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金所退出P2P,四百家平臺被清,釋放什麼監管信號?'

"

傳聞成真?一則陸金所計劃退出P2P業務的媒體報道消息,瞬間刷屏!

7月18日,據路透社報道,陸金所計劃退出P2P業務。新京報記者從陸金所官方獲悉,“陸金服P2P業務正積極響應和配合監管‘三降’要求。網貸業務正常運營,存量產品與客戶權益不受影響。”

有業內人士表示,無論陸金所是否退出P2P,其案例對於其他P2P的參考價值不大。目前全國至少有400餘家網貸平臺被清退,從監管來看,基本合格機構將納入監管試點,退出和轉型將是行業重點。

業內人士:網貸轉型消金 存量如何清退仍面臨難題

據路透社報道,三位知情人士表示,中國最大在線財富管理平臺之一的陸金所計劃退出P2P業務。其中兩位知情人士表示,陸金所退出P2P業務是由於監管障礙所致。這些知情人士表示,他們並不知曉陸金所何時將關閉P2P業務,但稱該公司已經開始申請消費金融的牌照了。

但隨後,陸金所官方迅速回應稱,其網貸業務正常運營,存量產品與客戶權益不受影響。

對於今天路透社的報道以及陸金服的迴應,西南財經大學普惠金融與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文認為,如果按照外媒的報道,陸金服申請消費金融的牌照、轉型消費金融公司,有極強的轉型示範意義,但對於其他家P2P可參考價值不大。

“第一是消費金融公司的申請難度,平安背景可以支持陸金所拿張消費金融牌照,但其他沒有背景的平臺股東方很難支持成為消費金融公司主要發起股東,只能成為參股股東,同時市場上可收購的消費金融牌照過少。第二,消費金融公司的募資能力、發金融債和同業拆借等主要看的也是股東背景,股東背景不強,很難募資。”

此外,陳文對P2P轉型消費金融公司後,存量清退問題提出自己的疑問,“即使轉型,存量P2P業務如何清退也是難題,消費金融公司不太可能直接把債權接過來。”

同時,在陳文看來,拿消費金融公司牌照不僅僅是P2P轉型趨勢,也是網絡小貸的市場玩家現在轉型的方向,此前,阿里和微博聯手拿招銀消費40%股份已經代表這一趨勢。

張葉霞告訴新京報記者,陸金服迴應中指出的P2P網貸業務正積極響應和配合監管“三降”,也與監管要求一致。同時,消費金融公司屬於持牌金融機構,銀保監會對出資人設置了嚴格的准入標準。雖然近年來消費金融公司獲批減速,但並未停止,所以資質雄厚企業轉型消費金融公司在政策層面依舊可行;而隨著消費轉型升級及消費需求持續旺盛,消費信貸市場空間廣闊。尤其是對於業務線上化程度高,用戶下沉及細分的消費金融公司,未來市場更加廣闊。

陸金服待償的借款餘額984億元

市場的一個關注點是其退出過程,會否對債權人權益構成影響。陸金所方面的迴應有所作答:現有產品與客戶權益不受影響。

陸金所旗下網貸平臺為陸金服,根據其公佈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30日,陸金服出借人數量為65萬人,借款人數量為147萬人。

待償的借款餘額為984億元,借款餘額筆數156萬筆,利息餘額91.14億元,逾期金額21.12億元,逾期筆數5.6萬筆。

"

傳聞成真?一則陸金所計劃退出P2P業務的媒體報道消息,瞬間刷屏!

7月18日,據路透社報道,陸金所計劃退出P2P業務。新京報記者從陸金所官方獲悉,“陸金服P2P業務正積極響應和配合監管‘三降’要求。網貸業務正常運營,存量產品與客戶權益不受影響。”

有業內人士表示,無論陸金所是否退出P2P,其案例對於其他P2P的參考價值不大。目前全國至少有400餘家網貸平臺被清退,從監管來看,基本合格機構將納入監管試點,退出和轉型將是行業重點。

業內人士:網貸轉型消金 存量如何清退仍面臨難題

據路透社報道,三位知情人士表示,中國最大在線財富管理平臺之一的陸金所計劃退出P2P業務。其中兩位知情人士表示,陸金所退出P2P業務是由於監管障礙所致。這些知情人士表示,他們並不知曉陸金所何時將關閉P2P業務,但稱該公司已經開始申請消費金融的牌照了。

但隨後,陸金所官方迅速回應稱,其網貸業務正常運營,存量產品與客戶權益不受影響。

對於今天路透社的報道以及陸金服的迴應,西南財經大學普惠金融與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文認為,如果按照外媒的報道,陸金服申請消費金融的牌照、轉型消費金融公司,有極強的轉型示範意義,但對於其他家P2P可參考價值不大。

“第一是消費金融公司的申請難度,平安背景可以支持陸金所拿張消費金融牌照,但其他沒有背景的平臺股東方很難支持成為消費金融公司主要發起股東,只能成為參股股東,同時市場上可收購的消費金融牌照過少。第二,消費金融公司的募資能力、發金融債和同業拆借等主要看的也是股東背景,股東背景不強,很難募資。”

此外,陳文對P2P轉型消費金融公司後,存量清退問題提出自己的疑問,“即使轉型,存量P2P業務如何清退也是難題,消費金融公司不太可能直接把債權接過來。”

同時,在陳文看來,拿消費金融公司牌照不僅僅是P2P轉型趨勢,也是網絡小貸的市場玩家現在轉型的方向,此前,阿里和微博聯手拿招銀消費40%股份已經代表這一趨勢。

張葉霞告訴新京報記者,陸金服迴應中指出的P2P網貸業務正積極響應和配合監管“三降”,也與監管要求一致。同時,消費金融公司屬於持牌金融機構,銀保監會對出資人設置了嚴格的准入標準。雖然近年來消費金融公司獲批減速,但並未停止,所以資質雄厚企業轉型消費金融公司在政策層面依舊可行;而隨著消費轉型升級及消費需求持續旺盛,消費信貸市場空間廣闊。尤其是對於業務線上化程度高,用戶下沉及細分的消費金融公司,未來市場更加廣闊。

陸金服待償的借款餘額984億元

市場的一個關注點是其退出過程,會否對債權人權益構成影響。陸金所方面的迴應有所作答:現有產品與客戶權益不受影響。

陸金所旗下網貸平臺為陸金服,根據其公佈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30日,陸金服出借人數量為65萬人,借款人數量為147萬人。

待償的借款餘額為984億元,借款餘額筆數156萬筆,利息餘額91.14億元,逾期金額21.12億元,逾期筆數5.6萬筆。

陸金所退出P2P,四百家平臺被清,釋放什麼監管信號?

"

傳聞成真?一則陸金所計劃退出P2P業務的媒體報道消息,瞬間刷屏!

7月18日,據路透社報道,陸金所計劃退出P2P業務。新京報記者從陸金所官方獲悉,“陸金服P2P業務正積極響應和配合監管‘三降’要求。網貸業務正常運營,存量產品與客戶權益不受影響。”

有業內人士表示,無論陸金所是否退出P2P,其案例對於其他P2P的參考價值不大。目前全國至少有400餘家網貸平臺被清退,從監管來看,基本合格機構將納入監管試點,退出和轉型將是行業重點。

業內人士:網貸轉型消金 存量如何清退仍面臨難題

據路透社報道,三位知情人士表示,中國最大在線財富管理平臺之一的陸金所計劃退出P2P業務。其中兩位知情人士表示,陸金所退出P2P業務是由於監管障礙所致。這些知情人士表示,他們並不知曉陸金所何時將關閉P2P業務,但稱該公司已經開始申請消費金融的牌照了。

但隨後,陸金所官方迅速回應稱,其網貸業務正常運營,存量產品與客戶權益不受影響。

對於今天路透社的報道以及陸金服的迴應,西南財經大學普惠金融與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文認為,如果按照外媒的報道,陸金服申請消費金融的牌照、轉型消費金融公司,有極強的轉型示範意義,但對於其他家P2P可參考價值不大。

“第一是消費金融公司的申請難度,平安背景可以支持陸金所拿張消費金融牌照,但其他沒有背景的平臺股東方很難支持成為消費金融公司主要發起股東,只能成為參股股東,同時市場上可收購的消費金融牌照過少。第二,消費金融公司的募資能力、發金融債和同業拆借等主要看的也是股東背景,股東背景不強,很難募資。”

此外,陳文對P2P轉型消費金融公司後,存量清退問題提出自己的疑問,“即使轉型,存量P2P業務如何清退也是難題,消費金融公司不太可能直接把債權接過來。”

同時,在陳文看來,拿消費金融公司牌照不僅僅是P2P轉型趨勢,也是網絡小貸的市場玩家現在轉型的方向,此前,阿里和微博聯手拿招銀消費40%股份已經代表這一趨勢。

張葉霞告訴新京報記者,陸金服迴應中指出的P2P網貸業務正積極響應和配合監管“三降”,也與監管要求一致。同時,消費金融公司屬於持牌金融機構,銀保監會對出資人設置了嚴格的准入標準。雖然近年來消費金融公司獲批減速,但並未停止,所以資質雄厚企業轉型消費金融公司在政策層面依舊可行;而隨著消費轉型升級及消費需求持續旺盛,消費信貸市場空間廣闊。尤其是對於業務線上化程度高,用戶下沉及細分的消費金融公司,未來市場更加廣闊。

陸金服待償的借款餘額984億元

市場的一個關注點是其退出過程,會否對債權人權益構成影響。陸金所方面的迴應有所作答:現有產品與客戶權益不受影響。

陸金所旗下網貸平臺為陸金服,根據其公佈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30日,陸金服出借人數量為65萬人,借款人數量為147萬人。

待償的借款餘額為984億元,借款餘額筆數156萬筆,利息餘額91.14億元,逾期金額21.12億元,逾期筆數5.6萬筆。

陸金所退出P2P,四百家平臺被清,釋放什麼監管信號?

陸金所退出P2P,四百家平臺被清,釋放什麼監管信號?

在7月18日陸金所迴應將退出P2P的消息後,也有關注人士為陸金所點贊:還是很讚的,網貸最高給過年化9.5%(長期是8.4%),最近降到6.48%了,沒出風險,利息本金全付。

全國至少已有400餘家網貸平臺被清退

退出和轉型將是下一階段行業重點

7月6日晚,據央行旗下的金融時報報道,互金整治領導小組和網貸整治領導小組聯合召開了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座談會(下稱“會議”),中央各有關部門和部分省市負責同志出席了會議。

會議明確,下一階段,要將穩妥有序化解存量風險、多措並舉支持和推動機構良性退出或平穩轉型作為重點,堅定持續推進行業風險出清,切實保護出資人合法權益,維護各地經濟金融和社會政治穩定。2019年四季度,在合規檢查、接入系統、數據核驗等工作基本完成的基礎上,將逐一對在線運營機構進行分類管理,多措並舉化解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按照“成熟一家、納入一家”的原則,將整改基本合格機構納入監管試點。

據會議披露,截至今年5月末,繼續開展出借業務的運營機構數量已降至707家,比2018年初下降了57%;借貸餘額比2018年初下降了27%,出借人次比2018年初下降了75%;行業借貸規模、出借人次已連續11個月下降。

根據7月6日會議,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張葉霞認為,備案再度延期,監管思維轉換為“監管試點”,並且提出三季度嚴格執行“三降”(即機構數量、行業規模、涉及人數),合規檢查進展快的地區要開啟“回頭看”,因此,退出和轉型將是行業重點。

而就全國各地截至目前的清退動態而言,據網貸之家不完全統計,全國至少已有400餘家網貸平臺被清退。其中,深圳、雲南、上海、遼寧、四川、山東(濟南)、湖南在內的7省市對外公示了網貸機構清退名單,涉及網貸機構數量多達405家。其中包含了取締類、失聯類(殭屍類)、自願退出類,深圳、上海兩地清退數量佔比過半。

7月6日會議對於少數在資本金和專業管理等方面具備條件的機構,允許並鼓勵其申請改製為網絡小額貸款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轉型,成為退出之後第二個關鍵詞。

而兩天前,7月4日下午,網上出現了一則疑似拍拍貸(NYSE:PPDF)發給用戶的信件。該信件稱,拍拍貸在整改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公司決定暫時退出網貸行業,專注於助貸事業的發展。並決定從即日(2019年7月4日)起,線上平臺停止運營,不再發布借款標的,並於10個工作日內宣佈兌付方案。拍拍貸官方告知新京報記者,“此為假消息,官方已報警”,隨後,拍拍貸在官網上發佈了《關於網傳拍拍貸不實消息的澄清》公告。而拍拍貸與陸金服同為工商註冊地位於上海的P2P網貸平臺。

7月10日,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披露了協會下半年主要目標和兩項重點工作安排。其中,推動不合格P2P網貸機構平穩退出,為基本合格機構納入監管做好充分準備,成為協會工作的主要目標。

—EN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