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海還要會“吃”海 江蘇如東用“科技興海”吃出富民新名堂

漁業 三農 農業 文蛤 中國江蘇網 2017-08-02
靠海還要會“吃”海 江蘇如東用“科技興海”吃出富民新名堂

7月29日,江蘇南通海潮海味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海苔啟程運往俄羅斯,今年,該公司出口額訂單首超3000萬元。

科技興海,把海洋漁業打造成富民聚寶盆。近年來,江蘇南通如東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大力推動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同步提升。從賣原料到穿上高附加值的外衣“遊”出去,從“靠海養人”到“靠人養海”,從海吞人到平安出海,南通如東縣利用科技興海,“吃”出了富民新名堂!今年上半年,如東全縣實現漁業總產值65.3億元,漁民增收近10億元。

穿上高附加值外衣走出去

靠海還要會“吃”海 江蘇如東用“科技興海”吃出富民新名堂

南通昌華水產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挑選、生產凍煮文蛤,經真空包裝後將運往歐美市場。

昌華水產是一家貝類加工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公司生產的凍煮真空文蛤通過ISO22000食品認證和OCLA國際有機食品認證,獲得國際市場綠色通行證,年出口量達4000噸、創匯1200萬美元。

發展精深加工,讓海產品穿上高附加值的外衣走出去的不只是文蛤。條斑紫菜深度加工,如東走在全國前列。據統計,如東現有紫菜加工企業116家。其中,海達、協和、海潮海味三家規模出口企業年銷售達3億元,佔全縣出口紫菜總額的60%。

如東6000多平方公里海域,盛產貝類、魚類等上百種海產品。今年上半年,水產品生產總量達15.4萬噸,總產值27.3億元。

變賣原料為賣精品,如東“用一產接二產連三產”的發展思路,調優漁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業和休閒漁業,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上半年,全縣水產品加工業共實現產值6億元。

“靠人養海”取代“靠海養人”

靠海還要會“吃”海 江蘇如東用“科技興海”吃出富民新名堂

6月11日上午,4艘中國漁政船從洋口港陽光島重件碼頭駛向大海,如東第九屆放魚節由此拉開帷幕。2009年以來,如東連辦9屆放魚節,累計放流各類苗種1億多單位。

如東不斷修復海洋生態環境,嚴格執行伏季休漁政策,加強漁業生產秩序管理,漁業資源得到了良性保護和發展,許多珍貴魚類種群正逐步恢復、穩定提高。

從“靠海養人”到“靠人養海”,為彌補生態損失,如東縣委、縣政府還動員廣大涉海企業開展增殖放流活動,華能風電、寶華高塗、中廣核、海上龍源等62家涉海企業積極響應,生態修復資金累計達2億元,新批准項目生態補償協議簽訂率達100%。

如東創建海洋生態示範縣,投入500萬元,在全省較早建設縣級海洋環境監測站,加快“小洋口國家級海洋公園”建設步伐,組織申報國家級濱海溼地海洋特別保護區,建立入海河口在線監測系統。

構築平安漁業安全屏障

靠海還要會“吃”海 江蘇如東用“科技興海”吃出富民新名堂

7月9日,洋口港經濟開發區(長沙鎮)舉辦海洋漁船安全生產技能培訓班,全區146條漁船船東、船長參加培訓;7月6日,縣海洋與漁業局再次聯合邊防、水務和部分鎮區,對“三無”漁業船舶進行巡查和清理;6月30日起,栟茶鎮、大豫鎮、如東高新區等沿海鎮區相繼開展海洋漁業生產應急救援演練,把漁業安全生產監管和應急救援措施落到實處。

海洋漁業生產風險高,如東嚴守生命紅線,推進海洋漁業安全生產“三化五覆蓋”,強化和落實生產經營單位的主體責任,一方面,深入排查漁港、漁船、灘塗、應急管理等方面安全隱患,逐步規範漁港漁船管理;另一方面,鐵腕打非治違,持續開展海上“清網行動”、灘塗運輸拖拉機等專項整治。

近年來,如東每年投入2000多萬元加強漁業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漁業安全保障能力,如東海上搜救中心救助救援信息與所有出海作業的漁船、拖拉機實現了全天候互通,一旦漁民遇險,立即開展救援,累計救助人員90餘人次,挽回經濟損失1000多萬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