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百強逾六成上市企業淨利負增長 線上線下融合成突圍趨勢

電子商務 經濟 O2O 銀泰商業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30

每經記者 孫皓翎 每經編輯 趙 橋

5月25日,2016年度中國零售百強榜單在重慶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零售商大會上發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瞭解到,中國零售百強榜單中,上市公司淨利潤增速降幅有所收窄。24家零售上市公司中,有16家出現淨利潤負增長,佔比為66.67%。

實際上,自去年以來,零售行業線上線下融合在加強,但實體零售業式微之勢仍未根本好轉。有觀點認為,現在急需解決的其實是“減稅”,當經濟出現下滑時,不論是發達還是欠發達的國家,都會採取一個措施,那就是降稅,目前降稅措施還有空間。

零售百強逾六成上市企業淨利負增長 線上線下融合成突圍趨勢

第十二屆中國零售商大會現場 每經記者 孫皓翎 攝

實體與電商合作加強

5月24日晚,由中國商業聯合會主辦,並和重慶市商務委員會共同承辦的第十二屆中國零售商大會在渝開幕,大會以“開放創新 深化融合——提升實體零售價值”為主題。25日,大會發布了2016年度中國零售百強榜單。

其中,尤為引人關注的是,上述百強中的24家零售上市公司有16家出現淨利潤負增長,但上市公司淨利潤增速降幅有所收窄。可見,零售業近年式微態勢仍未根本好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發佈的零售百強榜單也揭示出當前零售業發展的一些特點及趨勢:首先,實體與電商之間的合作加強。2016年是電商與實體合作落地的一年,如天貓與銀泰商業集團謀O2O融合發展,京東到家牽手歐尚合作商超O2O力推“百萬便利店”項目等。

其次,目前百貨銷售增速仍處低位,轉型迫切。如天虹升級天虹深南店,變身天虹Discovery,將消費群體鎖定“80後”女性。而超市業態增長持續放緩,創新模式成為不少超市的選擇,如永輝擴大生鮮加工比重等。

此外,數據還顯示,去年零售百強銷售額雖保持增長,但增速有所放緩(百強企業實現銷售額4.82萬億元,同比增長18.5%,增幅同比下滑3.9個百分點)。其中,電商增速明顯放緩,零售實體店小幅回升。

儘管實體零售業有一定回暖現象,但一個不得不正視的事實是:百強中儘管只有6家電商,但銷售規模達到2.47萬億元,對百強零售企業整體銷售增長的貢獻率為83.5%。而實體零售企業有88家之多,銷售規模卻只有1.81萬億元,對百強零售企業整體銷售增長的貢獻率為9.7%。實體零售商面臨的壓力可見一斑。

除上述壓力之外,受經濟環境下行、消費需求結構調整等諸多因素影響,實體零售商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近年更是出現了大量的關店潮。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副司長尹虹直言,“受經營成本日益攀升、消費需求結構調整、網絡零售快速發展等諸多因素影響,零售業特別是實體零售業主要指標增速回落,關店現象頻發,行業發展形勢嚴峻。”

“開店速度在放緩,關店速度在加快,傳統零售確實是受到了巨大沖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原所長任興洲表示,“但這也是一種自然調整,我認為關店不一定是失敗,是一種自我調整,自我修復。”

實體零售轉型不輕鬆

面對行業下行的困境,有觀點認為,對於實體零售業,現在需要“減稅”,當經濟增速出現下滑時,不論是發達還是欠發達的國家,都會採取一個措施,那就是降稅。

尹虹對此表示,今年實體零售業將受惠於萬億元減負計劃的落地。

實際上,單靠外部環境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近年來我國實體零售業逐漸暴露出發展方式粗放、有效供給不足、運行效率不高等突出問題。這也是使實體零售陷入困境的內因。因此,如何創新轉型成為實體零售業突圍的必選題。

“零售業作為流通領域最活躍、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行業,在經營模式和技術運用等方面應創新。”尹虹表示,“實體和電商已經從你死我活的競爭關係逐步走向競合,線上的商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優勢要逐步與線下的服務、體驗、物流等優勢相結合。”

傳統零售業創新何易。創新也意味著高風險和高淘汰率,實體零售業步履並不輕鬆。針對當下零售業大熱的“互聯網+”模式,任興洲介紹道,“我們做了一個研究,實體店的‘互聯網+’有的‘燒了’很多錢,但真正成功的不是太多。”

“從企業內部看,最核心的問題是內功不足。”尹虹直言,“百貨店長期採取引場進店、聯營扣點的經營模式,超市長期採用通道費的模式,失去了商品的採購權和定價權,商業經營能力下降,商品和服務有效供給不足,經營效率不高。此外在自有品牌的培育和數字化水平上也不足。”

“這些問題都要求零售企業儘快適應線上線下融合、跨產業融合發展趨勢,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推動企業實現戰略變革、模式再造和服務提升。”尹虹進一步表示。

(實習生王琳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