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日上:突破三個瓶頸 建立三個機制 全力發展福建全域旅遊

三農 農村 經濟 交通 人民網 2017-03-27

編者按

“使命重在擔當,實幹鑄就輝煌。”3月15日,全國兩會閉幕。以此為標誌,中央關於今年的重大工作部署均已確定,全國上下進入傳達和貫徹兩會精神時間,各地都在“擼起袖子加油幹”。正在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培訓學習的幹部學員對照兩會精神,結合工作實際,積極籌謀促進福建發展的良策與思路。在此,本網選出部分幹部學員的調研文章,推出《貫徹兩會精神 福建怎麼幹》系列報道。

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多處提到旅遊及相關內容,“全域旅遊”更是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為旅遊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福建境內各大景區旅遊,經多年發展日趨完善,但這些景區旅遊資源畢竟有限,已不能滿足人們尤其是周邊旅客的旅遊需要。當前,應以“清新福建”為主題,加緊補齊短板,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積極推進福建全域旅遊。

首先,必須突破影響和制約福建全域旅遊發展的“三個瓶頸”:

1、交通瓶頸。便利交通,是發展全域旅遊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是區域道路。目前,福建尚未真正構建科學有序、合理高效的閩東南、閩西北、閩臺旅遊圈,各區域之間旅遊亦互不相融、各自為陣,還形不成旅遊業的綜合效應。就這幾大區域而言,除高鐵沿線旅遊點外,其它景區交通便捷度,仍難以滿足旅客對當代出行交通的要求。如龍巖、南靖土樓,三明尤溪、大田、永安土堡,卻因之間相距較遠、交通不便,使旅客難以在一條旅遊線路上或一、兩天旅程內,就能把這些相近的旅遊點遊覽完畢。因此,加快高鐵和區域高速公路建設,進一步完善福建現代交通網絡,仍然是福建全面發展的重要任務。

二是鄉村道路。福建全省村村通公路自不待言,但各自然村、各村景點之間交通狀況,卻大多不盡如人意。如三明清流境內有靈臺山、賴坊古村落、林畲毛澤東故居、紅軍醫院、九龍湖閩人之源等旅遊景點,它們都在同一個縣域之內,但景點之間交通道路,卻十分不便。因此,發展全域旅遊,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各村與景點之間交通道路瓶脛上的制約。

三是景區道路。不少景區旅遊資源豐富,但因自身財力不足、鄉村旅遊投資吸引不大,而使景區內交通道路,始終沒有得到及時發展與改善,從而影響了旅遊業的發展壯大。

解決福建全域旅遊交通瓶頸問題,除了強化景點之間公路、高鐵等交通建設外,還應充分運用現代交通工具,如廣泛使用空中直升機等,來解決交通瓶頸問題。

2、設施瓶頸。選擇一些生態環境好、旅遊資源豐富、人文積澱深厚的鄉村,結合全省近年開展的美麗鄉村建設,不斷健全完善鄉村旅遊設施。

一是加強區域內現有各景點基礎設施建設,即在各自然景觀中,加大人文景觀建設力度,不斷提升自然景觀文化內涵。

二是立足新穎、獨特,不斷挖崛、開發新景點,進一步豐富旅遊資源。同時,避免同一區域內旅遊設施的無效益重複建設。

三是以標準化、規範化,大力推進鄉村旅館、農家飯莊等設施建設,並注重在現代通訊、電腦電視、衛生等方面,為廣大旅客提供必要條件,真正實現出行方便。

四是不斷完善旅遊景點、出行交通和旅客食宿等安全設施建設,保證旅客人身、財產和生命安全。

3、文化瓶頸。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依託,兩者有機統一、相互融合、互補共贏。

一是提升景點文化內涵。除一些老景點外,福建省內多數新開發的景點,普遍缺乏文化內涵和文化深度。要組織一批文化學者、藝術家、民間高人和熱心文化創意者,對省內一些重要景點,作文化方面的反覆挖崛、提升,不斷豐富省內各景點的文化內涵和品味。

二是豐富文化活動載體。旅遊文化活動,有其自身特點與需求,切不可複製或簡單雷同於各級電視文藝節目、各地文藝活動。要始終立足本地文化、非遺項目,開展富有本地特色的各種旅遊演藝活動,使之既弘揚與傳承本土文化,又能滿足旅客瞭解不同文化形式、提升文化底蘊的心理需求。

三是強化文化設施建設。旅遊文化設施也不同於一般文化設施,它更多的是居於旅客的遊、玩、食、宿、行、購等需要,而產生的相關聯文化設施,如古村落遊線路、本土和非遺文化展示廳,以及諸如客家、紅色、閩南、福州、湖山、河流、生態、農耕、飲食、民俗、工業等特色文化區域的構成與完善。

其次,要建立健全推進福建全域旅遊的“三個機制”:

1、區域聯營機制。加強頂層設計,統一規劃,推進全省旅遊資源有效整合,避免各自為陣、低效益分散化經營。

一是組建集團公司。在省政府直接領導下,各級政府及其旅遊主管部門要積極作為,將全省各地、各景區旅遊資源以折價入股形式,共同組建全省旅遊業統一經營管理集團公司,實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依法依規進行有效經營管理,各股東按股份多少獲取經營收益。

二是分層管理。明確各級政府、集團各分公司和各旅遊景區各自管理職能,並按照其職能和職責,實行分級管理,進行績效考核,兌現獎懲措施和分紅比例,確保全域旅遊正常有序高效運營。

三是多方入股。打破行業壁壘和壟斷,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允許民間資本進入旅遊業,實行政府、企業和公民個人共同投資經營管理旅遊業,增強福建全域旅遊可持續發展後勁。

2、產業聯動機制。全域旅遊發展潛力和方向,應是極大地帶動區域內相關產業的長足發展。

全域旅遊產業主要有食宿、交通服務業,如小吃業、農家旅館業、租車業等;當地土特產品、工藝品和其它便於攜帶的各種精緻產品等;地方特色文化展演、非遺項目演藝、旅客樂於參與的專場文藝演出等,凡是可以為當地帶來經濟和社會效益的一切為旅客所喜愛的全法性產品,都可以成為全域旅遊的產品。

3、服務聯建機制。使旅客來的了、住的下,玩的愉快、留有念想。

一是政府服務聯建。各級黨政及其各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村兩委、經濟組織或個人,都要認真履行好各自職能,做好服務全域旅遊各項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創造發展全域旅遊的良好環境。

二是行業服務聯建。食宿、交通、導遊、購物等相關服務行業,尤其是直接與旅客接觸的相關經濟組織和人員,要嚴格按照行業文明規範和職業道德,做好優質文明服務。對於不文明、有欺詐行為的組織或人員,要嚴肅處理,決不姑息。

三是景區服務聯建。各級政府及其物價、各景區管理部門,要反覆清理涉及旅遊行業、組織或個人亂收費、擅自加價等不法行為,嚴格管控旅遊收費價格,克服地方保護主義,不護短,不缺位,誠信經商,堅決杜絕各種欺詐行為發生。

總之,樹立全省一盤棋思想,著力補齊鄉村旅遊短板,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開創福建全域旅遊發展新局面。

(作者:林日上 福建省委黨校、行政學院第69期縣處級公務員任職班學員、三明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

本網《貫徹兩會精神 福建怎麼幹》系列文章

張水文:培育福建人的“工匠精神” 為福建制造補上“精神之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