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預防的十字路口——生物學預防還是行為學預防(二)

藥品 艾滋病 生物 生物醫學 青春紅絲帶 青春紅絲帶 2017-10-13

在上篇文章裡面小編對艾滋病的PEP(暴露後預防)進行了闡述,那麼今天就來說說艾滋病的PrEP(暴露前預防)。好了,廢話不多說,開始今天的內容,走起~

艾滋病預防的十字路口——生物學預防還是行為學預防(二)

PrEP的概念

之前已經解釋過暴露和暴露後預防的概念,那麼我想對於暴露前預防應該是很容易理解了。暴露前預防就是在發生暴露之前採取一定的措施,預防某種疾病或者控制某種後果的產生,對於艾滋病來說就是在發生有感染艾滋病可能性的行為之前採取一定的措施從而預防感染艾滋病。

我們通常所說的PrEP使用的預防措施為口服藥物預防,這也是為什麼把PrEP歸入生物學預防一類。其實各位小夥伴都進行過暴露前預防,只不過針對的是其他疾病不是艾滋病罷了。比如傳說中的“神藥”板藍根,那味道。。。真的是沒誰了,這是小編小時候的噩夢啊,每年都會被家長灌不少,說是會預防感冒巴拉巴拉一堆,這就算是暴露前預防。

艾滋病預防的十字路口——生物學預防還是行為學預防(二)

開展PrEP的意義

開展PrEP意義何在呢?美國CDC在2015年曾經做了一項調查,他們估計在美國有感染HIV風險的人群中有120萬人進行了PrEP。其中18-59歲MSM(男男同性性行為人群)有24.7%進行了PrEP,比例為最高,其次是IDU(靜脈注射吸毒人群)為18.5%。而對於18-59歲發生異性性行為的性活躍人群中,進行PrEP的比例為0.4%,女性(0.6%)大於男性(0.2%)。因此,PrEP的受眾群體是非常廣泛的,特別適用於感染艾滋病風險較高的高危人群,並且使用得當的話會產生非常好的預防效果。

艾滋病預防的十字路口——生物學預防還是行為學預防(二)

PrEP指南

既然PrEP和PEP均對於艾滋病的預防有重要意義,那為什麼這次要把PrEP單獨列出來,而不跟PEP放在一起說呢?沒錯,因為PrEP較PEP複雜的多。不管是在國際上還是國內,PrEP主要適用於高危人群,比如MSM(男男同性性行為人群)、TGW(與男性發生性行為的變性女性)、靜脈注射吸毒人群還有那些在異性性行為活躍的人群。簡單來說,只要是發生了感染艾滋病可能的行為,在這些行為之前原則上都可以開展PrEP,這一點與PEP有相似的地方。但是PrEP的複雜之處在於在開展之前有一系列的評估準則,美國和歐洲分別為此制定了詳細的guideline。

  • 歐洲指南(EAC2017)

歐洲的指南將適用人群分為了兩類,一類是MSM和TGW,另一類是異性戀的男性和女性。實際操作流程分為5個部分:檢測HIV的感染情況、記錄PrEP前的指標情況、給藥方案、隨訪、其他。

對於第一類人MSM和TGW,首先要確定是HIV檢測結果為陰性的成年人,然後需要在性行為中有不連續的安全套的使用或有臨時伴侶或有未接受治療的HIV陽性伴侶或近期有STI(性傳播疾病如梅毒、淋病等)或既往使用過PEP,滿足條件後可納入PrEP。

在開始PrEP前,要記錄四代HIV檢測陰性的結果以及乙肝的狀態。

在PrEP過程中要每日、持續的、口服藥物特別注意不能大於90天,同時按照需要(比如有高危性行為的MSM)在每次性行為前2-24小時服用雙劑量的藥物,隨後於第一次服藥後的24小時和48小時分別各服一片,每週總劑量不超過7片

需要定期的篩查STI和丙肝,監測腎功能和骨密度,進行服藥依從性諮詢,並且至少要每三個月進行HIV檢測

  • 美國指南2014(IAS-USA)

美國指南與歐洲的指南有相似的地方,但對於PrEP的潛在服用者增加了一項為靜脈注射吸毒人群既往使用過PEP也確切的規定為過去一年PEP使用>2次。其他地方包括PrEP流程和使用的藥物均與歐洲指南一樣。

艾滋病預防的十字路口——生物學預防還是行為學預防(二)

PrEP使用的藥物及價格

PrEP使用的藥物叫特魯瓦達(Truvada),簡稱為TVD。TVD是由替諾福韋(TDF)和恩曲他濱(FTC)組成的合劑。

艾滋病預防的十字路口——生物學預防還是行為學預防(二)

TDF和FTC都是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的常見藥物,具有非常好的療效。TDF和FTC有很長的細胞內半衰期(40-100小時),通俗點說就是在細胞內藥效時間長,在動物實驗中這兩種藥物都可以有效的預防HIV感染。同時這兩種藥物經過了長時間真實世界和臨床研究,安全性得到了有效的保證(TDF:1000萬人年,FTC:700萬人年),再加上TDF本身為高基因位點藥物,耐藥屏障高,不易產生耐藥並且交叉耐藥少,因此選擇這兩種藥物組成合劑作為PrEP的藥物。

艾滋病預防的十字路口——生物學預防還是行為學預防(二)

TVD的使用是每天一次,每次一片,並且可以與食物同服。TVD最好的一點是在服用之後生殖道細胞內的藥物濃度高於血漿中的濃度,這在發生性行為的時候起到了非常好的屏障保護作用。

艾滋病預防的十字路口——生物學預防還是行為學預防(二)

說了這麼多TVD的好處,恐怕有人關心價格了,美國方面生產的藥物是40$一片,一年消耗大概14000$,換算成¥差不多有10萬,印度方面的藥物要稍微便宜一點,但是價格不會差太多。一年10萬的費用用於預防,恐怕大部分的家庭承擔不起(土豪請自便)。

終於把PrEP和PEP介紹完了,再回到我們題目的這個問題,艾滋病的預防到底是需要生物學預防能還是行為學預防呢?還記得剛才我在PrEP中提到的歐洲和美國指南嗎?歐洲指南里面有這樣一句話:PrEP應該與其他干預措施一起聯合使用,包括安全套。美國指南則說的更加清楚:HIV的預防不只是行為學或者生物醫學的干預,而是兩者聯合的干預措施。我相信這兩句話能夠非常明確的回答我題目中所提出的問題,那就是聯合預防,採用綜合干預的手段,達到1+1>2的效果。

那麼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這些行為學預防和生物學預防措施,上文也說了綜合在一起是最優的選擇,但是恐怕PrEP和PEP在現實操作中還有不同程度的困難,比如藥物獲得的問題、經濟負擔的問題、藥物毒副反應的問題、服藥依從性等問題,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依小編個人認為: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話,那麼可以考慮選擇綜合預防策略(PrEP+安全套);

對於一時糊塗發生了高危行為事後害怕焦慮的可以儘快選擇PEP;

而常規的預防最方便也是價格最低廉,更是最接地氣的就是使用安全套,但是使用安全套一定要切記全程使用並且保證安全套的一次性使用和無破損。

再說下PrEP和PEP藥物獲得的問題,目前這兩方面國內尚未完全普及,有很多地方的治療機構根本沒有這些藥物,不過一些比較大的城市還是可以獲得的。

最後我想對上期開頭向我諮詢的那個“熊孩子”說一句:孩子,熊不可怕,但千萬不要坑爹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