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符合自然規律,不以外在“仁義”去束縛,是一種無為

莊子 老子 孔子 國學 儒家 周朝 子路 國學書舍 2019-06-27

莊子:符合自然規律,不以外在仁義去束縛,是一種無為。

莊子:符合自然規律,不以外在“仁義”去束縛,是一種無為

在古代的儒家學說中,強調的是仁義的主張,所謂的仁義就是君子之道。

孔子認為君子不仁不成為君子,不義不能生存,所以說仁義都是修身養性的一個道理。

但是孔子的這個學說,在道家思想當中,卻是有一些不太符合“天道”的道理,道家思想中認為這一些仁義道德的學術,只能稱為人道,而非作為天道。

《莊子》中寫了這樣一個故事,

孔子有一天想把書放到西邊的周王室,子路就說:那裡的圖書管理者是老子,已經免官回到家鄉隱居了,先生要藏書,不妨去到他家問問他的意見。

莊子:符合自然規律,不以外在“仁義”去束縛,是一種無為

於是孔子就去跟老子說了這樣一個事情,老子就打斷孔子的話,不願意接受孔子的意見。

老子說:請問什麼是仁義?

孔子就說:君子不仁不成為君子,不義不能生存,仁義是人真正的本性,內心和平兼愛無私,這就是仁義的實情,此外還能有什麼呢?

老子就說:這都是不重要的言論,天地本來就有其規律,日月本來就有其光明,星辰本來就是依序排列的,禽獸本來就是群居的,樹木本來就是有其生長的地方,先生要效仿天道而行,遵循天道而為,就是已經達到帝王用心的最高境界,何必竭盡全力去提倡仁義,像敲鼓召喚眾人幫助尋找丟失的小孩那樣心急呢,先生是在擾亂人心呀。

莊子:符合自然規律,不以外在“仁義”去束縛,是一種無為

我們從孔子和老子的對話中,就可以看得出來,莊子之所以寫這篇文章,就是藉由老子之口說出一個道理,認為那些以仁義為主的主張,是擾亂本性,是擾亂天地之間本身存在的自然秩序。

在道家思想中,這個是極為排斥的,就好像老子問孔子什麼叫仁義,孔子說仁義是人的本性,是能夠說服一個人言行的事物,也是內心無私的實質性的。

而老子認為孔子的這一番言論是擾亂人心,我們可以從這樣一個狀態中能夠理解,莊子認為孔子的言論是否於人道,而老子的言論是屬於天道。

莊子:符合自然規律,不以外在“仁義”去束縛,是一種無為

在《莊子》的天道篇章中,他指出的是對於無為而治的一個核心內涵,也是無為而治的核心思想。

當我們把這些事物用到我們修身養性的狀態之上,同樣可以理解為以天道而行,用無為而治的狀態,去對待自我的人生,也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所以莊子就說,明白天道,以無為而治的狀態去面對,就是認識了天地最純正的道理,就是與自然和諧,與人相和諧,這是一種虛靜恬淡無為的狀態,正是事物本性所在。

那麼我們可以用通俗一點的話來總結,儒家強調的是有為的仁義思想,而道家強調的是無為的順天道而行的思想。

莊子:符合自然規律,不以外在“仁義”去束縛,是一種無為

而所謂的無為的思想是順應自然,不違背本身的規律,從而達到自我向往的一種狀態。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您對於這一篇章的智慧怎麼理解的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