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賽西威研發團隊潛心研發二十載 搶佔行業先機

德賽西威研發團隊潛心研發二十載 搶佔行業先機

德賽西威發力智能駕駛領域。這是員工在生產車間作業。 本組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攝

陳春霖。

5G商用牌照發放,意味中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憑藉極高的速率、極快的連接、極低的時延,5G將成為重新定義汽車工業的關鍵要素,這也意味著汽車電子行業正在經歷一場百年未有的大變革。

“經過多年戰略佈局,我們在技術上已經儲備得很成熟,隨著5G技術在自動駕駛領域的賦能,智能駕駛艙、智能駕駛、車聯網三大業務將成為我們未來盈利增長點。”近日,國內汽車電子龍頭企業、A股上市公司惠州市德賽西威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春霖接受惠州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正迎來最好的時代,這是時代賦予企業前所未有的新機遇。

陳春霖透露,該公司智能駕駛輔助產品中的360度高清環視系統、全自動泊車系統、駕駛員行為監控和身份識別系統、T-box產品等已實現量產,與英偉達和小鵬汽車聯合開發的L3級別智能駕駛系統計劃2020年量產。

為了搶抓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發展新風口,我市早已佈下一盤大棋。去年年底,我市發佈的《惠州市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規劃(徵求意見稿)》就提出,要立足惠州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基礎,以打造千億汽車產業集群為目標,將惠州市建設成為國際知名、國內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和關鍵零部件生產基地及智能網聯汽車示範運營基地。德賽西威發力智能駕駛領域,也將助力惠州加快打造以智能網聯汽車為特色的千億級汽車產業發展集群。

企業家名片

陳春霖,新加坡人,現任惠州市德賽西威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榮獲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汽車電子電器電機行業“傑出企業家”、“中國汽車產業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傑出人物”等榮譽稱號。

戰略佈局

聚焦智能駕駛艙、智能駕駛、車聯網三大模塊

無疑,5G的商用將成為智能駕駛時代的一股“東風”。“智能駕駛就是車與車之間的通訊,其中5G技術、天線技術扮演著關鍵角色。”陳春霖說,為了迎接5G時代的來臨,德賽西威在早些年就加速制定了一個SMART戰略,新業務模塊囊括了智能駕駛艙、智能駕駛、車聯網。

“我們過去做信息娛樂系統、駕駛信息顯示系統等,現在通過一個系統將各個模塊整合起來,就是智能駕駛艙。其次在智能駕駛方面,我們在新加坡投資了研發L4級自動駕駛技術團隊。另外,我們在去年成立了車聯網事業單元。”陳春霖介紹,在今年6月的CES展上,德賽西威智能駕駛座艙推出第三代,並在今年的一些新車型上搭載,下半年將會推出來。

陳春霖透露,去年,德賽西威還完成了第一個園區自動駕駛項目,並通過客戶的驗收。此外,德賽西威領先全球、基於視覺和超聲波傳感器融合的全自動泊車系統,已在吉利的一款車上搭載。目前,車聯網已與捷豹路虎、一汽大眾展開合作。

“自動駕駛L3將會在2020年落地,而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L4估計要到2025年才能實現,這絕對是個萬億級的產業,是汽車產業歷史上的一個重大機遇。”陳春霖認為。

增資擴產

工業4.0標杆工廠預計明年底建成

作為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公司,德賽西威不斷轉型升級,從去年底開始,就在智能駕駛領域動作頻頻。去年11月,德賽西威智能網聯惠南工業園項目正式動工,而在同一個月,德賽西威宣佈收購德國先進天線製造公司ATBB的100%股權。

“惠南工業園項目將作為承載德賽西威戰略發展的支撐點,為公司的夢想起航發揮重要作用。”陳春霖介紹,項目將分兩期建設,按最新理念打造綜合性產業園,主要包括智能網聯研發中心、國家級實驗中心、國家級自動駕駛試驗場、工業4.0標杆工廠、全自動立體倉庫,總佔地面積22萬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

惠南工業園項目將主要聚焦智能駕駛艙、自動駕駛和車聯網相關技術的研究、開發、製造領域,將匯聚近4000名技術研發人才。其中一期項目建築面積為17萬平方米,已於今年5月16日開工,計劃2020年底建成。預計落成後,產能將比目前提高一倍,生產效率大幅提升。

“高科技的智能網聯研發中心、高度自動化和信息化的國際化數字工廠,將提供更多機會促使德賽西威走向一流,更好地為客戶提供創新、智能的汽車電子產品和服務。”陳春霖說,惠南工業園項目的建設,標誌著德賽西威向成為全球汽車產業首選合作伙伴的願景又邁出一大步。

而對於收購德國先進天線技術公司ATBB,陳春霖看中的正是這家公司深厚的底蘊和先進的天線技術,以及其對德賽西威智能駕駛佈局的助推作用。

“5G和天線技術是智能網聯的關鍵技術,對我們現有的技術來說,ATBB的技術填補了一塊空白,加快了我們對智能駕駛技術的部署。”陳春霖認為,收購ATBB公司,除了是德賽西威的戰略需要,ATBB公司現有的管理、人才隊伍、研發技術中心及市場競爭力也將為德賽西威的全球化佈局奠定基礎。

研發投入

去年研發人員比增30.52%

德賽西威成立於1986年,在行業內擁有33年發展歷史,從中德合資公司發展成為汽車電子領域數一數二的民族品牌企業,陳春霖說,他最驕傲的就是:“這裡有一批研發水平過硬的人才!”

在1999年後,陳春霖開始佈局組建研發團隊,這對當時的合資廠來說是不可思議的。在陳春霖的堅持下,德賽西威研發團隊從不到10人一路增加到150人,到2010年成為民族品牌企業時,已有300多名研發人員,目前已增加到1900人。

陳春霖給記者羅列了幾組數據:2016年至2018年,德賽西威研發投入分別為3.41億元、4.24億元和5.43億元,佔公司當年營收的比例分別為6.0%、6.96%和10.04%。特別是2018年,其研發投入比增29.84%,研發人員比增30.52%,達到1900人左右。在外界看來,這種研發投入無疑是“巨無霸”。

“汽車電子行業是要有前瞻性的,要先佈局和投資未來幾年內的產品線,這些都要通過研發來實現。”陳春霖介紹,目前,公司在研發上進行了國際化佈局,以惠州為大本營,還在中國南京、成都和新加坡、歐洲等地設立研發中心,發揮區域性人才優勢。尤其是在新加坡,還成立了研究自動駕駛技術的博士團隊和網絡安全團隊。

展望未來

中國汽車電子產業發展智能網聯佔先機

公開資料顯示,德賽西威的主要客戶包括一汽大眾、長城汽車、廣汽集團、上汽大眾、奇瑞汽車、吉利汽車、馬自達、大眾集團、卡特彼勒、蒂森克虜伯等國內外知名大型廠商,在汽車電子領域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和國際巨頭相比,德賽西威還有一些差距。但在陳春霖看來,中國企業也有著自身的優勢:敢用新技術,比國際巨頭更瞭解中國市場。

“尤其是在5G領域,在智能網聯方面,其實中國汽車電子產業佔有先機。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如果都能夠做到聚焦,願意開放、聯盟,願意聆聽客戶的需求而做出改變,保持靈活、快速的自身優勢,中國企業必定能夠在汽車電子領域佔一席之地。”陳春霖認為。

對話企業家

不因貿易摩擦終止戰略投入

惠州日報:在目前國際貿易大環境下,德賽西威的生產銷售以及發展戰略是否受到影響?

陳春霖:我們的客戶主要在國內和歐洲,美國業務不多,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們直接影響不是很大,但貿易摩擦持續下去,肯定會大大挫傷全球消費者的信心。

我們認為,貿易摩擦是暫時的。從電動車到整個造車產業鏈,最後應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抱團形成一個生態圈。誰也不可能成為壟斷市場的老大,這將會是一個上下游相互滲透、相互支持的生態圈。

同時,我認為中國在智能網聯方面發展迅速,中國將會引領世界電動車與智能網聯的發展潮流。我們不會因為短暫的貿易摩擦終止戰略投入,仍然會按照我們既定的戰略規劃去推行。

惠州日報:上世紀末,飛利浦新加坡公司的一紙調令,開啟了你20餘年的中國職業生涯,作為國企領域的首位外籍掌門人,能否談談你這些年的心得體會?

陳春霖:其實我一直覺得自己是炎黃子孫,身體流著中華民族的血液。能夠讓一個合資加工廠蛻變成汽車電子領域數一數二的民族品牌企業,我感到很自豪,也有幸參與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在惠州培養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在汽車電子領域留下自己的足跡。有3個關鍵點讓我印象很深刻:第一是1998年我接手時,我堅持用中方管理人員;第二是我排除萬難在合資廠裡設立研發中心;第三是在中方反收購外方股份時,我們把原有的團隊完整地保留了下來,至今發展成為了“德賽西威的黃埔軍校”,我最感到驕傲的就是“桃李滿天下”。

記者觀察

搶佔行業先機方能快速前進

時光回到9年前,2010年1月19日,德賽集團成功將西門子VDO汽車電子公司的全部股權收入囊中。這場併購,是國內本土企業在汽車電子行業首次成功收購國際跨國公司在中國合資企業的外商全部股權,由此成就了今天的德賽西威。

當時,外界還在質疑,在沒有外資投入和技術支持下,德賽西威能否保持發展優勢,陳春霖能否繼續引領這艘具有“德系基因”的大船?9年後,德賽西威交上了令人滿意的答卷,不僅成為深交所上市企業,更是中國汽車電子領域最耀眼的明星企業之一。在這個過程中,掌舵人陳春霖多次提出“三次創業”,激發公司研發人員激情,不斷搶佔行業的發展先機,帶領企業快速而又沉穩地前進。

在5G商用時代開啟的風口,德賽等企業發力無人駕駛、智能汽車等領域,正是順應了行業發展大趨勢和惠州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惠州市委、市政府也抓住機遇做好了頂層設計,制訂《惠州市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規劃(徵求意見稿)》,為汽車電子特別是智能網聯汽車的創新發展提供政策引導和支持。在這種內外力共同作用下,相信惠州將出現更多汽車電子明星企業。

惠州日報記者黃岸媚 劉煒煒 通訊員丁月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