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革命老區村莊廉江三合村,產業轉型闖出一條奔康大道

“荔枝子結蟲窠綠,倒黏花開女臉紅。望見石城三合驛,便分歧路廣西東。”這是明朝大學士解縉筆下的三合驛,也是如今令人神往的革命老區村莊。又如《我在水鄉等你來》歌詞所唱:“穿越陸結嶂滄桑,尋覓古驛站傳奇。”為了找尋答案,近日,記者一行走進了廉江市石角鎮三合村。

"
革命老區村莊廉江三合村,產業轉型闖出一條奔康大道

“荔枝子結蟲窠綠,倒黏花開女臉紅。望見石城三合驛,便分歧路廣西東。”這是明朝大學士解縉筆下的三合驛,也是如今令人神往的革命老區村莊。又如《我在水鄉等你來》歌詞所唱:“穿越陸結嶂滄桑,尋覓古驛站傳奇。”為了找尋答案,近日,記者一行走進了廉江市石角鎮三合村。

革命老區村莊廉江三合村,產業轉型闖出一條奔康大道

石角鎮三合村的“三合革命紀念館”。

挖掘歷史底蘊 打造紅色旅遊產業

藍天白雲之下,碧波盪漾的江面,一座紅色琉璃瓦的古式建築矗立著,兩三百米的棧橋連接岸邊,猶如長虹臥波,周邊青山如碧,白鶴輕翔。站在這全國都為數不多的水上展館——三合革命紀念館,令人頓生海闊天空之感。

古三合地處粵桂邊陲,是元明之前中國大陸往雷州半島和海南的重要交通樞紐,而三合驛站歷來是中原和雷州交通線上的主要驛站之一,明朝大學士解縉曾經題詩《右過三合驛》留念。直到清朝,因為版圖及交通路線的變遷,古驛站就漸漸湮沒於滄海桑田中。1645年間,三合人民在三合古驛站遺址附近修建康車廟。據《石城縣誌》記載,廟宇自建成以來一直香火鼎盛,還留下了許多美麗的神話故事。

三合康車廟不僅是一座神奇的廟宇,還具有光榮的革命鬥爭歷史。全區先後有1000多人投入革命,150多人加入中國共產黨,90多人為革命英勇犧牲,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壯麗的史詩。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三合游擊隊多次在此借宿和進行革命活動。現在,光三合村的12條自然村,就有1條抗日戰爭革命老區村莊和10條解放戰爭革命老區村莊。當地群眾為了紀念革命時期犧牲的先烈,自發設立了革命紀念堂。這也是三合革命紀念館的前身。

為了紀念革命先烈,傳承革命精神,2018年,石角鎮黨委政府統籌建設資金,指導和幫助三合村擴充“三合革命紀念館”內容,重新布展,深挖三合古驛站的歷史文化底蘊,把原三合古驛站舊址、康車廟和革命紀念館“三合為一”,實現古蹟、民俗和紅色深度融合,既解決群眾精神需要,又打造成為黨史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自建成以來,已接待遊客超過6000人次,隨著知名度的逐漸提高,日後必將成為一個熱門的旅遊景點,拉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
革命老區村莊廉江三合村,產業轉型闖出一條奔康大道

“荔枝子結蟲窠綠,倒黏花開女臉紅。望見石城三合驛,便分歧路廣西東。”這是明朝大學士解縉筆下的三合驛,也是如今令人神往的革命老區村莊。又如《我在水鄉等你來》歌詞所唱:“穿越陸結嶂滄桑,尋覓古驛站傳奇。”為了找尋答案,近日,記者一行走進了廉江市石角鎮三合村。

革命老區村莊廉江三合村,產業轉型闖出一條奔康大道

石角鎮三合村的“三合革命紀念館”。

挖掘歷史底蘊 打造紅色旅遊產業

藍天白雲之下,碧波盪漾的江面,一座紅色琉璃瓦的古式建築矗立著,兩三百米的棧橋連接岸邊,猶如長虹臥波,周邊青山如碧,白鶴輕翔。站在這全國都為數不多的水上展館——三合革命紀念館,令人頓生海闊天空之感。

古三合地處粵桂邊陲,是元明之前中國大陸往雷州半島和海南的重要交通樞紐,而三合驛站歷來是中原和雷州交通線上的主要驛站之一,明朝大學士解縉曾經題詩《右過三合驛》留念。直到清朝,因為版圖及交通路線的變遷,古驛站就漸漸湮沒於滄海桑田中。1645年間,三合人民在三合古驛站遺址附近修建康車廟。據《石城縣誌》記載,廟宇自建成以來一直香火鼎盛,還留下了許多美麗的神話故事。

三合康車廟不僅是一座神奇的廟宇,還具有光榮的革命鬥爭歷史。全區先後有1000多人投入革命,150多人加入中國共產黨,90多人為革命英勇犧牲,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壯麗的史詩。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三合游擊隊多次在此借宿和進行革命活動。現在,光三合村的12條自然村,就有1條抗日戰爭革命老區村莊和10條解放戰爭革命老區村莊。當地群眾為了紀念革命時期犧牲的先烈,自發設立了革命紀念堂。這也是三合革命紀念館的前身。

為了紀念革命先烈,傳承革命精神,2018年,石角鎮黨委政府統籌建設資金,指導和幫助三合村擴充“三合革命紀念館”內容,重新布展,深挖三合古驛站的歷史文化底蘊,把原三合古驛站舊址、康車廟和革命紀念館“三合為一”,實現古蹟、民俗和紅色深度融合,既解決群眾精神需要,又打造成為黨史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自建成以來,已接待遊客超過6000人次,隨著知名度的逐漸提高,日後必將成為一個熱門的旅遊景點,拉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革命老區村莊廉江三合村,產業轉型闖出一條奔康大道

三合村是一條依山傍水的新農村。

紅橙助推產業轉型 加快脫貧奔康

三合村位於鶴地水庫岸邊,村莊分佈在廉石公路兩旁,12條自然村,881戶共3990多人。村民主要以務農和外出務工為主。

近幾年,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三合村黨支部帶領全體村民,大力發展水果種植及勞動力輸出,現有荔枝1000畝、龍眼25畝,再加上中國人民保險廉江財保險有限公司產的幫扶工作,村民的收入不斷增加,原來扶貧對象48戶105人,現在只有5戶18人。同時,村容村貌日新月異,建起公共衛生站1所,村文化樓(室)3間,籃球場4個,體育健身路徑2個,村道硬底化7條8公里,安裝路燈72盞。

2018年初,當地黨委政府為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發展理念,破解鶴地水庫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瓶頸,帶領庫區移民群眾加快脫貧奔康,決定在三合村試點打造紅橙基地,待條件成熟之後再向其他適合的村莊推行。目前,種植廉江紅橙11200多棵。種植戶以三甲仔村為主,共40戶群眾參與種植,其中黨員種植戶2戶,貧困戶3戶。預計2020年掛果,產量將達30多萬斤,產值達160多萬元,戶均年收入4萬多元。

振興鄉村 教育先行

朗朗的讀書聲,寬敞明亮的教室,整潔乾淨的校園,閱覽室、電腦室、等功能場室齊備,讓每一個走進三合小學校園的來賓都讚不絕口,尤其是那被紅色跑道圍著的五人足球場,更是讓人眼前一亮。

“鄉村振興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只有孩子們有了好的教育環境,接受好的教育,鄉村才能興旺發達,長盛不衰。這不僅是我個人的看法,也是全體三合人民的共識,所以我們對教育的重視,對學校建設的支持一直是不遺餘力的。”三合村黨支部書記劉付軒國說。

三合小學原來建在現址一公里遠的小山腰上,只有兩排破舊的瓦房,環境非常簡陋。2002年,在省老促會的支持下,搬遷到這裡建起了一幢三層的教學樓,後來村民捐款又建起了圍牆等,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近幾年教育創強期間,村委無償出讓學校旁邊十畝集體土地給學校,擴建運動場和圍牆,村民又紛紛捐款6萬多元,給學校作為創強經費,使得學校從一個山區農村學校一躍成為湛江市創強模範學校,前年還被評為廣東省第二批青少年校園足球推廣學校,併成功舉辦石角鎮首屆校園杯足球比賽。

學校根據革命老區的特色,開闢紅色文化宣傳專欄,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教育,效果良好。學生尊師守紀蔚然成風,教學質量穩步前進。今年在全鎮舉行的升旗儀式和“童心向黨”歌詠比賽中,該校均獲第一名。

小學附近,還有兩間上規模上檔次的幼兒園,服務該村及周邊村莊,使得學前兒童的入園率達100%。如今,教育不僅是三合的一塊閃亮的名片,更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助推器。

下一步,三合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將整合轄區內三合古驛站、三合革命紀念館、鶴地銀湖、紅橙基地等資源,打造千畝水岸橙鄉休閒觀光基地,推動傳統產業向現代休閒觀光農業轉變,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本文來源於湛江日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