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聯副主席潘魯生:這道交流互鑑的光如此美妙

歷史 文化 亞洲 體育 藝術 手工藝 紀錄片 光華銳評 2019-06-06
中國文聯副主席潘魯生:這道交流互鑑的光如此美妙

中國文聯副主席潘魯生:這道交流互鑑的光如此美妙

近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召開,以歷史文明為基礎和紐帶構建認同意識和共同體觀念,構建新時代的“亞洲觀念”,推動“一帶一路”和“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有如燈塔之光映照著亞洲走向未來的航路。在文明對話、文化交流的友好氛圍裡,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主題紀錄片《亞洲文明之光》熱播,其主題、內容以及影像表現形式贏得關注和讚譽。該片全面回顧亞洲人文歷史,以豐富生動的影像總結了亞洲輝煌的文明成果,闡釋了文明交流互鑑、共同繁榮的發展理念,表現了中國的文明視野和發展胸襟,帶給我們許多思考和啟發。

中國文聯副主席潘魯生:這道交流互鑑的光如此美妙

亞洲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有悠久的歷史、開創性的文明,亞洲人的偉大發明曾深刻影響世界文明進程,追溯文明進程,認識數千年曆史積澱的文化紐帶,能夠增進彼此的認知與理解,喚起文化的記憶和情感的共鳴。《亞洲文明之光》為我們展示了亞洲原始農業的誕生、陶器等文明樂章的覺醒、絲綢之美的追求、建築的傑作、美妙的琴音以及信仰的力量、思想的搖籃等等,沿著歷史的足跡再現了亞洲的文明創造,展示了亞洲社會文明進步的巨大潛能,激發了文化的自信,更增進了文化的認同,深化了共同歷史淵源與文明共同體的認識,表達和傳遞了文化交流、文明進步的人文理想。

中國文聯副主席潘魯生:這道交流互鑑的光如此美妙

對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滿足於欣賞它們產生的精美物件,更應該去領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滿足於領略它們對以往人們生活的藝術表現,更應該讓其中蘊藏的精神鮮活起來。文化不能只駐留於“物”、停留在古蹟、遺產和博物館中,而要存續在人們的心裡,在文化的現實生活中發揮作用。通過對手工藝等不同領域文明文化現象的梳理和闡釋,《亞洲文明之光》展現了一種溝通傳統與未來的文化視野。它鉤沉歷史,品讀文明,在古今之間架設橋樑,展示了亞洲各國在文化、科學、教育、體育、旅遊、生態文明建設等多領域人文合作的廣闊空間,體現了全球化新階段以歷史文明為基礎和紐帶構建認同意識和共同體觀念。

中國文聯副主席潘魯生:這道交流互鑑的光如此美妙

科技發展,社會變遷,當下與歷史既相互聯繫又有著種種變化和不同,但文明如光,它關乎價值理想、人文胸懷、發展視野,照耀和溫暖著我們,給我們以榮譽、榮耀、希望、信心、力量。事實證明,只有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我們才能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文明如光,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傳承創新,交流互鑑,還將創造更美好的現在和未來。

(作者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