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南懷瑾老師的《論語別裁》有感,處處閃現人性的光芒

國學 南懷瑾 論語 孔子 先生南懷瑾 先生南懷瑾 2017-08-29

讀了南懷瑾老師的《論語別裁》有感,處處閃現人性的光芒

讀了南懷瑾老師的《論語別裁》有感,處處閃現人性的光芒

老師從小教我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解釋是學習了的知識時常溫故,這不是很高興?有朋友從大老遠過來找你,你不是很快樂?其他人對我不瞭解,我也沒有怪怨,我不也是君子?讀了南懷瑾老師的《論語別裁》顛覆了我的觀念,用幽默的方式反駁了古人對這幾句話的解釋,由於世代的誤解,造成了“四書五經”在年輕人中的反感。

南懷瑾老師在書中就解釋了孔子指的學問不單單是文字、知識和讀書,而是從人的經歷,以及待人處事方面領悟,要靈活。看見其他人犯錯了,自己就要及時的反省,不能犯同樣的錯誤,正中了孔子說的“觀過而知仁”。

讀了南懷瑾老師的《論語別裁》有感,處處閃現人性的光芒

只有從實踐中得到的知識,我們才記得牢記得深,才會有提高,才能領悟出箇中的意境,這才是學問。然而現在的學生,一天八個小時都在念書,更甚者,週末還要上補習班,作業又一大堆,這種惡補的方式,學生能做到“不亦說乎”?這恰恰與實際所不吻合,把學生們從社會中吸收知識的路給堵了。

《論語》所提倡的“尊師重道”精神,在現今過時了?南懷瑾老師列舉了七十年代臺灣學生的狀況,學歷越高的,尊師重到的精神就越缺失。讀小學的小朋友,整天把老師掛在嘴邊;中學這種意識就沒那麼前,被淡化了;到了大學,跟老師行同陌路人,見面了都好像是不認識的。我們的身邊也開始出現這種情況了,在最近的幾年。或許是受到急功近利的社會大環境的影響。老師為我講課是天經地義的,站在學生的立場,我給錢了;學生給了多少錢,我就講多少課,這是老師的。將教學搞得如此的商業化,把尊師重道的傳統都拋棄了。

讀了南懷瑾老師的《論語別裁》有感,處處閃現人性的光芒

讀完《論語》,覺得裡面都是圍繞著“為人、處世”來講的,全文都是教人怎麼做人,怎麼立身的。然而現在的學校裡面參雜了很多的功利,儘管現在一直都強調要加強孩子們的素質教育,然而現在的人偏偏對人文精神這塊的缺失熟視無睹。

讀了《論語別裁》不得不讚嘆孔子思想中處處閃現出的人性光芒,感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南懷瑾老師說“孔子學說與《論語》這本書,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區,對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終具有不可毀的不朽價值,後起之秀,如篤學之、慎思之、明辨之,融匯有得而見之於行事之間,必可得到自證。”

更多關注南先生語錄公眾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