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


"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近喜歡一句詩。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雖然作者名諱至今不知,但是這樸素的十個字,卻深深打動了金牛座的村姑陳。

它們就像一枚閩候的青橄欖,初嚼的時候,可能覺得不怎麼樣。但細細回味起來,卻發現,餘甘悠長,回味無窮。

甚至還有點蕩氣迴腸的感覺。

茫茫人海,你與陌生人識得,這本就是百轉千回的緣份。

更幸運的是,這個新認得的人,居然,一見如故,像老朋友一般相談甚歡,情投意合,彷彿尋見了另外一個自己。

這種感覺,除了欣喜,還是欣喜。

全身的每一個毛孔,都透出情不自禁的歡喜。

這一次,帶給村姑陳這種感覺的,不是人,是一款茶。

一款肉桂,產自馬頭巖開山坪。

嗯,對的,牛馬相對論裡的“馬頭巖肉桂”。

"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近喜歡一句詩。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雖然作者名諱至今不知,但是這樸素的十個字,卻深深打動了金牛座的村姑陳。

它們就像一枚閩候的青橄欖,初嚼的時候,可能覺得不怎麼樣。但細細回味起來,卻發現,餘甘悠長,回味無窮。

甚至還有點蕩氣迴腸的感覺。

茫茫人海,你與陌生人識得,這本就是百轉千回的緣份。

更幸運的是,這個新認得的人,居然,一見如故,像老朋友一般相談甚歡,情投意合,彷彿尋見了另外一個自己。

這種感覺,除了欣喜,還是欣喜。

全身的每一個毛孔,都透出情不自禁的歡喜。

這一次,帶給村姑陳這種感覺的,不是人,是一款茶。

一款肉桂,產自馬頭巖開山坪。

嗯,對的,牛馬相對論裡的“馬頭巖肉桂”。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近喜歡一句詩。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雖然作者名諱至今不知,但是這樸素的十個字,卻深深打動了金牛座的村姑陳。

它們就像一枚閩候的青橄欖,初嚼的時候,可能覺得不怎麼樣。但細細回味起來,卻發現,餘甘悠長,回味無窮。

甚至還有點蕩氣迴腸的感覺。

茫茫人海,你與陌生人識得,這本就是百轉千回的緣份。

更幸運的是,這個新認得的人,居然,一見如故,像老朋友一般相談甚歡,情投意合,彷彿尋見了另外一個自己。

這種感覺,除了欣喜,還是欣喜。

全身的每一個毛孔,都透出情不自禁的歡喜。

這一次,帶給村姑陳這種感覺的,不是人,是一款茶。

一款肉桂,產自馬頭巖開山坪。

嗯,對的,牛馬相對論裡的“馬頭巖肉桂”。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2》

每次去馬頭巖的時候,總是從天心岩下面那條路上去。

要翻一座高高的山峰。

帶我去的姐姐,本地人,走慣了山路,穿著有跟的鞋子還能健步如飛。

她在前面飛一般地走著,邊走邊催,快點快點,等下天要黑了。

我抬頭看了看正懸掛在半天空中的並不如血的殘陽,黃黃的像個鹹蛋。李麻花說,你肚子餓了吧,看看什麼都像蛋黃。

我橫了她一眼,奮力爬上兩梯,走到她前面去。

不一會兒,就聽到了這傢伙的哀鳴,回頭一看,摔了個屁股墩,四腳朝天了。

她爬起來羞紅了臉,大罵某品牌的褲子這麼不結實。

我一邊安慰她,把防晒衣解下來給她系在腰上遮住,一邊看了看那塊極光滑的岩石,被這傢伙的重力加速度,蹭掉了一大塊城裡人極為珍貴的青苔,不由惋惜,想著明天帶工具來挖一大塊回去,鋪在新買的菖蒲上。

這一段的山路,其實不陡,只是很滑。

路,是由祼露在泥土外面的岩石,被人用工具開鑿成臺階的,武夷山霧多雨多,而茶園不比景區時常有人行走,故而道路兩旁雜草叢生,臺階上青苔瘋長,不熟悉山路的人,摔一兩跤,是很正常的。

走這種路,便是要細細地踩穩,一步一個腳印。

一整條上山的路,不久就走完了。快走到山頂的時候,眼前豁然開朗。

一大片樹齡較老的茶樹,修剪得整整齊齊,排列在山頂,樹幹粗壯,身披苔蘚,朝著陽光,盡力生長著。

茶農姐姐說,這裡就是開山坪。已經進入馬頭巖地界了。

我們沿著這片整齊的茶園走過去,走到茶園的盡頭,眼前出現了一個大盆地,在盆子對面山壁上,有一座小小的院了,有房舍有廟宇,有塔有圍牆。

牆壁刷成白色的,在這山間茶園裡,極為醒目。

它就是馬頭巖的知名建築,列位看官看到過的所有馬頭巖的照片上,都有這棟小白屋的身影。

那是一個道觀。

不能喧譁,不能打鬧,不能做不雅動作的一個地方。

是馬頭巖的標誌性建築。

"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近喜歡一句詩。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雖然作者名諱至今不知,但是這樸素的十個字,卻深深打動了金牛座的村姑陳。

它們就像一枚閩候的青橄欖,初嚼的時候,可能覺得不怎麼樣。但細細回味起來,卻發現,餘甘悠長,回味無窮。

甚至還有點蕩氣迴腸的感覺。

茫茫人海,你與陌生人識得,這本就是百轉千回的緣份。

更幸運的是,這個新認得的人,居然,一見如故,像老朋友一般相談甚歡,情投意合,彷彿尋見了另外一個自己。

這種感覺,除了欣喜,還是欣喜。

全身的每一個毛孔,都透出情不自禁的歡喜。

這一次,帶給村姑陳這種感覺的,不是人,是一款茶。

一款肉桂,產自馬頭巖開山坪。

嗯,對的,牛馬相對論裡的“馬頭巖肉桂”。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2》

每次去馬頭巖的時候,總是從天心岩下面那條路上去。

要翻一座高高的山峰。

帶我去的姐姐,本地人,走慣了山路,穿著有跟的鞋子還能健步如飛。

她在前面飛一般地走著,邊走邊催,快點快點,等下天要黑了。

我抬頭看了看正懸掛在半天空中的並不如血的殘陽,黃黃的像個鹹蛋。李麻花說,你肚子餓了吧,看看什麼都像蛋黃。

我橫了她一眼,奮力爬上兩梯,走到她前面去。

不一會兒,就聽到了這傢伙的哀鳴,回頭一看,摔了個屁股墩,四腳朝天了。

她爬起來羞紅了臉,大罵某品牌的褲子這麼不結實。

我一邊安慰她,把防晒衣解下來給她系在腰上遮住,一邊看了看那塊極光滑的岩石,被這傢伙的重力加速度,蹭掉了一大塊城裡人極為珍貴的青苔,不由惋惜,想著明天帶工具來挖一大塊回去,鋪在新買的菖蒲上。

這一段的山路,其實不陡,只是很滑。

路,是由祼露在泥土外面的岩石,被人用工具開鑿成臺階的,武夷山霧多雨多,而茶園不比景區時常有人行走,故而道路兩旁雜草叢生,臺階上青苔瘋長,不熟悉山路的人,摔一兩跤,是很正常的。

走這種路,便是要細細地踩穩,一步一個腳印。

一整條上山的路,不久就走完了。快走到山頂的時候,眼前豁然開朗。

一大片樹齡較老的茶樹,修剪得整整齊齊,排列在山頂,樹幹粗壯,身披苔蘚,朝著陽光,盡力生長著。

茶農姐姐說,這裡就是開山坪。已經進入馬頭巖地界了。

我們沿著這片整齊的茶園走過去,走到茶園的盡頭,眼前出現了一個大盆地,在盆子對面山壁上,有一座小小的院了,有房舍有廟宇,有塔有圍牆。

牆壁刷成白色的,在這山間茶園裡,極為醒目。

它就是馬頭巖的知名建築,列位看官看到過的所有馬頭巖的照片上,都有這棟小白屋的身影。

那是一個道觀。

不能喧譁,不能打鬧,不能做不雅動作的一個地方。

是馬頭巖的標誌性建築。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近喜歡一句詩。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雖然作者名諱至今不知,但是這樸素的十個字,卻深深打動了金牛座的村姑陳。

它們就像一枚閩候的青橄欖,初嚼的時候,可能覺得不怎麼樣。但細細回味起來,卻發現,餘甘悠長,回味無窮。

甚至還有點蕩氣迴腸的感覺。

茫茫人海,你與陌生人識得,這本就是百轉千回的緣份。

更幸運的是,這個新認得的人,居然,一見如故,像老朋友一般相談甚歡,情投意合,彷彿尋見了另外一個自己。

這種感覺,除了欣喜,還是欣喜。

全身的每一個毛孔,都透出情不自禁的歡喜。

這一次,帶給村姑陳這種感覺的,不是人,是一款茶。

一款肉桂,產自馬頭巖開山坪。

嗯,對的,牛馬相對論裡的“馬頭巖肉桂”。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2》

每次去馬頭巖的時候,總是從天心岩下面那條路上去。

要翻一座高高的山峰。

帶我去的姐姐,本地人,走慣了山路,穿著有跟的鞋子還能健步如飛。

她在前面飛一般地走著,邊走邊催,快點快點,等下天要黑了。

我抬頭看了看正懸掛在半天空中的並不如血的殘陽,黃黃的像個鹹蛋。李麻花說,你肚子餓了吧,看看什麼都像蛋黃。

我橫了她一眼,奮力爬上兩梯,走到她前面去。

不一會兒,就聽到了這傢伙的哀鳴,回頭一看,摔了個屁股墩,四腳朝天了。

她爬起來羞紅了臉,大罵某品牌的褲子這麼不結實。

我一邊安慰她,把防晒衣解下來給她系在腰上遮住,一邊看了看那塊極光滑的岩石,被這傢伙的重力加速度,蹭掉了一大塊城裡人極為珍貴的青苔,不由惋惜,想著明天帶工具來挖一大塊回去,鋪在新買的菖蒲上。

這一段的山路,其實不陡,只是很滑。

路,是由祼露在泥土外面的岩石,被人用工具開鑿成臺階的,武夷山霧多雨多,而茶園不比景區時常有人行走,故而道路兩旁雜草叢生,臺階上青苔瘋長,不熟悉山路的人,摔一兩跤,是很正常的。

走這種路,便是要細細地踩穩,一步一個腳印。

一整條上山的路,不久就走完了。快走到山頂的時候,眼前豁然開朗。

一大片樹齡較老的茶樹,修剪得整整齊齊,排列在山頂,樹幹粗壯,身披苔蘚,朝著陽光,盡力生長著。

茶農姐姐說,這裡就是開山坪。已經進入馬頭巖地界了。

我們沿著這片整齊的茶園走過去,走到茶園的盡頭,眼前出現了一個大盆地,在盆子對面山壁上,有一座小小的院了,有房舍有廟宇,有塔有圍牆。

牆壁刷成白色的,在這山間茶園裡,極為醒目。

它就是馬頭巖的知名建築,列位看官看到過的所有馬頭巖的照片上,都有這棟小白屋的身影。

那是一個道觀。

不能喧譁,不能打鬧,不能做不雅動作的一個地方。

是馬頭巖的標誌性建築。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近喜歡一句詩。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雖然作者名諱至今不知,但是這樸素的十個字,卻深深打動了金牛座的村姑陳。

它們就像一枚閩候的青橄欖,初嚼的時候,可能覺得不怎麼樣。但細細回味起來,卻發現,餘甘悠長,回味無窮。

甚至還有點蕩氣迴腸的感覺。

茫茫人海,你與陌生人識得,這本就是百轉千回的緣份。

更幸運的是,這個新認得的人,居然,一見如故,像老朋友一般相談甚歡,情投意合,彷彿尋見了另外一個自己。

這種感覺,除了欣喜,還是欣喜。

全身的每一個毛孔,都透出情不自禁的歡喜。

這一次,帶給村姑陳這種感覺的,不是人,是一款茶。

一款肉桂,產自馬頭巖開山坪。

嗯,對的,牛馬相對論裡的“馬頭巖肉桂”。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2》

每次去馬頭巖的時候,總是從天心岩下面那條路上去。

要翻一座高高的山峰。

帶我去的姐姐,本地人,走慣了山路,穿著有跟的鞋子還能健步如飛。

她在前面飛一般地走著,邊走邊催,快點快點,等下天要黑了。

我抬頭看了看正懸掛在半天空中的並不如血的殘陽,黃黃的像個鹹蛋。李麻花說,你肚子餓了吧,看看什麼都像蛋黃。

我橫了她一眼,奮力爬上兩梯,走到她前面去。

不一會兒,就聽到了這傢伙的哀鳴,回頭一看,摔了個屁股墩,四腳朝天了。

她爬起來羞紅了臉,大罵某品牌的褲子這麼不結實。

我一邊安慰她,把防晒衣解下來給她系在腰上遮住,一邊看了看那塊極光滑的岩石,被這傢伙的重力加速度,蹭掉了一大塊城裡人極為珍貴的青苔,不由惋惜,想著明天帶工具來挖一大塊回去,鋪在新買的菖蒲上。

這一段的山路,其實不陡,只是很滑。

路,是由祼露在泥土外面的岩石,被人用工具開鑿成臺階的,武夷山霧多雨多,而茶園不比景區時常有人行走,故而道路兩旁雜草叢生,臺階上青苔瘋長,不熟悉山路的人,摔一兩跤,是很正常的。

走這種路,便是要細細地踩穩,一步一個腳印。

一整條上山的路,不久就走完了。快走到山頂的時候,眼前豁然開朗。

一大片樹齡較老的茶樹,修剪得整整齊齊,排列在山頂,樹幹粗壯,身披苔蘚,朝著陽光,盡力生長著。

茶農姐姐說,這裡就是開山坪。已經進入馬頭巖地界了。

我們沿著這片整齊的茶園走過去,走到茶園的盡頭,眼前出現了一個大盆地,在盆子對面山壁上,有一座小小的院了,有房舍有廟宇,有塔有圍牆。

牆壁刷成白色的,在這山間茶園裡,極為醒目。

它就是馬頭巖的知名建築,列位看官看到過的所有馬頭巖的照片上,都有這棟小白屋的身影。

那是一個道觀。

不能喧譁,不能打鬧,不能做不雅動作的一個地方。

是馬頭巖的標誌性建築。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3》

今天喝到的這款肉桂,便生在馬頭巖山頂上的開山坪。

那一片,全是上了年紀的老茶樹。

雖然修剪得很平,看起來茶樹很矮,但當你低下頭,彎下腰,透過粗壯的、虯勁的枝丫去觀察,便會發現,茶樹的主幹,很粗,很粗,比我的小腿還粗。

看著它們,就彷彿歲月的風華,正在拂過茶樹們成長的年輪。

另外,這些粗壯的樹幹上,掛滿了苔蘚類的植物。

這是這片地方潮溼的標誌。這也是這片地方適合茶樹生長的標誌。

然而,這塊地,又位於山頂上——馬頭巖開山坪的山頂,全馬頭巖地勢最開闊,日照最豐富,風水最通透的地方。

它這個地理位置的好處在於,既有均勻的陽光,又有均衡的雨露。

既在巖頂上,日照時間有保證。也因為在巖頂上,雲霧多而漫射光多,不致於讓茶樹被晒傷晒死,讓茶青內質單薄。

另外,由於它比馬頭巖盆地裡的那些茶園的地勢高,日照強,風力大,通透性好,在一些氣候不太好的年份裡,能保證茶樹正常的生長髮育,不致於被幹死,或者被澇死。

當盆地裡的茶樹,因為日照不足而萎蘼不振的時候,這片開山坪的茶樹們,正在愉快地跟陽光玩耍,在適宜的陽光下,盡情呼吸吐納,積蓄內質,等待著採摘時的能量爆發。

於是,這塊獨特的地形,便生出了馬頭巖肉桂特殊的霸道氣息——因為光照充足,而香氣熾烈。因為地勢高峻,而滋味濃烈。因為漫射光多,而滋味氳水。

"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近喜歡一句詩。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雖然作者名諱至今不知,但是這樸素的十個字,卻深深打動了金牛座的村姑陳。

它們就像一枚閩候的青橄欖,初嚼的時候,可能覺得不怎麼樣。但細細回味起來,卻發現,餘甘悠長,回味無窮。

甚至還有點蕩氣迴腸的感覺。

茫茫人海,你與陌生人識得,這本就是百轉千回的緣份。

更幸運的是,這個新認得的人,居然,一見如故,像老朋友一般相談甚歡,情投意合,彷彿尋見了另外一個自己。

這種感覺,除了欣喜,還是欣喜。

全身的每一個毛孔,都透出情不自禁的歡喜。

這一次,帶給村姑陳這種感覺的,不是人,是一款茶。

一款肉桂,產自馬頭巖開山坪。

嗯,對的,牛馬相對論裡的“馬頭巖肉桂”。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2》

每次去馬頭巖的時候,總是從天心岩下面那條路上去。

要翻一座高高的山峰。

帶我去的姐姐,本地人,走慣了山路,穿著有跟的鞋子還能健步如飛。

她在前面飛一般地走著,邊走邊催,快點快點,等下天要黑了。

我抬頭看了看正懸掛在半天空中的並不如血的殘陽,黃黃的像個鹹蛋。李麻花說,你肚子餓了吧,看看什麼都像蛋黃。

我橫了她一眼,奮力爬上兩梯,走到她前面去。

不一會兒,就聽到了這傢伙的哀鳴,回頭一看,摔了個屁股墩,四腳朝天了。

她爬起來羞紅了臉,大罵某品牌的褲子這麼不結實。

我一邊安慰她,把防晒衣解下來給她系在腰上遮住,一邊看了看那塊極光滑的岩石,被這傢伙的重力加速度,蹭掉了一大塊城裡人極為珍貴的青苔,不由惋惜,想著明天帶工具來挖一大塊回去,鋪在新買的菖蒲上。

這一段的山路,其實不陡,只是很滑。

路,是由祼露在泥土外面的岩石,被人用工具開鑿成臺階的,武夷山霧多雨多,而茶園不比景區時常有人行走,故而道路兩旁雜草叢生,臺階上青苔瘋長,不熟悉山路的人,摔一兩跤,是很正常的。

走這種路,便是要細細地踩穩,一步一個腳印。

一整條上山的路,不久就走完了。快走到山頂的時候,眼前豁然開朗。

一大片樹齡較老的茶樹,修剪得整整齊齊,排列在山頂,樹幹粗壯,身披苔蘚,朝著陽光,盡力生長著。

茶農姐姐說,這裡就是開山坪。已經進入馬頭巖地界了。

我們沿著這片整齊的茶園走過去,走到茶園的盡頭,眼前出現了一個大盆地,在盆子對面山壁上,有一座小小的院了,有房舍有廟宇,有塔有圍牆。

牆壁刷成白色的,在這山間茶園裡,極為醒目。

它就是馬頭巖的知名建築,列位看官看到過的所有馬頭巖的照片上,都有這棟小白屋的身影。

那是一個道觀。

不能喧譁,不能打鬧,不能做不雅動作的一個地方。

是馬頭巖的標誌性建築。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3》

今天喝到的這款肉桂,便生在馬頭巖山頂上的開山坪。

那一片,全是上了年紀的老茶樹。

雖然修剪得很平,看起來茶樹很矮,但當你低下頭,彎下腰,透過粗壯的、虯勁的枝丫去觀察,便會發現,茶樹的主幹,很粗,很粗,比我的小腿還粗。

看著它們,就彷彿歲月的風華,正在拂過茶樹們成長的年輪。

另外,這些粗壯的樹幹上,掛滿了苔蘚類的植物。

這是這片地方潮溼的標誌。這也是這片地方適合茶樹生長的標誌。

然而,這塊地,又位於山頂上——馬頭巖開山坪的山頂,全馬頭巖地勢最開闊,日照最豐富,風水最通透的地方。

它這個地理位置的好處在於,既有均勻的陽光,又有均衡的雨露。

既在巖頂上,日照時間有保證。也因為在巖頂上,雲霧多而漫射光多,不致於讓茶樹被晒傷晒死,讓茶青內質單薄。

另外,由於它比馬頭巖盆地裡的那些茶園的地勢高,日照強,風力大,通透性好,在一些氣候不太好的年份裡,能保證茶樹正常的生長髮育,不致於被幹死,或者被澇死。

當盆地裡的茶樹,因為日照不足而萎蘼不振的時候,這片開山坪的茶樹們,正在愉快地跟陽光玩耍,在適宜的陽光下,盡情呼吸吐納,積蓄內質,等待著採摘時的能量爆發。

於是,這塊獨特的地形,便生出了馬頭巖肉桂特殊的霸道氣息——因為光照充足,而香氣熾烈。因為地勢高峻,而滋味濃烈。因為漫射光多,而滋味氳水。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近喜歡一句詩。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雖然作者名諱至今不知,但是這樸素的十個字,卻深深打動了金牛座的村姑陳。

它們就像一枚閩候的青橄欖,初嚼的時候,可能覺得不怎麼樣。但細細回味起來,卻發現,餘甘悠長,回味無窮。

甚至還有點蕩氣迴腸的感覺。

茫茫人海,你與陌生人識得,這本就是百轉千回的緣份。

更幸運的是,這個新認得的人,居然,一見如故,像老朋友一般相談甚歡,情投意合,彷彿尋見了另外一個自己。

這種感覺,除了欣喜,還是欣喜。

全身的每一個毛孔,都透出情不自禁的歡喜。

這一次,帶給村姑陳這種感覺的,不是人,是一款茶。

一款肉桂,產自馬頭巖開山坪。

嗯,對的,牛馬相對論裡的“馬頭巖肉桂”。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2》

每次去馬頭巖的時候,總是從天心岩下面那條路上去。

要翻一座高高的山峰。

帶我去的姐姐,本地人,走慣了山路,穿著有跟的鞋子還能健步如飛。

她在前面飛一般地走著,邊走邊催,快點快點,等下天要黑了。

我抬頭看了看正懸掛在半天空中的並不如血的殘陽,黃黃的像個鹹蛋。李麻花說,你肚子餓了吧,看看什麼都像蛋黃。

我橫了她一眼,奮力爬上兩梯,走到她前面去。

不一會兒,就聽到了這傢伙的哀鳴,回頭一看,摔了個屁股墩,四腳朝天了。

她爬起來羞紅了臉,大罵某品牌的褲子這麼不結實。

我一邊安慰她,把防晒衣解下來給她系在腰上遮住,一邊看了看那塊極光滑的岩石,被這傢伙的重力加速度,蹭掉了一大塊城裡人極為珍貴的青苔,不由惋惜,想著明天帶工具來挖一大塊回去,鋪在新買的菖蒲上。

這一段的山路,其實不陡,只是很滑。

路,是由祼露在泥土外面的岩石,被人用工具開鑿成臺階的,武夷山霧多雨多,而茶園不比景區時常有人行走,故而道路兩旁雜草叢生,臺階上青苔瘋長,不熟悉山路的人,摔一兩跤,是很正常的。

走這種路,便是要細細地踩穩,一步一個腳印。

一整條上山的路,不久就走完了。快走到山頂的時候,眼前豁然開朗。

一大片樹齡較老的茶樹,修剪得整整齊齊,排列在山頂,樹幹粗壯,身披苔蘚,朝著陽光,盡力生長著。

茶農姐姐說,這裡就是開山坪。已經進入馬頭巖地界了。

我們沿著這片整齊的茶園走過去,走到茶園的盡頭,眼前出現了一個大盆地,在盆子對面山壁上,有一座小小的院了,有房舍有廟宇,有塔有圍牆。

牆壁刷成白色的,在這山間茶園裡,極為醒目。

它就是馬頭巖的知名建築,列位看官看到過的所有馬頭巖的照片上,都有這棟小白屋的身影。

那是一個道觀。

不能喧譁,不能打鬧,不能做不雅動作的一個地方。

是馬頭巖的標誌性建築。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3》

今天喝到的這款肉桂,便生在馬頭巖山頂上的開山坪。

那一片,全是上了年紀的老茶樹。

雖然修剪得很平,看起來茶樹很矮,但當你低下頭,彎下腰,透過粗壯的、虯勁的枝丫去觀察,便會發現,茶樹的主幹,很粗,很粗,比我的小腿還粗。

看著它們,就彷彿歲月的風華,正在拂過茶樹們成長的年輪。

另外,這些粗壯的樹幹上,掛滿了苔蘚類的植物。

這是這片地方潮溼的標誌。這也是這片地方適合茶樹生長的標誌。

然而,這塊地,又位於山頂上——馬頭巖開山坪的山頂,全馬頭巖地勢最開闊,日照最豐富,風水最通透的地方。

它這個地理位置的好處在於,既有均勻的陽光,又有均衡的雨露。

既在巖頂上,日照時間有保證。也因為在巖頂上,雲霧多而漫射光多,不致於讓茶樹被晒傷晒死,讓茶青內質單薄。

另外,由於它比馬頭巖盆地裡的那些茶園的地勢高,日照強,風力大,通透性好,在一些氣候不太好的年份裡,能保證茶樹正常的生長髮育,不致於被幹死,或者被澇死。

當盆地裡的茶樹,因為日照不足而萎蘼不振的時候,這片開山坪的茶樹們,正在愉快地跟陽光玩耍,在適宜的陽光下,盡情呼吸吐納,積蓄內質,等待著採摘時的能量爆發。

於是,這塊獨特的地形,便生出了馬頭巖肉桂特殊的霸道氣息——因為光照充足,而香氣熾烈。因為地勢高峻,而滋味濃烈。因為漫射光多,而滋味氳水。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近喜歡一句詩。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雖然作者名諱至今不知,但是這樸素的十個字,卻深深打動了金牛座的村姑陳。

它們就像一枚閩候的青橄欖,初嚼的時候,可能覺得不怎麼樣。但細細回味起來,卻發現,餘甘悠長,回味無窮。

甚至還有點蕩氣迴腸的感覺。

茫茫人海,你與陌生人識得,這本就是百轉千回的緣份。

更幸運的是,這個新認得的人,居然,一見如故,像老朋友一般相談甚歡,情投意合,彷彿尋見了另外一個自己。

這種感覺,除了欣喜,還是欣喜。

全身的每一個毛孔,都透出情不自禁的歡喜。

這一次,帶給村姑陳這種感覺的,不是人,是一款茶。

一款肉桂,產自馬頭巖開山坪。

嗯,對的,牛馬相對論裡的“馬頭巖肉桂”。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2》

每次去馬頭巖的時候,總是從天心岩下面那條路上去。

要翻一座高高的山峰。

帶我去的姐姐,本地人,走慣了山路,穿著有跟的鞋子還能健步如飛。

她在前面飛一般地走著,邊走邊催,快點快點,等下天要黑了。

我抬頭看了看正懸掛在半天空中的並不如血的殘陽,黃黃的像個鹹蛋。李麻花說,你肚子餓了吧,看看什麼都像蛋黃。

我橫了她一眼,奮力爬上兩梯,走到她前面去。

不一會兒,就聽到了這傢伙的哀鳴,回頭一看,摔了個屁股墩,四腳朝天了。

她爬起來羞紅了臉,大罵某品牌的褲子這麼不結實。

我一邊安慰她,把防晒衣解下來給她系在腰上遮住,一邊看了看那塊極光滑的岩石,被這傢伙的重力加速度,蹭掉了一大塊城裡人極為珍貴的青苔,不由惋惜,想著明天帶工具來挖一大塊回去,鋪在新買的菖蒲上。

這一段的山路,其實不陡,只是很滑。

路,是由祼露在泥土外面的岩石,被人用工具開鑿成臺階的,武夷山霧多雨多,而茶園不比景區時常有人行走,故而道路兩旁雜草叢生,臺階上青苔瘋長,不熟悉山路的人,摔一兩跤,是很正常的。

走這種路,便是要細細地踩穩,一步一個腳印。

一整條上山的路,不久就走完了。快走到山頂的時候,眼前豁然開朗。

一大片樹齡較老的茶樹,修剪得整整齊齊,排列在山頂,樹幹粗壯,身披苔蘚,朝著陽光,盡力生長著。

茶農姐姐說,這裡就是開山坪。已經進入馬頭巖地界了。

我們沿著這片整齊的茶園走過去,走到茶園的盡頭,眼前出現了一個大盆地,在盆子對面山壁上,有一座小小的院了,有房舍有廟宇,有塔有圍牆。

牆壁刷成白色的,在這山間茶園裡,極為醒目。

它就是馬頭巖的知名建築,列位看官看到過的所有馬頭巖的照片上,都有這棟小白屋的身影。

那是一個道觀。

不能喧譁,不能打鬧,不能做不雅動作的一個地方。

是馬頭巖的標誌性建築。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3》

今天喝到的這款肉桂,便生在馬頭巖山頂上的開山坪。

那一片,全是上了年紀的老茶樹。

雖然修剪得很平,看起來茶樹很矮,但當你低下頭,彎下腰,透過粗壯的、虯勁的枝丫去觀察,便會發現,茶樹的主幹,很粗,很粗,比我的小腿還粗。

看著它們,就彷彿歲月的風華,正在拂過茶樹們成長的年輪。

另外,這些粗壯的樹幹上,掛滿了苔蘚類的植物。

這是這片地方潮溼的標誌。這也是這片地方適合茶樹生長的標誌。

然而,這塊地,又位於山頂上——馬頭巖開山坪的山頂,全馬頭巖地勢最開闊,日照最豐富,風水最通透的地方。

它這個地理位置的好處在於,既有均勻的陽光,又有均衡的雨露。

既在巖頂上,日照時間有保證。也因為在巖頂上,雲霧多而漫射光多,不致於讓茶樹被晒傷晒死,讓茶青內質單薄。

另外,由於它比馬頭巖盆地裡的那些茶園的地勢高,日照強,風力大,通透性好,在一些氣候不太好的年份裡,能保證茶樹正常的生長髮育,不致於被幹死,或者被澇死。

當盆地裡的茶樹,因為日照不足而萎蘼不振的時候,這片開山坪的茶樹們,正在愉快地跟陽光玩耍,在適宜的陽光下,盡情呼吸吐納,積蓄內質,等待著採摘時的能量爆發。

於是,這塊獨特的地形,便生出了馬頭巖肉桂特殊的霸道氣息——因為光照充足,而香氣熾烈。因為地勢高峻,而滋味濃烈。因為漫射光多,而滋味氳水。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4》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說的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款茶。

在喝這款馬頭巖開山坪肉桂之前,可能,你會想象,那標準的肉桂,該是什麼樣的香氣和滋味?

應該是有桂皮香,有花香,有果香的吧?

應該湯水熾熱張揚,應該滋味霸道厚實,應該氣場直衝天際吧。

這所有的代入和想象,都存在你的腦海裡,在想起馬頭巖肉桂的時候,拿出來反覆回想。

於是,當你真的喝到了這款馬頭巖的代表山場——開山坪的肉桂時,必然會如村姑陳一般,想起那句膾炙人口的句子:“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是的,這款肉桂給人的感覺,就是老朋友一般,擁有著無比的熟悉感,無比的親切感,無比的認同感。

它的前調,是鮮嫩多汁的蜜桃香。

它的中調,是清甜清馨的桂花香,以及霸氣冽然的桂皮香。

它的尾調,是低調內斂的蘭花香。

這些香氣,這些香型,在你想象當中的馬頭巖肉桂的湯水中,已經出現過無數次了。

牛肉柔,馬肉霸。

以霸氣聞名的馬頭巖肉桂,正正好該擁有如此強烈、熾烈、濃烈的桂皮香、花果香,以及湯感。

所以,當真的在馬肉的湯水裡,喝到這些香氣時,除了老朋友相見的驚喜之外,還有的,就是久別重逢的喜悅。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陌上花已開,可緩緩歸矣。

"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近喜歡一句詩。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雖然作者名諱至今不知,但是這樸素的十個字,卻深深打動了金牛座的村姑陳。

它們就像一枚閩候的青橄欖,初嚼的時候,可能覺得不怎麼樣。但細細回味起來,卻發現,餘甘悠長,回味無窮。

甚至還有點蕩氣迴腸的感覺。

茫茫人海,你與陌生人識得,這本就是百轉千回的緣份。

更幸運的是,這個新認得的人,居然,一見如故,像老朋友一般相談甚歡,情投意合,彷彿尋見了另外一個自己。

這種感覺,除了欣喜,還是欣喜。

全身的每一個毛孔,都透出情不自禁的歡喜。

這一次,帶給村姑陳這種感覺的,不是人,是一款茶。

一款肉桂,產自馬頭巖開山坪。

嗯,對的,牛馬相對論裡的“馬頭巖肉桂”。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2》

每次去馬頭巖的時候,總是從天心岩下面那條路上去。

要翻一座高高的山峰。

帶我去的姐姐,本地人,走慣了山路,穿著有跟的鞋子還能健步如飛。

她在前面飛一般地走著,邊走邊催,快點快點,等下天要黑了。

我抬頭看了看正懸掛在半天空中的並不如血的殘陽,黃黃的像個鹹蛋。李麻花說,你肚子餓了吧,看看什麼都像蛋黃。

我橫了她一眼,奮力爬上兩梯,走到她前面去。

不一會兒,就聽到了這傢伙的哀鳴,回頭一看,摔了個屁股墩,四腳朝天了。

她爬起來羞紅了臉,大罵某品牌的褲子這麼不結實。

我一邊安慰她,把防晒衣解下來給她系在腰上遮住,一邊看了看那塊極光滑的岩石,被這傢伙的重力加速度,蹭掉了一大塊城裡人極為珍貴的青苔,不由惋惜,想著明天帶工具來挖一大塊回去,鋪在新買的菖蒲上。

這一段的山路,其實不陡,只是很滑。

路,是由祼露在泥土外面的岩石,被人用工具開鑿成臺階的,武夷山霧多雨多,而茶園不比景區時常有人行走,故而道路兩旁雜草叢生,臺階上青苔瘋長,不熟悉山路的人,摔一兩跤,是很正常的。

走這種路,便是要細細地踩穩,一步一個腳印。

一整條上山的路,不久就走完了。快走到山頂的時候,眼前豁然開朗。

一大片樹齡較老的茶樹,修剪得整整齊齊,排列在山頂,樹幹粗壯,身披苔蘚,朝著陽光,盡力生長著。

茶農姐姐說,這裡就是開山坪。已經進入馬頭巖地界了。

我們沿著這片整齊的茶園走過去,走到茶園的盡頭,眼前出現了一個大盆地,在盆子對面山壁上,有一座小小的院了,有房舍有廟宇,有塔有圍牆。

牆壁刷成白色的,在這山間茶園裡,極為醒目。

它就是馬頭巖的知名建築,列位看官看到過的所有馬頭巖的照片上,都有這棟小白屋的身影。

那是一個道觀。

不能喧譁,不能打鬧,不能做不雅動作的一個地方。

是馬頭巖的標誌性建築。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3》

今天喝到的這款肉桂,便生在馬頭巖山頂上的開山坪。

那一片,全是上了年紀的老茶樹。

雖然修剪得很平,看起來茶樹很矮,但當你低下頭,彎下腰,透過粗壯的、虯勁的枝丫去觀察,便會發現,茶樹的主幹,很粗,很粗,比我的小腿還粗。

看著它們,就彷彿歲月的風華,正在拂過茶樹們成長的年輪。

另外,這些粗壯的樹幹上,掛滿了苔蘚類的植物。

這是這片地方潮溼的標誌。這也是這片地方適合茶樹生長的標誌。

然而,這塊地,又位於山頂上——馬頭巖開山坪的山頂,全馬頭巖地勢最開闊,日照最豐富,風水最通透的地方。

它這個地理位置的好處在於,既有均勻的陽光,又有均衡的雨露。

既在巖頂上,日照時間有保證。也因為在巖頂上,雲霧多而漫射光多,不致於讓茶樹被晒傷晒死,讓茶青內質單薄。

另外,由於它比馬頭巖盆地裡的那些茶園的地勢高,日照強,風力大,通透性好,在一些氣候不太好的年份裡,能保證茶樹正常的生長髮育,不致於被幹死,或者被澇死。

當盆地裡的茶樹,因為日照不足而萎蘼不振的時候,這片開山坪的茶樹們,正在愉快地跟陽光玩耍,在適宜的陽光下,盡情呼吸吐納,積蓄內質,等待著採摘時的能量爆發。

於是,這塊獨特的地形,便生出了馬頭巖肉桂特殊的霸道氣息——因為光照充足,而香氣熾烈。因為地勢高峻,而滋味濃烈。因為漫射光多,而滋味氳水。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4》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說的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款茶。

在喝這款馬頭巖開山坪肉桂之前,可能,你會想象,那標準的肉桂,該是什麼樣的香氣和滋味?

應該是有桂皮香,有花香,有果香的吧?

應該湯水熾熱張揚,應該滋味霸道厚實,應該氣場直衝天際吧。

這所有的代入和想象,都存在你的腦海裡,在想起馬頭巖肉桂的時候,拿出來反覆回想。

於是,當你真的喝到了這款馬頭巖的代表山場——開山坪的肉桂時,必然會如村姑陳一般,想起那句膾炙人口的句子:“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是的,這款肉桂給人的感覺,就是老朋友一般,擁有著無比的熟悉感,無比的親切感,無比的認同感。

它的前調,是鮮嫩多汁的蜜桃香。

它的中調,是清甜清馨的桂花香,以及霸氣冽然的桂皮香。

它的尾調,是低調內斂的蘭花香。

這些香氣,這些香型,在你想象當中的馬頭巖肉桂的湯水中,已經出現過無數次了。

牛肉柔,馬肉霸。

以霸氣聞名的馬頭巖肉桂,正正好該擁有如此強烈、熾烈、濃烈的桂皮香、花果香,以及湯感。

所以,當真的在馬肉的湯水裡,喝到這些香氣時,除了老朋友相見的驚喜之外,還有的,就是久別重逢的喜悅。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陌上花已開,可緩緩歸矣。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近喜歡一句詩。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雖然作者名諱至今不知,但是這樸素的十個字,卻深深打動了金牛座的村姑陳。

它們就像一枚閩候的青橄欖,初嚼的時候,可能覺得不怎麼樣。但細細回味起來,卻發現,餘甘悠長,回味無窮。

甚至還有點蕩氣迴腸的感覺。

茫茫人海,你與陌生人識得,這本就是百轉千回的緣份。

更幸運的是,這個新認得的人,居然,一見如故,像老朋友一般相談甚歡,情投意合,彷彿尋見了另外一個自己。

這種感覺,除了欣喜,還是欣喜。

全身的每一個毛孔,都透出情不自禁的歡喜。

這一次,帶給村姑陳這種感覺的,不是人,是一款茶。

一款肉桂,產自馬頭巖開山坪。

嗯,對的,牛馬相對論裡的“馬頭巖肉桂”。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2》

每次去馬頭巖的時候,總是從天心岩下面那條路上去。

要翻一座高高的山峰。

帶我去的姐姐,本地人,走慣了山路,穿著有跟的鞋子還能健步如飛。

她在前面飛一般地走著,邊走邊催,快點快點,等下天要黑了。

我抬頭看了看正懸掛在半天空中的並不如血的殘陽,黃黃的像個鹹蛋。李麻花說,你肚子餓了吧,看看什麼都像蛋黃。

我橫了她一眼,奮力爬上兩梯,走到她前面去。

不一會兒,就聽到了這傢伙的哀鳴,回頭一看,摔了個屁股墩,四腳朝天了。

她爬起來羞紅了臉,大罵某品牌的褲子這麼不結實。

我一邊安慰她,把防晒衣解下來給她系在腰上遮住,一邊看了看那塊極光滑的岩石,被這傢伙的重力加速度,蹭掉了一大塊城裡人極為珍貴的青苔,不由惋惜,想著明天帶工具來挖一大塊回去,鋪在新買的菖蒲上。

這一段的山路,其實不陡,只是很滑。

路,是由祼露在泥土外面的岩石,被人用工具開鑿成臺階的,武夷山霧多雨多,而茶園不比景區時常有人行走,故而道路兩旁雜草叢生,臺階上青苔瘋長,不熟悉山路的人,摔一兩跤,是很正常的。

走這種路,便是要細細地踩穩,一步一個腳印。

一整條上山的路,不久就走完了。快走到山頂的時候,眼前豁然開朗。

一大片樹齡較老的茶樹,修剪得整整齊齊,排列在山頂,樹幹粗壯,身披苔蘚,朝著陽光,盡力生長著。

茶農姐姐說,這裡就是開山坪。已經進入馬頭巖地界了。

我們沿著這片整齊的茶園走過去,走到茶園的盡頭,眼前出現了一個大盆地,在盆子對面山壁上,有一座小小的院了,有房舍有廟宇,有塔有圍牆。

牆壁刷成白色的,在這山間茶園裡,極為醒目。

它就是馬頭巖的知名建築,列位看官看到過的所有馬頭巖的照片上,都有這棟小白屋的身影。

那是一個道觀。

不能喧譁,不能打鬧,不能做不雅動作的一個地方。

是馬頭巖的標誌性建築。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3》

今天喝到的這款肉桂,便生在馬頭巖山頂上的開山坪。

那一片,全是上了年紀的老茶樹。

雖然修剪得很平,看起來茶樹很矮,但當你低下頭,彎下腰,透過粗壯的、虯勁的枝丫去觀察,便會發現,茶樹的主幹,很粗,很粗,比我的小腿還粗。

看著它們,就彷彿歲月的風華,正在拂過茶樹們成長的年輪。

另外,這些粗壯的樹幹上,掛滿了苔蘚類的植物。

這是這片地方潮溼的標誌。這也是這片地方適合茶樹生長的標誌。

然而,這塊地,又位於山頂上——馬頭巖開山坪的山頂,全馬頭巖地勢最開闊,日照最豐富,風水最通透的地方。

它這個地理位置的好處在於,既有均勻的陽光,又有均衡的雨露。

既在巖頂上,日照時間有保證。也因為在巖頂上,雲霧多而漫射光多,不致於讓茶樹被晒傷晒死,讓茶青內質單薄。

另外,由於它比馬頭巖盆地裡的那些茶園的地勢高,日照強,風力大,通透性好,在一些氣候不太好的年份裡,能保證茶樹正常的生長髮育,不致於被幹死,或者被澇死。

當盆地裡的茶樹,因為日照不足而萎蘼不振的時候,這片開山坪的茶樹們,正在愉快地跟陽光玩耍,在適宜的陽光下,盡情呼吸吐納,積蓄內質,等待著採摘時的能量爆發。

於是,這塊獨特的地形,便生出了馬頭巖肉桂特殊的霸道氣息——因為光照充足,而香氣熾烈。因為地勢高峻,而滋味濃烈。因為漫射光多,而滋味氳水。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4》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說的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款茶。

在喝這款馬頭巖開山坪肉桂之前,可能,你會想象,那標準的肉桂,該是什麼樣的香氣和滋味?

應該是有桂皮香,有花香,有果香的吧?

應該湯水熾熱張揚,應該滋味霸道厚實,應該氣場直衝天際吧。

這所有的代入和想象,都存在你的腦海裡,在想起馬頭巖肉桂的時候,拿出來反覆回想。

於是,當你真的喝到了這款馬頭巖的代表山場——開山坪的肉桂時,必然會如村姑陳一般,想起那句膾炙人口的句子:“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是的,這款肉桂給人的感覺,就是老朋友一般,擁有著無比的熟悉感,無比的親切感,無比的認同感。

它的前調,是鮮嫩多汁的蜜桃香。

它的中調,是清甜清馨的桂花香,以及霸氣冽然的桂皮香。

它的尾調,是低調內斂的蘭花香。

這些香氣,這些香型,在你想象當中的馬頭巖肉桂的湯水中,已經出現過無數次了。

牛肉柔,馬肉霸。

以霸氣聞名的馬頭巖肉桂,正正好該擁有如此強烈、熾烈、濃烈的桂皮香、花果香,以及湯感。

所以,當真的在馬肉的湯水裡,喝到這些香氣時,除了老朋友相見的驚喜之外,還有的,就是久別重逢的喜悅。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陌上花已開,可緩緩歸矣。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近喜歡一句詩。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雖然作者名諱至今不知,但是這樸素的十個字,卻深深打動了金牛座的村姑陳。

它們就像一枚閩候的青橄欖,初嚼的時候,可能覺得不怎麼樣。但細細回味起來,卻發現,餘甘悠長,回味無窮。

甚至還有點蕩氣迴腸的感覺。

茫茫人海,你與陌生人識得,這本就是百轉千回的緣份。

更幸運的是,這個新認得的人,居然,一見如故,像老朋友一般相談甚歡,情投意合,彷彿尋見了另外一個自己。

這種感覺,除了欣喜,還是欣喜。

全身的每一個毛孔,都透出情不自禁的歡喜。

這一次,帶給村姑陳這種感覺的,不是人,是一款茶。

一款肉桂,產自馬頭巖開山坪。

嗯,對的,牛馬相對論裡的“馬頭巖肉桂”。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2》

每次去馬頭巖的時候,總是從天心岩下面那條路上去。

要翻一座高高的山峰。

帶我去的姐姐,本地人,走慣了山路,穿著有跟的鞋子還能健步如飛。

她在前面飛一般地走著,邊走邊催,快點快點,等下天要黑了。

我抬頭看了看正懸掛在半天空中的並不如血的殘陽,黃黃的像個鹹蛋。李麻花說,你肚子餓了吧,看看什麼都像蛋黃。

我橫了她一眼,奮力爬上兩梯,走到她前面去。

不一會兒,就聽到了這傢伙的哀鳴,回頭一看,摔了個屁股墩,四腳朝天了。

她爬起來羞紅了臉,大罵某品牌的褲子這麼不結實。

我一邊安慰她,把防晒衣解下來給她系在腰上遮住,一邊看了看那塊極光滑的岩石,被這傢伙的重力加速度,蹭掉了一大塊城裡人極為珍貴的青苔,不由惋惜,想著明天帶工具來挖一大塊回去,鋪在新買的菖蒲上。

這一段的山路,其實不陡,只是很滑。

路,是由祼露在泥土外面的岩石,被人用工具開鑿成臺階的,武夷山霧多雨多,而茶園不比景區時常有人行走,故而道路兩旁雜草叢生,臺階上青苔瘋長,不熟悉山路的人,摔一兩跤,是很正常的。

走這種路,便是要細細地踩穩,一步一個腳印。

一整條上山的路,不久就走完了。快走到山頂的時候,眼前豁然開朗。

一大片樹齡較老的茶樹,修剪得整整齊齊,排列在山頂,樹幹粗壯,身披苔蘚,朝著陽光,盡力生長著。

茶農姐姐說,這裡就是開山坪。已經進入馬頭巖地界了。

我們沿著這片整齊的茶園走過去,走到茶園的盡頭,眼前出現了一個大盆地,在盆子對面山壁上,有一座小小的院了,有房舍有廟宇,有塔有圍牆。

牆壁刷成白色的,在這山間茶園裡,極為醒目。

它就是馬頭巖的知名建築,列位看官看到過的所有馬頭巖的照片上,都有這棟小白屋的身影。

那是一個道觀。

不能喧譁,不能打鬧,不能做不雅動作的一個地方。

是馬頭巖的標誌性建築。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3》

今天喝到的這款肉桂,便生在馬頭巖山頂上的開山坪。

那一片,全是上了年紀的老茶樹。

雖然修剪得很平,看起來茶樹很矮,但當你低下頭,彎下腰,透過粗壯的、虯勁的枝丫去觀察,便會發現,茶樹的主幹,很粗,很粗,比我的小腿還粗。

看著它們,就彷彿歲月的風華,正在拂過茶樹們成長的年輪。

另外,這些粗壯的樹幹上,掛滿了苔蘚類的植物。

這是這片地方潮溼的標誌。這也是這片地方適合茶樹生長的標誌。

然而,這塊地,又位於山頂上——馬頭巖開山坪的山頂,全馬頭巖地勢最開闊,日照最豐富,風水最通透的地方。

它這個地理位置的好處在於,既有均勻的陽光,又有均衡的雨露。

既在巖頂上,日照時間有保證。也因為在巖頂上,雲霧多而漫射光多,不致於讓茶樹被晒傷晒死,讓茶青內質單薄。

另外,由於它比馬頭巖盆地裡的那些茶園的地勢高,日照強,風力大,通透性好,在一些氣候不太好的年份裡,能保證茶樹正常的生長髮育,不致於被幹死,或者被澇死。

當盆地裡的茶樹,因為日照不足而萎蘼不振的時候,這片開山坪的茶樹們,正在愉快地跟陽光玩耍,在適宜的陽光下,盡情呼吸吐納,積蓄內質,等待著採摘時的能量爆發。

於是,這塊獨特的地形,便生出了馬頭巖肉桂特殊的霸道氣息——因為光照充足,而香氣熾烈。因為地勢高峻,而滋味濃烈。因為漫射光多,而滋味氳水。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4》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說的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款茶。

在喝這款馬頭巖開山坪肉桂之前,可能,你會想象,那標準的肉桂,該是什麼樣的香氣和滋味?

應該是有桂皮香,有花香,有果香的吧?

應該湯水熾熱張揚,應該滋味霸道厚實,應該氣場直衝天際吧。

這所有的代入和想象,都存在你的腦海裡,在想起馬頭巖肉桂的時候,拿出來反覆回想。

於是,當你真的喝到了這款馬頭巖的代表山場——開山坪的肉桂時,必然會如村姑陳一般,想起那句膾炙人口的句子:“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是的,這款肉桂給人的感覺,就是老朋友一般,擁有著無比的熟悉感,無比的親切感,無比的認同感。

它的前調,是鮮嫩多汁的蜜桃香。

它的中調,是清甜清馨的桂花香,以及霸氣冽然的桂皮香。

它的尾調,是低調內斂的蘭花香。

這些香氣,這些香型,在你想象當中的馬頭巖肉桂的湯水中,已經出現過無數次了。

牛肉柔,馬肉霸。

以霸氣聞名的馬頭巖肉桂,正正好該擁有如此強烈、熾烈、濃烈的桂皮香、花果香,以及湯感。

所以,當真的在馬肉的湯水裡,喝到這些香氣時,除了老朋友相見的驚喜之外,還有的,就是久別重逢的喜悅。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陌上花已開,可緩緩歸矣。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5》

這款肉桂,可以說是集馬頭巖肉桂的典型特徵於一身。

它有果香,蜜桃般的果香。這是工藝的結果,但這股蜜桃香清新脫俗,令人聞之印象深刻,卻必得歸結於良好的山場,拜極佳的茶樹生長條件所賜。

它有花香,是清甜的桂花香。這是品種的香氣,也是那塊特殊的茶園,那裡特殊的生長條件,所賦予的花香紛紜。

它有濃烈的桂皮香,不細幽,不溫柔,霸氣,張揚,激昂,揭蓋時在蓋子上回旋往復,喝湯時,在湯水裡昂揚綻放。這股桂皮香,霸道濃郁,像一個慷慨雄渾的熱血男兒,像開山坪那塊地一樣,凌空傲野,一覽眾山小。

這就是馬頭巖的風骨。與牛欄坑的柔,與慧苑坑的醇厚,與悟源澗的幽,與水簾洞的清揚,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和對比。

正是因為開山坪特殊的地理條件,馬頭巖,橫空出世,成為與牛欄坑一時瑜亮的知名肉桂。

這款馬頭巖開山坪肉桂,是一款既適合男人喝、又適合女性嘗的茶湯。

它的霸氣桂皮香,充滿了男兒氣,是“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般的壯懷激烈。

它的蜜桃香和桂花香,又充滿了女性的柔與媚,嬌與羞,是“有美一人,清揚婉兮”般的甜蜜與美好。

男人喝它,能被這陽剛氣所俘獲。女兒喝它,能被這溫柔花給折服。

百鍊鋼化為繞指柔,便是從這小小一杯肉桂茶湯,開始的。

"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近喜歡一句詩。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雖然作者名諱至今不知,但是這樸素的十個字,卻深深打動了金牛座的村姑陳。

它們就像一枚閩候的青橄欖,初嚼的時候,可能覺得不怎麼樣。但細細回味起來,卻發現,餘甘悠長,回味無窮。

甚至還有點蕩氣迴腸的感覺。

茫茫人海,你與陌生人識得,這本就是百轉千回的緣份。

更幸運的是,這個新認得的人,居然,一見如故,像老朋友一般相談甚歡,情投意合,彷彿尋見了另外一個自己。

這種感覺,除了欣喜,還是欣喜。

全身的每一個毛孔,都透出情不自禁的歡喜。

這一次,帶給村姑陳這種感覺的,不是人,是一款茶。

一款肉桂,產自馬頭巖開山坪。

嗯,對的,牛馬相對論裡的“馬頭巖肉桂”。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2》

每次去馬頭巖的時候,總是從天心岩下面那條路上去。

要翻一座高高的山峰。

帶我去的姐姐,本地人,走慣了山路,穿著有跟的鞋子還能健步如飛。

她在前面飛一般地走著,邊走邊催,快點快點,等下天要黑了。

我抬頭看了看正懸掛在半天空中的並不如血的殘陽,黃黃的像個鹹蛋。李麻花說,你肚子餓了吧,看看什麼都像蛋黃。

我橫了她一眼,奮力爬上兩梯,走到她前面去。

不一會兒,就聽到了這傢伙的哀鳴,回頭一看,摔了個屁股墩,四腳朝天了。

她爬起來羞紅了臉,大罵某品牌的褲子這麼不結實。

我一邊安慰她,把防晒衣解下來給她系在腰上遮住,一邊看了看那塊極光滑的岩石,被這傢伙的重力加速度,蹭掉了一大塊城裡人極為珍貴的青苔,不由惋惜,想著明天帶工具來挖一大塊回去,鋪在新買的菖蒲上。

這一段的山路,其實不陡,只是很滑。

路,是由祼露在泥土外面的岩石,被人用工具開鑿成臺階的,武夷山霧多雨多,而茶園不比景區時常有人行走,故而道路兩旁雜草叢生,臺階上青苔瘋長,不熟悉山路的人,摔一兩跤,是很正常的。

走這種路,便是要細細地踩穩,一步一個腳印。

一整條上山的路,不久就走完了。快走到山頂的時候,眼前豁然開朗。

一大片樹齡較老的茶樹,修剪得整整齊齊,排列在山頂,樹幹粗壯,身披苔蘚,朝著陽光,盡力生長著。

茶農姐姐說,這裡就是開山坪。已經進入馬頭巖地界了。

我們沿著這片整齊的茶園走過去,走到茶園的盡頭,眼前出現了一個大盆地,在盆子對面山壁上,有一座小小的院了,有房舍有廟宇,有塔有圍牆。

牆壁刷成白色的,在這山間茶園裡,極為醒目。

它就是馬頭巖的知名建築,列位看官看到過的所有馬頭巖的照片上,都有這棟小白屋的身影。

那是一個道觀。

不能喧譁,不能打鬧,不能做不雅動作的一個地方。

是馬頭巖的標誌性建築。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3》

今天喝到的這款肉桂,便生在馬頭巖山頂上的開山坪。

那一片,全是上了年紀的老茶樹。

雖然修剪得很平,看起來茶樹很矮,但當你低下頭,彎下腰,透過粗壯的、虯勁的枝丫去觀察,便會發現,茶樹的主幹,很粗,很粗,比我的小腿還粗。

看著它們,就彷彿歲月的風華,正在拂過茶樹們成長的年輪。

另外,這些粗壯的樹幹上,掛滿了苔蘚類的植物。

這是這片地方潮溼的標誌。這也是這片地方適合茶樹生長的標誌。

然而,這塊地,又位於山頂上——馬頭巖開山坪的山頂,全馬頭巖地勢最開闊,日照最豐富,風水最通透的地方。

它這個地理位置的好處在於,既有均勻的陽光,又有均衡的雨露。

既在巖頂上,日照時間有保證。也因為在巖頂上,雲霧多而漫射光多,不致於讓茶樹被晒傷晒死,讓茶青內質單薄。

另外,由於它比馬頭巖盆地裡的那些茶園的地勢高,日照強,風力大,通透性好,在一些氣候不太好的年份裡,能保證茶樹正常的生長髮育,不致於被幹死,或者被澇死。

當盆地裡的茶樹,因為日照不足而萎蘼不振的時候,這片開山坪的茶樹們,正在愉快地跟陽光玩耍,在適宜的陽光下,盡情呼吸吐納,積蓄內質,等待著採摘時的能量爆發。

於是,這塊獨特的地形,便生出了馬頭巖肉桂特殊的霸道氣息——因為光照充足,而香氣熾烈。因為地勢高峻,而滋味濃烈。因為漫射光多,而滋味氳水。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4》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說的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款茶。

在喝這款馬頭巖開山坪肉桂之前,可能,你會想象,那標準的肉桂,該是什麼樣的香氣和滋味?

應該是有桂皮香,有花香,有果香的吧?

應該湯水熾熱張揚,應該滋味霸道厚實,應該氣場直衝天際吧。

這所有的代入和想象,都存在你的腦海裡,在想起馬頭巖肉桂的時候,拿出來反覆回想。

於是,當你真的喝到了這款馬頭巖的代表山場——開山坪的肉桂時,必然會如村姑陳一般,想起那句膾炙人口的句子:“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是的,這款肉桂給人的感覺,就是老朋友一般,擁有著無比的熟悉感,無比的親切感,無比的認同感。

它的前調,是鮮嫩多汁的蜜桃香。

它的中調,是清甜清馨的桂花香,以及霸氣冽然的桂皮香。

它的尾調,是低調內斂的蘭花香。

這些香氣,這些香型,在你想象當中的馬頭巖肉桂的湯水中,已經出現過無數次了。

牛肉柔,馬肉霸。

以霸氣聞名的馬頭巖肉桂,正正好該擁有如此強烈、熾烈、濃烈的桂皮香、花果香,以及湯感。

所以,當真的在馬肉的湯水裡,喝到這些香氣時,除了老朋友相見的驚喜之外,還有的,就是久別重逢的喜悅。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陌上花已開,可緩緩歸矣。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5》

這款肉桂,可以說是集馬頭巖肉桂的典型特徵於一身。

它有果香,蜜桃般的果香。這是工藝的結果,但這股蜜桃香清新脫俗,令人聞之印象深刻,卻必得歸結於良好的山場,拜極佳的茶樹生長條件所賜。

它有花香,是清甜的桂花香。這是品種的香氣,也是那塊特殊的茶園,那裡特殊的生長條件,所賦予的花香紛紜。

它有濃烈的桂皮香,不細幽,不溫柔,霸氣,張揚,激昂,揭蓋時在蓋子上回旋往復,喝湯時,在湯水裡昂揚綻放。這股桂皮香,霸道濃郁,像一個慷慨雄渾的熱血男兒,像開山坪那塊地一樣,凌空傲野,一覽眾山小。

這就是馬頭巖的風骨。與牛欄坑的柔,與慧苑坑的醇厚,與悟源澗的幽,與水簾洞的清揚,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和對比。

正是因為開山坪特殊的地理條件,馬頭巖,橫空出世,成為與牛欄坑一時瑜亮的知名肉桂。

這款馬頭巖開山坪肉桂,是一款既適合男人喝、又適合女性嘗的茶湯。

它的霸氣桂皮香,充滿了男兒氣,是“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般的壯懷激烈。

它的蜜桃香和桂花香,又充滿了女性的柔與媚,嬌與羞,是“有美一人,清揚婉兮”般的甜蜜與美好。

男人喝它,能被這陽剛氣所俘獲。女兒喝它,能被這溫柔花給折服。

百鍊鋼化為繞指柔,便是從這小小一杯肉桂茶湯,開始的。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近喜歡一句詩。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雖然作者名諱至今不知,但是這樸素的十個字,卻深深打動了金牛座的村姑陳。

它們就像一枚閩候的青橄欖,初嚼的時候,可能覺得不怎麼樣。但細細回味起來,卻發現,餘甘悠長,回味無窮。

甚至還有點蕩氣迴腸的感覺。

茫茫人海,你與陌生人識得,這本就是百轉千回的緣份。

更幸運的是,這個新認得的人,居然,一見如故,像老朋友一般相談甚歡,情投意合,彷彿尋見了另外一個自己。

這種感覺,除了欣喜,還是欣喜。

全身的每一個毛孔,都透出情不自禁的歡喜。

這一次,帶給村姑陳這種感覺的,不是人,是一款茶。

一款肉桂,產自馬頭巖開山坪。

嗯,對的,牛馬相對論裡的“馬頭巖肉桂”。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2》

每次去馬頭巖的時候,總是從天心岩下面那條路上去。

要翻一座高高的山峰。

帶我去的姐姐,本地人,走慣了山路,穿著有跟的鞋子還能健步如飛。

她在前面飛一般地走著,邊走邊催,快點快點,等下天要黑了。

我抬頭看了看正懸掛在半天空中的並不如血的殘陽,黃黃的像個鹹蛋。李麻花說,你肚子餓了吧,看看什麼都像蛋黃。

我橫了她一眼,奮力爬上兩梯,走到她前面去。

不一會兒,就聽到了這傢伙的哀鳴,回頭一看,摔了個屁股墩,四腳朝天了。

她爬起來羞紅了臉,大罵某品牌的褲子這麼不結實。

我一邊安慰她,把防晒衣解下來給她系在腰上遮住,一邊看了看那塊極光滑的岩石,被這傢伙的重力加速度,蹭掉了一大塊城裡人極為珍貴的青苔,不由惋惜,想著明天帶工具來挖一大塊回去,鋪在新買的菖蒲上。

這一段的山路,其實不陡,只是很滑。

路,是由祼露在泥土外面的岩石,被人用工具開鑿成臺階的,武夷山霧多雨多,而茶園不比景區時常有人行走,故而道路兩旁雜草叢生,臺階上青苔瘋長,不熟悉山路的人,摔一兩跤,是很正常的。

走這種路,便是要細細地踩穩,一步一個腳印。

一整條上山的路,不久就走完了。快走到山頂的時候,眼前豁然開朗。

一大片樹齡較老的茶樹,修剪得整整齊齊,排列在山頂,樹幹粗壯,身披苔蘚,朝著陽光,盡力生長著。

茶農姐姐說,這裡就是開山坪。已經進入馬頭巖地界了。

我們沿著這片整齊的茶園走過去,走到茶園的盡頭,眼前出現了一個大盆地,在盆子對面山壁上,有一座小小的院了,有房舍有廟宇,有塔有圍牆。

牆壁刷成白色的,在這山間茶園裡,極為醒目。

它就是馬頭巖的知名建築,列位看官看到過的所有馬頭巖的照片上,都有這棟小白屋的身影。

那是一個道觀。

不能喧譁,不能打鬧,不能做不雅動作的一個地方。

是馬頭巖的標誌性建築。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3》

今天喝到的這款肉桂,便生在馬頭巖山頂上的開山坪。

那一片,全是上了年紀的老茶樹。

雖然修剪得很平,看起來茶樹很矮,但當你低下頭,彎下腰,透過粗壯的、虯勁的枝丫去觀察,便會發現,茶樹的主幹,很粗,很粗,比我的小腿還粗。

看著它們,就彷彿歲月的風華,正在拂過茶樹們成長的年輪。

另外,這些粗壯的樹幹上,掛滿了苔蘚類的植物。

這是這片地方潮溼的標誌。這也是這片地方適合茶樹生長的標誌。

然而,這塊地,又位於山頂上——馬頭巖開山坪的山頂,全馬頭巖地勢最開闊,日照最豐富,風水最通透的地方。

它這個地理位置的好處在於,既有均勻的陽光,又有均衡的雨露。

既在巖頂上,日照時間有保證。也因為在巖頂上,雲霧多而漫射光多,不致於讓茶樹被晒傷晒死,讓茶青內質單薄。

另外,由於它比馬頭巖盆地裡的那些茶園的地勢高,日照強,風力大,通透性好,在一些氣候不太好的年份裡,能保證茶樹正常的生長髮育,不致於被幹死,或者被澇死。

當盆地裡的茶樹,因為日照不足而萎蘼不振的時候,這片開山坪的茶樹們,正在愉快地跟陽光玩耍,在適宜的陽光下,盡情呼吸吐納,積蓄內質,等待著採摘時的能量爆發。

於是,這塊獨特的地形,便生出了馬頭巖肉桂特殊的霸道氣息——因為光照充足,而香氣熾烈。因為地勢高峻,而滋味濃烈。因為漫射光多,而滋味氳水。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4》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說的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款茶。

在喝這款馬頭巖開山坪肉桂之前,可能,你會想象,那標準的肉桂,該是什麼樣的香氣和滋味?

應該是有桂皮香,有花香,有果香的吧?

應該湯水熾熱張揚,應該滋味霸道厚實,應該氣場直衝天際吧。

這所有的代入和想象,都存在你的腦海裡,在想起馬頭巖肉桂的時候,拿出來反覆回想。

於是,當你真的喝到了這款馬頭巖的代表山場——開山坪的肉桂時,必然會如村姑陳一般,想起那句膾炙人口的句子:“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是的,這款肉桂給人的感覺,就是老朋友一般,擁有著無比的熟悉感,無比的親切感,無比的認同感。

它的前調,是鮮嫩多汁的蜜桃香。

它的中調,是清甜清馨的桂花香,以及霸氣冽然的桂皮香。

它的尾調,是低調內斂的蘭花香。

這些香氣,這些香型,在你想象當中的馬頭巖肉桂的湯水中,已經出現過無數次了。

牛肉柔,馬肉霸。

以霸氣聞名的馬頭巖肉桂,正正好該擁有如此強烈、熾烈、濃烈的桂皮香、花果香,以及湯感。

所以,當真的在馬肉的湯水裡,喝到這些香氣時,除了老朋友相見的驚喜之外,還有的,就是久別重逢的喜悅。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陌上花已開,可緩緩歸矣。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5》

這款肉桂,可以說是集馬頭巖肉桂的典型特徵於一身。

它有果香,蜜桃般的果香。這是工藝的結果,但這股蜜桃香清新脫俗,令人聞之印象深刻,卻必得歸結於良好的山場,拜極佳的茶樹生長條件所賜。

它有花香,是清甜的桂花香。這是品種的香氣,也是那塊特殊的茶園,那裡特殊的生長條件,所賦予的花香紛紜。

它有濃烈的桂皮香,不細幽,不溫柔,霸氣,張揚,激昂,揭蓋時在蓋子上回旋往復,喝湯時,在湯水裡昂揚綻放。這股桂皮香,霸道濃郁,像一個慷慨雄渾的熱血男兒,像開山坪那塊地一樣,凌空傲野,一覽眾山小。

這就是馬頭巖的風骨。與牛欄坑的柔,與慧苑坑的醇厚,與悟源澗的幽,與水簾洞的清揚,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和對比。

正是因為開山坪特殊的地理條件,馬頭巖,橫空出世,成為與牛欄坑一時瑜亮的知名肉桂。

這款馬頭巖開山坪肉桂,是一款既適合男人喝、又適合女性嘗的茶湯。

它的霸氣桂皮香,充滿了男兒氣,是“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般的壯懷激烈。

它的蜜桃香和桂花香,又充滿了女性的柔與媚,嬌與羞,是“有美一人,清揚婉兮”般的甜蜜與美好。

男人喝它,能被這陽剛氣所俘獲。女兒喝它,能被這溫柔花給折服。

百鍊鋼化為繞指柔,便是從這小小一杯肉桂茶湯,開始的。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近喜歡一句詩。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雖然作者名諱至今不知,但是這樸素的十個字,卻深深打動了金牛座的村姑陳。

它們就像一枚閩候的青橄欖,初嚼的時候,可能覺得不怎麼樣。但細細回味起來,卻發現,餘甘悠長,回味無窮。

甚至還有點蕩氣迴腸的感覺。

茫茫人海,你與陌生人識得,這本就是百轉千回的緣份。

更幸運的是,這個新認得的人,居然,一見如故,像老朋友一般相談甚歡,情投意合,彷彿尋見了另外一個自己。

這種感覺,除了欣喜,還是欣喜。

全身的每一個毛孔,都透出情不自禁的歡喜。

這一次,帶給村姑陳這種感覺的,不是人,是一款茶。

一款肉桂,產自馬頭巖開山坪。

嗯,對的,牛馬相對論裡的“馬頭巖肉桂”。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2》

每次去馬頭巖的時候,總是從天心岩下面那條路上去。

要翻一座高高的山峰。

帶我去的姐姐,本地人,走慣了山路,穿著有跟的鞋子還能健步如飛。

她在前面飛一般地走著,邊走邊催,快點快點,等下天要黑了。

我抬頭看了看正懸掛在半天空中的並不如血的殘陽,黃黃的像個鹹蛋。李麻花說,你肚子餓了吧,看看什麼都像蛋黃。

我橫了她一眼,奮力爬上兩梯,走到她前面去。

不一會兒,就聽到了這傢伙的哀鳴,回頭一看,摔了個屁股墩,四腳朝天了。

她爬起來羞紅了臉,大罵某品牌的褲子這麼不結實。

我一邊安慰她,把防晒衣解下來給她系在腰上遮住,一邊看了看那塊極光滑的岩石,被這傢伙的重力加速度,蹭掉了一大塊城裡人極為珍貴的青苔,不由惋惜,想著明天帶工具來挖一大塊回去,鋪在新買的菖蒲上。

這一段的山路,其實不陡,只是很滑。

路,是由祼露在泥土外面的岩石,被人用工具開鑿成臺階的,武夷山霧多雨多,而茶園不比景區時常有人行走,故而道路兩旁雜草叢生,臺階上青苔瘋長,不熟悉山路的人,摔一兩跤,是很正常的。

走這種路,便是要細細地踩穩,一步一個腳印。

一整條上山的路,不久就走完了。快走到山頂的時候,眼前豁然開朗。

一大片樹齡較老的茶樹,修剪得整整齊齊,排列在山頂,樹幹粗壯,身披苔蘚,朝著陽光,盡力生長著。

茶農姐姐說,這裡就是開山坪。已經進入馬頭巖地界了。

我們沿著這片整齊的茶園走過去,走到茶園的盡頭,眼前出現了一個大盆地,在盆子對面山壁上,有一座小小的院了,有房舍有廟宇,有塔有圍牆。

牆壁刷成白色的,在這山間茶園裡,極為醒目。

它就是馬頭巖的知名建築,列位看官看到過的所有馬頭巖的照片上,都有這棟小白屋的身影。

那是一個道觀。

不能喧譁,不能打鬧,不能做不雅動作的一個地方。

是馬頭巖的標誌性建築。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3》

今天喝到的這款肉桂,便生在馬頭巖山頂上的開山坪。

那一片,全是上了年紀的老茶樹。

雖然修剪得很平,看起來茶樹很矮,但當你低下頭,彎下腰,透過粗壯的、虯勁的枝丫去觀察,便會發現,茶樹的主幹,很粗,很粗,比我的小腿還粗。

看著它們,就彷彿歲月的風華,正在拂過茶樹們成長的年輪。

另外,這些粗壯的樹幹上,掛滿了苔蘚類的植物。

這是這片地方潮溼的標誌。這也是這片地方適合茶樹生長的標誌。

然而,這塊地,又位於山頂上——馬頭巖開山坪的山頂,全馬頭巖地勢最開闊,日照最豐富,風水最通透的地方。

它這個地理位置的好處在於,既有均勻的陽光,又有均衡的雨露。

既在巖頂上,日照時間有保證。也因為在巖頂上,雲霧多而漫射光多,不致於讓茶樹被晒傷晒死,讓茶青內質單薄。

另外,由於它比馬頭巖盆地裡的那些茶園的地勢高,日照強,風力大,通透性好,在一些氣候不太好的年份裡,能保證茶樹正常的生長髮育,不致於被幹死,或者被澇死。

當盆地裡的茶樹,因為日照不足而萎蘼不振的時候,這片開山坪的茶樹們,正在愉快地跟陽光玩耍,在適宜的陽光下,盡情呼吸吐納,積蓄內質,等待著採摘時的能量爆發。

於是,這塊獨特的地形,便生出了馬頭巖肉桂特殊的霸道氣息——因為光照充足,而香氣熾烈。因為地勢高峻,而滋味濃烈。因為漫射光多,而滋味氳水。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4》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說的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款茶。

在喝這款馬頭巖開山坪肉桂之前,可能,你會想象,那標準的肉桂,該是什麼樣的香氣和滋味?

應該是有桂皮香,有花香,有果香的吧?

應該湯水熾熱張揚,應該滋味霸道厚實,應該氣場直衝天際吧。

這所有的代入和想象,都存在你的腦海裡,在想起馬頭巖肉桂的時候,拿出來反覆回想。

於是,當你真的喝到了這款馬頭巖的代表山場——開山坪的肉桂時,必然會如村姑陳一般,想起那句膾炙人口的句子:“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是的,這款肉桂給人的感覺,就是老朋友一般,擁有著無比的熟悉感,無比的親切感,無比的認同感。

它的前調,是鮮嫩多汁的蜜桃香。

它的中調,是清甜清馨的桂花香,以及霸氣冽然的桂皮香。

它的尾調,是低調內斂的蘭花香。

這些香氣,這些香型,在你想象當中的馬頭巖肉桂的湯水中,已經出現過無數次了。

牛肉柔,馬肉霸。

以霸氣聞名的馬頭巖肉桂,正正好該擁有如此強烈、熾烈、濃烈的桂皮香、花果香,以及湯感。

所以,當真的在馬肉的湯水裡,喝到這些香氣時,除了老朋友相見的驚喜之外,還有的,就是久別重逢的喜悅。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陌上花已開,可緩緩歸矣。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5》

這款肉桂,可以說是集馬頭巖肉桂的典型特徵於一身。

它有果香,蜜桃般的果香。這是工藝的結果,但這股蜜桃香清新脫俗,令人聞之印象深刻,卻必得歸結於良好的山場,拜極佳的茶樹生長條件所賜。

它有花香,是清甜的桂花香。這是品種的香氣,也是那塊特殊的茶園,那裡特殊的生長條件,所賦予的花香紛紜。

它有濃烈的桂皮香,不細幽,不溫柔,霸氣,張揚,激昂,揭蓋時在蓋子上回旋往復,喝湯時,在湯水裡昂揚綻放。這股桂皮香,霸道濃郁,像一個慷慨雄渾的熱血男兒,像開山坪那塊地一樣,凌空傲野,一覽眾山小。

這就是馬頭巖的風骨。與牛欄坑的柔,與慧苑坑的醇厚,與悟源澗的幽,與水簾洞的清揚,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和對比。

正是因為開山坪特殊的地理條件,馬頭巖,橫空出世,成為與牛欄坑一時瑜亮的知名肉桂。

這款馬頭巖開山坪肉桂,是一款既適合男人喝、又適合女性嘗的茶湯。

它的霸氣桂皮香,充滿了男兒氣,是“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般的壯懷激烈。

它的蜜桃香和桂花香,又充滿了女性的柔與媚,嬌與羞,是“有美一人,清揚婉兮”般的甜蜜與美好。

男人喝它,能被這陽剛氣所俘獲。女兒喝它,能被這溫柔花給折服。

百鍊鋼化為繞指柔,便是從這小小一杯肉桂茶湯,開始的。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與牛欄坑肉桂齊名的馬頭巖肉桂,應該是什麼滋味,都寫在這裡了

《6》

喝完這一泡馬頭巖開山坪肉桂,瞬間思緒被拉到了那片高高的山崗上。

每次去都是傍晚,夕陽西下,霞光滿天。

道觀的邊上,有幾株老叢水仙,去年還在,今年,不知道有沒有被砍掉了種肉桂。

那水仙年紀有點老了,葉片攤開有李麻花的巴掌大,李麻花171身高,請參考她的手掌大小,計算那老叢水仙的樹齡。

不知道月圓之夜,水仙樹精會不會現身出來,化為一個美麗的女妖,在小池塘邊梳洗自己的一頭長髮。

髯須客不怕觸怒李靖,偏要去看紅拂梳頭,只為養眼。

村姑陳今天偏要推薦這款馬頭巖開山坪肉桂,只因為,它像一個老朋友。

一個滿足你所有想象的,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舊友。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