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畫人錄|髡殘:娑婆世界,紛亂紅塵,此生多勉強,此生多寒涼

「之二十六」

生命的本質是一場荒涼的苦旅。而於髡殘而言,凝視深淵的同時也被深淵凝視,在婆娑的世界中踉蹌前行,歷經深不見底的絕望洗禮,留下了那些佶屈聱牙、奧古緬邈、艱澀幽深的畫作,成就了明末清初畫壇上最讓人難以徹底洞徹的一個“雲深不知處”的傳奇。

明清畫人錄|髡殘:娑婆世界,紛亂紅塵,此生多勉強,此生多寒涼

靳尚誼 《畫僧髡殘》

髡殘(1612-1673年),明末清初畫家。俗姓劉,出家後名髡殘,字石溪,一字介丘,號白禿,自稱石溪道人、殘道人、電住道人,晚署石道人。湖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長期居江寧(金南京)。與石濤合稱“二石”,又與八大山人、弘仁、石濤合稱為“清初四畫僧”。

明清畫人錄|髡殘:娑婆世界,紛亂紅塵,此生多勉強,此生多寒涼

《 巖穴棲真圖》


夙根深植,求道空門。

就像賈寶玉銜玉而生一般,髡殘的出生也頗有某種宿世因緣的意味。

髡殘出生時其母親夢見僧人入室,這幾乎一開始就給他的一生命運提前寫下了註腳。小時候的髡殘似乎就與眾不同,除了喜愛繪畫之外,對佛經之類的書籍愛不釋手,長期在這樣的文化薰陶下,及至長大之後,“不讀非道之書,不近女色”,總是吵著鬧著要出家當和尚。

可憐天下父母心,普天下的父母對這樣的一個“問題少年”也是一籌莫展,於是只好託人為髡殘謀得一門婚事,而髡殘面對前來說說親的媒人破口大罵,於是只好作罷。

不久之後,其母親帶著一種死不瞑目的心情撒手人寰。從此離開了喋喋不休的母親的嘮叨之後的髡殘更是堅定了出家的心念,而作為“若無其事的盤觀者”的父親在髡殘的一再堅持下節節退步,終於,髡殘在一次大鬧之後一意孤行地自己拿剪刀剪去了頭髮,甚至不惜為之弄的滿臉鮮血。

明清畫人錄|髡殘:娑婆世界,紛亂紅塵,此生多勉強,此生多寒涼

《 幽棲圖卷》

明清畫人錄|髡殘:娑婆世界,紛亂紅塵,此生多勉強,此生多寒涼

《林麓樂志圖》

萬般無奈之下,其父親只好默許了髡殘的這種叛逆之舉。剪去頭髮的髡殘開始了自己的雲遊生涯,但此時的他只能算是“編外人員”,算不上正式的佛門弟子。直到在南京遇見一位老僧,於是虔誠向佛的髡殘就此拈香拜師正式剃度為僧,並取法名智杲,由於其師傅乃雲棲大師的弟子,於是髡殘也就此成為雲棲派入門弟子,青燈黃卷伴晨昏,參禪悟法讀春秋,在修佛的道路上一路勇猛精進,佛學造詣與日俱增。

可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亂世的空門也並非純粹的淨土。此時奄奄一息的明王朝在滿清的鐵騎之下即將土崩瓦解,在血腥的現實面前,一批佛門中人也走向了反清復明的抗爭之路。髡殘也不例外,由釋轉儒,義無反顧地投身於這場雞蛋碰石頭的悲壯之路,失敗後逃進深山避難常德桃花源,這段幾乎九死一生的經歷給髡殘留下了一身的傷病。程正揆《石溪小傳》這樣記載:

甲申間避兵桃源深處,歷數山川奇闢,樹木古怪與夫異禽珍獸,魈聲鬼影,不可名狀;寢處流離,或在溪澗枕石漱水,或在巒猿臥蛇委,或以血代飲,或以溺暖足,或藉草豕欄,或避雨虎穴,受諸苦惱凡三月。

明清畫人錄|髡殘:娑婆世界,紛亂紅塵,此生多勉強,此生多寒涼

《 雨洗山根圖》

明清畫人錄|髡殘:娑婆世界,紛亂紅塵,此生多勉強,此生多寒涼

《蒼翠凌天圖》

這段苦難的歲月在某種程度上極大地影響了髡殘的佛門道路和藝術風格,從而成就了獨一無二的髡殘。

清順治十一年,髡殘再次來到南京駐錫於大報恩寺。住持覺浪禪師對他十分器重並將他作為傳人來培養,可是身在空門的髡殘看透了此時的佛門之中派系之間的爭鬥,性格剛強暴烈的他最終沒有接受覺浪禪師的安排。在順治十六年覺浪禪師圓寂之後,髡殘毅然決然地拒絕了覺浪禪師讓其繼承法嗣的遺命,再次踏上了雲遊四方了無牽掛的“行雲流水一孤僧”的漂泊的生涯。

明清畫人錄|髡殘:娑婆世界,紛亂紅塵,此生多勉強,此生多寒涼

《白石蒼松圖》


紅塵飄零,悟道丹青。

世事一場春夢,人生幾度秋涼。

身在佛門的髡殘埋首經卷的同時,山河變色故國不再的現實刺激了他藝術生命的覺醒並最終成就了他獨特的自我。在這段萍蹤漂泊的生涯中,髡殘既與佛門高僧談經論法,也與前朝移民顧炎武、錢謙益以及畫壇風雲人物周亮工、龔賢、程正揆、石濤等人相交莫逆,在品書論畫中釋放內心的濃厚的悲涼。

明清畫人錄|髡殘:娑婆世界,紛亂紅塵,此生多勉強,此生多寒涼

《奇渺幽深》

明清畫人錄|髡殘:娑婆世界,紛亂紅塵,此生多勉強,此生多寒涼

《秋暉蒙釣磯圖》

髡殘似乎天生就是一個叛逆者。就書畫而論,他的作品與當時的諸家風格迥異,特別是山水之作構圖以滿而雄絕一時,與那種追求野逸空靈的畫面構圖截然不同,而是在熙熙攘攘的墨色線條的摩肩接踵的堆砌中,充滿著狂野、暴躁而動盪的情緒,與佛門高僧的慣常個性格格不入,這種老辣、剛健的風格,賦予了他作品獨特的美學特質。從師承上看以師法王蒙、黃公望為主,兼取董源、巨然、董其昌、文徵明等人畫法的精妙之處,善用禿鋒渴筆,長於幹筆皴擦,粗服亂頭中帶有一種聲嘶力竭的勁道,以高遠、深遠的視覺為主,這種筆法和透視上的特點,使他的作品有一種力能扛鼎的蒼茫渾厚的幽邃妙境。

明清畫人錄|髡殘:娑婆世界,紛亂紅塵,此生多勉強,此生多寒涼

《仿大痴設色山水圖軸 》

明清畫人錄|髡殘:娑婆世界,紛亂紅塵,此生多勉強,此生多寒涼

《仿王蒙山水圖軸》

明清畫人錄|髡殘:娑婆世界,紛亂紅塵,此生多勉強,此生多寒涼

《蒼山結茅圖》

明清畫人錄|髡殘:娑婆世界,紛亂紅塵,此生多勉強,此生多寒涼

《層巖疊壑圖》

他的一生摯友程正揆曾評價“石公作畫,如龍行空,如虎踞巖,草木風雷,自生變動,光怖百出,奇哉!”這種推心置腹的評價可謂一語中的。但在這種酣暢痛快的表象背後,絕非是師出無名的野狐禪,而是內在始終恪守著一種沉著、謹嚴的美學原則,這種內在與外在之間的隱性衝突在髡殘作品的畫面中實現了一種奇妙的和解,構成了髡殘作品最突出的與無倫比的精神面貌和畫面特質。

明清畫人錄|髡殘:娑婆世界,紛亂紅塵,此生多勉強,此生多寒涼

《鬆巖樓閣圖》

明清畫人錄|髡殘:娑婆世界,紛亂紅塵,此生多勉強,此生多寒涼

《亭溪幽居圖》

髡殘的作品在題詞上極具特色,往往在禪言佛語中將禪機化趣融為一體,“自證自悟,如獅子獨行,不求伴侶者也。”這種題詞賦予了他作品更深邃的蒼涼底色,觀畫讀題,給人一種不勝唏噓之嘆。比如他的水墨淺絳作品《秋山晴嵐圖》,整幅作品以高遠、深遠的視角為構圖原則,近景、中景、遠景渾然一體,充分體現了他的畫作的構圖、筆墨等特點,而畫上的題詩更是將他的心境表露無遺:

住世出世我不能,在山畫山聊尓尓。

莊齊破衲非用錢,四年塗抹這張紙。

一筆兩筆看不得,千峰萬峰方如此。

乾坤何處有此境,老僧弄出寧關理。

造物雖然不尋聞,玉人看見豈鄙俚。

只知了我一時情,不愛此紙何終抬。

畫畢出門小躋攀,爽爽精神看看山。

有情看見雲山岫,無心聞知鍾度關。

風來千林如虎嘯,嚇得僧人一大跳。

足下誰知觸石尖,跛跛蹯蹯忍且咲。

歸到禪房對畫圖,若即一番難告報。

從茲不必踰山門,淡墨吻毫窮奧妙。

明清畫人錄|髡殘:娑婆世界,紛亂紅塵,此生多勉強,此生多寒涼

《秋山晴嵐圖》

明清畫人錄|髡殘:娑婆世界,紛亂紅塵,此生多勉強,此生多寒涼

《溪橋策杖圖軸》

登山窮源的髡殘在山水畫上獨樹一幟的畫格是他鮮明的個性標籤,但隨著歲月的老去,他後期的作品似有力有不逮的頹勢,這種風格的轉變其實與他身體的老化有關,生命與畫作相互觀照見證了某種漸行漸遠的無奈。

除了山水之外,髡殘的人物和花鳥之作也極具個人特色,同他的生命體悟息息相關。他的人物畫大多都是佛教題材,而他罕見的花鳥之作亦含有濃濃的禪宗意味,比如他極其罕見的工筆《秋蟲豆莢圖》作品,上面的題詞就像是一首禪意濃濃的偈言:

秋風漸漸,白露泠泠。花繁子實,寒香沁人。

明清畫人錄|髡殘:娑婆世界,紛亂紅塵,此生多勉強,此生多寒涼

《秋蟲豆莢圖》


終生慚愧,證道圓覺。

髡殘的一生似乎都在告別,一生又幾乎都在半途而廢。

也許正如《圓覺經》所示的那樣: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他曾經自謂平生有“三慚愧”:“嘗慚愧這隻腳,不曾閱歷天下多山;又嘗慚此兩眼鈍置,不能讀萬卷書;又慚兩耳未嘗記受智者教誨。”

明清畫人錄|髡殘:娑婆世界,紛亂紅塵,此生多勉強,此生多寒涼

《坐看雲起》

這種源自生命深處的自我剖析,是一種清醒的痛苦和迷惘,就像他在《報恩寺圖》中的長跋中所痛徹心扉的表白那樣:

石禿曰:佛不是閒漢,乃至菩薩、聖帝、明王、老莊、孔子,亦不是閒漢。世間只因閒漢太多,以至家不治,國不治,叢林不治。《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蓋因是個有用底東西,把來齷齷齪齪自送滅了,豈不自暴棄哉!甲午、乙未間,餘初過長幹,即與宗主末公握手。公與餘年相若。後餘住藏社,校刻大藏,今屈指不覺十年。而十年中事,經過幾千百回,公安然處之,不動聲色,而又所謂佈施齋僧保國裕民之佛事,未嘗少衰。昔公居祖師殿,見倒塌,何忍自寢安居。只此不忍安居一念,廓而充之,便是安天下人之居,便是安叢林廣眾之居,必不肯將此件東西自私自利而已。故住報恩,報恩寺亦頹而復振。歸天界見祖殿而興,思公之見好事如攫寶然。吾幸值青溪大檀越端伯居士,拔劍相助,使諸祖鼻孔煥然一新。冬十月,餘因就榻長幹,師出此佳紙索畫報恩圖,意以壽居士為領袖善果雲。癸卯佛成道日,石禿殘者合爪。

明清畫人錄|髡殘:娑婆世界,紛亂紅塵,此生多勉強,此生多寒涼

《報恩寺圖》

早年的顛沛流離,使他的身心均遭受了極大的摧殘,而且由於剛烈的個性,晚年的髡殘日子過得痛苦不堪,儘管一度在詩畫的中覓得一些微不足道的慰藉,“十年兵火十年病,消盡平生種種心。老去不能忘放物,雲山猶向畫中尋。”不過在垂暮之年,“一陣菜香芋正熟,五更酒醒卻流涎”的山窮水盡的日子將他逼向了崩潰的邊緣,從他在給好友的一封信中寫下這樣的一段話可見一斑:

老來通身是病,六根亦各返混沌,惟有一星許如殘燈燃,未可計其生滅,既往已成灰矣。

髡殘自始至終倔強依然。在各種病痛交加的接二連三的打擊下,而他身邊的知交好友也逐漸凋零。參透了生命的本質後,淡然放下的髡殘於是請人按照自己的構思創作了一幅《羅漢出山圖》,並在上面親自撰寫了一幅對聯:“剜盡心肝,博得此中一肯;留此面目,且圖在後商量。”從此自身不復作畫。

明清畫人錄|髡殘:娑婆世界,紛亂紅塵,此生多勉強,此生多寒涼

《垂釣圖軸》

明清畫人錄|髡殘:娑婆世界,紛亂紅塵,此生多勉強,此生多寒涼

《雨洗山根圖》

明清畫人錄|髡殘:娑婆世界,紛亂紅塵,此生多勉強,此生多寒涼

《重巖疊巒圖》

天才總是孤獨的,髡殘驕傲不順的秉性使他與所處的僧眾的關係並不融洽,特別是他晚年所處的禪室大歇堂被火焚燬之後,萬念俱灰的髡殘更是心如槁木,於是囑託身邊僧徒在他死後將他的遺骸火化後投入江中。

質本潔來還潔去,且留傳奇在人間。

康熙十二年,病苦交加的髡殘溘然圓寂,走完了他世俗中悲歡離合的一生。遵其遺囑,弟子們將他火化後的骨灰在燕子磯出投入浩浩蕩蕩奔流不息的江水之中。那個桀驁的靈魂最終在浩渺的江水中證得了圓融的境界,江水東去無日夜,帶走了他在婆娑世界中無盡的哀愁和悵惘,或許他的靈魂卻逆流而上,一路向西得登清淨莊嚴的極樂世界。

明清畫人錄|髡殘:娑婆世界,紛亂紅塵,此生多勉強,此生多寒涼

《行腳風雨圖》

明清畫人錄|髡殘:娑婆世界,紛亂紅塵,此生多勉強,此生多寒涼

《快雪時晴圖》


此生多勉強,此生多寒涼。髡殘潦草凌亂的一生有著太多的驚世駭俗之處,沉重的肉身轟然坍塌的同時,也許輕盈的靈魂就此飄然上岸,而他那些蒼勁古奧的丹青墨妙,正是他得證圓覺的渡河之舟,也是他自度度人、自覺覺他的終極不二法門。

明清畫人錄|弘仁:山水之間,紅塵之外,且將殘墨和淚寫春秋

明清畫人錄|八大山人:四大皆空,八大歸來

品評明清畫壇人物,解讀明清畫壇風雲。歡迎關注、點贊、轉發、點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