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茶》之十九:生茶絕不是晒青綠茶

綠茶 普洱 紅茶 古樹茶 古樹茶 2017-08-06

近日,雲南省茶業協會發公文,給雲南省茶葉產業的八點建議(見下圖),一時間,一石激起千層浪,爭議的主要焦點就是公文認為“普洱生茶是晒青綠茶”,晒青綠茶什麼意思,就是綠茶,只不過是晒乾的,也就說爭論的焦點是普洱生茶是不是屬於綠茶。這個八點建議一經拋出,附和者有之,謾罵者有之,公開反對者有之。我就是公開反對者,只不過我人微言輕沒多少人關注,但還是有人私下問我,為什麼說普洱生茶不是晒青綠茶,我今年精力主要在後月紅公司事情上,紙上談茶系列也好久沒寫了,之前一直沒有靜下心來說說原因,今天就於情、於理、於法、於行業、於未來等方面慢慢來說一說。

《紙上談茶》之十九:生茶絕不是晒青綠茶

雲南茶葉產業發展建議


一、於情,生茶不能是晒青綠茶。


南宋人李石著《續博物志》中記為:“西番(西藏)之用普茶,已自唐時”。

這是普茶有史可查的最早記錄,但我們知道,普洱府是清朝才設立的,所以這個"普茶"會不會是指其另一個意思,就是佛家說"普茶"是讓大家一起來喝茶,那意思有可能是"西番喝佛茶,已自唐時"。我覺得把這個時間認定是普洱茶有據可查的最早時間不是太靠譜。

1381年,明洪武14年,普洱第一次明確出現在文書中,當時普洱區域劃歸元江軍民府車裡宣慰司管轄,稱"普耳"。

明代李時珍於1578年著《本草綱目》中亦有“普洱茶出雲南普洱”的記載。

公元1620年,謝肇制在《滇略》中記載當時雲南:“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

我們可以看到,普洱茶從1381-2017,已經有600多年曆史。但這600多年的歷史是生茶的歷史、還是熟茶的歷史,抑或不是生茶也不是熟茶是指其他的茶?

《蠻書·雲南志·管內物產卷七》中記:“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採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這個肯定不是熟茶也不是生茶。

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雲:“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膩牛羊毒,苦澀,逐痰下氣,利腸通瀉。”

"味苦性刻",古人寫文章喜工整,味對性,苦對刻,大概的意思是茶味苦猛烈,不平和。我比較相信《本草綱目拾遺》說的普洱茶就是指現在的生茶。

熟茶,是1975年年人工渥堆技術試製成功才出現的概念,到現在也就40多年;有熟茶之後,才有了生茶的概念,但據前文闡述,600年的歷史普洱茶都是指現在的生茶,應該說生茶說法不久,但歷史悠久。一個40年的概念——熟茶要獨佔普洱茶的說法(當然十年以上的生茶他們認為也是普洱茶),一個600年的歷史要剔出不屬於普洱茶,屬於綠茶......

鳩占鳳巢,是不是有這感覺?於情,我認為這樣的說法非常不合適,那是相當相當不合適的。

申明一下,我並沒有任何貶低熟茶的意思,相反,今年我們是要大力推廣後月第二款眾籌熟茶的,大家後面可以看得到。但這並不影響我堅挺生茶就是普洱茶,雲茶產業生、熟兩條腿齊頭並進,是其他茶行業做夢都在流口水的好事,我們千萬不要自毀長城,羞見後人。

二、於理,生茶不能是晒青綠茶。

先做個假設。我們知道武夷山是紅茶的發源地,武夷山的正山小種是紅茶的始祖,金駿眉是最近十年的新茶但紅遍大江南北。我們來假設下,福建某茶協提出以下建議:

為了更好發展武夷山紅茶,大力推廣金駿眉,結合正山小種有過紅鍋的高溫殺青工藝的實際情況,現把正山小種建議歸類為烘乾綠茶,金駿眉才是武夷山紅茶,非單芽頭金駿眉叫赤甘。

我相信,這個建議公佈之時,就是眾人臭罵這個協會的衝鋒號,眾人齊伐之,福建政府相關負責人也立馬會闢謠這完全是無稽之談。

今天的"生茶是晒青綠茶"說法,不是和這個假設雷同?那為什麼普洱茶行業沒有人神共怒、眾人譴責之?我覺得有不少原因,我就簡單列出,不深入分析原因。

1,雲南省茶業協會的公文,半官方身份有其權威性;

2,茶界大腕主導,有一定的高位優勢;大腕前段時間朋友圈一聲吼,就把綠雪芽搞得非常狼狽,其實我去福鼎的時候去綠雪芽公司瞭解過,綠雪芽是有老白茶,而且成體系,只不過我不是當事人,是非緣由不清楚,就不多做評論。

3,國人的道德慣性,所謂"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覺得不對的不願意說,覺得無所謂的、覺得對的就更不會去說。

4,有其道理。"生茶是晒青綠茶"的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很多業者感同身受。

5,如果你反對,你是站在自己利益立場考慮問題的。大腕的原話"普洱茶之所以會有這麼的多的爭議,最重要的原因是普洱茶產業是“文化掌握了話語權”,不少人還摻和了“個人利益”在裡面.....",你反對是因為你存了很多新生茶,是因為你有利益牽扯,確實很多業者是存不少生茶,先扣了一頂帽子,你還好意思反對麼?

6,附和者眾。聲音還很大,又是採訪,又是視頻,甚至還有語錄,想反對的看看自己的熟人朋友都發聲贊同了,怎麼還反對得出來。

7,可能還有很多原因,歡迎大家補充。

但很多看起來非常冠冕堂皇的人和事,其實不一定是對的。

我們來擺一些事實。

先來看看綠茶GB/T 14456.1-2008國家標準:

以茶樹(Camellia sinensis L.O.kunts)的芽、葉、嫩莖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工序製成......綠茶產品根據加工工藝的不同,分為炒青綠茶、烘青綠茶、蒸青綠茶和晒青綠茶......

可以看到,晒青綠茶也是符合綠茶國家標準的。

但你去易武看看,單株、高杆、古樹茶,大多是做生茶,賓館客棧、茶店都有業者在試茶,一喝就是一個晚上甚至到凌晨,在茶山多久就喝多少天,年年來,年年喝,喝的都是新的茶,這和"生茶是晒青綠茶"的重要理由之一新生茶不能喝是相背離的。這些易武生茶有些甚至一芽五、六葉,再去其他茶區看看,生茶採得很老是普遍現象,這和綠茶的國標明顯有衝突,難不成要去修改綠茶的國家標準?

《紙上談茶》之十九:生茶絕不是晒青綠茶

雲南省茶葉業協會會長鄒家駒先生的一把刀觀點

我們知道,綠茶都是喝當年的,我們的協會把當年不適合喝、甚至其認為十年以內的生茶都不能叫生普、把十年之內不適合喝的生茶甩給綠茶,綠茶表示不背這個鍋,綠茶都是喝新茶的,你搞個新茶不能喝的生茶來算怎麼回事啊。難不成又要去新增"生綠茶"、或"綠生茶"之類的新茶類,六大茶類變七大茶類。陳椽先生,你的意見呢?

《紙上談茶》之十九:生茶絕不是晒青綠茶

雲南省茶葉業協會會長認為生茶應歸為綠茶

再來看看生茶的存放,生散茶的存放在初制所大都是裝編織袋存放一段時間,散散水汽,這和綠茶需要密封存放完全不一樣。緊壓的生茶都是整提筍殼或紙袋包裝,也是不密封的,一放就是幾年甚至更久,這個綠茶怕不行。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原產地優勢不能丟。

茅臺酒獨產於中國貴州省遵義市仁懷市茅臺鎮,是中國的傳統特產酒,你在其他地方做的類茅臺工藝白酒是茅臺麼?

根據法律,只有在法國香檳區,選用指定的葡萄品種,根據指定的生產方法流程所釀造的起泡酒,才可標註為香檳(Champagne),離開香檳茶區,就算你做出比香檳更好的口感,你也只是起泡酒,是絕對不能叫香檳的。

龍井是歷史名茶,也是有嚴格區域規定的,只有西湖產區的才能叫做龍井。學龍井工藝易,但離開龍井產區是做不出龍井茶的。言不正名不順,消費者不一定能接受,法律風險也分分鐘滅了你。

這就是原產地優勢!

離開普洱茶的原產地優勢、脫離普洱茶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只去談普洱茶的工藝,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理解普洱茶,或者說根本就不懂普洱茶。非雲南地區的普洱茶工藝的茶要想當普洱茶賣,只有假冒一條路。巨大的原產地、歷史文化優勢不談光談工藝,這不是緣木求魚麼,這樣的觀點有意義麼?我跟你說鳳凰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你搶話問道:鳳凰肉好不好吃?嚴重內傷中。瞎子摸象,永遠都是一知半解,我們確信要這樣做麼?

當然不行!絕對不行!

所以,於理,生茶就完全不是綠茶。


三、於法,生茶不能是晒青綠茶。


《地理標誌產品 普洱茶》國家標準 GB/T2111-2008,明確規定普洱茶包括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

其中,生茶標準規定:雲南大葉種晒青茶

雲南大葉種茶鮮葉經 攤放→殺青→揉捻→解塊→日光乾燥等加工工序製成

鮮葉攤放:鮮葉分級攤放至含水量70%左右進行殺青。

殺青:殺青要殺透、殺勻,無青草氣味和煙氣味。

殺青葉及時揉捻成條。

揉捻:揉捻加壓不宜過重,時間為30分至40分。

解塊:解散結塊茶。

日光乾燥:必須以日光晒乾,其間可再揉捻一次以使茶條緊結,晒青茶含水量≤10%。

於法就很容易理解,國家標準有明文規定,就應該遵守,於法,晒青更不能是綠茶。

對國家標準有意見、有新的看法,可以通過相應渠道去溝通,去申請修改。作為協會,不應該把有悖於國家標準的看法意見公佈到社會上,應該通過正常渠道去申請、並做好保密工作,公開一個和現有國標相違背的觀點、甚至加蓋公章到處宣揚,有逼宮、有違法之嫌。


四,於行業現狀和未來發展,生茶不能是晒青綠茶。


應該說,今天的普洱茶現狀來之不易,普洱生茶與普洱熟茶已成為支撐普洱茶產業發展的兩大支柱,生、熟兩條腿走路的普洱茶依舊步履蹣跚、艱難踉蹌前行,我也認為普洱茶行業是具有其危險性的。

但我們應該看到,生茶特別是高端古樹生茶對普洱茶的推廣和行業產出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我在《紙上談茶》之二:樹齡的誘惑1講過,普洱茶得益於兩個關鍵詞"越陳越香"和"古樹茶",前一個關鍵詞應該是臺灣人鄧時海先生貢獻最大,後一個關鍵詞則是眾多業者的努力,但恰恰"八點建議"把這兩個功臣都給否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也不是不可以,但在沒有行業新的熱點穩固之前,這兩個功臣依舊是最強的推動力,自毀長城、親痛仇快的行為是堅決不能做的。

離開了生茶的普洱茶行業會發展得更好?

我堅決持反對意見。原因有二:

1,消費者要重新學習。

普洱茶包括熟茶、和十年以上的生茶,十年以內的生茶是晒青綠茶......好不容易豎起普洱茶的大旗給硬生生撕成兩半,業者易懂,消費者絕對的茫然,人家不喝行不行?消費者學習成本太大,"生茶是綠茶"標準確定之日,就可能是普洱茶噩夢期開始之時。

2,熟茶的基礎是建立在生茶之上。

好比一幢建築物,地基是生茶、地上建築是熟茶,你說地基不行了,是其他的東西,十年之後才能算是建築物的地基,這房子住得踏實麼?生茶是基礎,基礎都不是普洱茶而是綠茶,用綠茶去壓餅,雲南緊壓茶如何越陳越香?基於綠茶發酵而成的是熟茶才是普洱茶,這算哪門子事情?簡直荒唐!

《紙上談茶》之十九:生茶絕不是晒青綠茶

雲南大葉種茶青


五、於未來,生茶將何去何從


很多時候,人們總是在瞎操心。生茶有幾百年歷史,走向市場經濟也有二十多年曆史,2007年普洱茶崩盤,現在也緩過來了還更強大,"越陳越香"之外還多了"古樹茶"這個概念,應該說,今年的普洱茶行業包括生茶還是比較健康的,當然很多東西都是有其多面性,發展過程中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都是正常的,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死掰、放大來看任何事情,總是能說出一大堆問題。把心收到肚子裡面去,我們來設想一下,未來一百年、甚至幾百年,普洱茶是個什麼樣子,應該是個什麼樣子。在趨勢通道上做事情,才是上策。

我認為,普洱生茶將往以下幾個方面發展:

1,香甜溫潤等當下即飲的生茶將會是市場的一大主流;

喝掉的茶才是硬道理,生冷、利寡的生茶確實沒幾個人能喝的,甜柔、香潤的生茶市場上已經很多,後期的轉化有待考證,但現在就能喝的茶沒道理拒絕。這樣的茶湯不一定是紅湯,口感溫潤綿柔、香氣細雅、湯色黃亮的生茶將會是市場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2,"味苦性刻"的生茶還會依舊存在,倉儲十年甚至更久來喝後期的越陳越香;

老生茶的魅力確實非常迷人,今天生茶打轉轉的主要問題是量太大、品質良莠不齊,你見過品質好、價格優、好喝的老生茶賣不出去麼?如果有,發來我嚐嚐,說不定我幫你買點。生茶的存放肯定不會消失,只是會適應市場,會越來越注重品質、和倉儲的控制。

3,小包裝、方便裝也會成為主流;

生茶的口感易近親,包裝形式也會更豐富,便易的生茶小包裝肯定會流行開來,緊壓、散茶都無所謂,好喝方便是重要的。

4,小眾概念滿天飛;

生茶再加工的小青柑、檸檬、茶膏等形式已經出現,烘培生茶、高香生茶、甚至焦香生茶都可能會出現,生吃的調飲生茶像紅茶一樣也不是不可以,各種花式生茶會越來越多,我們現在各種不知道的生茶混搭茶將會大量湧現,生茶產品的豐富性會讓生茶市場越來越細分。現做大家都一樣,都賣磚、餅、沱和散茶的模式將會是大廠的主要模式。

5,小眾品牌將更多,家族式的百年老字號將大批量出現;

茶農賣茶將會越來越常態,武夷山的今天將會是雲南的明天,各自小眾品牌會越來越多,手工茶會成為茶山的主流,未來的茶界大師多是今天的茶農或是其茶二代、茶三代,質優價高的茶是這些小眾品牌的經營模式,製作粗放、價格便宜的茶在茶區會越來越難覓其蹤影。

可能還有很多的變化,但不管如何變化,可以肯定的是:生茶的明天一定會越來越好!


六、結論


這次"生茶是晒青綠茶"的提出,之所以引起這麼大討論,普洱茶行業肯定是有其問題的。但任何事情都是多面性的,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不是我不認同你就是反對你,不是今天要推老茶、推熟茶就抹黑生茶。生茶的問題在於工藝的引導、倉儲的改進和市場的控制,武斷的放棄新生茶、推到綠茶陣營是本末倒置,不是解決問題的應有的態度,更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大的,有政府管理、政策支持,行業組織引導;小的,我等業者踏踏實實把茶做好,不參與炒作、不惡意價格運作,做足本份。我想,這樣或許更好。

最後,我們來做個調查。你可以給出你自己的意見,生茶是不是晒青綠茶。

文章原創,部分圖片是網絡截圖,一併感謝!本文作者呂建鋒,就職於51普洱網,後月眾籌茶發起人,雲南後月紅茶業有限公司召集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