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億元應收賬款無法收回 國能電池陷“欠薪門”動力電池行業洗牌加速'

"

陳茂利 張碩

近日,有媒體報道,國能電池麻煩不斷。包括廣州、深圳、成都、瀋陽等多地均出現國能電池售後維修中斷的情況。同時,北京公司已拖欠員工薪資達半年之久,拖欠金額數萬元至數十萬元不等。

“拖欠工資是真的,從2月份開始工資就沒有發,涉及大概有200多名員工。”國能電池一位員工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反映,“領導不是每天畫大餅,就是不知道在哪兒。比如(之前會告訴我們),這周公司就融資成功了,月底就能發工資。這周公司有回款,工資過幾天就到位了。”

繼7月26日,國能電池銷售部員工李某維權討薪無果欲輕生事件後,7月30日,本報記者實地走訪了國能電池位於房山區城關街道的生產廠區。記者在廠區門口看到,臨近下班時間,僅稀稀拉拉有幾十名員工走出來。記者從廠區工作人員處瞭解到,北京生產車間將搬往河南,以後會用於研發。北京總部僅保留人力資源部、辦公室、戰略規劃部等職能部門。

針對大面積欠薪,國能電池發佈公告稱:“受新能源行業影響,公司當前有12億應收賬款尚未收回,導致部分已離職員工的補償金、工資和報銷款沒有及時兌付。”

就此後償付員工工資的資金來源以及在補貼退坡的背景下是否面臨一些經營上的難題?記者多次多方致電致函國能電池,其內部一位陳姓部長告知記者會將採訪函轉交領導,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值得關注的是,國能電池的困境只是動力電池行業的一個縮影。過去幾年以沃特瑪為代表的多家動力電池企業因資金鍊斷裂而面臨重組。

有不願具名的動力電池行業從業者告訴記者,“由於回款難問題,接下來會有一部分小企業由於扛不住資金壓力先倒下去,行業會出現新一輪洗牌。”

12億應收賬款無法收回

繼7月26日,國能電池銷售部員工李某維權討薪無果欲輕生事件後,7月30日,記者實地走訪了國能電池位於房山區城關街道的生產廠區。

記者從國能電池廠區門口看到,廠區正門已無“北京國能電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門牌,僅在門口安裝的“高清車牌識別系統”上有一塊小型led屏上(約50cm×30cm)顯示“歡迎光臨國能電池”,不仔細看很難發現這是國能電池的廠區。

臨近下班時間,有稀稀拉拉幾十名員工走出廠區。記者從廠區工作人員處獲悉,這個廠區已不足200名員工,基本上都是留下來等工資的,其中不乏銷售人員及高層。

就李某欲輕生以及媒體報道的欠薪情況,國能電池一位不願具名的員工跟記者確認了這一情況,“拖欠工資是真的,從2月份開始工資就沒有發。李某的事也是真的,我們是同事,不過不方便說。”另有王姓員工反映,“除了半年沒有發工資,銷售崗的差旅費以及招待費有一年沒有發了。”

記者從上述王姓員工處瞭解到,今年3月中旬,公司高層就在微信群發通知說:4月,公司融資到位後,5月工資及差旅費(就能)恢復正常。

就拖欠員工工資,國能電池員工給記者提供的一份北京國能致全體員工的公告顯示,“受新能源行業影響,公司當前有12億應收賬款尚未收回,導致部分已離職員工的補償金、工資和報銷款沒有及時兌付。公司對此深表歉意,也希望各位員工能理解企業的困難。”

此外,國能電池在公告中向員工承諾稱,“目前,公司主要領導和銷售人員都在籌款。就補償金、工資和報銷款問題,說明如下:1. 7月31日解決部分經濟補償金。2. 8月31日結清全部拖欠工資。3. 報銷款按公司內部職工統一進行支付。”

不過,有員工向記者表示,並不相信公司能按時結清工資。“領導,不是每天在畫大餅,就是不知道在哪兒。比如(之前會告訴我們),這周公司就融資成功了,月底就發工資,這周公司有回款,工資過幾天就到位了。

為了討要工資,記者從國能電池員工處瞭解到,有接近65名員工聯合向房山區勞動人事仲裁委申請勞動仲裁,主張賠付勞動報酬、報銷款以及因公墊付的錢款。

記者8月2日獲悉,經由北京市房山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主持調解後,對於申請仲裁的部分員工,國能電池同意於9月20日之前,支付已離職員工工資,於11月30日前支付報銷款。對於部分技術人員,公司以私下調解的方式進行了裁員。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由於拖欠供應商貨款,國能電池還被供應商上門追債。記者從天眼查查詢發現,由於拖欠供應商貨款,國能電池還身陷多起法律訴訟中。

回款難成“罪魁”

國能電池的困境只是動力電池行業的一個縮影。近兩年來,有多家動力電池因資金鍊斷裂而面臨重組,而“追債”在行業內更屢見不鮮。

據瞭解,國能電池成立於2011年,註冊資金3.5億元,主要產品是磷酸鐵鋰和三元系列電池,在全國有七大生產基地。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國能在電池行業裝機量排名第5位,在純電動客車與物流車市場佔有率第2名。而就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國能電池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位列國內排行榜第8位,較2017年上升一個名次。

根據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6月共有46家電池企業在新能源專用車領域實現裝機。其中裝機電量排名前十的企業分別為比亞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寧德時代、蘇州宇量、桑頓新能源、力神電池、星恆電源、鵬輝能源和國能電池。裝機總電量排名前十的動力電池企業合計約2.31GWh,約佔整體的93.1%,市場高度集中。

從數據來看,在新能源專用車領域,國能電池雖然不是頭部企業,也是第一梯隊的企業,緣何走到了今天這個境地?

在下發給員工的公告中,國能電池直言“12億應收賬款無法收回”。而接近國能電池的人士也表示,賬款無法及時收回或是此次“三角債”爆發的罪魁禍首。

就欠款分別是哪些大客戶,國能電池並未回覆記者的提問。不過,記者查詢到,國能電池的大客戶主要有一汽解放青島、東風汽車、恆天新楚風、陝西通家、奇瑞商用車等主流專用車生產企業。

實際上 “賬期長、回款難”一直以來是動力電池行業難以迴避的“癥結”。

國能電池口中“受新能源行業影響”究竟是怎麼回事,國能電池沒有迴應記者的採訪。

上述動力電池行業從業者告訴本報記者,“回款週期長是現有的商業模式造成的。現實情況是整車企業沒有錢,需要靠政府補貼。這種情況下,整車企業拿到政府補貼款後再付款給電池企業,造成電池企業資金壓力大,在這種情況下,壓款對企業的正常生產以及產品研發是不利的。”

此外記者採訪瞭解到,即使是寧德時代這樣的動力電池頭部企業也面臨類似問題。

根據寧德時代披露數據,截至2015年末、2016年末和2017年末、2018年末,公司應收賬款餘額分別為23.98億元、73.23億元和69.38億元、64.95億元,應收賬款餘額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2.05%、49.22%和34.70%、21.93%。

為此,寧德時代方面表示,公司應收賬款規模增長較多,主要是因為公司營業收入不斷增長。除此以外,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影響,下游整車廠商現金流趨緊,也使得公司應收賬款餘額較大。

此外,寧德時代也坦言,“雖然期末應收賬款的賬齡主要集中在1年以內,但由於應收賬款金額較大,且佔資產總額的比例較高,如不能及時收回或發生壞賬,將會對公司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就此,有行業人士表示,寧德時代尚且如此,談判能力與議價能力都比較弱的小企業就更不用說了。

為什麼動力電池企業面臨資金壓力,還甘願承受長賬期?記者瞭解到,動力電池供應商為了獲取訂單搶佔市場佔有率,不得不簽訂“不平等”條約,若不答應客戶回款分期的條約,訂單就可能會隨之泡湯,影響產品銷售。

此外,國能電池曾在官網表示,“2018年,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額度大幅退坡,各大主機廠紛紛對電池廠提出了降價要求。”

對於如何解決“回款難”的行業難題,天能集團宣傳部總監王恆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分享了企業的經驗,“天能集團的主業是鉛蓄電池,早些年也佈局鋰電池及Pack,在行業裡有一定的品牌優勢,但這兩年天能鋰電的市場方向進行了戰略調整,以二輪車市場為主,兼顧新能源汽車,這是當下最穩妥的方式。”

他進一步分析稱,“一是二輪車動力電池的市場空間足夠大,二是補貼退坡後,新的商業模式還不夠成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根據公司的渠道優勢,守牢二輪車市場的主業,確保公司正向現金流和穩健經營。”

上述電池行業從業者分析稱,“解決這個問題一定還是靠新的商業模式。建立在技術進步以及行業的內生動力的基礎上。等到更加市場化的商業模式建立起來,行業有內生的能力,可以不靠補貼能夠活下去,這樣整個動力電池的上下游產業鏈才會有好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