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金融和地產的盤根錯節將令政策陷入兩難

金融 經濟 投資 姜超 界面新聞 2017-05-19

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債券分析師姜超表示,樓市調控將導致未來地產投資增速下滑,而金融去槓桿帶來的各種利率中樞的抬升,勢必會加速房地產市場調整。短期來看,穩增長壓力較小,去槓桿、防風險的政策不會放鬆。但隨著經濟下行壓力逐步體現,未來政策可能遇到兩難選擇。

他在個人微信公眾號發文指出,我國金融業和房地產是綁在一起的,共同主導著經濟走勢。當前中國金融業增加值佔比已經遠遠超過美國曆史最高水平,從短期增速來看,中國金融、地產擴張進度也快於美、日危機前的水平。

姜超說,從宏觀角度看,我國金融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在2005年時不足5%,至2016年底,這一比重達8.4%,而美國和日本這一比值的歷史高位分別在7.7%和8.5%。需要指出的是,發達國家的金融機構服務的是全球客戶,而我國的金融機構主要服務於本土市場,相比之下,我國金融業規模已經“過於龐大”。

從微觀角度來看,我國上市公司一半以上的利潤來自於金融業,金融業上市公司利潤佔比達到57%,而在金融更發達的美國這一比重也僅在45%。此外,非銀金融機構的利潤佔比也在快速上升,已從2012年的4.7%升至目前的11.2%,接近美國這一比例的兩倍。非銀上市公司的利潤已經超過材料、工業和能源等傳統制造業。

與金融業飛速發展相呼應的是房地產業更為嚴重的膨脹。姜超指出,因為發展階段和統計口徑差異,我國房地產增加值佔GDP的直接比重並不高,僅為7%,而美、日佔比都在10%以上。但2008年以來,我國房地產增加值佔GDP比重累計上升了2個百分點,相比之下其他國家反而穩中有降。

如果考慮到間接效應,房地產對經濟影響要大得多。他說,根據測算,中國三分之一的經濟與房地產有關。2016年6.7%的GDP增長中有2.4個百分點是由廣義房地產行業拉動起來的,對GDP增長貢獻率高達36%,而2015年貢獻率僅為25%。

我國金融業高增長的來源很大程度上是為房地產產業鏈提供融資等服務,而房地產以及上下游行業的迅速發展也增加了對金融業的需求。金融和地產盤根錯節,一起主導著經濟的整體走勢。

“從各國經濟發展經驗來看,金融和地產共同繁榮的背後往往蘊含著危機。”姜超表示,除了大家熟知的1990年代日本樓市泡沫破滅,美國1980年代的儲貸危機也是金融自由化和地產泡沫膨脹的結果,風控能力較弱的信用社的不動產貸款佔比從5.9%快速上升到23%,但最終也以危機收場,很多存款機構倒閉。

自去年四季度以來,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斷收緊,單月地產銷售增速從高點時的56%逐步下降至今年4月份的不足10%。根據姜超團隊的測算,房地產銷售增速要領先投資端六個月左右,所以不管房價調整與否,未來地產投資增速大概率會下降,考慮到地產在經濟中的權重之大,經濟下行壓力會逐步凸顯。

在金融領域,央行和其它監管部門正在整頓前幾年金融業迅速甚至無序擴張的狀況,貨幣政策維持緊平衡狀態,而金融去槓桿帶來的利率中樞的抬升,勢必會加速房地產市場調整和經濟下行。

“短期來看,儘管需求已經轉弱,但經濟生產還較為穩定,穩增長壓力較小,去槓桿、防風險的政策預計不會放鬆。但隨著經濟下行壓力逐步體現,未來政策可能遇到兩難選擇。長痛還是短痛,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