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育質量 優化資源配置——南平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透視

農村改革 經濟 農村 農業 經濟視野網 2017-06-20

經濟視野網6月19日電(張文炳)當前,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面臨新要求。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滿足廣大人民群眾“上好學”的現實需求,將成為各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職責。福建省南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工作,把均衡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工程,歷經5年的努力,全面改善學校教學資源配置差異狀況。南平市10個縣(市、區)於2016年底,比計劃提前一年,全面通過國家督導檢查驗收,實現了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

均衡改善辦學條件

2012年以來,全市投入資金14.23億元,新建中小學校舍建設項目334個、新建校舍面積65.1萬平方米;投入資金1.38億元,新建塑膠運動場227個、添置“班班通”教室7544間;投入資金7782.2萬元,新增計算機2.23萬臺;投入資金4680萬元,購置教學儀器設備、音體美器材。全市中小學校辦學條件有了很大改觀。目前,全市已有468所義務教育學校全面完成標準化學校創建,全市農村教學點實現數字教育資源全面覆蓋,全市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均衡加強執教能力

完善“以縣為主”教師管理體制,探索推進教師“縣管校用”管理改革,實現縣域內教師統籌管理和配置,均衡調配師資力量。2013年起,全市每年都選派近500名優質學校中小學的支教老師,有效解決了薄弱學校優質教師不足和農村學校技能學科教師緊缺的問題;2015、2016兩年,全市招聘新教師1500多名,優先補充薄弱學校和農村學校;2016年,全市義務教育教師城鄉、校際交流人數達1816人。

立足本校教師的培養,建立專職教師定期培訓機制(中小學教師任前培訓、職稱晉升培訓,初中校長任職資格培訓,農村義務教育教師能力提升培訓等),教師開闊了教學眼界、更新了教學觀念、提升了教學水平。2016年,全市共集中培訓教師2870人次,通過繼續教育網遠程培訓教師2萬餘人次;向福州一中、福州實驗小學等名校派出跟崗學習教師、校長80名。

均衡發展平等教育

堅持“兩個為主、兩個納入”, 公辦學校吸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優質學校劃片招生後的剩餘學位按批次面向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公開搖號。充分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與當地學生享有同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政策,按照預算內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和實際接收人數,對接收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公辦學校足額撥付教育經費,全面免除學雜費。對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就讀的,免費提供教科書、作業本,免收住宿費,享受“營養改善計劃”專項補助等。2016年秋季,全市中小學招收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33768人,其中公辦學校佔96%。

均衡推進特殊教育

根據《福建省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的要求,南平市出臺了《南平市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實施方案》,全市上下齊心共建、部門積極配合支持,加快了特殊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步伐,全面改善了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同時,積極落實特殊教育學生公用經費標準和特殊教育教師編制、津貼,努力保障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

目前全市共有11所特教學校,其中:南平市盲聾啞學校和延平區開智學校被確認為“福建省特殊教育標準化學校”。2016年,全市殘疾兒童入學率達97.95%。

資源配置差異尚存

教育經費投入差異。南平市經濟總量偏小,財政總收入也較低,全市還有5 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近幾年來,經濟下行的壓力較大,財政收入增長不夠穩定,對教育投入持續增加壓力也較大,教育投入仍然存在“縣域、城鄉、校際”之間差異。

師資配置有待優化。一方面,全市中小學編制存在兩個矛盾,一是小學缺編和中學超編的矛盾,二是總體超編和學科缺編的矛盾;另一方面,農村學校教師年齡老化、年齡斷層、性別比例失調等問題日益顯現。

城區學校辦學容量不足。由於全市城鎮化的加速發展,人口進一步向城區轉移,全市城區中小學布點沒有跟上城鎮化的步伐,因此,學校總量不足,學校生源容量和班生人數超規模,個別學校出現超級大班現象。

農村學校硬件設施落後。目前,農村小學實驗室與音樂室、電教室等功能用房嚴重不足,實驗器材、音體美器材還比較匱乏。部分農村學校操場還是泥土地,個別學校連操場都沒有。

(作者單位:國家統計局南平調查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