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醫趙紹琴經驗集:舌診獨見

中醫 貧血 腹瀉 健康 抱朴言 抱朴言 2017-10-12

趙老是當代溫病專家,對舌診有豐富的經驗。在內科雜病的診斷上,也特別重視舌診,在全面繼承前人舌診經驗的基礎又有新的發展。茲將趙老在舌診方面的獨到見解略述如下:

1、觀舌苔:舌苔主要反映臟腑功能的變化,特別是胃腸和三焦功能情況。要注意分辨舌苔的厚薄,質地,潤燥和分佈情況。病苔為濁邪受胃氣燻蒸而成,主有形之邪。凡苔厚者邪重,苔薄者邪較少。

  • 若舌根苔特厚,是腸胃積滯較重,當疏利之。

  • 若苔質地緻密,附於舌面之上,揩之不去,是有根之苔,為邪實正不虛,可下之。

  • 若舌苔如大顆粒狀而厚且幹,是燥老之苔,為積熱已久,急宜下之。

  • 若舌苔粘膩而色黃,必是溼熱蘊鬱,色白但膩者屬溼重。

  • 若苔膩滿布於舌,以至邊尖不見舌質者,溼邪極重,須急開其溼閉,大忌滋膩養陰或寒涼直清。

  • 若有垢苔,如奶酪堆積舌上,揩之即去,去而復生,亦是溼濁上泛之象,宜芳香宣化,疏利三焦,調暢氣機。

看舌苔也須分別層次,最上一層為罩苔,薄薄一層,如粘液狀,有此者也為溼鬱之象。凡有溼,苔必潤,甚則膩,更甚則水滑,極重則舌面如水欲滴狀,多見於溼邪重,又為寒涼冰伏所致,治宜溫化開閉。

名老中醫趙紹琴經驗集:舌診獨見

2、觀舌質:舌質反映了臟腑實質情況,可據以判斷其病的性質,故於觀察舌質情況尤當重視。

中醫的傳統說法,心氣通於舌,舌尖部屬心,邊緣屬肝膽,中心屬胃腑,舌根屬腎,是有一定道理的。

趙老認為舌及口腔粘膜與內臟粘膜相聯屬。故觀察舌質色澤和口腔粘膜的情況可以得知內臟的異常變化。如麻疹早期,口腔粘膜上出現費科氏斑,說明肺及胃腸粘膜同樣在發疹,故表現為嗆咳、腹瀉等。

  • 凡舌質紅者,其人內臟也必潮紅。如猩紅熱楊梅舌,色赤如朱,其內臟色亦必如是;

  • 熱毒下利者舌紅,其腸道內粘膜也發炎腫脹潮紅可知;

  • 溫病初起舌紅,咽部紅腫疼痛,推測其內肺系及消化道也當發炎紅腫矣。

中醫以舌紅為營血分熱盛,意義極為廣泛,不僅於溫病有診斷意義,而且在內外婦兒各科雜病中,凡見舌紅者,皆屬營血分熱盛,並必與內臟相屬。若再結合脈症,綜合判斷,則必能提高中醫診斷的準確性。舌通於內臟粘膜之說確有高人之見。

名老中醫趙紹琴經驗集:舌診獨見

3、觀舌背趙氏重視察舌,又發明觀舌背一法。

有些病人舌苔滿布,邊尖微略,僅從舌的正面難以看清舌質情況,或有的舌象較為特殊,如色暗滯晦色,或隱隱瘀斑,此時當察舌背。

令病人伸舌出口,舌尖抵上脣,充分暴露舌背,此時舌質情況一展無餘,或紅或絳或紫或青,與正面舌質悉同,因其無舌苔附著,察之清晰可見。

  • 舌下兩條靜脈粗大紫黑者,必是血分瘀滯之徵。

4、舌診與脈證合參,綜合分析:雖說舌質反映臟腑情況比較真實,但也不可執一而論。

如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者,歷來以為正虛之徵,其實胖大舌屬溼盛者不少,不可概指為虛。

又有舌質色淡,甚至蒼白無華,多見於貧血嚴重的病人,不可據此就言血虛而率投補劑,應細察導致血虛的原因。

此時舌苔的情況更應注意,若舌苔垢厚或糙老,或膩濁,皆屬邪氣阻滯,功能失調,而致血虛。當先祛邪,邪去則血可自生矣。

  • 總之,舌紅必然是熱,舌淡未必是虛,此為要訣。

/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