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修得不漏,精氣神足'

"

《幽窗小記》有這樣一幅對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很多人羨慕這樣的境界。其實,淡定自若是一種內力,自控4個要訣,目、耳、口、心,精氣神不外逸,則能做到收放自如。

"

《幽窗小記》有這樣一幅對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很多人羨慕這樣的境界。其實,淡定自若是一種內力,自控4個要訣,目、耳、口、心,精氣神不外逸,則能做到收放自如。

老子: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修得不漏,精氣神足

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

《易經》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君子藏器於身,伺時而動。”

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

國學典籍上,並沒有這句現成的話,是我根據理論,觀察和實踐,總結出來的。每個人的精氣神,是一定的,通過飲食和睡眠補足和更新(進),通過活動來消散(漏)。能量進出平衡,人的身心最健康。

"

《幽窗小記》有這樣一幅對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很多人羨慕這樣的境界。其實,淡定自若是一種內力,自控4個要訣,目、耳、口、心,精氣神不外逸,則能做到收放自如。

老子: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修得不漏,精氣神足

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

《易經》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君子藏器於身,伺時而動。”

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

國學典籍上,並沒有這句現成的話,是我根據理論,觀察和實踐,總結出來的。每個人的精氣神,是一定的,通過飲食和睡眠補足和更新(進),通過活動來消散(漏)。能量進出平衡,人的身心最健康。

老子: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修得不漏,精氣神足

修得不漏,精氣神足。

人和世界互動的4個窗口,分別是眼睛,耳朵,嘴巴和心。這也是人精、氣、神外漏的4個端口。

比如,你看一整天的書,電視,就會感到頭昏腦脹,這是目之漏;你在聲音嘈雜的地方待久,會感到精神疲憊,這是耳之漏;你一天說太多的話,也會感到氣跟不上,這是“言之漏”;心中想太多,思慮過重,這是“心之漏”。

"

《幽窗小記》有這樣一幅對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很多人羨慕這樣的境界。其實,淡定自若是一種內力,自控4個要訣,目、耳、口、心,精氣神不外逸,則能做到收放自如。

老子: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修得不漏,精氣神足

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

《易經》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君子藏器於身,伺時而動。”

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

國學典籍上,並沒有這句現成的話,是我根據理論,觀察和實踐,總結出來的。每個人的精氣神,是一定的,通過飲食和睡眠補足和更新(進),通過活動來消散(漏)。能量進出平衡,人的身心最健康。

老子: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修得不漏,精氣神足

修得不漏,精氣神足。

人和世界互動的4個窗口,分別是眼睛,耳朵,嘴巴和心。這也是人精、氣、神外漏的4個端口。

比如,你看一整天的書,電視,就會感到頭昏腦脹,這是目之漏;你在聲音嘈雜的地方待久,會感到精神疲憊,這是耳之漏;你一天說太多的話,也會感到氣跟不上,這是“言之漏”;心中想太多,思慮過重,這是“心之漏”。

老子: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修得不漏,精氣神足

正常的外漏,可以通過飲食和睡眠來補充。人在上午工作(心神消耗),中午吃完飯再小睡一會(心神補充),下午又可以繼續工作,夜間睡眠修復,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一個人能剋制視、聽、言、動,對於非禮的東西,不去浪費精氣神,從而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

"

《幽窗小記》有這樣一幅對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很多人羨慕這樣的境界。其實,淡定自若是一種內力,自控4個要訣,目、耳、口、心,精氣神不外逸,則能做到收放自如。

老子: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修得不漏,精氣神足

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

《易經》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君子藏器於身,伺時而動。”

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

國學典籍上,並沒有這句現成的話,是我根據理論,觀察和實踐,總結出來的。每個人的精氣神,是一定的,通過飲食和睡眠補足和更新(進),通過活動來消散(漏)。能量進出平衡,人的身心最健康。

老子: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修得不漏,精氣神足

修得不漏,精氣神足。

人和世界互動的4個窗口,分別是眼睛,耳朵,嘴巴和心。這也是人精、氣、神外漏的4個端口。

比如,你看一整天的書,電視,就會感到頭昏腦脹,這是目之漏;你在聲音嘈雜的地方待久,會感到精神疲憊,這是耳之漏;你一天說太多的話,也會感到氣跟不上,這是“言之漏”;心中想太多,思慮過重,這是“心之漏”。

老子: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修得不漏,精氣神足

正常的外漏,可以通過飲食和睡眠來補充。人在上午工作(心神消耗),中午吃完飯再小睡一會(心神補充),下午又可以繼續工作,夜間睡眠修復,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一個人能剋制視、聽、言、動,對於非禮的東西,不去浪費精氣神,從而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

老子: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修得不漏,精氣神足

4個要訣:目、耳、口、心,不外逸,得神全。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形與神俱。

一個人的生活,如果失去規律,拼命地工作,卻不注意休息,慢慢就會精氣神不足,而衰老。所以,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修養的方法: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

《幽窗小記》有這樣一幅對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很多人羨慕這樣的境界。其實,淡定自若是一種內力,自控4個要訣,目、耳、口、心,精氣神不外逸,則能做到收放自如。

老子: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修得不漏,精氣神足

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

《易經》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君子藏器於身,伺時而動。”

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

國學典籍上,並沒有這句現成的話,是我根據理論,觀察和實踐,總結出來的。每個人的精氣神,是一定的,通過飲食和睡眠補足和更新(進),通過活動來消散(漏)。能量進出平衡,人的身心最健康。

老子: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修得不漏,精氣神足

修得不漏,精氣神足。

人和世界互動的4個窗口,分別是眼睛,耳朵,嘴巴和心。這也是人精、氣、神外漏的4個端口。

比如,你看一整天的書,電視,就會感到頭昏腦脹,這是目之漏;你在聲音嘈雜的地方待久,會感到精神疲憊,這是耳之漏;你一天說太多的話,也會感到氣跟不上,這是“言之漏”;心中想太多,思慮過重,這是“心之漏”。

老子: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修得不漏,精氣神足

正常的外漏,可以通過飲食和睡眠來補充。人在上午工作(心神消耗),中午吃完飯再小睡一會(心神補充),下午又可以繼續工作,夜間睡眠修復,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一個人能剋制視、聽、言、動,對於非禮的東西,不去浪費精氣神,從而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

老子: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修得不漏,精氣神足

4個要訣:目、耳、口、心,不外逸,得神全。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形與神俱。

一個人的生活,如果失去規律,拼命地工作,卻不注意休息,慢慢就會精氣神不足,而衰老。所以,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修養的方法: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修得不漏,精氣神足

眼不見為淨:

我們很多的慾望,都是通過視覺的刺激而引發。比如說,男性經常看小電影;迎面走過來的一個美女;女性經常逛街,看見喜歡的東西,念念不忘。

耳不聽不煩:

很多的八卦,消息,都是通過耳朵傳入,擾亂心神。

靖言而神寧:

靖言,不是完全不說話,而是能控制自己的言語,該說的話,就說;不該說的話,不說。有的人的嘴巴,一天到晚,念念叨叨,根本停不下來;而有的人,悶不吭聲,讓他說一句話都很難。這是兩個極端,都不好。

心定則神安:

一個人思緒萬千,一起湧上心頭,這是費思量,傷神。有定力的人,可以控制自己,該思考的時候,天馬行空地想;停止的時候,心中一片清淨,好像塵埃落定,不生一絲妄念。

"

《幽窗小記》有這樣一幅對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很多人羨慕這樣的境界。其實,淡定自若是一種內力,自控4個要訣,目、耳、口、心,精氣神不外逸,則能做到收放自如。

老子: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修得不漏,精氣神足

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

《易經》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君子藏器於身,伺時而動。”

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

國學典籍上,並沒有這句現成的話,是我根據理論,觀察和實踐,總結出來的。每個人的精氣神,是一定的,通過飲食和睡眠補足和更新(進),通過活動來消散(漏)。能量進出平衡,人的身心最健康。

老子: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修得不漏,精氣神足

修得不漏,精氣神足。

人和世界互動的4個窗口,分別是眼睛,耳朵,嘴巴和心。這也是人精、氣、神外漏的4個端口。

比如,你看一整天的書,電視,就會感到頭昏腦脹,這是目之漏;你在聲音嘈雜的地方待久,會感到精神疲憊,這是耳之漏;你一天說太多的話,也會感到氣跟不上,這是“言之漏”;心中想太多,思慮過重,這是“心之漏”。

老子: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修得不漏,精氣神足

正常的外漏,可以通過飲食和睡眠來補充。人在上午工作(心神消耗),中午吃完飯再小睡一會(心神補充),下午又可以繼續工作,夜間睡眠修復,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一個人能剋制視、聽、言、動,對於非禮的東西,不去浪費精氣神,從而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

老子: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修得不漏,精氣神足

4個要訣:目、耳、口、心,不外逸,得神全。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形與神俱。

一個人的生活,如果失去規律,拼命地工作,卻不注意休息,慢慢就會精氣神不足,而衰老。所以,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修養的方法: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修得不漏,精氣神足

眼不見為淨:

我們很多的慾望,都是通過視覺的刺激而引發。比如說,男性經常看小電影;迎面走過來的一個美女;女性經常逛街,看見喜歡的東西,念念不忘。

耳不聽不煩:

很多的八卦,消息,都是通過耳朵傳入,擾亂心神。

靖言而神寧:

靖言,不是完全不說話,而是能控制自己的言語,該說的話,就說;不該說的話,不說。有的人的嘴巴,一天到晚,念念叨叨,根本停不下來;而有的人,悶不吭聲,讓他說一句話都很難。這是兩個極端,都不好。

心定則神安:

一個人思緒萬千,一起湧上心頭,這是費思量,傷神。有定力的人,可以控制自己,該思考的時候,天馬行空地想;停止的時候,心中一片清淨,好像塵埃落定,不生一絲妄念。

老子:人之身,是一個有“漏”之器,修得不漏,精氣神足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做事提不起精神,心有餘而力不足,那就要從自身反省,“目、聽、言、心”,看看自己哪個方面消耗太多,做出相應的調整。看得太多,就閉目養神;聽得太多,就耳根清淨;說得太多,就閉上嘴巴;想得太多,就放空自己。慢慢地,可以養得精氣神足。

每天解讀一篇經典,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關注,和我一起堅持讀書、提升自己。本文由易瑾還原創,歡迎轉發,分享給更多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