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後再看《千與千尋》:有些路註定要一個人走,無人會趕來相救

前幾天,《千與千尋》在國內公映了。我感覺自己像穿越了一樣,因為它是2001年的電影,今年距離它首次公映已經過去18年了。

我第一次看它的年份,要更晚一些,那時我18歲,上高中。數一數時間,真的蠻恐怖的,竟然已經是十年前了。當時我是下載在我的MP4裡看的,現在這東西聽起來已經像個古董了。

我半夜一個人看的,當時的觀看體驗是:天吶,這是驚悚恐怖片吧!

全片都是由清新明朗的顏色和舒緩治癒的音樂構成,看起來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可是:

爸爸媽媽吃東西吃著吃著就變成豬了,隨時可能被人屠宰;

像蜘蛛一樣有很多隻手的詭異爺爺,光是牆上的倒影就讓我緊張,看到之後更是不由得讓人倒吸一口涼氣;

飄飄蕩蕩不說話的無臉男跟我想象中的鬼一模一樣,我總感覺他就站在我後面;

還有三個綠色的怒目金剛人頭跳來跳去,猙獰的老太婆,殘忍的巨嬰……我和初入這個世界千尋,一樣驚恐。

可是啊,我又捨不得關掉,因為我正牢牢地被奇幻的劇情吸引住。

這是我與《千與千尋》的初相遇。

昨晚我又重溫了一遍《千與千尋》,竟然有了截然不同的觀感。這一次我哭得稀里嘩啦。當年那個對生活一無所知的小丫頭看不懂的東西,趟過成長這條大河的我突然都看懂了。原來那些困惑不解之處,是需要生活閱歷來做註腳的。

社會就是油屋,我們都是千尋,那條必須走的路叫做“成長”。

這是我與《千與千尋》的再相逢。

這就是宮崎駿的偉大之處吧,孩子們被奇妙的故事吸引,故事的外殼看起來單純和奇幻之極。可是內裡又有那麼豐富的層次和細節,那麼深刻的洞察和隱喻,以至於20歲、30歲、40歲……的人,都可以看見不同的東西。

01

有些路註定要一個人走

無人會趕來相救


10年後再看《千與千尋》:有些路註定要一個人走,無人會趕來相救

第一次看《千與千尋》,我覺得那對父母很蠢很貪婪,活該變成豬,現在看並不覺得父母做錯了什麼。

開長途車飢腸轆轆,看到開門做生意的飯店,想吃東西很正常。在沒有老闆的飯店進食,並不是想吃免費的食物,只是成年人的篤定。

10年後再看《千與千尋》:有些路註定要一個人走,無人會趕來相救

當千尋害怕的時候,爸爸說:“沒關係,有爸爸在”“沒關係啊,等老闆來了再付賬,不管信用卡和現金都可以”。

這就像一個人非常渴,走進超市直接就拿了一瓶飲料咕嚕咕嚕喝完了,然後淡定地拿著空瓶子去收銀臺結賬,是有一點點不符合常規做法,但這是成年人經濟獨立、有支付能力的篤定,並沒有任何佔便宜的意思。

父母變成豬的設定,只是逼著千尋離開父母的庇護,獨自面對一切。

所謂成長,就是意識到有些路註定要一個人走,無人會趕來相救開始的。

剛離開父母的千尋,和剛離開父母,離開學校的我們多麼像啊。

千尋到油屋之後的第一個任務是找工作,因為如果得不到工作的話,她就會被湯婆婆變成動物,這是生存之戰。

可是找工作又四處碰壁,鍋爐爺爺說自己人手夠了,不需要新的人手。湯婆婆說,你又瘦弱又愛哭,能幹什麼呀。好不容易進去了,也是狗棄人厭,誰也不想跟她一起工作,只想看她笑話,勢力的青蛙還故意不給藥浴牌子。

我們離開父母,離開學校,進入社會的第一個任務也是找工作,但凡有點自尊心的年輕人都不會再向父母伸手了,很多就算向朋友借錢或者硬撐,也不願意向父母要錢。

可是離開學校,一年才幾百塊、一千多塊住宿費的宿舍就沒有了,便宜的食堂也沒有了,我們要學著養活自己,這也是生存之戰。

可是找工作,除了那些手握很多offer的名校畢業的學生,普通畢業生找到心儀的工作真的挺難的。

我在一個不好不壞的一本學校畢業,這讓我挺自卑的,因為名企都不會來我們學校開宣講會,同學們總是約著去別人的學校參加宣講會,可是從來沒有獲得一個面試機會。其實我們心裡隱隱是清楚的,我們的簡歷很快就會被丟進垃圾桶。

那種一鍋燉的校園招聘會,招聘的企業則良莠不齊。我現在回想起校園招聘會,還覺得是噩夢,密密麻麻浩浩蕩蕩全都是人,稍微像樣點的公司前面都是長隊。站在找工作的畢業生人海里,就像一滴水流進了海里,感覺自己好渺小好卑微。

每天盲目地投著簡歷,看著同學們陸續找好了工作,焦慮地在被窩裡痛哭。還會偷偷羨慕和嫉妒那些家裡有資源可以依仗,有父母為他們兜底,有退路的同齡人。

我是沒有退路,只能一個人硬著頭皮往前走,無人會趕來相救的千尋啊。

10年後再看《千與千尋》:有些路註定要一個人走,無人會趕來相救

不過現在想想,哪怕是父母找好工作的人,也只不過像得到白龍和鍋爐爺爺照顧和指引的千尋,有些路也註定要一個人走的,畢竟父母不能替你工作,最後還是要看自己的造化。

而那些值得爭取的工作,競爭者又很多,在面試官面前,我感覺自己像砧板的一塊肉任人挑肥揀瘦。不僅是人家懷疑我們的能力,我們自己一邊壯著膽子自我推銷,一邊也是懷疑自己實力不足的。

我第一份工作的面試,回答問題的時候,聲音都是顫抖的,出來以後腿還在微微地發抖。

所以看到小玲誇千尋很厲害,竟然從湯婆婆那裡得到工作機會那個橋段,聽到千尋面無表情地說:“我的腿還在發抖”,我就笑了。那就是曾經的我呀,很害怕很緊張,可是還是豁出去,用盡每個細胞的力氣為自己爭取,結束之後有種脫力的感覺。

千尋去鍋爐爺爺那裡,鼓了很多次勇氣才敢進門,又鼓了很多次勇氣才敢問話。

我覺得可愛死了,想起我自己剛剛進報社,從實習生做起,我是個路痴,還是個看不懂地圖的路痴,所以我經常需要問路,可是我膽子很小,每次問路,我都要深呼吸,鼓起巨大的勇氣才問的出口。

所謂勇敢,並不是無所畏懼,而是明明怕得要死,還是鼓起勇氣邁出那隻腳,說出那句話。

10年後再看《千與千尋》:有些路註定要一個人走,無人會趕來相救

看到千尋待人接物不熟練,總是被嫌棄,總是被教做人,像個木頭一樣後知後覺地聽別人的指令做事,我也忍不住想到自己。

千尋的職場領路人小玲嫌棄她:“難道你不會說聲謝謝嗎?真遲鈍”“提著鞋子幹嘛,襪子也脫掉啊”“你不懂向鍋爐爺爺道謝嗎?他這麼關照你”。

湯婆婆的門鈴說她:“都不敲一下門嗎?真沒禮貌”。

千尋哆哆嗦嗦,笨拙的樣子,就是初入職場的我呀,我並不是笨蛋,也不是沒教養,只是新生活迎面走過來,我還沒做好準備,我還在慌亂的適應,所有有點緊張有點害怕,所以表面看起來像個不開竅的木頭。

膽小愛哭的千尋,哆哆嗦嗦的千尋,明明很恐懼也硬著頭皮往前走的千尋,明明很害怕還是大聲為自己爭取的千尋,明明很辛苦依然咬牙堅持的千尋,剛剛跟朋友放聲大哭之後又回去努力工作的千尋,總是摔跟頭但馬上就爬起來的千尋,就是剛開始獨立的我啊。

10年後再看《千與千尋》:有些路註定要一個人走,無人會趕來相救

但這些都只是暫時的,後來被人類汙染的河神來洗澡,我們千尋不怕辛苦、不怕骯髒,給他放水洗澡,細心地發現他身上的木樁,最後獲得了河神的饋贈;

千尋因為善意放了無臉男進油屋,結果無臉男大鬧浴場,湯婆婆興師問罪,但我們千尋勇敢地去處理自己闖下的禍;

白龍被金婆婆派來的紙片人打成重傷,差點死掉,我們千尋給他餵了飯糰子,還踏上未知之路,去向金婆婆道歉,拯救白龍。

她提著兩隻鞋子,走向車站,多麼像一個勇士,踏上自己的征途。

10年後再看《千與千尋》:有些路註定要一個人走,無人會趕來相救

02

成長是:

迷失之後再找回自己的初心

10年後再看《千與千尋》:有些路註定要一個人走,無人會趕來相救

《千與千尋》的主題是成長,但不止千尋從依賴走向獨立的成長,還有白龍和無臉男迷失之後,又找回初心的成長。

成長的過程,我們很容易迷失自己。以前看電影我覺得這個設定真愚蠢,我們怎麼可能想不起自己的名字呢,原來它是個隱喻,隱喻那些失去自我,迷失自我的人。

無臉男的迷失,首先是想取悅別人,想成為別人喜歡的人,而丟失了自己本來的樣子。

生活中總是有許許多多的人,在校園以前都是天真爛漫,夢想天馬行空,希望世界和平。可是走出校園的那一刻,便與自己心中的自己,大相徑庭,越來越背道而馳,無論是迫於現實的壓力,還是迫於外界的染蝕,自己開始變得現實,變得逐利,變得越來越不像自己,丟了自己本來的樣子! 可是即使如此,只要自己的初心不變,勇敢正視改變自己,仍然可以擁有夢想,為之堅持前進!

無臉男的第二層迷失,太渴望出人頭地,在虛榮中迷失自己。

他原本自卑、懦弱,當他發現別人對他變出的金子趨之若鶩之後,他喊出的是:我也要吃山珍海味,我也要被伺候著洗澡,我也要被當成尊貴的客人捧著。所以他變得那麼貪婪,因為吃得越多,他的身體就越龐大,就越強大。

他讓我想起我的一個好朋友,我至今不敢相信她怎麼會做那樣的事。如果不是真實發生,我會覺得這是一個編造的故事。

她是我的十年老友,原本在我心目中,是最善良最正直最不會撒謊的人。可是她找了幾乎所有能找的親戚朋友,編造各種各樣的借款理由,許諾一個很短的還款日期借錢,因為她一貫的人品和她許諾的很快就累積借到110萬。

她也向我借了2萬元,為了借錢和推遲還款時間向我撒了無數個慌,甚至還想讓我和熊貓先生花唄借唄套現借她,她明明知道當時我懷孕停止工作、沒有收入,從前她可是是最最體諒別人的人啊。後來我得知真的有朋友信用卡套現借她。

短短半年時間,她竟然負債百萬,大部錢她都還不起。大家早都懷疑她被人騙了,一直在提醒她,可是她鬼迷心竅,越陷越深,直到半年之後,騙子失蹤,她才相信大家說的話。

她因為我要生孩子,陸續優先把錢還給我。可是我多麼希望,她跟我說實話,告訴我她陷入困境,還不了我2萬塊。我不要這2萬塊,她不說那麼多謊,我們之間的信任還能像當初一樣。

按她後來的說法,是有個人偽裝成一個成功人士騙她,說會和她一起投資、開公司、做生意,結果錢全部被那個人捲走了。可是我想,即使是如此,你作為一個沒有什麼積蓄的人,借錢投資,說到底還是想空手套白狼,還是貪婪啊。

我能理解她的迷失。

一個出身小縣城的女孩,帶著夢想到了燈紅酒綠的上海,可是一個剛畢業幾年的學生,就算能拿萬把塊錢,收入的大半部分也是被高昂的生活成本掏空,過著住蟻居、吃外賣、擠地鐵的辛苦生活。

如果再有一點點生活質量的要求,用好點護膚品、穿好點的衣服、吃好一點的餐廳,那就只能月光甚至負債。城市雖美,她卻享受不到。

她太想成功,太想出人頭地了吧,所以才會起了貪念,才會遭人哄騙。

她也是無臉男,因為自卑,所以渴望出人頭地,因為渴望出人頭地所以貪婪,所以渴望捷徑,因為貪婪和渴望捷徑,誤入歧途。最後我們都不認識她了,甚至她自己都覺得不認識自己了。

這件事對我的感情產生了非常大的衝擊和傷害,我原本的世界觀搖搖欲墜,我甚至對人性變得非常悲觀。

白龍的迷失,也是類似的迷失。

我們很容易看到無臉男的迷失,卻不容易看到白龍的迷失。可能是因為他的長相和英雄救美都太帥氣了吧,以致於我們忽略了白龍在油屋是讓大部分人又討厭又恐懼的白先生。

小玲說:那個人做了很多很壞的事。說明遠不止偷錢婆婆的印章這一件事。

10年後再看《千與千尋》:有些路註定要一個人走,無人會趕來相救

後來我們從鍋爐爺爺嘴裡才得知,白龍想跟著湯婆婆學魔法,爺爺勸他別去,可是他不聽。

什麼是魔法?所謂魔法不就是捷徑嗎?小玲們需要辛辛苦苦做的衛生,湯婆婆動動手指就可以了。白龍渴望捷徑,渴望力量,渴望強大,最終迷失了自己,把靈魂賣給了湯婆婆。

無臉男的第三層迷失,是膨脹,膨脹自大,開始自以為是,開始目中無人。

曾經有個知乎大V叫鳳紅邪,他是從他寫的一篇反思和承認過錯的文章裡知道他,他已經換了兩個新馬甲叫“風墟”和“煉己者”。他是“鳳紅邪”的時候做了一些很難讓人原諒、甚至讓人不齒的事,

比如患了氣胸在公號求捐款,魏則西事件中收錢為某公司洗地而賬號被封。他在這篇文章中承認自己就是那個讓人不齒的鳳紅邪。

他在承認這些事情時,他提到一件事,有個HR在知乎曝光的一件事是真的,應聘的時候,仗著自己是兩萬人關注的知乎大V,在沒有相關經驗的情況下開了高得離譜的薪水。

他反思自己,其實他不過是大一休學一年的、心智尚未成熟的年輕人,只不過因為不錯的文筆,贏得了一些讀者,卻把虛擬的光環、愚蠢的優越感,帶到了生活中,不知天高地厚。

這就是無臉男的膨脹式迷失。

什麼是成長呢?就是迷失之後,找回自己。

無臉男變回了那個害羞但溫柔、善良,別人給他一點甜,就回饋所有的無臉男,白龍有了想保護的人,鱗片盡褪,變回了原來的樣子,想起了自己的名字。

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有時候難免走了彎路,做了錯事,這沒什麼,重要的是迷失之後,能找回自己,再重新出發。

03

成長是學會告別,

因為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程


10年後再看《千與千尋》:有些路註定要一個人走,無人會趕來相救

白龍最後跟千尋說:一直往前走,不要回頭。

讓人覺得非常傷感,可是成長啊,就是要學會告別,因為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程。

我們的朋友是這樣的。

前段時間,我們一個小女孩幼兒園畢業痛哭的視頻走紅,小丫頭泣不成聲:“我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快樂了。”

她只是還沒有學會告別罷了。

這樣的離別,我們還會經歷很多次,只是後來的我們不僅學會了抱頭痛哭,還學會了喝醉,學會了說“你總說畢業遙遙無期,轉眼就各奔東西”。

就像龍應臺說的:

“人生其實就像一條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伴而行,歡樂的前推後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擠擠的情感,那無憂無慮無猜忌的同儕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擁有。離開這段純潔而明亮的階段,路可以愈走愈孤獨。”

和朋友的分別,除了生離,還有死別。

我有時候很懼怕衰老,因為我很怕死別。我讀杜甫的《贈衛八處士》讀到淚流滿面。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乃未已,兒女羅酒漿。

夜雨翦春韭,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特別是那句“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曾經看過老人寫的文章,說到同學聚會來的人越來越少,因為很多人都已經故去。等我老了,我不知道應該要怎麼消化這件事。

我們的家人和愛人也是這樣的。

看楊絳的《我們仨》,我哭得眼睛都腫了。

楊絳失去父親,失去女兒,最後失去丈夫,讓我意識到了一件事:我們的一生註定要不斷告別那些最親愛的人。這是人生最深的那種悲,我們終將一個又一個失去我們至親至愛的人。只不過我們不願意細想,不願意承認,因為一切看起來還那麼遙遠。

有一期《我家那閨女》,曾經飾演《家有兒女》裡爸爸的高亞麟說了一句話:“父母是擋在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

所有的人,哪怕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也只能陪我們一程。

我和熊貓先生因為有了小房子,又和父母同住,兩個人獨處的時間越來越少,所以就設置了“睡前悄悄話”時間,有一次我問他:“如果有一天,我們要死別,比如我已經120歲了,我要死了,我們只能最後說幾句話,你會跟我說什麼?”

他想說的是:“寶貝,遇見你是我這輩子最幸運的事,我非常非常愛你。”

我想說的是:“哈尼,謝謝你愛我,謝謝你一如既往地愛我幾十年,我這輩子過得非常非常幸福。”

我真是一個無聊的人啊,提前演練這種事,說著說著,哭到不能自已。

或許這就叫“面死而生”,思考死亡,思考離別,是為了讓我們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時光。

10年後再看《千與千尋》,我才發現原來這部電影的精神內核是成長。成長始於獨立,昇華於迷失之後重新找到自己,最終可能落腳在去消化那些最讓我們疼痛的生離死別。

人啊,赤條條孤獨地來,赤條條孤獨地去,人生啊,有些路註定要一個人走,無人會趕來相救。

10年後再看《千與千尋》:有些路註定要一個人走,無人會趕來相救

你知道為什麼那列水上火車只有去程票,沒有返程票嗎?

因為成長就是一趟只有去程,沒有返程的火車。看不到頭,也回不了首。

10年後再看《千與千尋》:有些路註定要一個人走,無人會趕來相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