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處世智慧:做人要有心計,但不要利用別人的善良和天真!

鬼谷子 孔子 儒家 國學 中華鬼谷子智囊團 2017-04-18

鬼谷子處世智慧:做人要有心計,但不要利用別人的善良和天真!

什麼是高人?高人就是罵人不帶一個髒字,比如孔子曾經懟縱橫家們靠口才混飯吃時說:

“巧言令色鮮矣仁”,啥意思?你們這些縱橫家們就會花言巧語,而且還喜歡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醬紫的人就不厚道了(不仁)。

老夫子還是比較溫潤的,相比之下孟子就直接炮轟了:“張儀之流,以順為正,妾婦之道”。意思是說,你們這些縱橫家們就像女人一樣就會天天拍馬屁,呸,不要臉。

我一直以為縱橫家們會假裝沒看見,沒聽見,結果我錯了,因為蘇秦也曾經指桑罵槐過:

文士並飭,諸侯亂惑,萬端俱起,不可勝理。意思是說:“我忍你們很久了,你們這些就會之乎者也的傢伙,個個巧舌如簧,整天說些別人聽不懂的道理,把諸侯們忽悠的稀里胡塗,繁文縟節又多又亂,結果咋樣呢?老百姓還不是吃不飽,穿不暖。”

蘇先生,請收下我的膝蓋。

你可見一個髒字?這就是互懟的境界,把罵人變成藝術,這就是牛人。

鬼谷子處世智慧:做人要有心計,但不要利用別人的善良和天真!

我就納悶了,儒家說縱橫家們巧言令色,縱橫家對儒家巧舌如簧,到底誰才是對的呢?答案是都沒錯。

說了您可能不信,您知道《論語》最後一句的教誨是什麼?我承認讀完都我震驚啦,我以為會是一些之乎者也的大道理,結果我錯了。《論語》的最後一句話居然是:

“不知言,無以知人也”,意思是說不善於分辨別人的話語,就不能真正瞭解他。

我本來以為是我看錯書了,於是找了五個版本,結尾都是一樣。其實儒家最後一章,一共就說了兩件事情:子貢很牛,比如有人說“子貢賢於仲尼”,第二件事情就是孔子門徒之間也會出現不和諧的聲音,比如子張看不起子夏,子游就看不慣子夏,子夏一個一個給懟回去了。但是即便如此,有一點他們驚人的默契,把知言作為最後一句的教誨。

或許您不理解為什麼我會詫異,沒關係,因為鬼谷子說過相同的話:“因其言,聽其辭”,意思是說要學會聽別人說的話,否則你怎麼會知道別人是啥人呢?

從來喜歡互懟的儒家和縱橫家,在聽言這件事情上居然達到了高度的統一。

聖人們教導我們聽話聽音,聽話聽意,但是你確定你能做到嗎?人是一種口是心非的動物,啥叫口是心非?通俗的說就是說謊,而且這幾乎是每個成年人的專利,通常喜歡利用別人的天真與善良。比如我們經常聽見大人對小孩說:我是為你好。有時候大人為了私心,小孩卻要買單,這事兒找誰說去?老規矩,講個故事,關於趙國版羋月的故事,自從羋月發明了“太后”這個詞之後,戰國有一段時間女權明顯上升了,比如隔壁的趙國馬上也出現了垂簾聽政的“羋月”:趙太后。

有一年趙惠王掛了,這個趙惠王大家肯定不會陌生,因為“完璧歸趙”、“負荊請罪”這些故事都發生在他當政的時候,可是現在他掛了,藺相如、趙奢都掛了,就剩下廉頗了,國力衰微了。隔壁老王的秦國一見趙國當家人死了,馬上發兵欺負趙國孤兒寡母。趙國一看,貌似打不過呀,咋辦?搬救兵呀,老規矩,找齊國幫忙。為什麼找齊國呢?說起“圍魏救趙”的故事您就知道了,小一百年前,魏國欺負趙國時候,還是鬼谷子的徒弟孫臏用圍魏救趙之計解救了趙國。一轉眼幾十年過去了,當趙國再次遇到困難時,趙國還是衝齊國拋媚眼了。

齊國也是爽快,答應了,但是有個條件:要把趙太后的兒子長安君送到齊國當人質。很顯然,趙太后不高興了,死活不同意,不管誰去勸都不行。趙太后說:

“誰再說這事兒,信不信我吐你一臉口水(老婦必唾其面)。”

眼看秦國大軍壓境了,前線報急,再不公關就玩啦。這時候誰能成功公關趙太后就成了國家英雄。這時候一個滄桑的聲音響起:“都給我閃開,讓老夫試試。”

此人正是觸龍,關於他的身份,已經不可考,您只要知道他是一個公關高手就知道了。有一天老頭顫顫巍巍就來找趙太后嘮嗑了。記住公關高手最擅長的就是套路。觸龍一開始並不談正事,而是套近乎。

觸龍說:“太后吶,老臣老了,腿腳不好,好久沒跟您嘮嗑了。”

趙太后說:“我還不一樣要坐輪椅(老婦恃輦而行。)”

觸龍說:“胃口還好吧?”

趙太后說:“勉強喝點粥吧。”

觸龍又說:“哎,老臣偶爾還會晨練,平時也是喝粥度日。”

看套近乎的目的達到了,觸龍就說:“太后吶,老臣有個不情之請,我有個小兒子叫舒祺(他不是個演員),我想讓他宮裡鍛鍊鍛鍊,當個門衛啥的。”

趙太后說:“多大年紀啦?”

觸龍說:“回太后的話,下個月正好十五歲。”

趙太后說:“你們男人真狠,就不知道疼兒子?”

觸龍說:“太后不知愛子莫若父,我比他媽還疼這個小兒子呢。”

趙太后笑了說:“我們婦道人家也喜歡小兒子。”

觸龍說:“老臣看啊,您更喜歡小閨女,您不喜歡小兒子長安君。”

趙太后說:“老觸你猜錯了,我最疼的就是這個小兒子。”

觸龍說:“當年您小閨女嫁給燕王了,您雖然想她,但是您日夜祈禱讓她別回來,在燕國開枝散葉,立地生根。”

趙太后說:“雖然我想閨女,不想她回來也為了她長遠好啊。”

觸龍說:“太后啊,您說這老贏家(趙王姓贏)建立的趙國的時候,老祖宗特意給兒孫們都封了侯,現在傳下來的還有幾個?”

趙太后說:“木有。”

觸龍問:“那其他國有嗎?”

趙太后說:“也木有。”

觸龍接著問:“這是為嘛呢?他們雖然貴為公子,但是對國沒有奉獻,雖然拿著厚祿,但是對百姓沒有恩德,就算您現在把金銀珠寶,高官厚祿都給長安君,能照顧他一時,能照顧他一世嗎?您給小閨女嫁到燕國等於買了張長期飯票,但是長安君以後咋整?您這是目光短淺吶。”

趙太后說:“那你的意思是?”

觸龍說:“您應該給長安君也買張長期飯票,讓他給趙國做貢獻,這樣趙國上到君主,下到百姓才能記得他的恩德呀。”

三天後,長安君帶著豪華車隊出發了,一共有一百臺車隨行,到齊國去作人質了。

您以為我會誇觸龍好口才,說服了趙太后讓小孩子長安君到齊國當了人質嗎?不是。我就想問問有沒有人問過長安君的意見他想不想去?注意,長安君是去當人質其實凶險異常,一不小心飯票沒買到,就領了便當了。

一句話,我是為你以後好,長安君就去當人質了。

大人們的利益幹嘛非要轉移到小孩子們的頭上呢?我找了很多資料想知道長安君的下落,但是他的結局就像馬車遠去濺起的沙塵,永遠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是生是死,不得而知。

有人會說,就算犧牲了一個小孩子,至少救了趙國。歷史真是如此嗎?長安君離開趙國不久之後,就爆發了驚世駭俗的長平之戰,趙國差點被蕩平。中間還出現了這麼個小插曲,長平之戰,秦趙兩國打得相持不下時,趙國曾派人向齊國借糧,齊王建不借。(趙無食,請粟於齊,齊不聽)。齊國已經跟趙國鬧翻了,撕破臉了,您覺得長安君在齊國過的還會好嗎?

鬼谷子處世智慧:做人要有心計,但不要利用別人的善良和天真!

我們前面說過觸龍其實就是個公關經理的角色,他希望能犧牲一個小孩子,拯救趙國。但是趙國之將傾,豈是一個小孩子能救的?

觸龍倒是憑著好口條,利用趙太后的善良與天真,名留青史,只可憐了長安君,生死未卜。對於那種口齒伶俐、顛倒黑白的人。孔子說: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做人必須要學會知言知心,如果分不清一個人說的是謊話還是實話,就不可能真實的瞭解他。鬼谷子說:“因其言,聽其辭”,鬼谷子告訴我,要根據一個人說的話,分析他說話背後的目的。他們都在告訴我們,人其實一種會說謊的動物。有些人真情流露、言之鑿鑿的話,可能是個謊話,是一齣戲。

說謊者其實都在折射他們內心的怯弱和汙濁。信慌者沉浸在別人的謊言,迷戀著幸福與美好,久久不能自拔。但是,不要讓真善美成為假惡醜的遮羞布!

有些事情,說謊只是看起來很有道理,但其實是經不住現實的考驗的,我們不得不防。這也真是我們想說的主題:要學會能聽懂別人別有用心的話。

學習國學鬼谷子謀略智慧,歡迎關注鬼谷子微信公眾號(guiguzi7619299),我們一起縱橫捭闔,鬼谷論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