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特赦1959》:彰顯正義必勝的真理力量'

電視劇 歷史 藝術 政治 高峰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 2019-08-30
"

原標題:彰顯正義必勝的真理力量(作品品鑑)

"

原標題:彰顯正義必勝的真理力量(作品品鑑)

電視劇《特赦1959》:彰顯正義必勝的真理力量

近期電視劇《特赦1959》在央視熱播,引發廣泛的關注與好評。該劇成功的關鍵在於創作題材、人物形象有所突破,對當前的影視劇創作亦有多方面啟示。

《特赦1959》的播出,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和國際意義。回顧新中國成立初期篳路藍縷的歷程,許多重要歷史事件值得我們重新認識與認真思考。其中,發生在新中國成立十週年的“特赦”就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價值。針對在解放戰爭時期成為我人民軍隊俘虜的部分國民黨高級將領,國家首次頒佈戰犯特赦令。對於這段歷史,儘管此前有多種媒體有所涉及,但在大眾視野中,尤其是全景式、大規模、正面的影像呈現並不太多。《特赦1959》的推出,無疑是“特赦”題材電視劇的一次重要突破。該劇以客觀的歷史態度直面那段特殊的歷史與生活。劇中描摹的人物從共產黨最高決策層到執行管理層,他們高瞻遠矚的胸懷格局,細緻耐心的工作態度,充分表現出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風範,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該劇全面詳盡地呈現共產黨人改造戰犯的獨特理念,這就是用主義和精神的感召力來感化,在國際社會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高遠、包容的氣度與情懷,使之不僅成為改造戰犯的經典案例,也具有重大的國際意義。

電視劇《特赦1959》塑造了一批令人信服的人物形象。王英光在劇中雖然是虛構的角色,但他身上體現出的果敢、忠貞、擔當、智慧等品質,無疑是中國共產黨人優秀品質的集中縮影。

最引人注目的是劇中的一批“戰犯”形象。該劇既傳承了以往歷史題材電視劇反派角色塑造的一般經驗,又有意規避了以往過於“臉譜化”或過於“美化”的傾向,以歷史唯物主義精神為指針,從政治、社會乃至人性多重視角,對“戰犯”形象做了更加真實而深刻的探究,從而塑造了一批既不“臉譜化”也不“美化”的“正常”形象。

《特赦1959》的突破與創新對當前影視劇創作也有多方面啟示。

當前,影視劇創作存在“有高原,缺高峰”的問題,在題材選擇上,不願意碰觸“冷門”“難題”。影視劇創作可以有多種選擇,沿著已有的套路、模式,在無風險的舒適區展開無可厚非,但要取得重要突破,甚至鍛造出高峰之作,靠在創作舒適區遊走,是不可能實現的。高峰之作從來都是攻堅克難的結果,探他人之未探,才能達他人之未達。《特赦1959》的創作者們正是以獨特的藝術膽識,聚焦這一充滿挑戰的“難題”,攻堅克難,艱苦耕耘,終於獲得成功。

《特赦1959》著眼國共博弈及新中國成立初期國際風雲變幻的大歷史背景。在這種宏大的歷史背景之中,抓取和創造了若干微小細節,包括戰犯改造過程中呈現的服裝、道具,表現的動作、表情和眼神等。正是這些微小細節與宏大背景的結合,呈現出強烈的藝術張力。劇作整體呈現的是正義必勝的道理,但這道理並無刻板說教,而是通過一場場交鋒、辯論以及故事中的情感表達予以充分展現。在友情、愛情、親情等多種情感的充分交織中蘊含深刻道理,道理的表達又常常伴隨著情感的抒發。這種情與理的結合,極大增強了劇作故事本身的感染力。該劇整體上以“真”的歷史人物、場景等為依據,儘可能以紀實的方式呈現真實;同時在主要人物、劇情的設計上充滿“假定性”,正是這種真與假的結合,將功德林的故事講得富於藝術感染力。

《特赦1959》的主創者站在歷史發展的高度審視歷史人物和故事,將其放置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廣闊視野之中予以觀照,使該劇獲得更開闊的歷史、社會廣度,既體現中國共產黨人高瞻遠矚的信念、情懷與智慧,也折射出真、善、美必將戰勝假、惡、醜的人性光輝。

(作者為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