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堆裡走出的“月季王” ——“煤老闆”劉愛民產業轉型的故事'

"

劉愛民辦公室書架上的書補充了四茬,第一茬以罐頭製作為主。第二茬以煤炭類為主。第三茬以賽鴿為主。第四茬以月季花卉為主。他外出的目的也換了四次,第一次是學習罐頭製作技術。第二次是純旅遊,吃喝玩樂。第三次是觀看賽鴿比賽,考察賽鴿項目。第四次是觀景賞花,考察月季項目。

他說,製作罐頭和做煤炭生意純粹是為了掙錢,改變貧窮的面貌,養殖賽鴿是轉型“試水”,而伺弄月季,則是為了幹一番走心的事業。

一個天生的生意人

煤炭行業的人都說,劉愛民天生是個生意人,既有經濟頭腦,又有前瞻性的眼光。的確,從二十來歲“下海”到2013年以前,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常勝將軍”。

接連高考失利後,劉愛民成了四輪拖拉機司機,專門幹拉煤的營生。有一次在宜川集義鎮途中,他和同伴實在餓得不行,看到路邊有個賣梨的小攤,於是計劃買幾斤壓困。聽說一斤只有8分錢時,劉愛民驚呆了:市場一瓶梨罐頭要1.2元錢,裡邊也就幾塊梨,這該是多大的利潤啊!於是心裡萌發了製作罐頭的念頭。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當時西北農學院的一個同學,這位同學當即給了他一本罐頭製作方面的書籍。

此後不久,他在村醫療站讀報紙時看到了河南商丘罐頭製作培訓班招生的消息,於是立馬動身去了商丘。一個月後,劉愛民學成歸來,賣了拖拉機,購買了製作罐頭的設備。就這樣,劉愛民的美味罐頭廠在他家後院開業了。僅僅9年時間,就賺了20餘萬元。這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可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當時,全國煤炭行業集體進入“牛市”。劉愛民瞅準這個商機,將罐頭廠轉手後,開了家洗煤廠,僅僅十來年的功夫,就賺的盆滿缽滿。那時候,有弟弟在幫忙打理生意,劉愛民清閒的很,不是遊山玩水,就是喝喝小酒打打牌。

啥都不用幹,錢流水一樣進門,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美事。可劉愛民覺得自己才知天命之年,就無所事事,日子過得馬馬虎虎,空虛的心慌,成天想著找點事幹。


"

劉愛民辦公室書架上的書補充了四茬,第一茬以罐頭製作為主。第二茬以煤炭類為主。第三茬以賽鴿為主。第四茬以月季花卉為主。他外出的目的也換了四次,第一次是學習罐頭製作技術。第二次是純旅遊,吃喝玩樂。第三次是觀看賽鴿比賽,考察賽鴿項目。第四次是觀景賞花,考察月季項目。

他說,製作罐頭和做煤炭生意純粹是為了掙錢,改變貧窮的面貌,養殖賽鴿是轉型“試水”,而伺弄月季,則是為了幹一番走心的事業。

一個天生的生意人

煤炭行業的人都說,劉愛民天生是個生意人,既有經濟頭腦,又有前瞻性的眼光。的確,從二十來歲“下海”到2013年以前,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常勝將軍”。

接連高考失利後,劉愛民成了四輪拖拉機司機,專門幹拉煤的營生。有一次在宜川集義鎮途中,他和同伴實在餓得不行,看到路邊有個賣梨的小攤,於是計劃買幾斤壓困。聽說一斤只有8分錢時,劉愛民驚呆了:市場一瓶梨罐頭要1.2元錢,裡邊也就幾塊梨,這該是多大的利潤啊!於是心裡萌發了製作罐頭的念頭。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當時西北農學院的一個同學,這位同學當即給了他一本罐頭製作方面的書籍。

此後不久,他在村醫療站讀報紙時看到了河南商丘罐頭製作培訓班招生的消息,於是立馬動身去了商丘。一個月後,劉愛民學成歸來,賣了拖拉機,購買了製作罐頭的設備。就這樣,劉愛民的美味罐頭廠在他家後院開業了。僅僅9年時間,就賺了20餘萬元。這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可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當時,全國煤炭行業集體進入“牛市”。劉愛民瞅準這個商機,將罐頭廠轉手後,開了家洗煤廠,僅僅十來年的功夫,就賺的盆滿缽滿。那時候,有弟弟在幫忙打理生意,劉愛民清閒的很,不是遊山玩水,就是喝喝小酒打打牌。

啥都不用幹,錢流水一樣進門,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美事。可劉愛民覺得自己才知天命之年,就無所事事,日子過得馬馬虎虎,空虛的心慌,成天想著找點事幹。


煤堆裡走出的“月季王” ——“煤老闆”劉愛民產業轉型的故事


一次成功的“試水”

煤炭汙染大,輕工業在韓城不成氣候,該搞個什麼樣的產業,既環保又持久呢?劉愛民又開始為這事發愁。當時,劉愛民的司機是個賽鴿“迷”,逢賽必去。聽了他的想法後,建議他發展賽鴿產業。

跟著司機,劉愛民看了好幾場比賽,隨後又到全國最知名的賽鴿俱樂部進行考察。瞭解賽鴿市場行情後,他覺得這事符合他轉型的要求,而且根據考察情況來看,市場不錯,最主要的是,韓城周邊二百公里都沒有同行。根據多年在商海打拼的經驗,他分析,投資這事,準能成。2013年,他註冊了陝西豐澤農牧公司,並在芝川城南村流轉了400畝土地,建起了一流的西北國際賽鴿公棚。

2014年,第一批賽鴿入住。經過國際頂尖技術人員的培訓試飛,劉愛民的西北國際賽鴿公棚連續兩年獲得“全國百強賽鴿公棚”稱號。投出去的資金也嘩嘩嘩地迴流。可就在一切順風順水的時候,由於其他項目選址與賽鴿公棚衝突,劉愛民二話不說,放棄了賽鴿產業,為項目讓路。

建設賽鴿公棚的時候,劉愛民在城南村流轉了400畝土地,賽鴿公棚只佔用了50畝,還有350畝空閒著。賽鴿公棚運營正常後,他瞅著這350畝空閒地發愁了。在農林部門專業人士的建議下,他計劃建設時下最流行的農業觀光園,並聘請專業公司進行了規劃。規劃圖出來了,很超前,很美,可是劉愛民左看右看都不滿意,再美也是步人後塵的產業,要做就做和賽鴿一樣,方圓幾百公里沒有的產業。

就在一籌莫展的時候,劉愛民突然想起以前出去旅遊的時候,無意中聽說牡丹食用油效益挺不錯,於是冒出了建牡丹園的想法。他這個說幹就幹的人,立馬就去了河南洛陽,實地考察牡丹園項目。


"

劉愛民辦公室書架上的書補充了四茬,第一茬以罐頭製作為主。第二茬以煤炭類為主。第三茬以賽鴿為主。第四茬以月季花卉為主。他外出的目的也換了四次,第一次是學習罐頭製作技術。第二次是純旅遊,吃喝玩樂。第三次是觀看賽鴿比賽,考察賽鴿項目。第四次是觀景賞花,考察月季項目。

他說,製作罐頭和做煤炭生意純粹是為了掙錢,改變貧窮的面貌,養殖賽鴿是轉型“試水”,而伺弄月季,則是為了幹一番走心的事業。

一個天生的生意人

煤炭行業的人都說,劉愛民天生是個生意人,既有經濟頭腦,又有前瞻性的眼光。的確,從二十來歲“下海”到2013年以前,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常勝將軍”。

接連高考失利後,劉愛民成了四輪拖拉機司機,專門幹拉煤的營生。有一次在宜川集義鎮途中,他和同伴實在餓得不行,看到路邊有個賣梨的小攤,於是計劃買幾斤壓困。聽說一斤只有8分錢時,劉愛民驚呆了:市場一瓶梨罐頭要1.2元錢,裡邊也就幾塊梨,這該是多大的利潤啊!於是心裡萌發了製作罐頭的念頭。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當時西北農學院的一個同學,這位同學當即給了他一本罐頭製作方面的書籍。

此後不久,他在村醫療站讀報紙時看到了河南商丘罐頭製作培訓班招生的消息,於是立馬動身去了商丘。一個月後,劉愛民學成歸來,賣了拖拉機,購買了製作罐頭的設備。就這樣,劉愛民的美味罐頭廠在他家後院開業了。僅僅9年時間,就賺了20餘萬元。這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可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當時,全國煤炭行業集體進入“牛市”。劉愛民瞅準這個商機,將罐頭廠轉手後,開了家洗煤廠,僅僅十來年的功夫,就賺的盆滿缽滿。那時候,有弟弟在幫忙打理生意,劉愛民清閒的很,不是遊山玩水,就是喝喝小酒打打牌。

啥都不用幹,錢流水一樣進門,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美事。可劉愛民覺得自己才知天命之年,就無所事事,日子過得馬馬虎虎,空虛的心慌,成天想著找點事幹。


煤堆裡走出的“月季王” ——“煤老闆”劉愛民產業轉型的故事


一次成功的“試水”

煤炭汙染大,輕工業在韓城不成氣候,該搞個什麼樣的產業,既環保又持久呢?劉愛民又開始為這事發愁。當時,劉愛民的司機是個賽鴿“迷”,逢賽必去。聽了他的想法後,建議他發展賽鴿產業。

跟著司機,劉愛民看了好幾場比賽,隨後又到全國最知名的賽鴿俱樂部進行考察。瞭解賽鴿市場行情後,他覺得這事符合他轉型的要求,而且根據考察情況來看,市場不錯,最主要的是,韓城周邊二百公里都沒有同行。根據多年在商海打拼的經驗,他分析,投資這事,準能成。2013年,他註冊了陝西豐澤農牧公司,並在芝川城南村流轉了400畝土地,建起了一流的西北國際賽鴿公棚。

2014年,第一批賽鴿入住。經過國際頂尖技術人員的培訓試飛,劉愛民的西北國際賽鴿公棚連續兩年獲得“全國百強賽鴿公棚”稱號。投出去的資金也嘩嘩嘩地迴流。可就在一切順風順水的時候,由於其他項目選址與賽鴿公棚衝突,劉愛民二話不說,放棄了賽鴿產業,為項目讓路。

建設賽鴿公棚的時候,劉愛民在城南村流轉了400畝土地,賽鴿公棚只佔用了50畝,還有350畝空閒著。賽鴿公棚運營正常後,他瞅著這350畝空閒地發愁了。在農林部門專業人士的建議下,他計劃建設時下最流行的農業觀光園,並聘請專業公司進行了規劃。規劃圖出來了,很超前,很美,可是劉愛民左看右看都不滿意,再美也是步人後塵的產業,要做就做和賽鴿一樣,方圓幾百公里沒有的產業。

就在一籌莫展的時候,劉愛民突然想起以前出去旅遊的時候,無意中聽說牡丹食用油效益挺不錯,於是冒出了建牡丹園的想法。他這個說幹就幹的人,立馬就去了河南洛陽,實地考察牡丹園項目。


煤堆裡走出的“月季王” ——“煤老闆”劉愛民產業轉型的故事


一次最美的盛放

實地瞭解後,劉愛民發現,牡丹食用油產量極低,前景並不看好。於是又輾轉去了南陽月季博覽園,看看月季行情。到了月季博覽園,才真正大開了眼界,這種房前屋後常見的平民花不僅開出了帝王色,還賣出了“皇家”價格。

2014年,劉愛民購買了月季苗,進行嫁接栽培,可誰知,500萬株只成活了15%。第二年,成活率稍微提高了一點點。2016年,市上計劃沿澽水河打造萬畝花海。劉愛民就流轉了1500畝土地,計劃打造個富有韓城特色的月季小鎮,打造出韓城第一個現代農業綜合體,把這兒變成能賞花、划船、觀鳥休閒的度假村。可誰知,由於澽水河水位抬高,幾乎所有的月季都被淹死了。

在煤炭行業,劉愛民是個行家裡手,可在月季行業,他卻一竅不通,是個十足的“門外漢”。劉愛民吸取教訓,先後到雲南、四川、杭州等全國知名的月季產業園學習,高薪聘請南陽花卉研究所所長王書祥和他的團隊進行技術指導。同時到意大利、荷蘭、法國等國外花卉基地“取經”,引進了高科技容器育苗方法,還挖了湖,安裝上了噴灌和滴灌設施。

走進富水灣豐澤月季園,造型各異的月季迎風而舞,令人目不暇接,養殖孵化基地也已初具規模。和全國知名月季基地相比,目前豐澤月季園的月季品種還不夠多,但先進的設施設備,卻位於全國前列,處於領先地位。

做生意一直順風順水、從沒賠過錢的劉愛民,從投資農牧業後,不僅沒賺錢,還年年倒貼千萬以上。雖然今年有所好轉,可依然處於投資階段。別人都勸他,近兩年煤炭行情回暖,放著日進斗金的日子不過,非要弄個賠錢事幹,趕緊收手算了。可是他卻說,做煤炭生意是為了賺錢,這個目的已經達到了。現在他的目的是幹一番最美的事業,用3年到5年時間,打造出一個包含有農產品銷售街、月季迷宮、水產養殖區、康養中心、水生動物觀賞園等一系列功能片區的田園綜合體,既環保又流芳千古。


"

劉愛民辦公室書架上的書補充了四茬,第一茬以罐頭製作為主。第二茬以煤炭類為主。第三茬以賽鴿為主。第四茬以月季花卉為主。他外出的目的也換了四次,第一次是學習罐頭製作技術。第二次是純旅遊,吃喝玩樂。第三次是觀看賽鴿比賽,考察賽鴿項目。第四次是觀景賞花,考察月季項目。

他說,製作罐頭和做煤炭生意純粹是為了掙錢,改變貧窮的面貌,養殖賽鴿是轉型“試水”,而伺弄月季,則是為了幹一番走心的事業。

一個天生的生意人

煤炭行業的人都說,劉愛民天生是個生意人,既有經濟頭腦,又有前瞻性的眼光。的確,從二十來歲“下海”到2013年以前,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常勝將軍”。

接連高考失利後,劉愛民成了四輪拖拉機司機,專門幹拉煤的營生。有一次在宜川集義鎮途中,他和同伴實在餓得不行,看到路邊有個賣梨的小攤,於是計劃買幾斤壓困。聽說一斤只有8分錢時,劉愛民驚呆了:市場一瓶梨罐頭要1.2元錢,裡邊也就幾塊梨,這該是多大的利潤啊!於是心裡萌發了製作罐頭的念頭。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當時西北農學院的一個同學,這位同學當即給了他一本罐頭製作方面的書籍。

此後不久,他在村醫療站讀報紙時看到了河南商丘罐頭製作培訓班招生的消息,於是立馬動身去了商丘。一個月後,劉愛民學成歸來,賣了拖拉機,購買了製作罐頭的設備。就這樣,劉愛民的美味罐頭廠在他家後院開業了。僅僅9年時間,就賺了20餘萬元。這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可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當時,全國煤炭行業集體進入“牛市”。劉愛民瞅準這個商機,將罐頭廠轉手後,開了家洗煤廠,僅僅十來年的功夫,就賺的盆滿缽滿。那時候,有弟弟在幫忙打理生意,劉愛民清閒的很,不是遊山玩水,就是喝喝小酒打打牌。

啥都不用幹,錢流水一樣進門,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美事。可劉愛民覺得自己才知天命之年,就無所事事,日子過得馬馬虎虎,空虛的心慌,成天想著找點事幹。


煤堆裡走出的“月季王” ——“煤老闆”劉愛民產業轉型的故事


一次成功的“試水”

煤炭汙染大,輕工業在韓城不成氣候,該搞個什麼樣的產業,既環保又持久呢?劉愛民又開始為這事發愁。當時,劉愛民的司機是個賽鴿“迷”,逢賽必去。聽了他的想法後,建議他發展賽鴿產業。

跟著司機,劉愛民看了好幾場比賽,隨後又到全國最知名的賽鴿俱樂部進行考察。瞭解賽鴿市場行情後,他覺得這事符合他轉型的要求,而且根據考察情況來看,市場不錯,最主要的是,韓城周邊二百公里都沒有同行。根據多年在商海打拼的經驗,他分析,投資這事,準能成。2013年,他註冊了陝西豐澤農牧公司,並在芝川城南村流轉了400畝土地,建起了一流的西北國際賽鴿公棚。

2014年,第一批賽鴿入住。經過國際頂尖技術人員的培訓試飛,劉愛民的西北國際賽鴿公棚連續兩年獲得“全國百強賽鴿公棚”稱號。投出去的資金也嘩嘩嘩地迴流。可就在一切順風順水的時候,由於其他項目選址與賽鴿公棚衝突,劉愛民二話不說,放棄了賽鴿產業,為項目讓路。

建設賽鴿公棚的時候,劉愛民在城南村流轉了400畝土地,賽鴿公棚只佔用了50畝,還有350畝空閒著。賽鴿公棚運營正常後,他瞅著這350畝空閒地發愁了。在農林部門專業人士的建議下,他計劃建設時下最流行的農業觀光園,並聘請專業公司進行了規劃。規劃圖出來了,很超前,很美,可是劉愛民左看右看都不滿意,再美也是步人後塵的產業,要做就做和賽鴿一樣,方圓幾百公里沒有的產業。

就在一籌莫展的時候,劉愛民突然想起以前出去旅遊的時候,無意中聽說牡丹食用油效益挺不錯,於是冒出了建牡丹園的想法。他這個說幹就幹的人,立馬就去了河南洛陽,實地考察牡丹園項目。


煤堆裡走出的“月季王” ——“煤老闆”劉愛民產業轉型的故事


一次最美的盛放

實地瞭解後,劉愛民發現,牡丹食用油產量極低,前景並不看好。於是又輾轉去了南陽月季博覽園,看看月季行情。到了月季博覽園,才真正大開了眼界,這種房前屋後常見的平民花不僅開出了帝王色,還賣出了“皇家”價格。

2014年,劉愛民購買了月季苗,進行嫁接栽培,可誰知,500萬株只成活了15%。第二年,成活率稍微提高了一點點。2016年,市上計劃沿澽水河打造萬畝花海。劉愛民就流轉了1500畝土地,計劃打造個富有韓城特色的月季小鎮,打造出韓城第一個現代農業綜合體,把這兒變成能賞花、划船、觀鳥休閒的度假村。可誰知,由於澽水河水位抬高,幾乎所有的月季都被淹死了。

在煤炭行業,劉愛民是個行家裡手,可在月季行業,他卻一竅不通,是個十足的“門外漢”。劉愛民吸取教訓,先後到雲南、四川、杭州等全國知名的月季產業園學習,高薪聘請南陽花卉研究所所長王書祥和他的團隊進行技術指導。同時到意大利、荷蘭、法國等國外花卉基地“取經”,引進了高科技容器育苗方法,還挖了湖,安裝上了噴灌和滴灌設施。

走進富水灣豐澤月季園,造型各異的月季迎風而舞,令人目不暇接,養殖孵化基地也已初具規模。和全國知名月季基地相比,目前豐澤月季園的月季品種還不夠多,但先進的設施設備,卻位於全國前列,處於領先地位。

做生意一直順風順水、從沒賠過錢的劉愛民,從投資農牧業後,不僅沒賺錢,還年年倒貼千萬以上。雖然今年有所好轉,可依然處於投資階段。別人都勸他,近兩年煤炭行情回暖,放著日進斗金的日子不過,非要弄個賠錢事幹,趕緊收手算了。可是他卻說,做煤炭生意是為了賺錢,這個目的已經達到了。現在他的目的是幹一番最美的事業,用3年到5年時間,打造出一個包含有農產品銷售街、月季迷宮、水產養殖區、康養中心、水生動物觀賞園等一系列功能片區的田園綜合體,既環保又流芳千古。


煤堆裡走出的“月季王” ——“煤老闆”劉愛民產業轉型的故事

來源:韓城日報 記者 楊菊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