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透視丨聚焦城市綠色發展之路'

""熱點透視丨聚焦城市綠色發展之路"熱點透視丨聚焦城市綠色發展之路熱點透視丨聚焦城市綠色發展之路

編者按

從上海實施垃圾分類回收到北京市提升汽車排放標準,在日益嚴峻的環保壓力下,中國的一線城市成為綠色發展的先鋒。中國經濟時報推出關注城市綠色發展之路系列報道,關注城市在綠色發展中的嘗試,在發現問題的同時尋找可複製的經驗。

垃圾分類應理順分類邏輯並完善法律體系

"熱點透視丨聚焦城市綠色發展之路熱點透視丨聚焦城市綠色發展之路

編者按

從上海實施垃圾分類回收到北京市提升汽車排放標準,在日益嚴峻的環保壓力下,中國的一線城市成為綠色發展的先鋒。中國經濟時報推出關注城市綠色發展之路系列報道,關注城市在綠色發展中的嘗試,在發現問題的同時尋找可複製的經驗。

垃圾分類應理順分類邏輯並完善法律體系

熱點透視丨聚焦城市綠色發展之路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劉慧

中國正在推行垃圾分類制度,不僅關乎節約使用資源,更是社會文明水平的體現。今年6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九部門在46個重點城市先行先試的基礎上印發通知,決定自2019年起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我國正處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期、攻堅期和窗口期,黨中央對垃圾分類作出統籌部署,符合我國生態環境保護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由於涉及社會文明觀念的轉型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垃圾分類是一項慢工出細活的系統工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環所副所長常紀文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

垃圾處理的進步可以讓天更藍、水更綠,但是垃圾分類實施起來非常繁瑣,需要政府主導和法律制約,還需要新技術的支持。德國、日本實施垃圾分類已經幾十年,從幼兒園或小學,就開始教給孩子們垃圾分類的知識。政府重視、法律完善,再加上各種形式的教育,使得人們提高了對垃圾分類的意識。減少浪費、重複使用、回收利用,也推動建設循環型社會。這些國家是如何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的呢?

垃圾管理應制定長遠規劃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規定生活垃圾必須分“幹垃圾、溼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四類投放。一旦被發現混投,個人和企業將分別面臨50元至200元、5000元至5萬元的罰款。但熟悉德國垃圾分類的人士表示,上海的垃圾分類應理順分類邏輯,以便人們儘快分清楚類型。

“垃圾分類需要清楚分類的目的和邏輯,簡單明瞭可操作。以可回收廢物為例,紙張和塑料回收過程是不同的,紙張和衣服、塑料和服裝回收也是不同的。這些簡單的東西被歸類為可回收廢物,最終所有的廢物都會混合,甚至分類三到四次。”這位人士分析,德國日常的垃圾分類分為紙、塑料、可分解垃圾和剩餘垃圾。其中,塑料在日常生活垃圾中含有包裝材料,對於最常用的瓶子,用單獨的回收系統(Pfandsystem)解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可回收廢物是各種紙和塑料包裝。可分解垃圾是可降解的有機廢物,如葉子、果皮、樹枝等。有點類似於上海的溼垃圾,除此以外的,就是真正需要處理的垃圾。

德國自1904年開始實施垃圾分類,是最早實施垃圾分類的國家。垃圾分類還要符合生活常識,日常生活大多數垃圾是紙和塑料,即各種包裝材料,這些都是可回收的,這兩項應該是重點,但在上海的垃圾分類中,這兩者是混合的,沒有體現出來。

德國在廢物分類方面處於世界前列。比如對瓶子的回收,德國有一個回收系統(Pfandsystem),將瓶子分成一次性塑料瓶和多用途瓶子,每個瓶子在購買時支付0.08到0.25歐元的押金。每個超市的入口處有一臺回收機,在回收瓶子後,可以在超市裡取出押金。因此,無論走到哪裡,德國人都會將瓶子帶回家。在機場和火車站等公共場所,志願者收集空瓶,漢堡機場3年內收集了30萬歐元的瓶子。

垃圾分類不僅可以節約資源,還可以為個人、企業和社會帶來實際利益。德國在服裝和超市的入口處,有一個垃圾桶,可以在收集後用作捐贈。垃圾處理創造了一系列相關產業,如黃金精煉、塑料瓶填路等,帶來了穩定的經濟效益。而一個好的習慣養成則需要兩代人,要讓人們清楚為何要垃圾分類,分了類會幹什麼,並建立制度,讓人們自願執行,同時要有一個20年、30年、50年的長遠規劃。

日本人在處理平時生活中的垃圾時可謂是一絲不苟,廢舊報紙和書本要捆得非常整齊,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幹水分,鋒利的物品要用紙包好。然後扔入指定的垃圾箱。

日本垃圾種類分得比較全,主要分為八大類:可燃垃圾、塑料瓶類、可回收塑料、其他塑料、不可燃垃圾、資源垃圾、有害垃圾、大型垃圾。可燃垃圾是不能再生的紙類(餐巾紙)、廚房垃圾、木屑以及其他垃圾,包括木棒、尿不溼等。塑料瓶類包括裝飲料的塑料瓶,要揭去塑料商標。可回收塑料包括裝洗潔精等的塑料瓶,還包括商品的包裝袋、牙膏管等塑料。瓶罐裝的瓶子絕大部分屬於可回收塑料。其他塑料包括容器、CD及CD盒、牙刷、圓珠筆、塑料玩具、海綿、鞋類、布制玩具等。不可燃垃圾包括陶瓷類物品(碗、陶瓷、砂鍋等)、小型電器(熨斗、電吹風)和其他(耐熱玻璃、化妝品玻璃瓶、熱水瓶等)。資源垃圾包括紙類(報紙、宣傳單、雜誌、信紙、硬紙箱等)、布類(舊衣服、舊窗簾等)、金屬類(鍋、平底鍋金屬製罐子)、玻璃類(啤酒瓶、玻璃杯等)。有害垃圾包括熒光棒、乾電池、體溫計等,必須裝入特殊的垃圾袋。充電電池回收到商鋪指定的回收點。大型垃圾包括家電回收法規定範圍內的電器、傢俱、家用電器和其他。處理大型垃圾需要打電話預約,並要支付一定的費用。

完善我國垃圾分類法律體系

當前,我國國內開始重視垃圾分類立法,但垃圾分類還未達到公眾預期的效果。我國首部以立法形式規範垃圾處理行為的地方性法規是2012年3月1日開始施行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但由於這部法規起草時間較早,囿於當時的立法技術,對於垃圾分類的規範較為粗糙,僅強調了建築垃圾的分類處理問題,針對性、可操作性較差。

2013年6月,南京市政府在《南京市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的基礎上制定《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規定了不分類投放生活垃圾、將垃圾交由無資質的單位收集運輸、未履行分類投放責任人義務等行為的處罰方法,從垃圾分類系統規劃、實行、監督、追責等幾個方面規定了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和運輸、分類處置和循環利用的標準,並建立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的綜合考核制度和生活垃圾服務企業信用評價制度,但由於配套執行措施的缺乏,導致該辦法實際執行的效果不如預期。

2019年1月,上海市通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對適用範圍、責任主體、生活垃圾分類細則、管理部門職責、源頭減量、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獎懲機制等作了規定,在很多方面較之前的立法有所突破。

常紀文認為,我國尚無國家層面的垃圾分類專門法律。一般認為,《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是目前我國垃圾處理領域的基本法,但《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的核心理念是汙染防治和末端處理,缺少對於垃圾分類的規定,導致我國立法在垃圾分類方面仍留有空白。國務院頒佈的《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和原建設部頒佈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在垃圾分類方面只作出籠統的要求,沒有相應的標準、指南、技術性規範,也缺乏相應的追責方式。應建構並完善我國垃圾分類的法律體系,加快立法,在現有的《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中增加垃圾分類專項法條。並制定一部“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作為在國家層面規範垃圾分類、轉運和處理處置的行政法規。

優化能源結構 北京打響藍天保衛戰

"熱點透視丨聚焦城市綠色發展之路熱點透視丨聚焦城市綠色發展之路

編者按

從上海實施垃圾分類回收到北京市提升汽車排放標準,在日益嚴峻的環保壓力下,中國的一線城市成為綠色發展的先鋒。中國經濟時報推出關注城市綠色發展之路系列報道,關注城市在綠色發展中的嘗試,在發現問題的同時尋找可複製的經驗。

垃圾分類應理順分類邏輯並完善法律體系

熱點透視丨聚焦城市綠色發展之路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劉慧

中國正在推行垃圾分類制度,不僅關乎節約使用資源,更是社會文明水平的體現。今年6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九部門在46個重點城市先行先試的基礎上印發通知,決定自2019年起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我國正處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期、攻堅期和窗口期,黨中央對垃圾分類作出統籌部署,符合我國生態環境保護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由於涉及社會文明觀念的轉型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垃圾分類是一項慢工出細活的系統工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環所副所長常紀文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

垃圾處理的進步可以讓天更藍、水更綠,但是垃圾分類實施起來非常繁瑣,需要政府主導和法律制約,還需要新技術的支持。德國、日本實施垃圾分類已經幾十年,從幼兒園或小學,就開始教給孩子們垃圾分類的知識。政府重視、法律完善,再加上各種形式的教育,使得人們提高了對垃圾分類的意識。減少浪費、重複使用、回收利用,也推動建設循環型社會。這些國家是如何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的呢?

垃圾管理應制定長遠規劃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規定生活垃圾必須分“幹垃圾、溼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四類投放。一旦被發現混投,個人和企業將分別面臨50元至200元、5000元至5萬元的罰款。但熟悉德國垃圾分類的人士表示,上海的垃圾分類應理順分類邏輯,以便人們儘快分清楚類型。

“垃圾分類需要清楚分類的目的和邏輯,簡單明瞭可操作。以可回收廢物為例,紙張和塑料回收過程是不同的,紙張和衣服、塑料和服裝回收也是不同的。這些簡單的東西被歸類為可回收廢物,最終所有的廢物都會混合,甚至分類三到四次。”這位人士分析,德國日常的垃圾分類分為紙、塑料、可分解垃圾和剩餘垃圾。其中,塑料在日常生活垃圾中含有包裝材料,對於最常用的瓶子,用單獨的回收系統(Pfandsystem)解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可回收廢物是各種紙和塑料包裝。可分解垃圾是可降解的有機廢物,如葉子、果皮、樹枝等。有點類似於上海的溼垃圾,除此以外的,就是真正需要處理的垃圾。

德國自1904年開始實施垃圾分類,是最早實施垃圾分類的國家。垃圾分類還要符合生活常識,日常生活大多數垃圾是紙和塑料,即各種包裝材料,這些都是可回收的,這兩項應該是重點,但在上海的垃圾分類中,這兩者是混合的,沒有體現出來。

德國在廢物分類方面處於世界前列。比如對瓶子的回收,德國有一個回收系統(Pfandsystem),將瓶子分成一次性塑料瓶和多用途瓶子,每個瓶子在購買時支付0.08到0.25歐元的押金。每個超市的入口處有一臺回收機,在回收瓶子後,可以在超市裡取出押金。因此,無論走到哪裡,德國人都會將瓶子帶回家。在機場和火車站等公共場所,志願者收集空瓶,漢堡機場3年內收集了30萬歐元的瓶子。

垃圾分類不僅可以節約資源,還可以為個人、企業和社會帶來實際利益。德國在服裝和超市的入口處,有一個垃圾桶,可以在收集後用作捐贈。垃圾處理創造了一系列相關產業,如黃金精煉、塑料瓶填路等,帶來了穩定的經濟效益。而一個好的習慣養成則需要兩代人,要讓人們清楚為何要垃圾分類,分了類會幹什麼,並建立制度,讓人們自願執行,同時要有一個20年、30年、50年的長遠規劃。

日本人在處理平時生活中的垃圾時可謂是一絲不苟,廢舊報紙和書本要捆得非常整齊,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幹水分,鋒利的物品要用紙包好。然後扔入指定的垃圾箱。

日本垃圾種類分得比較全,主要分為八大類:可燃垃圾、塑料瓶類、可回收塑料、其他塑料、不可燃垃圾、資源垃圾、有害垃圾、大型垃圾。可燃垃圾是不能再生的紙類(餐巾紙)、廚房垃圾、木屑以及其他垃圾,包括木棒、尿不溼等。塑料瓶類包括裝飲料的塑料瓶,要揭去塑料商標。可回收塑料包括裝洗潔精等的塑料瓶,還包括商品的包裝袋、牙膏管等塑料。瓶罐裝的瓶子絕大部分屬於可回收塑料。其他塑料包括容器、CD及CD盒、牙刷、圓珠筆、塑料玩具、海綿、鞋類、布制玩具等。不可燃垃圾包括陶瓷類物品(碗、陶瓷、砂鍋等)、小型電器(熨斗、電吹風)和其他(耐熱玻璃、化妝品玻璃瓶、熱水瓶等)。資源垃圾包括紙類(報紙、宣傳單、雜誌、信紙、硬紙箱等)、布類(舊衣服、舊窗簾等)、金屬類(鍋、平底鍋金屬製罐子)、玻璃類(啤酒瓶、玻璃杯等)。有害垃圾包括熒光棒、乾電池、體溫計等,必須裝入特殊的垃圾袋。充電電池回收到商鋪指定的回收點。大型垃圾包括家電回收法規定範圍內的電器、傢俱、家用電器和其他。處理大型垃圾需要打電話預約,並要支付一定的費用。

完善我國垃圾分類法律體系

當前,我國國內開始重視垃圾分類立法,但垃圾分類還未達到公眾預期的效果。我國首部以立法形式規範垃圾處理行為的地方性法規是2012年3月1日開始施行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但由於這部法規起草時間較早,囿於當時的立法技術,對於垃圾分類的規範較為粗糙,僅強調了建築垃圾的分類處理問題,針對性、可操作性較差。

2013年6月,南京市政府在《南京市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的基礎上制定《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規定了不分類投放生活垃圾、將垃圾交由無資質的單位收集運輸、未履行分類投放責任人義務等行為的處罰方法,從垃圾分類系統規劃、實行、監督、追責等幾個方面規定了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和運輸、分類處置和循環利用的標準,並建立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的綜合考核制度和生活垃圾服務企業信用評價制度,但由於配套執行措施的缺乏,導致該辦法實際執行的效果不如預期。

2019年1月,上海市通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對適用範圍、責任主體、生活垃圾分類細則、管理部門職責、源頭減量、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獎懲機制等作了規定,在很多方面較之前的立法有所突破。

常紀文認為,我國尚無國家層面的垃圾分類專門法律。一般認為,《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是目前我國垃圾處理領域的基本法,但《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的核心理念是汙染防治和末端處理,缺少對於垃圾分類的規定,導致我國立法在垃圾分類方面仍留有空白。國務院頒佈的《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和原建設部頒佈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在垃圾分類方面只作出籠統的要求,沒有相應的標準、指南、技術性規範,也缺乏相應的追責方式。應建構並完善我國垃圾分類的法律體系,加快立法,在現有的《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中增加垃圾分類專項法條。並制定一部“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作為在國家層面規範垃圾分類、轉運和處理處置的行政法規。

優化能源結構 北京打響藍天保衛戰

熱點透視丨聚焦城市綠色發展之路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張一鳴

“還有國五排量的車嗎?”

“沒有了,6月就賣得差不多了。”“要是有新車,記得通知我”……

7月初,一些買車人到北京的汽車4S店裡詢問購車,類似的對話反覆上演,買車人奔著便宜的車型而來,其中不少人失望離去。

大幅降價的汽車在今年的6月迎來一波銷售高峰。受到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即將實施的影響,國五排放標準的汽車自年初開始便進入降價通道,引發一波搶購熱潮。一些汽車企業對內部員工打出的優惠價,一度低至六折以下,不得不採取限制銷量的方式來減少對市場的衝擊。北京的一些汽車4S店開始大規模促銷國五排放標準的汽車,幫助汽車生產企業汽車出庫存。這場由汽車生產企業掀起的價格戰,讓一些汽車的價格變成白菜價,不少4S店的國五標準排放車輛供不應求。

北京一家汽車4S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總部很早就已經開始對國五標準排放的汽車進行清庫存式的銷售,同樣的車型國五排放標準比國六排放的汽車要便宜不少。現在店裡的國五排放標準汽車已經基本賣完,只有國六標準排放的車輛對外銷售。“也有一些客戶擔心買國五排放標準的汽車,會影響未來二手車的銷售,我們告訴他現在省下的錢,足夠用來抵消未來置換時降價的空間。”

今年6月28日,《關於北京市提前實施國六機動車排放標準的通告》(下稱《通告》)下發。《通告》規定,自2019年7月1日起,重型燃氣車以及公交和環衛重型柴油車執行國六b排放標準;自2020年1月1日起,輕型汽油車和重型柴油車執行國六b排放標準。這意味著國六排放的私家車有了緩和時期,從2019年7月1日,改到了2020年起1月1日。

一些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輪機動車排放標準的提高,並沒有超出當前市場的預期,只是替換的時間比年初市場傳出的消息要晚一些。但即便如此,從國五排放標準提到國六排放標準,推進的速度依然要快於從國四標準提升到國五標準,相關部門並沒有給汽車企業太多的準備時間。

機動車尾氣汙染已成我國空氣汙染的重要來源之一,不斷提升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有助於打贏“藍天保衛戰”和“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而提升機動車排放標準,是《北京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之相關的油品升級工作早已完成,北京地區的加油站早前就已供應國六標準排放的汽油,並率先在全國實施機動車限行。而今就連臨近北京的津冀地區,也開始學習北京對機動車實施限行措施,人們也從早期的不習慣,變成習以為常。

除了不斷提高機動車的排放標準外,北京市還在大力推進煤改氣工程,不斷優化當地的能源結構。國內的石油公司,想方設法增加京津冀地區的天然氣供應量,讓北京能夠率先用上更清潔的天然氣。

北京市門頭溝區,曾是京西有名的“產煤大區”,過去的門頭溝區,頭頂有“黑雲壓城城欲摧”的煤煙,腳下是“見雨泥窪地,見風一陣灰”的煤渣粉塵。2006年,中國石油天然氣北京分公司開始為濱河西區1700戶居民置換通氣,拉開了“氣化門頭溝”的序幕。13年的時間,公司在門頭溝區打造了以燃氣管道延伸為主、LNG點供為輔的清潔能源供應格局,送氣“上山下鄉”,包括潭柘寺鎮、妙峰山鎮等山區在內的11萬用戶都用上了天然氣。

天然氣北京分公司是中國石油在北京地區從事天然氣批發與零售業務的專業公司,承擔北京地區的天然氣資源配置、市場開發、終端項目投資建設等職能,是北京區域內唯一的管道天然氣供應商。業務涉及天然氣批發、城市燃氣、天然氣支線建設、天然氣發電與分佈式能源、液化天然氣和壓縮天然氣終端利用等業務。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從該公司獲悉,中國石油天然氣北京分公司已累計為北京供應天然氣達1520億立方米,替代燃煤近2.45億噸。

清潔能源的輸入,為北京城構築了一片堅固的綠色屏障。大量天然氣取代了煤炭,北京市的能源結構正在優化,自1997年至今,天然氣在北京能源消費結構中的佔比也從1%提高到了32%,成為全球第二大天然氣消費城市。

2018年,北京市優良天數227天,佔比62.2%,較2013年增加了51天,其中一級優天數為72天,較2013年增加了31天。2018年連續195天沒有發生PM2.5重汙染,遠超2013年的87天,重汙染髮生率明顯降低。

中國石油天然氣北京分公司的人士表示,隨著北京市空氣清潔行動計劃和“藍天保衛戰”的不斷深入推進,北京市天然氣需求持續快速增長。北京分公司多方籌措資源,在國產氣資源有限的條件下,採購大量高價進口資源,不計成本、不計代價,全力保供。2016年,供應天然氣156.1億立方米;2017年,供應天然氣160.2億立方米;2018年,供應天然氣達184.4億立方米,佔中國石油全年銷量的10.7%。

2018年,中國石油天然氣北京分公司為北京地區供應天然氣184.4億立方米,比2013年多85.24億立方米,是2013年的183%。

無論是車輛排放標準的提升,還是汽油柴油標準的不斷升級,都是北京市在減少汙染物排放上的努力,而提高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將有助於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將為北京市的藍天保衛戰注入發展動力。

記者觀察

“城市綠夢”需要久久為功

"熱點透視丨聚焦城市綠色發展之路熱點透視丨聚焦城市綠色發展之路

編者按

從上海實施垃圾分類回收到北京市提升汽車排放標準,在日益嚴峻的環保壓力下,中國的一線城市成為綠色發展的先鋒。中國經濟時報推出關注城市綠色發展之路系列報道,關注城市在綠色發展中的嘗試,在發現問題的同時尋找可複製的經驗。

垃圾分類應理順分類邏輯並完善法律體系

熱點透視丨聚焦城市綠色發展之路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劉慧

中國正在推行垃圾分類制度,不僅關乎節約使用資源,更是社會文明水平的體現。今年6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九部門在46個重點城市先行先試的基礎上印發通知,決定自2019年起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我國正處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期、攻堅期和窗口期,黨中央對垃圾分類作出統籌部署,符合我國生態環境保護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由於涉及社會文明觀念的轉型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垃圾分類是一項慢工出細活的系統工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環所副所長常紀文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

垃圾處理的進步可以讓天更藍、水更綠,但是垃圾分類實施起來非常繁瑣,需要政府主導和法律制約,還需要新技術的支持。德國、日本實施垃圾分類已經幾十年,從幼兒園或小學,就開始教給孩子們垃圾分類的知識。政府重視、法律完善,再加上各種形式的教育,使得人們提高了對垃圾分類的意識。減少浪費、重複使用、回收利用,也推動建設循環型社會。這些國家是如何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的呢?

垃圾管理應制定長遠規劃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規定生活垃圾必須分“幹垃圾、溼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四類投放。一旦被發現混投,個人和企業將分別面臨50元至200元、5000元至5萬元的罰款。但熟悉德國垃圾分類的人士表示,上海的垃圾分類應理順分類邏輯,以便人們儘快分清楚類型。

“垃圾分類需要清楚分類的目的和邏輯,簡單明瞭可操作。以可回收廢物為例,紙張和塑料回收過程是不同的,紙張和衣服、塑料和服裝回收也是不同的。這些簡單的東西被歸類為可回收廢物,最終所有的廢物都會混合,甚至分類三到四次。”這位人士分析,德國日常的垃圾分類分為紙、塑料、可分解垃圾和剩餘垃圾。其中,塑料在日常生活垃圾中含有包裝材料,對於最常用的瓶子,用單獨的回收系統(Pfandsystem)解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可回收廢物是各種紙和塑料包裝。可分解垃圾是可降解的有機廢物,如葉子、果皮、樹枝等。有點類似於上海的溼垃圾,除此以外的,就是真正需要處理的垃圾。

德國自1904年開始實施垃圾分類,是最早實施垃圾分類的國家。垃圾分類還要符合生活常識,日常生活大多數垃圾是紙和塑料,即各種包裝材料,這些都是可回收的,這兩項應該是重點,但在上海的垃圾分類中,這兩者是混合的,沒有體現出來。

德國在廢物分類方面處於世界前列。比如對瓶子的回收,德國有一個回收系統(Pfandsystem),將瓶子分成一次性塑料瓶和多用途瓶子,每個瓶子在購買時支付0.08到0.25歐元的押金。每個超市的入口處有一臺回收機,在回收瓶子後,可以在超市裡取出押金。因此,無論走到哪裡,德國人都會將瓶子帶回家。在機場和火車站等公共場所,志願者收集空瓶,漢堡機場3年內收集了30萬歐元的瓶子。

垃圾分類不僅可以節約資源,還可以為個人、企業和社會帶來實際利益。德國在服裝和超市的入口處,有一個垃圾桶,可以在收集後用作捐贈。垃圾處理創造了一系列相關產業,如黃金精煉、塑料瓶填路等,帶來了穩定的經濟效益。而一個好的習慣養成則需要兩代人,要讓人們清楚為何要垃圾分類,分了類會幹什麼,並建立制度,讓人們自願執行,同時要有一個20年、30年、50年的長遠規劃。

日本人在處理平時生活中的垃圾時可謂是一絲不苟,廢舊報紙和書本要捆得非常整齊,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幹水分,鋒利的物品要用紙包好。然後扔入指定的垃圾箱。

日本垃圾種類分得比較全,主要分為八大類:可燃垃圾、塑料瓶類、可回收塑料、其他塑料、不可燃垃圾、資源垃圾、有害垃圾、大型垃圾。可燃垃圾是不能再生的紙類(餐巾紙)、廚房垃圾、木屑以及其他垃圾,包括木棒、尿不溼等。塑料瓶類包括裝飲料的塑料瓶,要揭去塑料商標。可回收塑料包括裝洗潔精等的塑料瓶,還包括商品的包裝袋、牙膏管等塑料。瓶罐裝的瓶子絕大部分屬於可回收塑料。其他塑料包括容器、CD及CD盒、牙刷、圓珠筆、塑料玩具、海綿、鞋類、布制玩具等。不可燃垃圾包括陶瓷類物品(碗、陶瓷、砂鍋等)、小型電器(熨斗、電吹風)和其他(耐熱玻璃、化妝品玻璃瓶、熱水瓶等)。資源垃圾包括紙類(報紙、宣傳單、雜誌、信紙、硬紙箱等)、布類(舊衣服、舊窗簾等)、金屬類(鍋、平底鍋金屬製罐子)、玻璃類(啤酒瓶、玻璃杯等)。有害垃圾包括熒光棒、乾電池、體溫計等,必須裝入特殊的垃圾袋。充電電池回收到商鋪指定的回收點。大型垃圾包括家電回收法規定範圍內的電器、傢俱、家用電器和其他。處理大型垃圾需要打電話預約,並要支付一定的費用。

完善我國垃圾分類法律體系

當前,我國國內開始重視垃圾分類立法,但垃圾分類還未達到公眾預期的效果。我國首部以立法形式規範垃圾處理行為的地方性法規是2012年3月1日開始施行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但由於這部法規起草時間較早,囿於當時的立法技術,對於垃圾分類的規範較為粗糙,僅強調了建築垃圾的分類處理問題,針對性、可操作性較差。

2013年6月,南京市政府在《南京市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的基礎上制定《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規定了不分類投放生活垃圾、將垃圾交由無資質的單位收集運輸、未履行分類投放責任人義務等行為的處罰方法,從垃圾分類系統規劃、實行、監督、追責等幾個方面規定了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和運輸、分類處置和循環利用的標準,並建立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的綜合考核制度和生活垃圾服務企業信用評價制度,但由於配套執行措施的缺乏,導致該辦法實際執行的效果不如預期。

2019年1月,上海市通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對適用範圍、責任主體、生活垃圾分類細則、管理部門職責、源頭減量、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獎懲機制等作了規定,在很多方面較之前的立法有所突破。

常紀文認為,我國尚無國家層面的垃圾分類專門法律。一般認為,《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是目前我國垃圾處理領域的基本法,但《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的核心理念是汙染防治和末端處理,缺少對於垃圾分類的規定,導致我國立法在垃圾分類方面仍留有空白。國務院頒佈的《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和原建設部頒佈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在垃圾分類方面只作出籠統的要求,沒有相應的標準、指南、技術性規範,也缺乏相應的追責方式。應建構並完善我國垃圾分類的法律體系,加快立法,在現有的《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中增加垃圾分類專項法條。並制定一部“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作為在國家層面規範垃圾分類、轉運和處理處置的行政法規。

優化能源結構 北京打響藍天保衛戰

熱點透視丨聚焦城市綠色發展之路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張一鳴

“還有國五排量的車嗎?”

“沒有了,6月就賣得差不多了。”“要是有新車,記得通知我”……

7月初,一些買車人到北京的汽車4S店裡詢問購車,類似的對話反覆上演,買車人奔著便宜的車型而來,其中不少人失望離去。

大幅降價的汽車在今年的6月迎來一波銷售高峰。受到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即將實施的影響,國五排放標準的汽車自年初開始便進入降價通道,引發一波搶購熱潮。一些汽車企業對內部員工打出的優惠價,一度低至六折以下,不得不採取限制銷量的方式來減少對市場的衝擊。北京的一些汽車4S店開始大規模促銷國五排放標準的汽車,幫助汽車生產企業汽車出庫存。這場由汽車生產企業掀起的價格戰,讓一些汽車的價格變成白菜價,不少4S店的國五標準排放車輛供不應求。

北京一家汽車4S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總部很早就已經開始對國五標準排放的汽車進行清庫存式的銷售,同樣的車型國五排放標準比國六排放的汽車要便宜不少。現在店裡的國五排放標準汽車已經基本賣完,只有國六標準排放的車輛對外銷售。“也有一些客戶擔心買國五排放標準的汽車,會影響未來二手車的銷售,我們告訴他現在省下的錢,足夠用來抵消未來置換時降價的空間。”

今年6月28日,《關於北京市提前實施國六機動車排放標準的通告》(下稱《通告》)下發。《通告》規定,自2019年7月1日起,重型燃氣車以及公交和環衛重型柴油車執行國六b排放標準;自2020年1月1日起,輕型汽油車和重型柴油車執行國六b排放標準。這意味著國六排放的私家車有了緩和時期,從2019年7月1日,改到了2020年起1月1日。

一些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輪機動車排放標準的提高,並沒有超出當前市場的預期,只是替換的時間比年初市場傳出的消息要晚一些。但即便如此,從國五排放標準提到國六排放標準,推進的速度依然要快於從國四標準提升到國五標準,相關部門並沒有給汽車企業太多的準備時間。

機動車尾氣汙染已成我國空氣汙染的重要來源之一,不斷提升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有助於打贏“藍天保衛戰”和“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而提升機動車排放標準,是《北京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之相關的油品升級工作早已完成,北京地區的加油站早前就已供應國六標準排放的汽油,並率先在全國實施機動車限行。而今就連臨近北京的津冀地區,也開始學習北京對機動車實施限行措施,人們也從早期的不習慣,變成習以為常。

除了不斷提高機動車的排放標準外,北京市還在大力推進煤改氣工程,不斷優化當地的能源結構。國內的石油公司,想方設法增加京津冀地區的天然氣供應量,讓北京能夠率先用上更清潔的天然氣。

北京市門頭溝區,曾是京西有名的“產煤大區”,過去的門頭溝區,頭頂有“黑雲壓城城欲摧”的煤煙,腳下是“見雨泥窪地,見風一陣灰”的煤渣粉塵。2006年,中國石油天然氣北京分公司開始為濱河西區1700戶居民置換通氣,拉開了“氣化門頭溝”的序幕。13年的時間,公司在門頭溝區打造了以燃氣管道延伸為主、LNG點供為輔的清潔能源供應格局,送氣“上山下鄉”,包括潭柘寺鎮、妙峰山鎮等山區在內的11萬用戶都用上了天然氣。

天然氣北京分公司是中國石油在北京地區從事天然氣批發與零售業務的專業公司,承擔北京地區的天然氣資源配置、市場開發、終端項目投資建設等職能,是北京區域內唯一的管道天然氣供應商。業務涉及天然氣批發、城市燃氣、天然氣支線建設、天然氣發電與分佈式能源、液化天然氣和壓縮天然氣終端利用等業務。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從該公司獲悉,中國石油天然氣北京分公司已累計為北京供應天然氣達1520億立方米,替代燃煤近2.45億噸。

清潔能源的輸入,為北京城構築了一片堅固的綠色屏障。大量天然氣取代了煤炭,北京市的能源結構正在優化,自1997年至今,天然氣在北京能源消費結構中的佔比也從1%提高到了32%,成為全球第二大天然氣消費城市。

2018年,北京市優良天數227天,佔比62.2%,較2013年增加了51天,其中一級優天數為72天,較2013年增加了31天。2018年連續195天沒有發生PM2.5重汙染,遠超2013年的87天,重汙染髮生率明顯降低。

中國石油天然氣北京分公司的人士表示,隨著北京市空氣清潔行動計劃和“藍天保衛戰”的不斷深入推進,北京市天然氣需求持續快速增長。北京分公司多方籌措資源,在國產氣資源有限的條件下,採購大量高價進口資源,不計成本、不計代價,全力保供。2016年,供應天然氣156.1億立方米;2017年,供應天然氣160.2億立方米;2018年,供應天然氣達184.4億立方米,佔中國石油全年銷量的10.7%。

2018年,中國石油天然氣北京分公司為北京地區供應天然氣184.4億立方米,比2013年多85.24億立方米,是2013年的183%。

無論是車輛排放標準的提升,還是汽油柴油標準的不斷升級,都是北京市在減少汙染物排放上的努力,而提高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將有助於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將為北京市的藍天保衛戰注入發展動力。

記者觀察

“城市綠夢”需要久久為功

熱點透視丨聚焦城市綠色發展之路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張一鳴

城市裡的藍天越來越多,流經城市的水也越來越清澈。

最近幾年,居住在一線城市的人們,明顯感受到城市環境的變化,一些與人們的健康息息相關的指標正在改善,但距離綠色宜居的城市夢,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最近幾年各地不斷大力推進的煤改氣、機動車排放標準的提升、油品升級的加速推進等一系列措施,再到近期上海全城動員的垃圾分類,一些努力已經顯現成效。

北京曾是全國的重汙染地,那些看不清楚遠山,在霧霾天裡咳嗽的日子,都是首都居民揮之不去的記憶。北京二環邊上的兩所知名兒科醫院,北京兒童醫院和北京兒研所一度被咳嗽的孩子擠滿,人們半夜排隊,到凌晨才能看上病,在此期間,只能看著懷裡的孩子無助地嘆息。

“等風來”曾是人們擺脫短期霧霾天的唯一期待,而今在短短几年裡,北京的藍天數量悄然增加。外地來京的人們甚至在看到北京的藍天后,會意外地詢問當地的朋友,“北京的天不是不藍的嗎?”慢慢地,朋友圈裡北京的藍天也不再是稀缺品,一些人家裡的空氣淨化機開始閒置起來。

但這些對於城市的綠色發展遠遠不夠,更清潔的水,更乾淨的藍天,需要城市轉變生產方式,更需要城市中的人,將環保的行為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上海的垃圾分類政策從試運行到正式運行已有幾個月,目前看大部分城市居民都能適應新的回收方式,但也出現一些不和諧的案例,發生一些因為垃圾分類而起衝突的事件。

城市綠色發展的早期,通過強制性標準的實施,嚴格的處罰措施,將有利於一些環保措施的落地,比如垃圾分類、工廠的超淨低排放等。但從長期看,需要城市中居民意識的轉變,要從“要我環保”變成“我要環保”。

在今年國六排放標準實施之前,國五排放標準的汽車在北京市出現的一輪搶購熱潮,恰恰說明,在長遠的環保要求和看得見的當前經濟利益面前,大部分人會選擇更省錢的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如果長期得不到扭轉,將延後城市綠色發展之路的進程。

“城市綠夢”需要久久為功,根本在於城市居民是否能夠及時轉變發展的思維方式,從人的內在思維中萌發出綠色發展的動力,將之前快進式、運動式的綠色發展之路,變成細水長流的自發行為,未來“城市綠夢”才會觸手可及。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蔣帥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http://www.cet.com.cn

"熱點透視丨聚焦城市綠色發展之路熱點透視丨聚焦城市綠色發展之路

編者按

從上海實施垃圾分類回收到北京市提升汽車排放標準,在日益嚴峻的環保壓力下,中國的一線城市成為綠色發展的先鋒。中國經濟時報推出關注城市綠色發展之路系列報道,關注城市在綠色發展中的嘗試,在發現問題的同時尋找可複製的經驗。

垃圾分類應理順分類邏輯並完善法律體系

熱點透視丨聚焦城市綠色發展之路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劉慧

中國正在推行垃圾分類制度,不僅關乎節約使用資源,更是社會文明水平的體現。今年6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九部門在46個重點城市先行先試的基礎上印發通知,決定自2019年起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我國正處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期、攻堅期和窗口期,黨中央對垃圾分類作出統籌部署,符合我國生態環境保護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由於涉及社會文明觀念的轉型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垃圾分類是一項慢工出細活的系統工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環所副所長常紀文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

垃圾處理的進步可以讓天更藍、水更綠,但是垃圾分類實施起來非常繁瑣,需要政府主導和法律制約,還需要新技術的支持。德國、日本實施垃圾分類已經幾十年,從幼兒園或小學,就開始教給孩子們垃圾分類的知識。政府重視、法律完善,再加上各種形式的教育,使得人們提高了對垃圾分類的意識。減少浪費、重複使用、回收利用,也推動建設循環型社會。這些國家是如何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的呢?

垃圾管理應制定長遠規劃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規定生活垃圾必須分“幹垃圾、溼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四類投放。一旦被發現混投,個人和企業將分別面臨50元至200元、5000元至5萬元的罰款。但熟悉德國垃圾分類的人士表示,上海的垃圾分類應理順分類邏輯,以便人們儘快分清楚類型。

“垃圾分類需要清楚分類的目的和邏輯,簡單明瞭可操作。以可回收廢物為例,紙張和塑料回收過程是不同的,紙張和衣服、塑料和服裝回收也是不同的。這些簡單的東西被歸類為可回收廢物,最終所有的廢物都會混合,甚至分類三到四次。”這位人士分析,德國日常的垃圾分類分為紙、塑料、可分解垃圾和剩餘垃圾。其中,塑料在日常生活垃圾中含有包裝材料,對於最常用的瓶子,用單獨的回收系統(Pfandsystem)解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可回收廢物是各種紙和塑料包裝。可分解垃圾是可降解的有機廢物,如葉子、果皮、樹枝等。有點類似於上海的溼垃圾,除此以外的,就是真正需要處理的垃圾。

德國自1904年開始實施垃圾分類,是最早實施垃圾分類的國家。垃圾分類還要符合生活常識,日常生活大多數垃圾是紙和塑料,即各種包裝材料,這些都是可回收的,這兩項應該是重點,但在上海的垃圾分類中,這兩者是混合的,沒有體現出來。

德國在廢物分類方面處於世界前列。比如對瓶子的回收,德國有一個回收系統(Pfandsystem),將瓶子分成一次性塑料瓶和多用途瓶子,每個瓶子在購買時支付0.08到0.25歐元的押金。每個超市的入口處有一臺回收機,在回收瓶子後,可以在超市裡取出押金。因此,無論走到哪裡,德國人都會將瓶子帶回家。在機場和火車站等公共場所,志願者收集空瓶,漢堡機場3年內收集了30萬歐元的瓶子。

垃圾分類不僅可以節約資源,還可以為個人、企業和社會帶來實際利益。德國在服裝和超市的入口處,有一個垃圾桶,可以在收集後用作捐贈。垃圾處理創造了一系列相關產業,如黃金精煉、塑料瓶填路等,帶來了穩定的經濟效益。而一個好的習慣養成則需要兩代人,要讓人們清楚為何要垃圾分類,分了類會幹什麼,並建立制度,讓人們自願執行,同時要有一個20年、30年、50年的長遠規劃。

日本人在處理平時生活中的垃圾時可謂是一絲不苟,廢舊報紙和書本要捆得非常整齊,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幹水分,鋒利的物品要用紙包好。然後扔入指定的垃圾箱。

日本垃圾種類分得比較全,主要分為八大類:可燃垃圾、塑料瓶類、可回收塑料、其他塑料、不可燃垃圾、資源垃圾、有害垃圾、大型垃圾。可燃垃圾是不能再生的紙類(餐巾紙)、廚房垃圾、木屑以及其他垃圾,包括木棒、尿不溼等。塑料瓶類包括裝飲料的塑料瓶,要揭去塑料商標。可回收塑料包括裝洗潔精等的塑料瓶,還包括商品的包裝袋、牙膏管等塑料。瓶罐裝的瓶子絕大部分屬於可回收塑料。其他塑料包括容器、CD及CD盒、牙刷、圓珠筆、塑料玩具、海綿、鞋類、布制玩具等。不可燃垃圾包括陶瓷類物品(碗、陶瓷、砂鍋等)、小型電器(熨斗、電吹風)和其他(耐熱玻璃、化妝品玻璃瓶、熱水瓶等)。資源垃圾包括紙類(報紙、宣傳單、雜誌、信紙、硬紙箱等)、布類(舊衣服、舊窗簾等)、金屬類(鍋、平底鍋金屬製罐子)、玻璃類(啤酒瓶、玻璃杯等)。有害垃圾包括熒光棒、乾電池、體溫計等,必須裝入特殊的垃圾袋。充電電池回收到商鋪指定的回收點。大型垃圾包括家電回收法規定範圍內的電器、傢俱、家用電器和其他。處理大型垃圾需要打電話預約,並要支付一定的費用。

完善我國垃圾分類法律體系

當前,我國國內開始重視垃圾分類立法,但垃圾分類還未達到公眾預期的效果。我國首部以立法形式規範垃圾處理行為的地方性法規是2012年3月1日開始施行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但由於這部法規起草時間較早,囿於當時的立法技術,對於垃圾分類的規範較為粗糙,僅強調了建築垃圾的分類處理問題,針對性、可操作性較差。

2013年6月,南京市政府在《南京市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的基礎上制定《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規定了不分類投放生活垃圾、將垃圾交由無資質的單位收集運輸、未履行分類投放責任人義務等行為的處罰方法,從垃圾分類系統規劃、實行、監督、追責等幾個方面規定了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和運輸、分類處置和循環利用的標準,並建立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的綜合考核制度和生活垃圾服務企業信用評價制度,但由於配套執行措施的缺乏,導致該辦法實際執行的效果不如預期。

2019年1月,上海市通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對適用範圍、責任主體、生活垃圾分類細則、管理部門職責、源頭減量、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獎懲機制等作了規定,在很多方面較之前的立法有所突破。

常紀文認為,我國尚無國家層面的垃圾分類專門法律。一般認為,《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是目前我國垃圾處理領域的基本法,但《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的核心理念是汙染防治和末端處理,缺少對於垃圾分類的規定,導致我國立法在垃圾分類方面仍留有空白。國務院頒佈的《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和原建設部頒佈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在垃圾分類方面只作出籠統的要求,沒有相應的標準、指南、技術性規範,也缺乏相應的追責方式。應建構並完善我國垃圾分類的法律體系,加快立法,在現有的《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中增加垃圾分類專項法條。並制定一部“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作為在國家層面規範垃圾分類、轉運和處理處置的行政法規。

優化能源結構 北京打響藍天保衛戰

熱點透視丨聚焦城市綠色發展之路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張一鳴

“還有國五排量的車嗎?”

“沒有了,6月就賣得差不多了。”“要是有新車,記得通知我”……

7月初,一些買車人到北京的汽車4S店裡詢問購車,類似的對話反覆上演,買車人奔著便宜的車型而來,其中不少人失望離去。

大幅降價的汽車在今年的6月迎來一波銷售高峰。受到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即將實施的影響,國五排放標準的汽車自年初開始便進入降價通道,引發一波搶購熱潮。一些汽車企業對內部員工打出的優惠價,一度低至六折以下,不得不採取限制銷量的方式來減少對市場的衝擊。北京的一些汽車4S店開始大規模促銷國五排放標準的汽車,幫助汽車生產企業汽車出庫存。這場由汽車生產企業掀起的價格戰,讓一些汽車的價格變成白菜價,不少4S店的國五標準排放車輛供不應求。

北京一家汽車4S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總部很早就已經開始對國五標準排放的汽車進行清庫存式的銷售,同樣的車型國五排放標準比國六排放的汽車要便宜不少。現在店裡的國五排放標準汽車已經基本賣完,只有國六標準排放的車輛對外銷售。“也有一些客戶擔心買國五排放標準的汽車,會影響未來二手車的銷售,我們告訴他現在省下的錢,足夠用來抵消未來置換時降價的空間。”

今年6月28日,《關於北京市提前實施國六機動車排放標準的通告》(下稱《通告》)下發。《通告》規定,自2019年7月1日起,重型燃氣車以及公交和環衛重型柴油車執行國六b排放標準;自2020年1月1日起,輕型汽油車和重型柴油車執行國六b排放標準。這意味著國六排放的私家車有了緩和時期,從2019年7月1日,改到了2020年起1月1日。

一些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輪機動車排放標準的提高,並沒有超出當前市場的預期,只是替換的時間比年初市場傳出的消息要晚一些。但即便如此,從國五排放標準提到國六排放標準,推進的速度依然要快於從國四標準提升到國五標準,相關部門並沒有給汽車企業太多的準備時間。

機動車尾氣汙染已成我國空氣汙染的重要來源之一,不斷提升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有助於打贏“藍天保衛戰”和“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而提升機動車排放標準,是《北京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之相關的油品升級工作早已完成,北京地區的加油站早前就已供應國六標準排放的汽油,並率先在全國實施機動車限行。而今就連臨近北京的津冀地區,也開始學習北京對機動車實施限行措施,人們也從早期的不習慣,變成習以為常。

除了不斷提高機動車的排放標準外,北京市還在大力推進煤改氣工程,不斷優化當地的能源結構。國內的石油公司,想方設法增加京津冀地區的天然氣供應量,讓北京能夠率先用上更清潔的天然氣。

北京市門頭溝區,曾是京西有名的“產煤大區”,過去的門頭溝區,頭頂有“黑雲壓城城欲摧”的煤煙,腳下是“見雨泥窪地,見風一陣灰”的煤渣粉塵。2006年,中國石油天然氣北京分公司開始為濱河西區1700戶居民置換通氣,拉開了“氣化門頭溝”的序幕。13年的時間,公司在門頭溝區打造了以燃氣管道延伸為主、LNG點供為輔的清潔能源供應格局,送氣“上山下鄉”,包括潭柘寺鎮、妙峰山鎮等山區在內的11萬用戶都用上了天然氣。

天然氣北京分公司是中國石油在北京地區從事天然氣批發與零售業務的專業公司,承擔北京地區的天然氣資源配置、市場開發、終端項目投資建設等職能,是北京區域內唯一的管道天然氣供應商。業務涉及天然氣批發、城市燃氣、天然氣支線建設、天然氣發電與分佈式能源、液化天然氣和壓縮天然氣終端利用等業務。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從該公司獲悉,中國石油天然氣北京分公司已累計為北京供應天然氣達1520億立方米,替代燃煤近2.45億噸。

清潔能源的輸入,為北京城構築了一片堅固的綠色屏障。大量天然氣取代了煤炭,北京市的能源結構正在優化,自1997年至今,天然氣在北京能源消費結構中的佔比也從1%提高到了32%,成為全球第二大天然氣消費城市。

2018年,北京市優良天數227天,佔比62.2%,較2013年增加了51天,其中一級優天數為72天,較2013年增加了31天。2018年連續195天沒有發生PM2.5重汙染,遠超2013年的87天,重汙染髮生率明顯降低。

中國石油天然氣北京分公司的人士表示,隨著北京市空氣清潔行動計劃和“藍天保衛戰”的不斷深入推進,北京市天然氣需求持續快速增長。北京分公司多方籌措資源,在國產氣資源有限的條件下,採購大量高價進口資源,不計成本、不計代價,全力保供。2016年,供應天然氣156.1億立方米;2017年,供應天然氣160.2億立方米;2018年,供應天然氣達184.4億立方米,佔中國石油全年銷量的10.7%。

2018年,中國石油天然氣北京分公司為北京地區供應天然氣184.4億立方米,比2013年多85.24億立方米,是2013年的183%。

無論是車輛排放標準的提升,還是汽油柴油標準的不斷升級,都是北京市在減少汙染物排放上的努力,而提高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將有助於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將為北京市的藍天保衛戰注入發展動力。

記者觀察

“城市綠夢”需要久久為功

熱點透視丨聚焦城市綠色發展之路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張一鳴

城市裡的藍天越來越多,流經城市的水也越來越清澈。

最近幾年,居住在一線城市的人們,明顯感受到城市環境的變化,一些與人們的健康息息相關的指標正在改善,但距離綠色宜居的城市夢,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最近幾年各地不斷大力推進的煤改氣、機動車排放標準的提升、油品升級的加速推進等一系列措施,再到近期上海全城動員的垃圾分類,一些努力已經顯現成效。

北京曾是全國的重汙染地,那些看不清楚遠山,在霧霾天裡咳嗽的日子,都是首都居民揮之不去的記憶。北京二環邊上的兩所知名兒科醫院,北京兒童醫院和北京兒研所一度被咳嗽的孩子擠滿,人們半夜排隊,到凌晨才能看上病,在此期間,只能看著懷裡的孩子無助地嘆息。

“等風來”曾是人們擺脫短期霧霾天的唯一期待,而今在短短几年裡,北京的藍天數量悄然增加。外地來京的人們甚至在看到北京的藍天后,會意外地詢問當地的朋友,“北京的天不是不藍的嗎?”慢慢地,朋友圈裡北京的藍天也不再是稀缺品,一些人家裡的空氣淨化機開始閒置起來。

但這些對於城市的綠色發展遠遠不夠,更清潔的水,更乾淨的藍天,需要城市轉變生產方式,更需要城市中的人,將環保的行為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上海的垃圾分類政策從試運行到正式運行已有幾個月,目前看大部分城市居民都能適應新的回收方式,但也出現一些不和諧的案例,發生一些因為垃圾分類而起衝突的事件。

城市綠色發展的早期,通過強制性標準的實施,嚴格的處罰措施,將有利於一些環保措施的落地,比如垃圾分類、工廠的超淨低排放等。但從長期看,需要城市中居民意識的轉變,要從“要我環保”變成“我要環保”。

在今年國六排放標準實施之前,國五排放標準的汽車在北京市出現的一輪搶購熱潮,恰恰說明,在長遠的環保要求和看得見的當前經濟利益面前,大部分人會選擇更省錢的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如果長期得不到扭轉,將延後城市綠色發展之路的進程。

“城市綠夢”需要久久為功,根本在於城市居民是否能夠及時轉變發展的思維方式,從人的內在思維中萌發出綠色發展的動力,將之前快進式、運動式的綠色發展之路,變成細水長流的自發行為,未來“城市綠夢”才會觸手可及。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蔣帥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http://www.cet.com.cn

熱點透視丨聚焦城市綠色發展之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