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逆週期”調控,應對全球金融形勢新變局

關注全球降息潮(2)

本報記者 張娜

6月20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佈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2.25%至2.5%不變,並表示美國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將採取適當措施以保證美國經濟持續擴張。今年以來,已有包括印度、新西蘭、澳大利亞在內的14個國家宣佈降息。美聯儲降息預期不斷升溫會否引發新一輪全球降息潮?這對我國的貨幣政策走向將產生哪些影響?如何應對?日前,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李佩珈就上述問題接受了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的專訪。

美聯儲降息預期不斷升溫

中國經濟時報:雖然美聯儲6月議息會議維持利率不變,但市場對美聯儲降息的預期仍在不斷升溫。您對此怎麼看?

李佩珈:美聯儲降息的預期正在不斷升溫,在下半年出臺1至2次降息政策將是大概率事件,這主要與近期美國經濟放緩程度超出預期和應對國際貿易緊張局勢的影響有關。美國5月Markit製造業PMI終值降至50.5,創2009年9月以來新低;非農新增就業也僅為7.5萬人,不到市場預期(17.5萬人)的一半;6月,3月期美債收益率比10年期美債收益率高14個基點,為2007年金融危機以來新高(這一到掛現象常被視作是經濟衰退的前兆)。

是否引發新一輪全球降息潮有待觀察

中國經濟時報:美聯儲釋放降息信號,未來會否引發新一輪全球降息潮?

李佩珈:美聯儲降息將對其他國家央行起到示範作用,更多央行或跟隨這一做法以支持本國經濟增長,尤其是那些經濟下行壓力更大、物價水平相對較低的國家更有動力,也更有條件去跟隨降息。

不過,考慮到當前全球經濟基本面好於2009年時期,未來是否會引發普遍性的全球降息潮還有待觀察,尤其是歐盟和日本是否會跟隨降息。從最近歐央行和日本央行的表態來看,其保持“按兵不動”。與此同時,當前全球金融市場有所波動但整體平穩,並未發生像2008年以來那樣的金融大危機,即使未來有更多國家出臺降息政策,但力度和幅度都將小於上一輪降息潮。

全球降息潮將給我國貨幣政策調控帶來更大空間

中國經濟時報:全球降息潮給我國貨幣政策調控帶來哪些影響?

李佩珈:全球降息潮的漸次開啟有利於緩和市場對經濟前景和貿易緊張局勢的擔心,也將帶來資產價格的重新估值。無疑,這也有利於緩解當前人民幣面臨的貶值壓力,給我國貨幣政策調控帶來更大的空間。

事實上,這一變化已在悄然發生。2019年以來,中美利差由2018年11月最低點的11個BP重新擴大至2019年6月13日的115個BP。中美利差的再次走擴,有利於吸引境外資本流入,防範匯率市場超預期波動風險,為我國貨幣政策更加關注國內經濟問題創造了條件。

有必要進一步加大“逆週期”貨幣政策調控力度

中國經濟時報:面對國內外金融形勢的變化,我國貨幣政策調控將如何應對?

李佩珈:今年上半年,中美貿易摩擦一波三折,中國經濟外部金融形勢也隨之“先揚後抑”,股市和匯市在經歷一季度的大幅上揚之後在二季度開始下探。為應對內外部形勢的明顯變化,中國政府繼續實施“逆週期”貨幣政策以助力穩增長。“逆週期”貨幣政策調控效果有所顯現。但多種現象也表明,當前我國有必要進一步加大“逆週期”貨幣政策調控力度。

第一,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但下行壓力在增大。近期公佈的數據顯示,無論消費、投資、進出口這三大需求指標,還是工業增加值等供給指標均相比一季度明顯下行,再疊加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加大,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經濟發展前景不容樂觀,在財政政策發力空間有限的背景下,需要貨幣政策進一步加大逆週期支持。

第二,信用擴張乏力,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年初以來,三大金融供給指標(狹義貨幣M1、廣義貨幣M2

和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改變了2018年以來逐月下滑的運行態勢,開始觸底回升。但是,進入二季度,三大金融供給指標又開始逐月回落,表明貨幣金融擴張的內在動能較弱,經濟企穩的信用基礎還不牢固。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企業融資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第三,貨幣市場利率波動性明顯加大,部分中小銀行流動性風險上升。今年以來,受流動性整體充裕影響,貨幣市場利率整體穩中略降,但波動性卻在加大。尤其是5月中下旬以來,受季節性因素(6月份季末考核的關鍵時間)和個別銀行被接管等事件影響,金融機構比以前更關注同業信用風險,銀行業市場拆借活動趨於審慎,部分中小機構融資難度加大,突出表現為同業存單發行規模下滑和發行成功率下降。

未來“降息”將逐漸成為貨幣政策操作重要選項

中國經濟時報: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貨幣政策走勢如何?

李佩珈:當前,不少經濟體降息政策的實施打開了我國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的空間。為進一步支持企業降低融資成本,預計未來一段時間,“降息”將逐漸成為貨幣政策操作的重要選項。

第一,出臺降息政策的必要性正在上升。相比降準,降息對引導企業融資成本下行效果更加明顯且不會直接推升宏觀槓桿率。今年以來,受多種因素影響,貨幣市場利率波動性明顯上升,人民幣貸款加權利率不降反升,這凸顯了當前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面臨的困境。各主要經濟體出臺降息政策也為我國更加價格型調控創造了條件,預計未來一段時間“降息”將逐漸取代“降準”成為貨幣政策操作的首選項。

第二,降息應把握好力度、節奏和方向。近期我國通脹壓力有所抬頭,5月當月CPI同比上漲2.7%,儘管未來一段時間隨著水果、蔬菜的集中上市,物價會有所回落,對我國貨幣政策的掣肘有限,但仍需把握好降息的力度,重點是擴大定向降息範圍和引導LPR利率下行,預計未來降息有望按照以下路徑推進:即降低各類定向工具利率(如TMLF、MLF)

第三,採取措施,降低降息政策的負面效應。降息政策不可避免會帶來一定副作用,尤其是考慮到我國房地產市場易漲難跌,需要採取措施降低降息政策的負面效應。一方面,實行“有升有降”差異化的利率政策。對近期部分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暫不降息,對購買二套及以上住房者可進一步提高利率。另一方面,需要繼續做好房地產領域風險防控,引導好資金流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