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行為分程度,檢測時機各不同:關於艾滋病風險和窗口期的答疑

艾滋病 體檢 世界衛生組織 技術 毒品 服裝 傳染病 龍大夫的肝病課堂 2019-07-01

曾經有很多朋友問過龍大夫這樣的問題:接吻屬於高危行為嗎?公共衛生間門把手上的不明液體傳染艾滋病嗎?艾滋病潛伏期能查出來嗎?害怕艾滋病到底要查多久才能脫恐?

有一個朋友,五個月前和網友有過無套性行為,無意中上網看了艾滋病的介紹,從此開始了噩夢般的自我懷疑和檢測之旅:

每天不下十遍的摸自己的頜下、腋窩、腹股溝等地方,企圖找到“淋巴結”;

只要有哪怕一丁點不舒服,就立馬測體溫:口腔、肛門、腋窩溫度輪番測;

網上能買到的各種試紙,基本上都買過,為了檢測,指頭扎的遍體鱗傷……

每當面對艾滋病的恐懼,他們問我的第一句話往往是,我高危後多少天的時候檢查,能排除艾滋病的可能。

高危行為分程度,檢測時機各不同:關於艾滋病風險和窗口期的答疑

這時候,我一般都會問他們:您所說的高危行為是什麼?

但是,他們對於自己“高危”行為的描述卻五花八門!

有人說,去公共衛生間上廁所,手碰了一下門把手,手上開裂了,擔心門把手上有別人遺留下來的精液、分泌物、血液,或者手上沒傷口,但觸摸生殖器了。

也有人問,去超市裡買了冷凍的肉,回來切肉的時候,不小心被刀割傷了手指,傷口接觸了冷凍肉的血水,萬一血裡面有艾滋病毒怎麼辦?

還有人說,路過一家傳染病醫院的住院樓,感覺到眼睛被上方飄來的微小水滴擊中了,這有沒有可能是艾滋病人甩出來的血液。

更有甚者,說在找小姐的過程中,性生活時沒有使用安全套,射精的時候,是在體外進行的,問如果不是內射,是不是就沒有風險。

……

看了這些,是不是覺得很奇葩?

高危行為分程度,檢測時機各不同:關於艾滋病風險和窗口期的答疑

不過,仍然要關注焦點問題是:這些行為,到底是不是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為?

如果不是,那什麼樣的行為才屬於艾滋病高危行為?

還有,除了性行為之外,其他的行為也能夠成為艾滋病高危行為嗎?

為此,龍大夫結合多年的感染科臨床經驗和對國內外研究的分析,今天就來講講這個問題。

由於無法窮盡所有的行為,以下,先依據行為的風險程度,將各種行為的危險性分一個等級。

1、高度危險的行為

  • 陰道或者肛門性交,伴或不伴有射精,未使用或者不正確使用安全套的行為;
  • 吸毒人員之間共用針頭注射毒品的行為。

2、低度危險的行為

  • 未使用安全套,且有射精的口交;
  • 沒有使用保護措施的舔陰行為;
  • 適當使用安全套的陰道或肛門性交,時間較久,有造成破損或脫落可能的行為;
  • 性夥伴之間,共用未經消毒的插入式性工具的行為。

3、理論上有危險的行為或極低危險的行為

  • 深吻,如法式深吻的行為(吻到出血的程度);
  • 女性對男性使用安全套或其他薄膜的、沒有射精的口交行為;
  • 使用保護措施的舔陰行為;
  • 手指插入陰道或肛門,帶或不帶安全套的行為;
  • 使用未經消毒的插入式性工具的行為。

理論上的風險,表示危險性極小,但並非絕對安全(強迫追求100%安全者,請繞道!)。

高危行為分程度,檢測時機各不同:關於艾滋病風險和窗口期的答疑

這些“危險”行為感染的概率,取決於行為的頻率和次數,頻率越高、次數越多,風險會逐漸疊加。

“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這裡面重點提一下,假如是口交的過程中,吞嚥了精液和陰道分泌物,其危險性並不會明顯增加。

但是,口腔內有開放性潰瘍(伴有出血和新鮮破損),可以增加危險性。

4、無危險性的行為(特別複雜的行為,參考上面的三條)

  • 禮節性的接吻;
  • 身體和身體的摩擦和按摩;
  • 使用消毒過的非共用的插入性工具;
  • 由性夥伴進行自慰,沒有精液和陰道分泌物的接觸;
  • 隔著衣服相互摩擦生殖器引發射精和分泌體液的行為;
  • 共同沐浴和淋浴等行為。
  • 尿液、糞便等排洩物或血液、分泌物等液體接觸到完整皮膚的行為。
高危行為分程度,檢測時機各不同:關於艾滋病風險和窗口期的答疑

總之,判斷一種行為的危險度,不能憑自己的臆想。

  • 首先,要確定對方是艾滋病感染者;
  • 其次,要確認自己是否有皮膚傷口和黏膜的暴露;
  • 最後,要結合暴露的時間、方式等具體情況,來綜合分析。

瞭解行為的風險程度之後,接下來就是驗證這個風險程度,以確定是否有艾滋病感染:確定的感染者,要積極的接受治療;未感染者,則解除恐懼,正常生活。

發生高危行為後,大約有50%的HIV感染者並沒有意識到感染的存在。

推廣HIV檢測和新的檢測技術的應用,能夠減少進展性免疫功能抑制的艾滋病患者數,增加新近感染者的檢出,並進而減少HIV的傳播。

高危行為分程度,檢測時機各不同:關於艾滋病風險和窗口期的答疑

那麼,誰應該去檢查呢?

有急慢性HIV感染症狀的人,以及可能有HIV暴露的人,應該去檢測一下。包括孕婦在內的健康人,應該將HIV檢測納入定期的體檢計劃中。

1、有疑似HIV急、慢性感染症狀的人,應該及時檢測,對於有急性HIV感染症狀,可以檢測HIV RNA。

2、有高危HIV暴露的人,如無保護性生活或刺傷,應該做HIV感染的檢測,並評估暴露後抗病毒治療的必要性。

這些人中,持續有高危行為的,要在之後定期做隨訪檢測,具體的時間依據檢測試劑而定。

推薦13~75歲的人,在普通的健康體檢中至少查一次HIV抗體。

而對於有經常暴露風險者,重複檢查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研究表明確診者只有41%在初次檢測中查出HIV抗體陽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報告,艾滋病感染中,只有54%的人知道他們的感染狀況。

高危行為分程度,檢測時機各不同:關於艾滋病風險和窗口期的答疑

為了早期發現艾滋病,要注意的急性期症狀有哪些?

艾滋病急性期的症狀一般都是非特異性的,需要的表現有:

  • 全身症狀:發熱、體重減輕
  • 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全身不適感、心神不定/不安、頭痛、精神症狀
  • 口咽部表現:咽炎、口腔疼痛、鵝口瘡
  • 淋巴結:全身廣泛性的無痛性淋巴結腫大
  • 食道:食管部位的疼痛和燒心感
  • 皮膚表現:全身性的斑、丘疹
  • 胃腸道:噁心、嘔吐、腹瀉
  • 肌肉:肌肉痠痛、無力
  • 其它:肝脾腫大等等
高危行為分程度,檢測時機各不同:關於艾滋病風險和窗口期的答疑

粉絲提問之一:用什麼方法檢測?

推薦使用第四代抗原/抗體聯合檢測,能大大縮短窗口期。檢測陽性之後需要疾控中心使用另外一種方法核實,如果也是陽性,可以確診。如果第四代檢測陽性,但疾控中心另外一種方法檢測陰性,建議測HIV RNA。

粉絲提問之二:窗口期到底多久?

這是很多恐艾者的最關注的問題。

網上的說法五花八門,醫生之間的觀點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是,離開檢測方法和必要的風險評估,所有關於檢測窗口期的說法都沒有任何意義。

  • 第一代的檢測試劑,檢測的是艾滋病毒IgG抗體,抗體轉陽時間在35-45天內。
  • 第二代檢測試劑,敏感性有所提高,能在25-35天內檢測出來。
  • 目前用的最多的,也就是絕大多數醫院都在使用的第三代檢測試劑,能夠檢查到IgG和IgM抗體,可以在20-30天內檢測出來。
  • 推薦使用的第四代抗原/抗體聯合檢測方法,增加了p24抗原的檢測,一般在14~21天就可以檢測出來。
高危行為分程度,檢測時機各不同:關於艾滋病風險和窗口期的答疑

粉絲提問之三:查一次陽性就確診了嗎?

不是的,還需要疾控中心或者有確診資格的少數醫院複檢。

疾控中心所使用的用於確診的方法,叫Western blot,一般在35~50天之內可能呈現陽性。

如果無法確定,45~60天內再查一下艾滋病病毒核酸檢測,也就是HIVRNA,絕大多數都是陽性的。

粉絲提問之四:有沒有終極的脫恐大招

最後,當艾滋病抗體或抗原/抗體聯合檢測結果陰性,但還是不放心的恐艾者,可以去能夠檢測艾滋病核酸的機構檢查。理論上來說,這是直接檢測艾滋病毒複製的遺傳物質,應該是最準的。

艾滋病毒核酸檢測,也就是HIV RNA病毒載量檢測,普通PCR法能夠在10到15天之內檢測到50以上拷貝的病毒載量,而高靈敏度的PCR檢測方法,能夠在5天之內檢測到1到5病毒拷貝數。

高危行為分程度,檢測時機各不同:關於艾滋病風險和窗口期的答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