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裡的珍寶人生'
"大家都知道我們是怎樣降臨到這個世界上的,也知道終有一天我們會離開這個世界。離開後不存在西方極樂,也沒有天堂,死亡就是死亡。人生就是一個單向行駛的列車,不會拐彎,不會後退,只會向著終點一路前行。現代社會中的我們在精神上沒有約束,也沒有依靠,就像是浮萍,任由外在世界吹來吹去,...
2019-09-03
夢參老和尚主講:娑婆世界的含義
《地藏菩薩本願經》上夢下參老和尚主講上夢下參老和尚“五濁惡世”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客觀環境,所依的這塊土地,這叫娑婆世界。這個娑婆世界翻譯成中文就是“堪忍”,“堪”就是可以,說這個世界的眾生忍苦的能力相當強。特別是我們這個南贍部洲,不但忍苦的能力強,而且客觀的現實處處都是苦。...
佛說:這是個娑婆的世界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
戀愛 春節家書 2019-07-03
一塵行走在娑婆世界(二)
直追曹霑《石頭記》 乍現《松下情事錄》月光如水,如水銀瀉地,整個天宇下一片淡淡的金黃,朦朦朧朧,花明月暗,任何一個俗世的人都會被這美好的月光勾起一堆美好的...
娑婆世界為什麼有四季更替
問:我們這個世界四季交替,冬天太冷,夏天太熱,有時陰雨連綿,有時冰雪不斷,為什麼是這樣的?答:這是眾生的惡業所感召的,過去世造作的惡業存在各自的如來藏裡,緣熟時,如來藏就會輸出惡業的種子,眾生的果報就會現前了。生存環境是依報,是依賴眾生的五陰而有的,五陰身是正報,是真正受苦...
文化 2017-07-15
'佛說:這是個娑婆世界'
"人生,是一場執意的奔忙,若能放下執著一念,只與庸常中,求一份簡單,一份隨和。讓思想釋然,讓心靈明淨而曠達,將心事於忙碌中收撿,晾晒在綠蔭處靜靜停歇。悠閒處,便多了一些舒逸,少了一些嘈雜。用微笑,看風落塵香,看雨繞籬牆,風景這般靜好,溫馨而從容。這就是心靈的歸宿。一生如煙花...
戀愛 春節家書 2019-09-16
'《娑婆紅塵》'
"文/菩提暗夜的雨生性孤涼輕敲無眠的窗奏響的樂章從不曾和諧枯燈殘光忘卻愛恨的軀體麻木地無悲無喜縱然不曾後悔今生來過只是燈枯油盡雙眸永合前任希望從未來過這苦難陰謀的人間——2019記扭曲變態的人性和人間苦難!"
2019-08-08
'人生在世,處在這個娑婆世界,本來就是不完美的'
"起初,我想我是害怕死亡和貧窮,可細想,比起死亡和貧窮,我更害怕了無生趣的活著;我害怕過著一種一眼可以看到生命盡頭的生活;在這個世界活了幾十年如同只活了一天,因為每天的生活和體驗都是一樣的重複;我害怕自己失去對未來的想象和熱情;害怕自己心如死水;我害怕我開始相信所謂的消極的...
'在娑婆世界的這場輪迴裡,努力過好自己的一生。'
"凡事講求緣份,要時刻保持心性澄明。小富靠勤,大富靠命。人自有天命,要各安天命。富貴榮辱皆因前定。不要想著去改變任何人,人各有命,先保護好自己,別自大,太自大覺得自己誰都能挽救,那是妄症。不要傷害他人和自己的家人,為人子、為人夫(妻)、為人父母,這一世都要盡到自己應盡責任。...
2019-08-21
南懷瑾:忍辱 生在娑婆世界 一切不如意就是辱
忍辱不是說忍受侮辱。你買了獎券不中獎,後悔白花了錢,就是不能忍辱。一切不如意就是辱。修定時起了妄念,能切斷它就是忍。中國老話說 慧劍斬情絲、提得起,放得下...
'他用一生示現娑婆世界的繁華與衰敗——弘一大師傳記'
"在中國百年的文化史中,李叔同是公認的通才和奇才。他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最早將油畫、鋼琴、話劇引入中國,擅長書法、詩詞、丹青、音律、金石,是整個學術界神一般的存在。直到多年後,朴樹在翻唱《送別》時說:“如果這是我寫出來的歌詞,讓我當場死在這兒都可以…”他出身富貴人家,風...
娑婆世界中,何必事事都要證明自己
娑婆世界,是堪忍的世界。我們身處娑婆世界中,本就處處堪忍,又何必強求於到處證明自己呢?娑婆又作沙訶,堪忍之義,故譯作忍土。此界眾生,甚能堪忍,故名。一面忍...
韓信 雞湯 2017-04-27
內丹 產大藥的景象
縱觀丹經道書,滿紙的龍虎鉛汞、嬰兒奼女、金烏玉兔、黃婆媒約、漕溪河車……處處隱語,晦澀繁蕪,令後學者如墜五里雲霧之中,難窺端倪。本人練氣功是開始也無人指導,看了一些書,自修自煉,驗證了氣功的境界,發現很多丹書都是東抄西摘拼湊而成。沒有修證。不免紙上談兵。本人談一下自己的實修...
佛言 娑婆世界之五濁惡世
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示現、教化的國土,也就是我們所居住的世界。“娑婆”翻譯為“堪忍”,意思是說這個世界雖然眾苦煎迫,但是人生活在其中,還有能力忍受,因此稱...
“境由心生”與“心隨境轉”
境由心生是萬法唯識的另一個說法。萬法唯識經常用作判定佛教是唯心論。否定客觀世界的證據。萬法唯識病不是否定客觀世界,而是說一切現象是由“識”變現出來的,不存在一個離開識純粹客觀。自然境由心生,對同一現象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情景。佛教認為通過五種感官認識的世界不是客觀世界的真實面...
娑婆極樂,相距多遠?
娑婆極樂,相距多遠?選自蘇樹華著《佛說無量壽經釋義》(該書準備出版,歡迎同仁贊助。)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元音老人蔘學。遵元音老人囑咐,20...
佛陀和他的道
根據經典與傳記的記載,釋迦牟尼佛剛生下來,便具有與眾不同的稟賦。因為過去多生累劫的修持,才有這一生出生時的圓滿的相貌。本來是生活無憂,偶爾出城看到了生老病死的現象,而心生憂鬱,為了需求人生的真諦,他捨棄了優越的生活,出家修道,當時印度有各種修道的沙門,各宗各派的都有自己的修...
明清畫人錄|髡殘:娑婆世界,紛亂紅塵,此生多勉強,此生多寒涼
「之二十六」生命的本質是一場荒涼的苦旅。而於髡殘而言,凝視深淵的同時也被深淵凝視,在婆娑的世界中踉蹌前行,歷經深不見底的絕望洗禮,留下了那些佶屈聱牙、奧古...
娑婆情愛,終是一場虛妄
早知結局如此,可否躲過那一劫生死?鏡花水月,任浮生如戲,我只是走進一座城,只嘆城池空空,傾盡一生的眷戀,痴痴淺醉,淚染韶華,誰知?誰懂?思念生疼,往事塵封,隔著山水,誰賜誰一世孤獨?落花凝傷,心瓣枯萎,支離破碎的年華,縱然老去。喜生憂,愛生怖,由愛生恨任白髮,瞋與恨,憎與畏...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