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我”不難 澄觀給出兩種澄觀法

僧肇 佛教 蘇格拉底 國學 國學解碼 2017-06-09

蘇格拉底提出一個永恆的哲學命題“認識你自己!”認識自己,不那麼容易,因為大多數人不去認識,也看不到自己,都去管別人去了;去認識的,也缺少方法,沒有系統,認識不了。

要最徹底認識自己,無過於依照佛法的經教,並通過實踐來認識,這與求求拜拜的沒有關係。

從個體來看,認識自己先要知了這個自己指什麼,由什麼構成,最方便的是分為身心兩方面,以現代話方便說就是身體與精神兩方面,把它分開來比較好認識自己。

認識“自我”不難 澄觀給出兩種澄觀法

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

在佛法裡多講色受想行識五蘊,或五陰,蘊就是積聚,陰就是覆蓋。如果轉換成身心兩部分表示五蘊。

一、身,就是色蘊,即我們平常講四大皆空的四大——地水火風,四大不是指具體的四種物質,而是表達性狀特徵功能,堅硬表示地,溼潤表示水,溫暖表火,變動表示風。身體不但這樣認識,所有的物質也脫不了這四個部分。

二、心,即精神,由包含受、想、行、識。領納感覺為受,取相想像為想,造作施為為行,了別識知為識



認識“自我”不難 澄觀給出兩種澄觀法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這樣知道了身心的構成,這是理上的,靜態的,還不能認識自己。要徹底認識,用到自己身心上來,達到解脫,離不開行,要身體力行去做去修。在佛法中因不同的觀念,而有各種各樣的修法,有的說的非常繁瑣。

現在介紹一個說得最簡便明瞭的,也相當於通則,不管是凡夫外道,還是小乘及大乘不同的宗派,都脫不出這個範圍。就是華嚴四祖澄觀法師講述的《五蘊觀》,其文短小簡潔,就是針對我們凡夫認識自己講的,以設問的方式講述,文簡義豐,為方便今人仿學,綱舉目張,將其大要再作綜合。

認識“自我”不難 澄觀給出兩種澄觀法

身心之構成色受想行識五蘊

我們平常人求解脫,去除煩惱,要怎麼樣修呢?澄觀大師講,應當修二觀,一是修人空觀;二是修法空觀。因為生死之本即在人我執與法我執。迷身心總相而執人我為實有,總認為有個我,又說不出所以然。更高一級的把人我執破了,而迷身心自相,執法我為實有,法執仍在。

初對執人我的,屬於凡夫執著,修人空觀。從上身心相,知五蘊和合,五蘊聚合起來,假名為人為我。一一諦觀分明,在一切時處,都只見色受想行識五蘊,求人我相,終不可得,名為人空觀。“我”是個符號代稱,沒有實體的。

後對執法我的,屬於二乘之滯,修法空觀。再觀照色受想行識每一蘊都是從緣而生,沒有自性,求蘊相,終不可得,則五蘊皆空,名為法空觀。

認識“自我”不難 澄觀給出兩種澄觀法

唐人集王羲之字心經

這樣真實觀照,得到什麼結果呢?乘人空觀,出分段生死,永處涅盤,名為二乘解脫。

人空法空,二觀雙照,了人我法我,畢竟空無所有,離諸怖畏,度一切苦厄,出變易生死,名為究竟解脫。此即為大乘菩薩行,《心經》裡講“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度眾生不是一個一個度的,這樣觀行,一切眾生,一時度脫。也沒有一個眾生的,都是五蘊眾緣和合而生。

認識“自我”不難 澄觀給出兩種澄觀法

“解空第一”僧肇大師。

相傳著《肇論》“解空第一”的禪宗僧肇祖師在刑場上,說出“四大原無主,五蘊本來空,將頭就白刃,猶似斬春風。”慷慨就義。多麼痛快瀟灑,這是一個行者的真修實證,對於自己徹底地了知,本來無我,來去自在!

一般的狂禪懂得幾句佛語,出口便是空,煩惱本空,對自我有衝擊,或涉及自利的一點不空。不識身心五蘊,如何了妄證真;人我都沒有破,不達真妄根本,徒自口頭空禪,正是一個大大的妄我。

認識“自我”不難 澄觀給出兩種澄觀法

僧肇大師臨終偈

因此要徹底地如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所說“認識自己”,也如他那般不同流俗,捍衛真理,慷慨赴死,當如澄觀,從身心修人法二觀,澄心靜慮觀照,此能了妄證真,究竟解脫,無諸煩惱困頓苦厄!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圓明於2017、6、8

【國學解碼——高大 深廣 百科式 全方位 解碼生命萬法頭條自媒體!

國學正能量,解碼逗趣樂!如此有緣,歡喜訂、評、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