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債務高達33億 盛運環保能否等來“救命重組”?

年末,業績虧損的上市公司紛紛使出渾身解數保殼,但有一家卻似乎並不上心,這便是深陷債務危機泥潭的盛運環保。12月7日,盛運環保公告稱公司逾期債務多達63筆,逾期金額已達到了33.24億元。按照盛運環保2018年三季報,歸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為30.65億元,盛運環保已資不抵債。

公司同日披露一起擔保,涉及金額1700萬元。此前公司已披露累計對外擔保逾50億元,同時不乏逾期、涉訟擔保,這也意味著公司債務還有繼續攀升的可能。危機之下,盛運環保能否等來救兵?今年5月,公司宣佈四川能投擬受讓控股股東全部股份,臨近年末,這筆重組卻仍然沒有後續消息。

債務繼續惡化

12月11日,盛運環保發布公告稱,公司於近日收到相關法院訴訟及仲裁通知書,涉及借款本息共計1627萬元。新增訴訟、仲裁公告,對盛運環保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飯,梳理髮現,截至目前,盛運環保已面臨超過40起訴訟,訴訟請求多涉及盛運環保因貸款逾期無法還本付息而產生的貸款糾紛。

大筆拖欠的債務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因違規擔保逾期所產生的連帶責任債務。根據公司此前公告,截至10月末,盛運環保及子公司對外擔保合同累計數額為52.31億元,其中逾期擔保3.77億元,涉訟擔保7.93億元。

違規擔保的數額還在上升,12月7日,盛運環保公告,對桐廬盛運環保電力有限公司向華夏銀行的貸款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涉及金額1700萬元。

受債務違約影響,今年以來,盛運環保信用評級連遭降級,目前已被降至CC級,控股股東開曉勝被證監會列入失信人。不僅如此,公司融資炒股所持有股票遭被動減持,多個銀行賬戶也被凍結,經梳理,截至12月12日,公司銀行賬戶凍結金額合計1.16億元。

儘管盛運環保利空消息此起彼伏,二級市場上卻已經顯得“麻木”。事實上,此前盛運環保早已經歷了一輪暴跌,7月2日,盛運環保復牌後遭遇連續8個跌停,10月19日股價觸底至2.08元/股,逼近2010年上市以來最低價。此後股價一直低迷不振,截至12月13日收盤,盛運環保報收2.44元/股,復牌以來已累計下跌逾73%。

原大股東大舉減持

公開資料顯示,盛運環保是國內少有的同時擁有機械爐排爐和循環流化床技術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公司,擁有環境汙染治理總承包甲級資質、環境汙染治理設施運營甲級資質、建築工程施工資質,下轄全資子公司67家和控股子公司5家,在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排行居前十位。

盛運環保的業績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惡化至今的?有業內人士分析,盛運環保的運營模式為BOT,BOT模式前期投資規模較大,主要依靠負債驅動,貸款是BOT項目的主要資金來源,公司的負債率非常高。盛運環保一旦項目遇到問題無法開展,高債務下,僅利息就會產生一大筆的費用。

投資者網研究員梳理髮現,公司2014年徹底剝離了輸送機械業務,開始專注垃圾焚燒領域。2015年到2017年,盛運環保不斷通過併購挺進智慧環衛和危廢治理,在全國範圍內大力發展垃圾發電項目。

圍繞垃圾發電項目,盛運環保加大定增募集資金,用於歸還借款和增補活動成本,負債總額從2015年的62.55億元增多至2018年9月底的93.01億元,資產負債率也從2016年初的52.54%上升到2018年9月74.84%,資金鍊已然緊繃。

逾期債務高達33億 盛運環保能否等來“救命重組”?

(思維財經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公司財務不斷惡化的同時,公司大股東卻在大肆減持。2013年一季度末,第一大股東開曉勝合計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權為36.12%,然而在2018年4月2日開曉勝宣佈辭去上市公司董事長的職位時,其持股比例僅有13.69%。在此期間,開曉勝累計淨減持7798萬股股份,合計淨套現金額達到14.16億元。而開曉勝辭職後不久,公司就發佈了業績修正公告,2017年鉅虧13億。

重組存不確定性

10月末,盛運環保發布的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虧2.1億,同比下滑5737.61%。業績接連下滑,上市公司被“ST”已是毫無懸念,但盛運環保依舊無所作為,公告欄中依然全是新增債務、違約擔保的消息。

逾期債務高達33億 盛運環保能否等來“救命重組”?

當然,公司並非未曾自救。今年4月,公司控股股東開曉勝擬將全部股份轉讓給新蘇環保。後來,長城資產也加入到這筆交易中以推進重組進程,但重組最終以失敗落下帷幕。

不久後,公司又搬來新的救兵。今年5月,盛運環保公告,控股股東開曉勝擬以協議轉讓等方式將其所持有的盛運環保全部股份13.69%轉讓給四川能投,後者將對盛運環保相關垃圾發電項目按照特許經營權協議提供不低於156.75億元的投資。

但這筆資產重組也彷彿石沉大海,至今都沒有相關進度披露,這是否預示著重組又有失敗的可能?臨近年末,公司又將採取怎樣的措施自救?大筆債務以及違規擔保將由誰來承擔?近日,投資者網研究員致電公司方面並向盛運環保董祕祝朝剛、證券事務代表劉玉蓮發去採訪提綱,截至發稿仍未收到任何回覆。(思維財經出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