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提出今年GDP力爭增長10%

農村 經濟 三農 投資 龍門發佈 2017-03-29

建三大平臺培育經濟新增長極

縣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提出今年GDP力爭增長10%

龍門已經形成了3個“1.5交通經濟圈”。

縣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提出今年GDP力爭增長10%

縣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建設效果圖。 本報記者黃宇翔 翻拍

縣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提出今年GDP力爭增長10%

龍門縣將推動農業農村發展提質增效。(資料圖片)

龍門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於3月8日召開。縣委書記範志益等縣四套班子成員參加會議,縣委副書記、縣長陳偉良代表新一屆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縣政府關於換屆以來的工作情況和今年重點工作安排報告。

今年重點

年底23個省級相對貧困村全部出列

報告指出,到2017年底,5407名有勞動能力的相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23個省級相對貧困村全部出列,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一相當”目標,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與全市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與此同時,推動農業農村發展提質增效,加快推進2萬畝現代高標準基本農田和5000畝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區建設;紮實推進省級新農村連片示範建設工程;完成新一輪省級貧困村通自來水工程、村村通自來水工程以及藍田河整治工程。積極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升級,不斷提高農村普惠性金融的覆蓋面。穩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培育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繼續加強“三品一標”認證工作。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規範有序流轉土地等生產要素承包經營權。

建立推廣項目首席服務官制度

報告指出,今年龍門縣將精心組織開展好“項目投資落地年”活動,繼續實行縣黨政領導掛鉤項目、縣領導重點督導服務、現場辦公會、重大項目黨政主要領導掛牌督辦等制度,建立推廣項目首席服務官制度,紮實推動項目落戶服務攻堅。嚴格落實招商選資“一崗雙責”,健全招商隊伍和激勵機制,制定招商選資年度計劃,完善土地資源庫、產業鏈招商圖、招商選資路線圖;全面對標深圳、對接廣州開展靶向招商,大力實施“海綿行動”,實行掛圖招商,提高招商實效,全年完成招商選資260億元以上。

另一方面,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開展爭創品牌企業和名優產品活動,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實力的龍頭企業。加快推進電子商務發展,做強物流生態鏈,建立良性的物流運營體系;啟動建設農村淘寶3.0模式,推動農村淘寶生態服務、創業孵化和文化公益三個中心建設,爭創全省首個農村淘寶“智慧縣域”。

轉移園21宗在建項目力爭投產9宗

報告提出,今年,龍門縣要加快以惠州產業轉移工業園為重點的工業發展平臺、以環南崑山生態旅遊產業園區為重點的旅遊發展平臺以及以縣城和永漢“一主一副”為重點的城鎮擴容提質平臺建設,培育經濟新增長極。

在工業發展平臺建設方面,加快惠州產業轉移工業園北片區和平陵產業集聚區建設,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區域申報工作。加快惠州產業轉移園公共服務中心等22宗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快君悅藥業等21宗在建項目建設,力爭9宗以上建成投產,力促東出口汽車零配件系列項目等已簽約項目動工建設。創新建立產業發展基金等模式,加快打造龍平工業走廊。

在旅遊發展平臺建設方面,全面實施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確保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加快十字水度假村三期等23宗重點旅遊項目建設,打造旅遊精品。加快鄉村旅遊發展,積極培育一批鄉村旅遊示範點。

在城鎮擴容提質平臺建設方面,加強城鎮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通過金龍大道改擴建,拉開“一城兩街道”框架;推進縣城向東擴展,重點推動6平方公里起步區建設,打造擴容提質示範區。加速發展永漢副中心城區,啟動省道119線沿線環境綜合整治首期示範段建設,實施竹海景觀、市政道路及沿線景觀改造,打造擴容提質新亮點。

全年完成公路建設投資超27億元

報告提出,今年龍門縣將全面實施交通公路建設四年“大會戰”,配合加快仁深高速龍門段建設;完成汕湛高速龍門段徵地拆遷;配合做好惠龍高速、龍愷高速、翁新高速龍門段前期工作,力爭年底啟動惠龍高速龍門段控制性工程建設。推動省道355線龍門段改建工程建成通車。動工建設省道353線龍門至水貝段(西環路)、省道244線龍門縣城至平陵段、縣道221線龍城至天堂山段、新汽車客運站和甘香大橋重建工程等項目。啟動縣道261線麻榨鳳崗至南灘段、縣道220線地派至顯記段改建工程前期工作,力爭儘快動工建設。完成180公里新農村公路、300處錯車道建設,改造危橋62座。全年完成公路交通建設投資超過27億元。

安排14.67億元辦好10件民生實事

今年,龍門縣將安排14.67億元集中力量辦好10件50項民生實事。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龍城第五小學建設,確保部分建成並秋季招生。大力發展民辦教育,加快華南師範大學附屬龍門學校建設,力爭秋季招生。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快推進新“四館”建設;穩步推進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建成一批省級示範點;完成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創建工作。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著力加快“三院”、公共衛生綜合服務大樓建設,建成出生缺陷干預中心,加快建設衛生強縣。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推進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制度一體化,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成養老服務中心。完成公租房建設90套、農村危房改造2254戶。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新增寬帶接入21000戶,新建4G基站271座,公共WIFI覆蓋廣場、學校、醫院等重點區域,實現4G進村全覆蓋。

新建44個森林村莊和4個鎮級森林公園

今年,該縣還將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深入實施綠色城鄉“六大行動”、美麗鄉村“三大行動”,完成資源熱力電廠建設,實現城鄉生活垃圾無縫對接一體化處理;配套完善城鎮汙水管網,新建42座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繼續保持城鎮生活汙水處理率達85%以上、行政村生活汙水處理率達60%以上。繼續開展新一輪綠化龍門大行動,深入實施林業四大重點生態工程,完成碳匯林建設5500畝,新建6公里生態景觀林帶,建成1個溼地公園、4個鎮級森林公園、44個森林村莊,改造桉樹林8000畝。力爭在全市率先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鏈接

去年GDP增幅排名全市第二

報告提出,2016年,龍門縣宏觀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80.46億元,同比增長12%,增幅居全市第二。規上工業增加值完成78.08億元,增長18.8%,比全市高出10.1個百分點。規上工業總產值、固定資產投資雙雙突破200億元,分別 增 長 18.9%和19.3%,分別比全市高出11.8和9.9個百分點。工業投資65.53億元,增長24%;基礎設施投資47.13億元,增長24.9%,分別比全市高出10.5和37.1個百分點。

報告提到,隨著龍門縣交通、資金、土地等瓶頸逐步破解,特別是交通設施建設加快,龍門已經形成了3個 “1.5交通經濟圈”,即到廣州、深圳、東莞等珠三角發達城市,到鹽田港、惠州港、黃埔港三大港口,到白雲機場、深圳機場、惠州機場三大機場都僅需1.5個小時車程。未來幾年,全縣將有8條高速貫通過境,高速公路總里程將近240公里,龍門將成為粵中地區的交通樞紐,全面融入珠三角1小時經濟生活圈將成為現實。

本組文/圖(除署名外) 本報記者黃宇翔通訊員龍新心

來源:惠州日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