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兩年內五提樓市長效機制,措辭微妙變化釋放了什麼信號?

投資 經濟 金融 房產 華夏時報 2017-04-27
中央兩年內五提樓市長效機制,措辭微妙變化釋放了什麼信號?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 楊仕省 北京報道

4月25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快形成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這是高層會議在兩個月內第二次提及長效機制問題。

“在兩個月內第二次提到了房地產的長效機制問題,表明中央推進房地產長效機制的力度加大了。”4月26日下午,上海城市經濟學會高級經濟師顧海波向《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表示,迫切的理由源於,即便熱點城市限貸、限購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房地產市場存在深層次矛盾尚未有效解決,一、二線城市的房價高企和三、四線的庫存加大的壓力仍然較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房地產研究室副主任劉衛民也認為,中央還在積極推進房地產長效機制的過程中,且力度加大;要把諸如信貸政策等短期政策與長期政策結合起來,現在是一個很好的時間窗口。

實際上,提出建立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的目標,在中央召開的至少有5次重要會議上均被重點提及。

除了4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外,今年2月28日中央財經會議對“房地產”首提“完善一攬子政策組合”,其中包括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2016年12月中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五大手段,研究建立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2016年12月9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提出要研究建立樓市長效機制;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到要完善市場環境,盤活存量資產,建立房地產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長效機制意味著房地產市場發展不能只靠一時的應急調控政策,關鍵是如何在短期內處理好住房消費和投資、房地產和經濟增長的協調關係,並降低房地產的投資屬性、迴歸居住屬性。”中原地產市場總監張大偉4月26日接受《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採訪時稱。

據媒體報道,專家提及的長效機制可能既包括人地掛鉤、動態調整土地供應、棚改貨幣化安置,也可能涉及房地產稅、70年產權、限購政策的定位、租賃市場的發展、土地市場的供應規則。

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認為,建立長效機制,需要在供地、金融、財稅等關鍵領域實現突破。其中,土地制度上,要完善土地招拍掛配套制度;金融制度上,要建立“多層次、普惠制”的住房金融制度;財稅制度上,要完善中央與地方分權的財稅體制。此外,還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以釋放新市民群體的購房需求。

記者梳理資料發現,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加快研究建立”,到今年3月公佈政府工作報告的“加快建立和完善”,再到本次中央政治局會議的“加快形成”,中央對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態度出現微妙變化。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4月18日公開表示,目前國家正在抓緊時間,緊鑼密鼓研究制定保證房地產長期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成熟的時候可以付諸實施。對此,有專家分析稱,寧吉喆提到“國家正在制定”,可能是發改委牽頭來做,住建部參與,再提交給中財辦,形成初稿提交決策層定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