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區:集團化辦學讓優質教育資源快速“裂變”

幼兒園 農村 陳寶生 農業 新浪河南南陽 2017-05-07
臥龍區:集團化辦學讓優質教育資源快速“裂變”

南陽市實驗幼兒園幼教集團在郊區新寺分園建立的少兒實踐基地

臥龍區:集團化辦學讓優質教育資源快速“裂變”

正在建設的南陽二十一學校教育集團西校區

臥龍區:集團化辦學讓優質教育資源快速“裂變”

融合教育是南陽市實驗幼兒園幼教集團靳崗分園辦園特色,老師正在指導殘障兒童畫畫

臥龍區:集團化辦學讓優質教育資源快速“裂變”臥龍區:集團化辦學讓優質教育資源快速“裂變”

南陽市九中教育集團北校區發展迅速,經常有外地學校來參觀學習

臥龍區:集團化辦學讓優質教育資源快速“裂變”

南陽市教科所到九中教育集團北校區指導課改工作

臥龍區:集團化辦學讓優質教育資源快速“裂變”

南陽市九中教育集團北校區發展迅速,經常有外地學校來參觀學習

臥龍區:集團化辦學讓優質教育資源快速“裂變”

南陽二十一學校教育集團實施的“青藍工程”讓西校區老師快速成長

□ 本報記者 黃髮強 通訊員 屈連文/文圖

在今年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被媒體提問“如何實現教育資源均等化,讓大家都在家門口享受優質資源”。對此,陳寶生坦言,抑制擇校熱、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均等化,治本之策就是集團化辦學。

而在南陽市臥龍區,集團化辦學這一教育政策早已實行數年,“入園難”“擇校熱”“大班額”等教育熱點問題得到有效緩解且已成果初顯,形成了完整的具有推廣和借鑑價值的“臥龍模式”。

近日,記者走進南陽市臥龍區集團化辦學的“前沿陣地”,實地瞭解臥龍區如何利用集團化辦學,讓孩子在家門口都有好學校上,深度解讀“臥龍模式”。

校舍從哪裡來?盤活和優化農村教育資源,解決優質教育資源快速“裂變”的園舍、校舍問題

為了解決農村孩子“入園難”“入好園更難”的問題,2010年年底,臥龍區根據國家“鼓勵優質公辦幼兒園舉辦分園或合作辦園”等相關政策,以兩所公辦省級示範性幼兒園為依託,於2011年6月份,下發了關於成立南陽市實驗幼兒園幼教集團和南陽市向陽幼兒園幼教集團的實施方案。

“從2010年6月底開始籌建,不到兩個月時間,實驗幼兒園在區南部鄉鎮建起11所分園,向陽幼兒園在區北部建起7所分園,8月25日前,10所幼兒園全部建成並開園接納新生。”談起當時集團化辦學的初創階段,南陽市實驗幼兒園幼教集團總園長包麗激動地說,“同年集團分園就招收了72個班級5500多名幼兒。”

一下子建起18所分園,園舍從哪裡來?“我們主要利用三種途徑解決園舍問題。” 臥龍區教體局黨委書記、局長王連照王連照告訴記者,“一是利用前些年農村教育資源優化整合後的閒置、富餘校舍;二是加大中小學資源整合力度,在一些校園面積較大的小學建附屬幼兒園;三是採取校舍場地置換、贖回等辦法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

除了以上三種方式,兩個幼教集團還積極探索其他方式辦分園。比如屬於新建社區幼兒園的尚書房分園,該分園由房地產開發商建設園舍,無償交給幼教集團運營管理,並保持公辦普惠性質,達到了開發商與群眾的雙贏;比如處於偏遠農村新型社區的安皋分園,當地提供土地,教體局投入300萬元建成在當地頗有名氣和特色的幼兒園;再比如,在原園址上新建幼兒園,民辦園委託集團辦分園,依託郊區園辦集團幼兒實踐基地……

學前教育階段集團化辦學取得初步成效後,2013年,臥龍區教體局開始佈局義務教育階段集團化辦學。

王連照介紹,目前,全區共組建了4個義務教育階段辦學集團,分別是南陽市二十一學校教育集團、南陽市第九中學教育集團、南陽市第十二中學教育集團、南陽市第八中學教育集團。“為解決這些教育集團分校區的校舍問題,我們首先是通過新建、改擴建升級的方式擴大辦學場地,其次就是因勢就勢,借老城區高中搬遷政策的東風,把閒置高中利用起來辦初中。”

為適應“高中城市化”的發展趨勢,臥龍區教體局在市、區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建了南陽市第八高級中學新校區。搬遷後閒置出來的原八中臥龍校區基礎條件較好,教學設施齊全,臥龍區教體局將原臥龍區實驗學校初中部搬至此處,成立了南陽市八中附屬中學。

採訪當天,記者來到南陽市二十一學校教育集團西校區,這裡一邊是學生們正在新教學樓錢進行陽光大課間,一邊是工人們正熱火朝天建設新綜合樓。據介紹,由於該校區與總校採取統一管理、教學考試同步,學校發展迅速,“虹吸效應”明顯,教體局便借勢南陽市擴充城鎮義務教育資源五年規劃,對學校進行改造。“一期工程投資120萬元,建築面積1180平方米,新增學位600個,已經完成,二期工程正加快施工。”該校區負責人張哲告訴記者。

據瞭解,臥龍區的這些教育集團的分校(園)大部分都佈局在城鄉結合部,這樣能一方面解決農村孩子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望,另一方面也能把學生留在城區以外,有效緩解中心城區大班額問題。王連照說:“近年來,全區累計投入資金3.27億元,新建中學和鄉鎮中心幼兒園各2所,改擴建學校81所,新建、改建、擴建校舍面積19萬平方米,新增學位21626個,有效緩解了教育資源短缺局面。”

辦學資金如何解決?財政劃撥、集團自籌——打通融資新渠道,集團辦學資金統一調配,解決集團化辦學中薄弱學校辦學資金問題

臥龍區地處南陽中心城區,既承擔了城區55%以上的教育任務,又肩負著50多萬農村人口基礎教育的重任。因此,在教育投入上是巨大的。

在校舍、園舍已經解決的前提下,如何籌集到充裕的資金對優質教育資源進行集團化運作是擺在臥龍區教體局面前的首要問題。

據瞭解,臥龍區教育局主要採取政府投入和內部融資的形式籌集資金。“臥龍區財政先後投入財政資金近300萬元,作為園舍等升級改造的‘大頭’,主要用於對園舍進行基礎改造。”王連照說。

“園裡動員總園50多位老師進行內部融資,以微薄的利息作為鼓勵引導,最終籌集資金近40萬元,主要用於購買教具、遊戲設施等。”包麗告訴記者,“在之後的兩三年裡,逐步還清老師們的融資款。”

財政劃撥、集團自籌只是單向的資金輸入。據瞭解,優質教育資源的快速“裂變”還帶動了社會上的捐資助學,讓辦學資金來源更加多元化。

南陽市十二中教育集團新校區處於臥龍區產業集聚區,九年一貫制,2015年9月投入使用,完全“植入”總校管理理念和辦學經驗,與總校構成學習共同體。該校區還通過落實校長分包年紀責任制、各年級競比公示制、大型考試分析制,在當地迅速成為名校,不到兩年時間,在校生就已近2000人。

“學校的發展壯大,直接服務了產業集聚區眾多投資客商和企業。”南陽市十二中教育集團總校長陳雅麗告訴記者,“由於解決了企業職工的後顧之憂,落戶在產業集聚區的牧原集團總部2016年捐資50萬元給新校區,用於學校的建設與發展。”

“一家房地產公司決定在原七裡園鄉邊莊小學東側徵地數十畝,無償捐建一所36班規模的十五年一貫制學校,新校將命名為集團東校區,由集團統一管理。此舉解決了教育部門想建校卻又沒錢的尷尬。”在集團化辦學發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南陽市二十一學校教育集團總校長高亮滿懷信心,“這一規劃將在兩三年後變為現實。”

除了打通融資新渠道,教育集團還對辦學資金進行統一調配使用。“我們各分園有需要採購的物品、出差培訓報銷或者申請某項資金時,均統一向集團總園申請。”尚書房分園園長王懷耀說,“如今看來,這項制度有效促進了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優化重組和合理利用。”

當然,辦學資金統一調配使用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方便集團總校對薄弱分校在資金等方面進行傾斜。“南陽市二十一學校教育集團西校區前身是靳崗鄉坡橋小學,考慮到分校力量薄弱,因此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總校除了正常的資金調配外,還多調配了80多萬元資金支持西校區發展。”高亮坦言。

集團統一調配辦學資金好處的確不少,但如果缺乏監管就容易產生問題。為此,臥龍區教體局要求各集團學校建立詳細的費用預算體系。實行資金統一調配的分校負責人可以根據預算類別,高效率處置各種費用支出項目,保證教育正常開展,避免了總校和分校在經費使用方面的矛盾。

師資如何解決?打通使用、交叉融合——集團統一調配教師、校長,讓城鎮優質教育資源“沉”到農村,解決薄弱校師資、管理問題

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為了解決薄弱學校師資問題,臥龍區教體局可謂是費了一番苦心。

在學前教育階段,集團會根據每所分園情況,通過自由報名、積極動員、個別談話、職位激勵等措施,為每所分園選配2到3名的業務及管理骨幹,擔任分園的園長和中層領導,讓優質師資真正“沉”到分園、“沉”到農村。

在對分園進行“輸血”的同時,各分園還積極主動發揮自我“造血”的功能。“何曉平原是市實驗幼兒園幼教集團靳崗分園成長起來的骨幹教師,因為各項表現突出,2016年何曉平被集團總園任命為新寺分園園長。”靳崗分園園長黃傑告訴記者。何曉平只是分園自我“造血”的一個縮影,在集團分園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受教師人事編制管理的限制,想要打通使用十分困難。按照教體局的規定,各教育集團在選配業務和管理骨幹的同時,要積極探索雙向交流、交叉融合使用的模式。

“這個學期,我們學校派出了6名教師到西校區工作。”高亮告訴記者,“今年暑假,‘關於集團內部之間教師交叉融合使用的方案’將會出臺,屆時,教師雙向交流工程也會全面鋪開,農村教師到城區學校工作再也不是遙不可及之事。”

為了讓薄弱學校教師在專業成長上能有更好的發展,臥龍區還積極探索“影子計劃”“課改專家帶動”等模式。

據介紹,集團總校會定期在教師專業培訓上扶持分校教師。“分校的老師每週都會定期到總校,一整天都如影隨形地跟著學科骨幹教師學習教課、治班之道。”陳雅麗說,如今分校的一些老師,不僅在教學風格上跟總校學科骨幹相近,而且就連處事方式都有幾分相似。

“我們把總校的課改專家派到這裡進行課改,3年大變樣!”南陽市九中教育集團總校長劉曉雲高興地說,張獻冰原是集團總校的一線名師,他所倡導的“雙分五步教學法”在全區推廣。為了儘快實現北校區“脫貧”,學校選派他和多名教學骨幹組建業務團隊,大膽實施教學改革。短短3年多時間,教學質量就從全區後進鄉躍升為全區鄉鎮第1名、全區第4名的先進單位,規模也發展到擁有36個教學班、1809人。

全盤“植入”就會造成“千校一面”,面對記者的疑問,王連照進行了回答。“名校辦新校絕不是貼牌、冠名,一定要真正地原汁原味按照名校的理念和模式來辦學。”王連照說,教育集團並非越大越好,不能只追求規模,更要追求深度和品位,除了引進名校的教育理念和辦學模式,更重要的是給集團內各校的發展留一些空間,局裡也充分給各集團放權,讓他們能放開手腳辦出各自的特色,避免千校一面的情況。

據瞭解,目前臥龍區的集團化辦學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在未來,臥龍區會將集團化辦學佈局在全區每個鄉鎮,讓優質教育資源真正“沉”到農村的每個角落並生根發芽,讓原本薄弱的鄉村學校成為臥龍教育新的“增長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