出什麼信號?

提高思想認識,高度重視創新創業人才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在人才,創業推動發展的關鍵在人才。今年,我市啟動“招商引資年”活動,與此同時,全國各地都掀起了招商搶資“白刃戰”。我們充分認識到,招商搶資的背後實質就是拼人才。

2009 年,中國科學院院士、知名物理學家甘子釗帶領半導體研究中心團隊進入東莞,組建東莞市中稼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國內規模最大的襯底材料研發和製造基地,產值從 2010年的 1000 萬元攀升至 2015 年的2.5億元。這個被稱為東莞“最強大腦”之一的團隊最開始打算留在北京,東莞市得知這一人才信息後,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親自率招才團隊赴北京拜訪甘子釗院士及其團隊。最終,東莞市打動北京大學院士團隊,打敗“北上廣” , “搶”得院士來創業,產生了“引進人才一培育企業一催生產業”的效應。創新創業人才有先進的知識儲備、有開闊的發展思路、有明確的經營方向,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先鋒隊、主力軍和推動力,誰搶到創新創業人才,誰就能佔領經濟競爭的制高點。

去年,市委書記賴澤華同志率領招商團隊鍥而不捨地追商搶資,最終使 65%員工是科技人才、擁有 11 名院士的中國電科落戶肇慶,為我們追商搶資樹立了典範。招商搶資是懷集經濟工作的“生命線”。要打破懷集經濟總量不大、發展後勁不足的局面,必須要大力引育創新創業人才,把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有機結合、同頻共振,做到招商與招才並舉,引資與引智並重,形成招商引人才、人才促產業、產業再聚才的鏈式發展模式,實現借梯上升、借腦發展,切實增強經濟發展動力。

落實“三大抓手”,廣泛聚集創新創業人才

大力引進領軍人才

領軍人才帶項目、帶技術、帶資金、帶人才,實踐證明,引進一名領軍人才能帶來一個創業團隊、帶動一個產業的發展、培育一個經濟的新增長點。

懷集要圍繞產業發展定位和規劃,瞄準創業領軍人才和創業團隊,充分利用“西江人才計劃”等政策,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努力實現高端人才引領發展。

要藉助“肇慶金秋 · 招才引智”等活動載體和廣州五山博士協同創業聯盟等協會平臺,突出“產業”要素,以“人才+項目”的形式,大力引進食品加工、先進裝備製造、生物醫藥領軍人才和創業團隊,促進人才圈與經濟圈、人才鏈與產業鏈 、人才集聚與產業聚集的無縫對接和良性互動。

要實施柔性引才,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打破人才地區所有、部門所有、單位所有舊的管理體制,切實加強與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等科研院所在人才培育、人才引進、技術研發等方面的戰略合作,為產業發展提供強大智力支持。

《西江日報》刊登懷集縣委書記劉衛紅署名文章,釋放出什麼信號?

大力吸引本土人才迴歸

經濟欠發達地區福利待遇較低、生活環境難以滿足人才需求。引進人才難、留住人才難,成為欠發達地區的必須破解的挑戰。然而,本土人才家在本地、情在本地,本土人才的穩定性更強,他們更願意回鄉創新創業。去年 8 月底,懷集啟動了“金燕歸巢計劃”,對欠發達地區吸引人才回鄉創業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接下來,懷集要以全國第二批結合新型城鎮化支持農民工、大學生等人員回鄉創業試點工作為契機,進一步深化“金燕歸巢計劃”,促進本土人才、資金雙迴歸。

一要強化資金支持。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深化青年創新創業貼息貸款活動,探索成立創業種子基金,對接各類天使投資基金,緩解創業人才回鄉創業資金瓶頸問題。

二要強化平臺支持。進一步完善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優化全鏈條的創業孵化服務。舉辦創新創業大賽,促進創業項目落地轉化。大力支持創客聯盟、青年商會等創業組織,促成抱團發展。

三要強化智力支持。發揮華南理工大學創業學院、廣州孵客投資等資源力量,建立完善創業導師團隊,定期舉辦“懷商講堂”、創業沙龍、創客訓練營等各類創業培訓,提高創業人才創業技能,提升創業成功率。著力破解影響返鄉創業的政策壁壘,優化鼓勵返鄉創業的體制機制,打造“回鄉創業”、“外地創業+懷集元素”等多元創業模式,帶動懷集經濟發展。

大力營造優良的人才發展環境

“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環境不好,則人才散、事業衰。”人才環境是軟實力,要為創業人才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的環境,確保人才創業有機會、幹事有平臺、發展有方向。

一是營造優良的服務環境。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深入推進“一門式一網式”政府服務,著力提升開辦企業便利度,給企業鬆綁,讓市場發力,為創業人才添活力。要完善人才發展的居住環境、工作環境,幫助創業人才解決生活居住、子女入學、就醫等實際問題,並給予優惠政策,使他們安心創業、順利創業。

二是營造濃厚的識才環境。加大人才工作宣傳力度,在全社會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氛圍,積極培育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創業文化,使創新創業人才的創業熱情得到最大限度的迸發,讓創新創業人才的特性、專長和社會價值得到充分的體現,使創新創業人才有更多的獲得感。

三是營造開放的用才環境。企業是創新創業的主體,也是人才引進和使用的主體。要充分尊重市場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充分調動用人主體的積極性,實現創新創業人才各盡其能、有為有位,從而起到“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的效果。

堅持“黨管人才”,關心關懷創新創業人才

“擇天下英才而用之,關鍵是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要充分發揮黨委在創新創業人才工作中領導核心作用,黨委書記要親自抓“第一資源”,組織部門要牽頭抓總,各部門要各司其職,讓創新創業人才引得入、留得住,培育得起,扎得下根。

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思想是行為的先導。要以“解放思想,實幹興肇”教育實踐活動為載體,推動思想大解放,破除束縛創新創業人才發展的思想障礙,擯棄山區意識,挖掘懷集比較優勢去引才聚才。規範“親”“清”政商交往行為,建立領導幹部聯繫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機制,變“管理者”為“服務者”,以求賢若渴的精神主動搶人才、主動服務人才,打造“親才重才扶才”的人才關懷格局。

二要進一步搭建平臺。平臺是創新創業的基礎,也是人才成長的搖籃。要完善廣佛肇經濟合作區重大發展平臺建設,積極搭建創新創業孵化平臺、產學研協同創新創業平臺、投融資平臺、信息平臺、智力服務基層平臺等高層次發展平臺載體,讓創新創業人才有廣闊的舞臺。

三要進一步創新機制。聚集人才貴在機制創新。落實各項創新創業獎補政策,鼓勵創新人才以知識產權入股、期權獎勵、技術有償轉讓等方式參與要素收益分配,使創新創業人才名利雙收。提升創新創業人才政治地位,通過吸收入黨、推薦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方式積極引導創新創業人才參政議政,投身到經濟社會發展中來。


來源:西江日報

《西江日報》刊登懷集縣委書記劉衛紅署名文章,釋放出什麼信號?

《西江日報》刊登懷集縣委書記劉衛紅署名文章,釋放出什麼信號?

《西江日報》刊登懷集縣委書記劉衛紅署名文章,釋放出什麼信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