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醫趙紹琴經驗集:開門逐邪

中醫 杏仁 黃帝內經 傷寒 抱朴言 抱朴言 2017-10-15

所謂開門逐邪,是指要給邪氣以出路,使之排出體外,這是趙老臨床治療疾病的重要的指導思想。

趙老認為,凡疾病之產生,多由邪氣引起。不管邪氣從外部侵入,還是體內產生,總是一種有害於人體的有毒物質,故中醫統稱之邪氣,是導致人體功能失調,產生各種病症的主要原因。

因此,治療疾病就應當注重祛邪。凡有邪氣存留於體內,其病必不能痊癒,故應當首先考慮祛邪。

古人已注意到這一問題,張從正就有“病由邪生,攻邪已病,邪去正復”之論。

名老中醫趙紹琴經驗集:開門逐邪

就祛邪和扶正二者的輕重來分,趙老是主張祛邪為主的。

因為所謂的正虛不足,無非是氣血津液的不足,或表現為臟腑功能的低下,氣血津液的不足責之於臟腑功能失調,其功能低下也是功能失調的一種表現,這種臟腑功能失調往往是由於邪氣的阻滯引起來的。

因此,只有祛除邪氣,才能恢復臟腑功能,臟腑功能恢復正常,氣血津液自然生化無窮,則虛證自愈。

所以祛邪與扶正具有辨證的統一。祛邪是手段,調整臟腑功能使之恢復正常是目的,虛證得補則是客觀效果。

邪氣既非人身所素有,祛邪就必須給邪氣以出路,讓邪氣排出體外。

換句話說,就是要開放門戶,驅邪外出,所以叫開門逐邪。無論有形之邪,還是無形之邪,都不可能在體內自生自滅。必須祛之外出,才能排出體外。

這就需要根據不同的病邪性質,所居部位等選擇恰當的通道。一般來說應因勢利導,就近祛邪。

名老中醫趙紹琴經驗集:開門逐邪

古人有汗吐下三法祛邪論,在上者吐而出之,在表者汗而出之,在裡者下而出之。就目前臨床所常用的方法而論,吐法因其太過峻利而很少應用。汗法和下法則比較常用。

趙老臨床所用祛邪外出的方法亦從汗下引申而來。概括而言,其祛邪方法有三種,一曰開鬼門,二曰潔淨府,三曰通穀道。

開鬼門俗解為發汗,其實並非單純的發汗解表。其用治傷寒表實證可謂發汗,傷風表虛可謂解肌,在溫病初起可稱作疏衛,在溫病邪入營分名透熱轉氣,在雜病可謂宣陽解鬱。

總之使營衛調和,腠理疏通,毛竅開達,津津汗出,邪氣透出體外。

尤其是在外感病症,外邪深入,高熱不退,俗醫一見高熱,便投寒涼,全不思《內經》“體若燔炭,汗出而散”的道理,但知用寒涼清熱,致寒涼凝結,閉住邪氣,逼邪陷入營分,而致神昏,繼而重用三寶,欲其涼開,殊料寒涼更甚,邪愈難出矣。

此時的正確治法,當疏解為主,開其閉鬱,疏其腠理,則汗出湊湊,熱退神清矣。

趙老名此法為開天窗。謂外閉愈甚,裡熱愈熾,治之當於密室之頂暢開天窗,則裡熱一湧而出矣。開天窗法用藥宜輕,宣陽解鬱開閉是其法則。藥如淡豆豉、炒山梔、前胡、杏仁、枇杷葉之類。學者宜觸類旁通。

至於潔淨府、通穀道二法,亦為逐邪之要法。

潔淨府即利小便,祛邪從小便離去,治溼邪尤重此法。古人云:“治溼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利小便不專在“利”字上作文章,重在通陽化氣,宣肺氣以通其源,源清則流暢矣。

通穀道即利大便,保持大便的通暢。糟粕宿糞與熱相搏,為害非淺,通穀道,暢三焦,裡通則表和,邪去而正復。不補之中有真補存焉,子和之論信非虛焉。

/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