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根治肥胖的方法!假期裡大吃大喝的小夥伴們,就不要錯過了

中醫 減肥 茯苓 薏苡 國醫健康薈 國醫健康薈 2017-10-04

中醫根治肥胖的方法!假期裡大吃大喝的小夥伴們,就不要錯過了

按+

關於肥胖,國際通用的指標是體質指數( body mass index,BMI) ,世界衛生組織將 BMI≥25 定為超重,BMI≥30 定為肥胖。1999 年世界衛生組織宣佈肥胖是一種疾病,全球大約有 2.5億 BMI 超過 30 的肥胖病患者。

當今社會由於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結構、行為習慣的改變及精神壓力的增加,居民超重肥胖問題日益凸顯。

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數據顯示,全球逾19億18歲( 含) 以上成年人超重,其中有6億多人肥胖。此外肥胖易引發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血栓、乳腺癌、卵巢癌、大腸癌等多種疾病,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和生活,對肥胖的研究和治療非常必要。

中醫根治肥胖的方法!假期裡大吃大喝的小夥伴們,就不要錯過了

中醫古籍中對肥胖治療的觀點

有關肥胖病的中醫源藪,可上溯至春秋戰國時代。 《靈樞·陰陽二十五人第六十四》雲:“土形之人……其為人,黃色園面,大頭,美肩背,大腹,美股脛,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稱。”這種土形之人的體貌特徵酷肖今日之肥胖患者。

中國傳統醫學很早就有對肥胖的認識,《黃帝內經》認為肥胖與體質、飲食、勞逸失度、情志失調有關。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肥人多虛,肥人多溼多痰”之論, 治療上提倡“宜燥溼去痰、行氣,二陳湯加木香、二術、香附、芎、歸,或導痰湯。”

總之,中醫學認為肥胖與飲食不節、勞逸失常、七情失調、體質享賦、年齡、性別及地域等因素有關。

中醫根治肥胖的方法!假期裡大吃大喝的小夥伴們,就不要錯過了

中醫認為,胖子多陽氣虛衰、痰溼偏盛

《靈樞·衛氣失常》根據人之皮肉氣血的多少對肥胖進行分類, 分為“有肥”、“有膏”、“有肉”三種證型,其中“膏人”縱腹垂腴皮緩,“脂人”膕肉堅皮滿,“肉人”皮肉不相離身體容大等 。 後世醫家對肥胖的分型即由此發展而來。

對於肥胖的病因,中醫學認為與飲食不節、脾胃失調、痰溼壅滯、先天稟賦不足等因素相關,人體正氣虧需,不能運化水谷精微,導致溼熱痰瘀壅塞。

中醫理論認為肥胖的病機主要是陽氣虛衰,痰溼偏盛,即“多痰”和“少氣”。脾氣虛弱則運化轉輸無力,水谷精微失於輸布,化為膏脂和水溼,留滯體內而致肥胖;腎陽虛衰,則血液鼓動無力,水液失於蒸騰汽化,致血行遲緩,水溼內停,而成肥胖。

中醫根治肥胖的方法!假期裡大吃大喝的小夥伴們,就不要錯過了

減肥常用中醫方藥

中醫認為肥胖多痰溼。減肥消臃應健脾化溼、除痰逐水、溫陽化溼、淡滲利溼。多用丸劑、煎劑、散劑內服,或中藥泡水代茶飲服。常用中醫方藥介紹如下:

1、細腰身方

桃花3株,陰乾,研末。每日空腹服用1克。服後大便溏薄,如有瀉下症狀則暫停。 本方能細身,令面潔色紅。

2、荷葉散

敗荷葉適量,上藥燒存性,研末。每次服6克,米湯送服,每日2次。本方能減肥消腫,令人瘦。

3、減肥輕身丸

黑白牽牛子各20克,炒草決明、澤瀉、白朮各重10克,山楂、首烏各20克。上藥研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早晚各吞服20粒。本方能消食化瘀,減肥去脂。

胖子通用的減肥法

01 要減肥成功,先祛溼健脾

《黃帝內經》指出:“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生氣血。”這就是說脾胃是人體健康的“後天之本”,是五臟氣血生化的源頭,各個臟腑組織以及人體活動所需的精微物質,均靠脾胃化生及運化輸送。

如果脾失健運(脾虛)則氣血化生乏源,會出現各種各樣機體虛損。會出現這些症狀:大便稀溏、腹滿腹漲、不思飲食、噯腐吞酸、食慾過旺、大腹便便、不消化、疲憊、睏倦、失眠多夢……

溼與寒在一起叫寒溼,與熱在一起叫溼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溼,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溼。溼邪是疾病的溫床。化掉它,疾病也沒有基礎滋長。

脾虛了,溼氣會加重,溼氣重又會導致脾虛,所以要減肥,先祛溼健脾。

  • 我們也可以換一個通俗易懂的理解:

  • 溼氣是一種過多的水,過多的水,溫暖脾胃,幫助脾胃運化它,就可以從身體裡排出去。脾胃不再被溼氣困住,就能很好的工作,生出很好氣血,支持全身的臟器工作,身體有足夠的力量支撐,才可以繼續代謝垃圾,身體就會變瘦了。

  • 變瘦是結果,祛溼健脾,才是我們的長遠目的。因為只有脾好的人,才不易長胖。

02 肥胖的救星:九物健脾祛溼調中茶

此茶配伍:

  • 橘皮:味辛,溫。入脾、肺經。理氣,調中,燥溼 ,化痰。

  • 白扁豆:健脾胃,清暑溼。用於脾胃虛弱、暑溼洩瀉、白帶。

  • 葛根:味甘、辛,性涼。歸肺、胃經。解肌退熱,透疹,生津止渴,昇陽止瀉。

  •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利水滲溼,健脾,寧心。

  • 芡實:味甘、澀,性平。歸脾、腎經。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溼止帶。

  • 白扁豆花:性平,味甘淡,無毒。健脾和胃,消暑化溼。

  • 佛手:芳香理氣,健胃止嘔,化痰止咳。

  • 荷葉:歸心、肝、脾經。清香升散;具有消暑利溼,健脾昇陽,散瘀止血的功效

  • 薏苡仁:味甘、淡,性涼。歸脾、胃、肺經。有利水滲透溼,健脾止瀉,除痺,排膿,解毒散結的作用。

此方中橘皮、白扁豆、白扁豆花、佛手都是健脾燥溼、調中理氣的經典,茯苓芡實健脾補腎,葛根荷葉薏仁清熱利水,合而為湯,祛溼利水,益腎固精,健脾和胃,非常適合胖子,特別是平時愛出汗,大便粘膩的胖子。

沖泡服用方法:

每日兩次,每次一袋,飯後一小時飲用;用沸水沖泡後加蓋燜5分鐘,即可飲用;水煮15分鐘,效果更佳;亦可撕開內袋,倒出茶包粉末,沸水攪拌飲用。

禁忌人群:沒有溼氣的人、陰虛、孕婦、哺乳期及女性經期。

本文來源:中醫思維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