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李斯特菌感染,孕媽吃生食,千萬要小心

李斯特菌(Listeria)是一種環境微生物,廣泛分佈於土壤、水中、動物、食物及腐敗的物質中。炎熱的季節裡,易吃到受該菌汙染的食物而被傳染髮病;受感染的孕婦可能經由胎盤或產道垂直傳染給胎兒或新生兒。

預防李斯特菌感染,孕媽吃生食,千萬要小心

近年來曾發生多起因食用遭李斯特菌汙染的即食肉品、或哈密瓜等食品而導致李斯特菌感染的報道。

李斯特菌屬共包括七個成員,單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是該屬中唯一會引起人類疾病者;此菌會感染人與動物,最早是從兔及豬分離出來,直到1981年才被認為是重要的食物媒介病原,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的病原菌。

經由胎盤或產道垂直傳染給胎兒

造成人類的感染常見於較炎熱的季節裡,易吃到受該菌汙染的食物而被傳染髮病;受感染的孕婦也可能經由胎盤或產道垂直傳染給胎兒或新生兒;極少見的交叉感染會發生在產房和嬰兒房;但人傳人的案例並未被發現。研究顯示2~3%的加工乳製品(包括冰淇淋與乳酪)、20~30%磨碎的肉類與家禽都可能有單核球增生李斯特菌的汙染,而1~15%健康人體為無症狀之李斯特菌小腸帶菌者。

當吃下遭李斯特菌所汙染的食物,如蔬果、生乳、乳酪、肉品、魚蝦、冰淇淋、生雞蛋、沙拉醬、生菜沙拉、生肉、生魚片、鮮奶、雪糕、雞肉、鵝肝醬、含生蛋的蛋酒,李斯特菌會通過腸細胞侵入人體,再經由血液擴散而影響許多不同的組織,造成偶發性病例或小型流行病例,偶而也會在一連串天然環境災害後發生流行。

預防李斯特菌感染,孕媽吃生食,千萬要小心

容易被忽略而延誤治療

最初的臨床表現類似感冒的輕微發燒、頭痛、噁心、倦怠、肌肉疼痛、嘔吐、腹瀉等,也出現泌尿道感染症狀,因此容易被忽略而延誤治療。其診斷的建立,有賴自血液、腦脊髓液、尿液、胎盤或子宮頸處或其他體液如羊膜穿刺所得的羊水(可確定胎兒是否感染)的細菌培養。

李斯特菌的感染最常見於孕產婦、胎兒、新生兒、老年人、類固醇治療患者、免疫功能不全的病患(包括艾滋病、器官移植病人、糖尿病和癌症病人)、就連獸醫和養雞場人員因常接觸動物也都屬於高危人群,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例都是孕婦,孕婦出現的症狀可能輕微,但其新生兒若受感染,其死亡率可高達五成。

引發輕重不同的臨床綜合徵

李斯特菌也是一種典型伺機性菌,大部分感染者的臨床症狀並不明顯,但也會引發下列輕重不同的臨床綜合徵:

(1) 健康且免疫功能健全的成年人,受感染後大部分不會產生症狀,即使有也只是輕微、自限性的腸胃道不舒服而已。

(2) 腸胃炎:若吃下被大量李斯特菌感染的食物後,在48小時內會出現發燒、腹瀉、頭痛等腸胃炎的症狀,其發作率從50%到100%都有。

(3) 敗血症或腦膜炎:老年人、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及新生兒若受到嚴重的李斯特菌感染恐引發敗血症或腦膜炎等嚴重疾病,甚至死亡,其致死率可達二至三成。

(4) 腦炎或腦膿瘍:李斯特菌若侵入腦組織會導致腦炎、局部腦膿瘍而出現發燒、頭痛甚至呼吸衰竭,死亡率高,經治療後倖存者會有嚴重的後遺症。

(5) 心內膜炎:在成人李斯特菌感染者中,約7.5%會引發心內膜炎,而產生心臟瓣膜疾病及敗血病的合併症,其死亡率高達48%。

(6) 孕婦若感染到李斯特菌,會通過胎盤造成胎兒子宮內感染而導致流產、死胎、早產;或於分娩時經產道傳染給胎兒,使新生兒患敗血症或腦膜炎,還可能在許多器官造成膿瘡與肉芽腫稱為嬰兒膿毒性肉芽腫。

(7) 新生兒李斯特菌感染症又可分為(A)早發性敗血綜合徵:在子宮內胎兒早就受到感染而導致早產;

(8)遲發性腦膜炎:常在生產過程中經產道時受到感染,於產後二週時發作。

預防李斯特菌感染,孕媽吃生食,千萬要小心

目前仍無疫苗可用來預防

李斯特菌傳染病的治療以抗生素為首選,對於青黴素過敏者可以複方磺胺甲惡唑來治療。治療孕婦時,也可同時一起治療腹中的胎兒,唯至目前為止仍無疫苗可用來預防接種。

孕婦、免疫力低下者,建議勿生食

李斯特菌的生存溫度範圍可從1至50℃,其最適宜生長的溫度為30至37℃,屬於嗜低溫菌,即使溫度低到4~10℃的電冰箱冷藏溫度仍可繁殖而不能抑制其生長,但不耐高溫,大部分的流行都與食物受其汙染有關。所以要避免感染李斯特菌,食物要煮熟且儘速吃完,勿保存過久。生、熟食要分開處理,生食蔬果應充分洗淨並削皮。提醒上述高危人群如孕婦、免疫力低下者,建議勿生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