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建橋禁區!昨日,央視專題報道平潭公鐵大橋!

中國的橋樑建設者

如何克服種種困難,

花費七年時間建造

一座世界最長的公路、

鐵路跨海大橋。

昨日,央視科教頻道《走近科學》欄目

帶你跨越海峽,

一覽大橋壯麗風采

以及大橋建設者是如何攻堅克難……

這是中國正在建造的又一個超級工程,平潭海峽公路鐵路兩用大橋,目前工程建設已進行了五年多,大橋全長16.34千米,是中國第一座跨海公路鐵路兩用大橋,也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長的公鐵兩用跨海大橋。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全橋混凝土用量280萬立方米,全橋用鋼總量120萬噸,創世界建橋工程史鋼材用量之最。


突破建橋禁區!昨日,央視專題報道平潭公鐵大橋!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資料圖)

福建平潭島面積近270平方千米,它東距臺灣新竹港僅68海里,是中國大陸距臺灣最近處,是對臺經貿和人文交往的重要窗口。

新建的福州至平潭的福平鐵路,將為平潭綜合實驗區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這條鐵路需要通過一座公鐵兩用橋樑,跨越平潭海峽,從長樂松下鎮為起點,要跨越海峽中四座島嶼、四個航道,最終抵達平潭島。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設計為上下兩層,下層為時速200千米雙線鐵路,上層為時速100千米的6車道高速公路。海峽大橋公路鐵路兩用,對大橋受到外荷載時抵抗變形能力的剛度要求更高。而且得確保橋下能通航大型船舶,還得考慮自然條件、造價等,因此,橋型和材料的選擇,要綜合各種因素,才能達到理想要求。


突破建橋禁區!昨日,央視專題報道平潭公鐵大橋!

公鐵大橋側面航拍(資料圖)

2020年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建成通車後將成為世界建橋史上又一座里程碑。2013年11月,大橋開工建設,那時工程建設者沒想到前所未有的艱難會遠遠超出他們想象,並伴隨他們未來幾年的日日夜夜。

“施工過程當中,我們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中鐵大橋局平潭海峽公鐵大橋項目經理張紅心說。

“我們因為現場幹活,跟風和浪湧有很大的關係,我每天起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我們的天氣預報。”中鐵大橋局平潭海峽公鐵大橋項目常務副經理肖世波說。

惡劣的自然條件帶來巨大的建造難度和風險,使這裡被視為建橋禁區。平潭海峽是世界三大風口海域之一,風大、浪高、流急、水深。


突破建橋禁區!昨日,央視專題報道平潭公鐵大橋!


大橋所在位置風大浪高、水深、流急

“我們常說的三大風口,也就是世界航海史上三大鬼門關,一個北慕大,再一個好望角,再就是是臺灣海峽。”張紅心說,這邊就是臺灣海峽的組成部分。

這裡每年七級以上大風天數超過200天,六級以上大風天數超過300天,浪高7米,最大流速每秒3.09米,施工水域最深達45米,潮水落差7米。

每年還有六七個颱風經過,惡劣的氣候、海況使每年有效施工作業時間只有120多天,大橋所處海域水下不良的地質條件,更讓大橋基礎施工帶來巨大挑戰。


突破建橋禁區!昨日,央視專題報道平潭公鐵大橋!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效果圖

大橋每個橋墩的基礎是由數十根不同直徑的鑽孔莊來支撐,每根鑽孔樁的施工,先將一個空心鋼護筒用液壓衝擊錘打入海床下10多米穩定後,然後鑽機進入鋼護筒鑽孔,深入海床下60多米到堅硬的花崗岩層。成孔後再灌注水下混凝土成樁,這樣才能最終成為一根穩固的鑽孔樁。

碰上海底不良地質,還要抗擊大風大浪,要將1800多根鑽孔樁嵌入海床下60多米深處的花崗岩層,無疑是一項異常艱鉅的工程。正是這個橋墩基礎中有一根樁從插打鋼護筒到最後成樁耗費了16個月,可見樁基施工的艱難。50根直徑4.9米的鑽孔樁是目前國內橋樑施工中直徑最大的橋樑工程樁。

鑽孔樁直徑越大,也給鑽孔帶來相應的難度,之前的裝備無法勝任,每一項艱難的工程都是對我國工程裝備製造的提升。

突破建橋禁區!昨日,央視專題報道平潭公鐵大橋!

公鐵大橋局和國內頂尖鑽機制造機構聯合科研攻關,自主研發製造出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鑽機,一次性全斷面,最大成孔直徑可達5米,鑽孔深度可達180米,從此解決了我國海上大直徑鑽孔成樁施工的難題。

到2017年11月,1800多根鑽孔樁的施工,歷經4年全部完成。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千里長橋始於基礎,樁基的完成讓工程進度加速了,新的挑戰也接踵而來。

平潭海峽海風勁吹,海潮洶湧。2018年4月,大橋最後一座圍堰吊裝到位。為建造跨越海峽的大橋,總共設置了113座圍堰,隨著圍堰全部安裝就緒,大橋終於結束了深水施工工程,全面轉為上部結構施工。

大橋通航的三座斜拉橋和非通航孔橋的樑體採用的是鋼桁樑,這些鋼桁樑體量巨大。鋼樑節段28米長,上部寬36米,重量1100噸,是在工廠裡製造焊接完成,然後通過海運,運輸到施工現場吊裝。斜拉橋鋼桁樑整孔大節段焊接,整節段對稱懸臂架設吊裝,使我國斜拉橋工程技術又上一新臺階。

大橋的組成部分除了鋼桁樑的斜拉橋,還有近3000米長的簡支鋼桁樑非通航孔橋,這裡採用的鋼桁樑體積和重量比斜拉橋所用的更大,需要加設26節80米長、近1800噸和8節88米長、近200噸的鋼樑。


突破建橋禁區!昨日,央視專題報道平潭公鐵大橋!

海峽公鐵兩用大橋(資料圖)

在平潭海峽複雜的環境中,如何將它起吊近百米,安全準確地落在橋墩上無疑又是一個巨大的難題。作為施工單位的中鐵大橋局,歷史3年,耗資3.6億,打造了海上架橋“神器”——大橋海鷗號雙臂架起重船。

大橋海鷗號起重船起重能力達3600噸,相當於2000多輛小轎車的重量,主鉤起升高度110米,相當於39層高,是目前國內起重量最大、起升高度最高的雙臂架起重船。

平潭海峽的天氣、風浪、流速等因素嚴重製約著工程進度,並帶來施工風險。為了精準指導工程建設,公鐵大橋科學研究院的科研人員結合國家和地方預報,自主研發了一套環境綜合監測系統,對橋址海域的天氣和海況進行實時監測。

幾年的監測實踐,基於大量監測數據提出的研究成果,也成為我國今後跨海橋樑設計和安全施工控制的重要依據。

大橋通車的日子正一天天臨近,那將是蒼茫海峽成為通途的時刻,在被稱為建橋禁區的平潭海峽,中國的建設者用智慧和汗水再一次成就工程奇蹟。

  • 來源:CCTV《走進科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