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緊日子要更緊,財政部要求壓減一般性支出10%以上

今年大規模減稅降費帶來財政減收,為此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一般性支出要壓減5%以上。不過數月,這一壓減比例大幅提高。

在近日的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上,財政部部長劉昆作《關於2018年中央決算的報告》。他在談及下一步重點工作時表示,督促指導地方開源節流,加強財政收支預算管理,盤活存量資金資產,進一步壓減一般性支出,力爭達到10%以上,支持落實減稅降費政策。

“近期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疊加力度空前的減稅降費,財政收入增速明顯下滑。由於不能大幅擴大財政赤字,為了預算平衡,政府只能通過動自己存量利益增收,和加大一般性支出壓減力度來減支。大幅壓減一般性支出不僅必要,而且可行。這也向市場傳達了政府與市場同甘共苦,過緊日子的決心。”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對第一財經分析說。

今年前5個月,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8930億元。受此影響,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3.8%,創2010年以來同期收入增速的最低值。其中稅收收入同比增長僅2.2%。地方財政收入增速集體放緩。重慶、北京、貴州財政收入首次陷入負增長。

國家行政學院馮俏彬教授告訴第一財經,目前減稅降費已取得了很大進展,但與此同時各級政府的財政平衡壓力很大,所以現在需要找到對衝的辦法,防止減稅降費效果受到影響。大幅壓減一般性支出就是應對舉措之一。

“從政府預算科目來說,並沒有一般性支出這個概念。它可能主要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的行政經費支出,包括三公經費。”政府預算專家、上海財經大學鄧淑蓮教授告訴第一財經。

馮俏彬也認同這一概念。她還認為,根據需要這一範圍還可以擴大,比如一些項目支出中用於非關鍵性部分的開支。

中央財政預算報告中,有一張中央本級基本支出預算表,其中有一類稱為機關商品和服務支出,具體包括了辦公經費、會議費、培訓費、公務接待費、因公出國費、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等。施正文認為,上述這筆支出基本屬於一般性支出。

財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中央財政本級基本支出中機關商品和服務支出(執行數)約為3724億元。2019年這筆支出預算約為3971億元,預算數為上年執行數6.6%。

2018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合計39.92億元(包括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安排的經費),比預算數減少17.14億元。

根據此前中央各個部門披露2019年部門預算報告,不少部門都按照壓縮一般性支出5%以上的要求,壓減行政運行等經費。

劉昆在今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曾表示,在財政節流方面,除了剛性、必保支出外,財政部今年的預算報告中要求一般性支出壓縮5%以上。實際上,中央財政壓縮一般性支出超過10%。

從今年初各省披露的預算報告來看,多數省份都是按照5%以上要去來壓縮當地一般性支出,也有一些省份壓減目標為10%以上。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葉青教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一般性支出還有壓縮空間,有些部門預算用不完年底都退回來。政府行政經費支出一定要厲行節約,要消費但杜絕浪費。比如開會盡量用本單位會議室,開空調要關上門。今後壓縮一般性支出要重視制度性改革帶來節約,比如近些年公車改革後能一年省下大概1000億元。公務賓館改革,也能節約1000億元。

施正文表示,目前政府壓縮的一般性支出並不直接涉及民生保障支出,相反財政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近些年民生保障類支出規模逐步加大。

比如,去年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從70提高至88元,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提高約5%,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49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至55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