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慧 唱響亞洲文明交流互鑑的協奏曲

中國智慧 唱響亞洲文明交流互鑑的協奏曲

圖為亞洲合作對話祕書長班迪·林沙軍在分論壇現場致辭。(人民網王政淇 攝)

“中華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融合外來文化的精髓,其實就體現了東方智慧”“今天亞洲成了一個新的引擎,來推動全球新的增長”“亞洲文明大會就如同豔麗的五月石榴花,它必將結出推動文明互鑑、命運共生的累累碩果”……

作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六個平行分論壇之一,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國家全球戰略智庫承辦的“亞洲文明互鑑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論壇”於5月15日下午在北京舉行,與會嘉賓發言精彩紛呈。

分論壇現場,“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成為嘉賓致辭中的高頻詞,這充分說明在當今世界所面臨“百年未有之變局”的圖景下中國智慧對於亞洲、對於世界發展的重要作用。

亞洲合作對話祕書長班迪·林沙軍在致辭中高度評價“一帶一路”的重要意義,他認為“一帶一路”塑造了亞洲的獨特性:“‘一帶一路’不僅僅只是有關於國際貿易或者是商品供應方面的連接性。相反,‘一帶一路’描述了人類文明之間的互動,它塑造了亞洲的獨特性。我們有必要讓‘一帶一路’的倡議和其他的區域和次區域平臺聯繫和交流,來促進亞洲文明之間更多的文化互動。”

國際哲學團體聯合會主席魯卡·馬裡安·斯卡蘭提諾博士從哲學角度讚揚了“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所提現的“中國智慧”。他在致辭中說道:“習近平主席說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對此,我想說,這正是哲學家們所想,我們應該是把自己放在一個更廣泛的天地當中,而不侷限於某一個區域。”

亞洲佔全球面積的30%和全球人口的近60%,這是幾大古代文明交織的地方。那麼亞洲文明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扮演著怎樣的角色?與會嘉賓從歷史和現實的維度進行了深入的闡釋。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學部主席團主席謝伏瞻在主旨演講中以“阿拉伯數字”“中國四大發明”為例闡述了亞洲文明為帶動世界變革,推動歐洲文藝復興和航海大發現所起到的關鍵作用。而今天亞洲文明正在繼續譜寫和平與幸福的新篇章。“作為當今世界發展速度最快、領域最寬、最具發展活力、潛力的地區,亞洲已成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亞洲文明之光照亮世界文明發展之路。”

烏茲別克斯坦發展戰略中心主任阿克馬爾·伯克哈諾夫從當下全球經濟發展的緯度闡述了亞洲經濟發展對全球經濟的推動作用:“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亞洲佔到1/3的世界GDP。目前,亞洲在經濟發展方面基於世界領先,而且具有最大的發展潛力。”同時,他指出:“亞洲文明的互鑑,讓我們有共同的立場來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

也正因為亞洲文明對於世界的重要意義,與會嘉賓一致認為亞洲文明對話意義重大。泰國國家研究理事會祕書長錫爾魯格·鬆西維萊在致辭中說:“亞洲文明之間的對話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好的機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我們共同的價值,從而能夠和平地發展。”

蒙古國烏蘭巴托大學校長拜格勒斯·塞罕在致辭中表示:“今天我想這次會議給我們有一個非常大的機會,來讓我們的文明實現互鑑。在中國的‘一帶一路’的倡議下,我們認為也可以開展相關的文化、經濟和旅遊方面的交流。”

英國牛津大學歷史學教授彼得·弗蘭科潘認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為各國專家學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當今世界面臨著很多挑戰,人類想要在日益複雜的社會當中保持理智,就需要在保留各自文明特色的同時,互相學習交流,促成跨文化、跨文明的對話,推動共同發展。

“人類只有膚色語言之別,文明只有奼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劣之分”。亞洲文明綿延幾千年來源於優秀基因,優秀基因必將使古老文明不斷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必將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中發揮獨特作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