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流互鑑與全球治理'

"

作者: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揚州大學基地 殷一榕、劉華

當今世界正經歷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大國戰略博弈全面加劇,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深度調整,人類文明發展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層出不窮,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發展鴻溝日益突出,兵戎相見時有發生,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陰魂不散,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日益成為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怎樣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問題?2019年5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深化文明交流互鑑 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中指出:“亞洲人民期待一個開放融通的亞洲,希望各國秉持開放精神,推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可以說,沒有文明的交流,隔閡與誤解就難以消除,衝突可能進一步加深,民心相知相通也難以獲得實質進展。“文明交流互鑑”倡議的提出,是中國探尋世界新秩序、參與構建全球體系的鮮明體現,是更好參與全球治理、建立更加合理的世界秩序貢獻的中國方案。我們要不斷為世界的和平發展貢獻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智慧,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鑑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樑、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首先,文明交流互鑑是實現全球治理的基礎。人類創造了豐富多樣的文化和文明,具有多樣性、民族性、時代性特徵的文化與具有悠久性、持續性、兼容性特徵的文明構成了人類社會的有機整體,不同文化之間進行交流與合作,不同文明形態之間進行融合與互鑑,促進人類社會的共同進步。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強調尊重世界多樣性和差異性,各種民族文化和而不同、兼蓄幷包、互相借鑑、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取長補短,通過協商對話,求同存異,共同推進人類文明的大發展大繁榮。現在,全球治理處在變革的歷史轉折點,呼喚新的思路和模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平等、互鑑、對話、包容的新文明觀,超越固有的觀念紕繆,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文明交流互鑑作為我國參與構建世界秩序提出的重要倡議,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在實踐中的具體運用,是面對全球性發展難題給出的中國智慧。

亞洲文明,自古以來便在交流對話中不斷前行。數千年來,沿著絲綢之路,文明火種在廣袤亞歐大陸上傳播。張騫出使西域,鑑真東渡日本,玄奘西行印度,文明傳播薪火相傳。正是在交流互鑑中,推動了人類文明的車輪滾滾向前。歷史反覆告訴我們,只有交流互鑑,一種文明才能充滿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麼“文明衝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今天,亞洲文明迎來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推進,亞洲各國人民之間交往日趨密切,亞洲文明交流互鑑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習近平總書記就亞洲未來文明的發展與夢想提出建議,他指出:“亞洲各國山水相連、人文相親,有著相似的歷史境遇、相同的夢想追求”,“我們應該增強文明自信,在先輩們鑄就的光輝成就基礎上,堅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鑑,努力續寫亞洲文明新輝煌。”這一夢想不僅是希望我們能夠擁有和平安寧、互相尊重、文明繁榮、文化燦爛的亞洲,更是希望各國合力推進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共同創造更美好的物質文化生活。

其次,文明交流互鑑是構建全球治理體系的重要實踐路徑。由於東西方國家之間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的隔閡、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關於國家利益與治理話語權上的矛盾,使得各國在構建治理體系、制定治理規則上陷入了難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發展模式的差異,不應成為人類文明交流的障礙,更不能成為相互對抗的理由。我們應該積極維護文明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對話交流,相互借鑑而不是相互排斥,讓世界更加豐富多彩。”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文化交往逐漸成為國際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文明交流互鑑作為國際文化交往中相互認識、溝通、尊重的主要渠道,是各國協力創造文明兼容幷蓄、世界和諧共處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是推動全球治理朝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發展的重要實踐路徑。

從現實來看,“一帶一路”的實施已經為文明交流互鑑的發展提供了路徑模板。在經濟方面,中國對外實施援助項目,擴大了對外投資,減小貿易關稅壁壘,為各國之間的貿易自由化提供了有效途徑;在外交方面,中外友好關係進一步發展,中國的國際地位有所提高,在國際舞臺上充分展現了中國擔當;在文化方面,我國與沿線各國實現了廣泛的文化交流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借鑑、汲取其他國家優秀文化成果的同時,也不斷地自我完善。這一切都為文明交流互鑑的進一步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文明交流互鑑的倡議將在未來得到更多國家政府與人民的認同,文明交流互鑑將是改變固有思維觀念、走出“文明衝突論”誤區的最佳路徑。唯有促進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文明文化的聯繫與溝通,才能共同發展,共同進步,才能讓各國人民享受更富內涵的精神生活。

第三,全球治理共建的實現有助於推動人類文明進入“百花齊放”的新境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的。我們既要讓本國文明充滿勃勃生機,又要為他國文明發展創造條件,讓世界文明百花園群芳競豔。”當今世界,200多個國家,2000多個大小不同的民族,超過5000種語言,為了保證人類眾多文明健康有序的發展,必須建立起以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學習借鑑為準則的國際文明新秩序。而全球治理共建的實現,為國際文明新秩序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構建全球治理體系的道路中,由文明差異引起的衝突和對抗依然存在,不同文明之間的隔閡、偏見也遠未消除。但“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多元多向、和而不同、開放包容的人類文明大花園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現實,全球治理共建的實現將為這一花園栽培灌溉,共創文明繁榮。

今年6月28日,在日本大阪舉行的G20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宣佈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提出進一步開放市場、主動擴大進口、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全面實施平等待遇以及大力推動經貿談話等五項舉措,彰顯出中國的大國風範與行動擔當。“中國有信心走好自己的路、辦好自己的事,同世界各國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創造世界經濟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懈努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為建立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與規則作出應有的貢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