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個個都會講,人人做不到,所以身心內外處處是障礙

南懷瑾 白居易 佛教 普賢 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 2017-06-25

南懷瑾老師:個個都會講,人人做不到,所以身心內外處處是障礙

“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裡告訴你,要想成佛就要修一切善法,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非有善法的成就不可。

不是看幾本佛書,談談禪,說說公案,盤個腿,打個坐就可以成佛。造了一輩子的業,跑到廟子去盤個腿,吃兩天素,就要得菩提,那個菩提多少錢一個啊!有那麼簡單嗎?許多青年人都犯了這個毛病,看了幾本禪學的書,青蛙跳進水,噗咚一聲就開悟了,那麼容易嗎?你去買一個田雞來跳跳看吧!所以要“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日行一善我們都做不到,檢查自己的行為,我們日行一惡則有之,誰能做到日行一善?不修一切善法,你說到達無相,那是騙騙自己罷了。

就是說,要想悟道,不是隨便打個坐,研究個公案,拜拜菩薩,或者是搞一些外形所能成功的;必須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才行。諸惡莫作是消極的,眾善奉行是積極的;要積極的修一切善法才能到達開悟,證得大徹大悟的境界

有些人學佛以後,第一個毛病就是懶。學佛修道的人都很懶,看起來是萬緣皆空的樣子,實際上你研究他的心理行為,那是絕對的懶,空是假的,懶是真的。你說他空了,躺在那裡,或坐在那裡,妄想多得很,一點都沒有空。可見他很忙啊!他願意躺在那裡坐在那裡忙,叫他起而行之,他說學佛的人不來這個;實際上是懶。叫他發菩提心來利世利人,阿彌陀佛,我不是菩薩啊,要有菩薩心的人做啊,他自己懶,自私。你叫他起來做點小事,他就懶起來了,拿空來擋。根據我的經驗,學佛修道的人,廢物多,懶的多。佛叫你精進,你做不到,叫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你作不到。姑且不論諸惡莫作,一善都不行是真的,因為他懶嘛!這是我們要自我檢討的,非常嚴重的問題。

要怎麼樣才能成道呢?要依循行為上的善行成就,福德成就,自然可以成道。所以學佛只有兩種要事,一個是智慧資糧,一個是福德資糧。譬如我們現在研究《金剛經》,以及所有的佛經,都是找智慧,就是儲備智慧的資糧。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找福德的資糧。智慧不夠不能成道,雖有智慧,福報不夠也不能成道。所以,學佛法就是兩條路,要求福德的成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提得起;要想智慧的成就就是放得下。

提得起,放得下,才有資格學佛;提得起,放得下,自然就可以成佛。說般若境界,一切萬緣放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修一切善法,做到了一切提得起,修一切福德。福德不是世間上的福報喔!一個人要悟道成佛是要大福報的!真正的智慧也是需要大福報的,不是世間的福報所能成的。

整理自《金剛經說什麼》

-----------

講到底,佛法的基本道理只有四句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每次唸到這四句話,我個人都會感到慚愧,能夠做到多少,實在是沒把握。“諸惡莫作”已經太難了,這還是消極的行善;“眾善奉行”是積極的行善,真菩薩行一定要做到。前兩句是講外在的行為現象,第三句“自淨其意”是講內在,是根本的道。

“自淨其意”不是自空其意,淨不等於是空,意念做到了一切皆空還只是小乘羅漢境界,落在一邊。在禪宗講就是“擔板漢”,只看到空,沒看到有。如果一動念,空的清淨境界沒有了,那不算是真定。

菩薩的戒定慧就在作人做事當中,乃至上入天堂,下入地獄,念念都在定中,不怕起心動念。因為起心動念的念頭是淨的,至善的,也等於《大學》所說的“止於至善”。前三句都做到了,就什麼經典也不用研究了,那就是佛法了。所以第四句說“是諸佛教”。

唐代詩人白居易,別號香山居士,所以也稱他為白香山,是個學佛的人。白居易在政途上是受過幾次挫折的,有一次他被貶為杭州太守。當時有功名的人都喜歡在中央作官,外放到地方作官是降級。現今西湖還有兩條堤,其中一條叫白堤,就是他當太守時修的,堤上一株楊柳夾一株桃樹。另外一條堤叫蘇堤,是蘇東坡被貶到杭州時修的,也是一株楊柳夾一株桃樹。西湖之美,與他們二人當地方官時所作的建設,都有關係。

當時杭州有一位有道的和尚,他本名已經沒人知道了,大家只叫他鳥窠禪師,因為他在山崖上鋪了草像個鳥窠一樣,人就坐在上面打坐。白居易是地方行政首長,聽說有這麼一位和尚,就上山去看他。參拜之後,白居易就求鳥窠禪師指點一條佛法修行的明路。

鳥窠禪師說,很簡單,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一聽不過如此,就說這道理連三歲的孩子都知道,鳥窠禪師回答說,可是八十歲的老頭還做不到啊。白居易聽了非常佩服,立刻向鳥窠禪師頂禮。

白居易講的也是實話,我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如此,哪有老師教學生去做壞事的?像我常講一個故事,多年以前,我的孩子還很小,我一天到晚忙得不得了,有一天很累了,想睡一下,就交待孩子如果有客人來,就說我不在。後來有客人來了,孩子對人家說,我爸爸在睡覺,叫我說他不在家,這個客人聽了就直接進房中找我了。這個不能怪孩子,因為我們教他不能說假話,就這麼個例子,可以看出來善惡之間多難處理。

由此想起另一個故事。宋歐陽文忠公遊嵩山,問一老和尚,古人有修行的可以做到談笑風生,“坐脫立亡”,要走隨時就走,很瀟灑的,為何現在的人做不到呢?老和尚答:“古之人念念在定慧,臨終安得亂?今之人念念在散亂,臨終安得定?”怎麼做得到坐脫立亡?你們打起坐來,念念在腿痛中,怎麼坐脫立亡?

行一切善,除一切惡,除一切惡要做到淨身口意三業。身口意三業,翻過來就成十善業,是學佛的基本行為。我常說,學佛慢一點來,先學作人,人都沒作好,想學大乘道成佛,沒有那麼簡單的。

佛法五乘道是五個階梯。千萬要注意!先學人道,就是十善業。再修天道,以至善配合禪定。然後才是小乘的聲聞、緣覺,那禪定就更進一步了,配合解脫知見修的,最後才是修大乘菩薩道。中國佛法往往一上來就是大乘菩薩道,學得太大了,所以中國學佛的人變成專門吹大牛,連人道的基礎都沒有打好,這一點我們一定要認真反省。

******

“無量功德皆成就,無量佛土皆嚴淨”,這裡都是打雷的聲音,有如雷震,但眾生聽不見。學佛想證道千萬要抓住這兩句話!沒有修福德資糧就不要妄想成就,怎麼樣開始修福德?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也就是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沒有功德成就的話處處是障礙,身心都會是魔障,內外環境都是障礙。

無量功德成就是修福報,無量佛土皆嚴淨是修智慧的成就。怎麼會無量佛土皆嚴淨呢?心淨國土淨,要念念清淨。一呼一吸是一念,眾生一念之間有八萬四千個煩惱,所以念念清淨才能夠證到無量佛土皆嚴淨。

整理自《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

怎樣才叫作學佛呢?“我隨一切如來學”,釋迦牟尼佛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普賢菩薩等願行,乃至藥師佛的十二大願、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等等諸佛菩薩的偉大行願,從自己的身心上切實奉行

第六識的意根,隨時隨地掛念著這些佛菩薩大慈大悲的精神,將它慢慢深植在自己的意根裡,最後融入整個阿賴耶識中,如此,八識田中的業識種子就轉化了。《楞嚴經》提到觀世音菩薩以一切身度化六道群靈的願行,不就是最值得大家全心全意效法的嗎?大家學佛一開始就該“修習普賢圓滿行”,開始圓滿,最後一定圓滿,開始的道路正,最後的目的也一定正。

修道最困難就是入手,要認識清楚,開始走的是對的正路,則“終修”,到了最後還是對的。因此我常常告訴大家,最初的就是最高的,所謂最高的就是最基本的,最基本的不對的話,什麼都錯了。所以學佛修道要講道德行為,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非常簡單的兩句老古話,個個都會講,人人做不到。如果第一步不對,以後修了半天還是不對,你這個中心基本不打好,想求到最高深的成就是不可能的。

《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我說參同契》

******

(從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入手)6月份“走近南懷瑾先生”著作系列導讀---搜索: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xianyinLJnanhuaijin)

南懷瑾先生(1918年—2012年)是現代享譽國內外,特別是華人讀者中的文化大家,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和倡導者。他一生經歷奇特,願行非凡,除自身天資極高之外,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學養深厚,加之他豐富且不可複製的特殊經驗,並且始終致力於實修實證,使其融通中華傳統文化儒道佛之精華,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曆法、醫學養生等。2012年9月,南懷瑾先生仙逝,給世人留下了大量融會貫通、深入淺出讀解中華傳統文化的著述。南先生的著述把沉睡深奧的經典變成活生生可以觸摸踐行的日常,是讀者尤其是年輕人踏入中華傳統文化之門的鑰匙,讓人受益終生。

******

本頭條號,及同名微信公眾平臺和新浪博客相關文章均為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整理首發,未經本平臺許可,其他頭條號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發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