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分析」全球央行放水應對危機,可能成為常態'

"
"
「金融分析」全球央行放水應對危機,可能成為常態


全球正在開啟新的寬鬆週期。

路透的一項調查顯示,近三分之二的分析師預計,美國與其貿易伙伴的貿易緊張情勢今年將加劇,逾80%的受訪者稱這是全球寬鬆週期的開始。而實際情況則印證了這種預期,目前,多數主要新興經濟體的央行都在轉向鴿派,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降息大軍。

印度、韓國、印尼、南非、土耳其、俄羅斯、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已宣佈降息。其中,印度樣央行今年已經降息三次,下個月或將再次降息。此外,今年以來,新興市場中已經降息的還包括埃及、吉爾吉斯斯坦、格魯吉亞、牙買加、阿塞拜疆、尼利利亞、烏克蘭、巴拉圭等國的央行。而澳大利亞、新西蘭、瑞士等發達國家央行也紛紛降息。雖然美、歐、日央行還未宣佈降息,但他們的降息腳步也越來越近了。外界預期美聯儲在7月份的議息會議上可能宣佈降息25個基點;歐洲央行雖然沒有宣佈降息但隨時可能推出寬鬆政策;日本央行下一步政策行動為進一步寬鬆的可能性已經上升。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全球央行放水與2008年不同,當時美國經濟出現危機導致全球其他經濟體也在不同程度上陷入危機。為了走出危機,各國央行採取一致的放水政策。而現在到來的寬鬆週期並沒有出現明顯的經濟或金融危機,甚至也沒有出現明顯的衰退,最多隻是經濟增長放緩。在這種情況下,各國央行就又迫不及待地開始了寬鬆操作。一方面有可能是央行迫於政治壓力而採取的被動放水,另一方面,表明在應對經濟放緩方面,各國仍拿不出更好的政策,只能靠著簡單的放水來解決。此外,目前的各國央行放水具有一定的競爭特徵,各國央行都希望通過放水維持本國資本市場的穩定與繁榮,因此在放水的決定上不甘落後。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只要經濟或金融市場出現波動,各國央行就會選擇放水來應對,使這種操作成為一種常態,但放水對實體經濟的刺激作用正在不斷弱化。

路透對500多位分析師的調查結果顯示,儘管預計主要央行將進一步降息或放鬆政策,全球經濟增長停滯不前的狀況仍有加劇的風險。受訪分析師對中美貿易戰依然感到擔憂。主要國家主權債收益率下降,因為近期的經濟數據大多加劇了這種增長擔憂。大部分工業化經濟體和主要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似乎都在放緩。

但與此同時,貨幣政策寬鬆的憧憬推動股市上漲,儘管有明確跡象顯示貿易衝突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削弱了投資和經濟活動。摩根士丹利全球經濟部門主管CHETAN AHYA指出,“由於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尚未消除,其對全球增長前景的影響變得越來越明顯。我們預計全球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慢,今後出現的任何事態持續升級都會提升衰退風險。”他補充稱,“雖然我們相信寬鬆週期將全面迴歸,但高度不確定性的拖累應會繼續壓制宏觀經濟前景。”

"
「金融分析」全球央行放水應對危機,可能成為常態


全球正在開啟新的寬鬆週期。

路透的一項調查顯示,近三分之二的分析師預計,美國與其貿易伙伴的貿易緊張情勢今年將加劇,逾80%的受訪者稱這是全球寬鬆週期的開始。而實際情況則印證了這種預期,目前,多數主要新興經濟體的央行都在轉向鴿派,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降息大軍。

印度、韓國、印尼、南非、土耳其、俄羅斯、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已宣佈降息。其中,印度樣央行今年已經降息三次,下個月或將再次降息。此外,今年以來,新興市場中已經降息的還包括埃及、吉爾吉斯斯坦、格魯吉亞、牙買加、阿塞拜疆、尼利利亞、烏克蘭、巴拉圭等國的央行。而澳大利亞、新西蘭、瑞士等發達國家央行也紛紛降息。雖然美、歐、日央行還未宣佈降息,但他們的降息腳步也越來越近了。外界預期美聯儲在7月份的議息會議上可能宣佈降息25個基點;歐洲央行雖然沒有宣佈降息但隨時可能推出寬鬆政策;日本央行下一步政策行動為進一步寬鬆的可能性已經上升。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全球央行放水與2008年不同,當時美國經濟出現危機導致全球其他經濟體也在不同程度上陷入危機。為了走出危機,各國央行採取一致的放水政策。而現在到來的寬鬆週期並沒有出現明顯的經濟或金融危機,甚至也沒有出現明顯的衰退,最多隻是經濟增長放緩。在這種情況下,各國央行就又迫不及待地開始了寬鬆操作。一方面有可能是央行迫於政治壓力而採取的被動放水,另一方面,表明在應對經濟放緩方面,各國仍拿不出更好的政策,只能靠著簡單的放水來解決。此外,目前的各國央行放水具有一定的競爭特徵,各國央行都希望通過放水維持本國資本市場的穩定與繁榮,因此在放水的決定上不甘落後。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只要經濟或金融市場出現波動,各國央行就會選擇放水來應對,使這種操作成為一種常態,但放水對實體經濟的刺激作用正在不斷弱化。

路透對500多位分析師的調查結果顯示,儘管預計主要央行將進一步降息或放鬆政策,全球經濟增長停滯不前的狀況仍有加劇的風險。受訪分析師對中美貿易戰依然感到擔憂。主要國家主權債收益率下降,因為近期的經濟數據大多加劇了這種增長擔憂。大部分工業化經濟體和主要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似乎都在放緩。

但與此同時,貨幣政策寬鬆的憧憬推動股市上漲,儘管有明確跡象顯示貿易衝突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削弱了投資和經濟活動。摩根士丹利全球經濟部門主管CHETAN AHYA指出,“由於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尚未消除,其對全球增長前景的影響變得越來越明顯。我們預計全球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慢,今後出現的任何事態持續升級都會提升衰退風險。”他補充稱,“雖然我們相信寬鬆週期將全面迴歸,但高度不確定性的拖累應會繼續壓制宏觀經濟前景。”

「金融分析」全球央行放水應對危機,可能成為常態


隨著全球央行放水越來越多,其副作用可能會越來越大。

IIF、BIS等機構已開始紛紛警示全球重回貨幣寬鬆政策風險。IIF近期的報告指出,全球利率下降推動了2019年第一季度新的借貸熱潮,新興市場債務從一年前的68.9萬億美元飆升至歷史新高69.1萬億美元,全球債務總額也增長了3萬億美元至246.5萬億美元,僅比歷史最高位少2萬億美元。IIF全球資本市場副主管提夫提克(Emre Tiftik)警示稱,越來越依賴短期債務會令許多新興市場在全球風險偏好突然轉變面臨風險。“2018年債務累積放緩曇花一現,在金融條件大幅放鬆之下,借款人在2019年第一季度以過去一年多來最快的速度舉債。”他表示,“展望未來,全面的全球央行寬鬆政策可能會促使全球債務進一步累積,破壞此前的去槓桿努力,並重新引發那些影響全球經濟增長的長期逆風因素。”

無獨有偶,BIS近日也警告稱,目前進一步降息幾乎沒有經濟價值,“短期刺激”可能弊大於利。BIS稱,僅靠零利率和量化寬鬆政策無法實現真正的增長,資產繁榮帶來的權衡越來越難以證明其合理性。類似於2008年的泡沫式槓桿有可能在下一輪經濟低迷時引發大規模拋售。“央行對任何寬鬆政策都需要作出謹慎考慮。”

BIS總經理卡斯滕斯(Agustín Carstens)稱,“為更嚴重的經濟衰退的到來保留一些迴旋餘地是很重要的。”BIS還認為,新興市場經常受到外國資本衝擊,可能對出口和資產價格產生影響,並引發通脹。如果這些因素突然發生變化,市場就容易受到衝擊。外匯干預和宏觀審慎政策是新興市場央行應對熱錢流入本國經濟的有效工具。

安邦諮詢(ANBOUND)研究人員認為,從目前情況來看,全球央行放水正在成為一種常態。以這種方式應對經濟放緩可能會起到短期的刺激作用,但從長期來看,其蘊藏的風險卻在不斷集聚。就像陳功在《顛覆世界的城市化》一書中提到的,長期來看,“城市化-資本過剩-經濟與金融危機”構成了危機三角,而目前的“央行放水-資本過剩-經濟與金融危機”也構成了一種危機三角。具體來看,全球央行的放水只是暫時掩蓋了經濟風險,但央行放水會直接導致全球資本過剩,進而催生的各種資產泡沫,一旦泡沫破滅就會加劇世界經濟的波動。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而言,這種波動會導致真正的經濟危機。

"
「金融分析」全球央行放水應對危機,可能成為常態


全球正在開啟新的寬鬆週期。

路透的一項調查顯示,近三分之二的分析師預計,美國與其貿易伙伴的貿易緊張情勢今年將加劇,逾80%的受訪者稱這是全球寬鬆週期的開始。而實際情況則印證了這種預期,目前,多數主要新興經濟體的央行都在轉向鴿派,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降息大軍。

印度、韓國、印尼、南非、土耳其、俄羅斯、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已宣佈降息。其中,印度樣央行今年已經降息三次,下個月或將再次降息。此外,今年以來,新興市場中已經降息的還包括埃及、吉爾吉斯斯坦、格魯吉亞、牙買加、阿塞拜疆、尼利利亞、烏克蘭、巴拉圭等國的央行。而澳大利亞、新西蘭、瑞士等發達國家央行也紛紛降息。雖然美、歐、日央行還未宣佈降息,但他們的降息腳步也越來越近了。外界預期美聯儲在7月份的議息會議上可能宣佈降息25個基點;歐洲央行雖然沒有宣佈降息但隨時可能推出寬鬆政策;日本央行下一步政策行動為進一步寬鬆的可能性已經上升。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全球央行放水與2008年不同,當時美國經濟出現危機導致全球其他經濟體也在不同程度上陷入危機。為了走出危機,各國央行採取一致的放水政策。而現在到來的寬鬆週期並沒有出現明顯的經濟或金融危機,甚至也沒有出現明顯的衰退,最多隻是經濟增長放緩。在這種情況下,各國央行就又迫不及待地開始了寬鬆操作。一方面有可能是央行迫於政治壓力而採取的被動放水,另一方面,表明在應對經濟放緩方面,各國仍拿不出更好的政策,只能靠著簡單的放水來解決。此外,目前的各國央行放水具有一定的競爭特徵,各國央行都希望通過放水維持本國資本市場的穩定與繁榮,因此在放水的決定上不甘落後。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只要經濟或金融市場出現波動,各國央行就會選擇放水來應對,使這種操作成為一種常態,但放水對實體經濟的刺激作用正在不斷弱化。

路透對500多位分析師的調查結果顯示,儘管預計主要央行將進一步降息或放鬆政策,全球經濟增長停滯不前的狀況仍有加劇的風險。受訪分析師對中美貿易戰依然感到擔憂。主要國家主權債收益率下降,因為近期的經濟數據大多加劇了這種增長擔憂。大部分工業化經濟體和主要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似乎都在放緩。

但與此同時,貨幣政策寬鬆的憧憬推動股市上漲,儘管有明確跡象顯示貿易衝突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削弱了投資和經濟活動。摩根士丹利全球經濟部門主管CHETAN AHYA指出,“由於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尚未消除,其對全球增長前景的影響變得越來越明顯。我們預計全球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慢,今後出現的任何事態持續升級都會提升衰退風險。”他補充稱,“雖然我們相信寬鬆週期將全面迴歸,但高度不確定性的拖累應會繼續壓制宏觀經濟前景。”

「金融分析」全球央行放水應對危機,可能成為常態


隨著全球央行放水越來越多,其副作用可能會越來越大。

IIF、BIS等機構已開始紛紛警示全球重回貨幣寬鬆政策風險。IIF近期的報告指出,全球利率下降推動了2019年第一季度新的借貸熱潮,新興市場債務從一年前的68.9萬億美元飆升至歷史新高69.1萬億美元,全球債務總額也增長了3萬億美元至246.5萬億美元,僅比歷史最高位少2萬億美元。IIF全球資本市場副主管提夫提克(Emre Tiftik)警示稱,越來越依賴短期債務會令許多新興市場在全球風險偏好突然轉變面臨風險。“2018年債務累積放緩曇花一現,在金融條件大幅放鬆之下,借款人在2019年第一季度以過去一年多來最快的速度舉債。”他表示,“展望未來,全面的全球央行寬鬆政策可能會促使全球債務進一步累積,破壞此前的去槓桿努力,並重新引發那些影響全球經濟增長的長期逆風因素。”

無獨有偶,BIS近日也警告稱,目前進一步降息幾乎沒有經濟價值,“短期刺激”可能弊大於利。BIS稱,僅靠零利率和量化寬鬆政策無法實現真正的增長,資產繁榮帶來的權衡越來越難以證明其合理性。類似於2008年的泡沫式槓桿有可能在下一輪經濟低迷時引發大規模拋售。“央行對任何寬鬆政策都需要作出謹慎考慮。”

BIS總經理卡斯滕斯(Agustín Carstens)稱,“為更嚴重的經濟衰退的到來保留一些迴旋餘地是很重要的。”BIS還認為,新興市場經常受到外國資本衝擊,可能對出口和資產價格產生影響,並引發通脹。如果這些因素突然發生變化,市場就容易受到衝擊。外匯干預和宏觀審慎政策是新興市場央行應對熱錢流入本國經濟的有效工具。

安邦諮詢(ANBOUND)研究人員認為,從目前情況來看,全球央行放水正在成為一種常態。以這種方式應對經濟放緩可能會起到短期的刺激作用,但從長期來看,其蘊藏的風險卻在不斷集聚。就像陳功在《顛覆世界的城市化》一書中提到的,長期來看,“城市化-資本過剩-經濟與金融危機”構成了危機三角,而目前的“央行放水-資本過剩-經濟與金融危機”也構成了一種危機三角。具體來看,全球央行的放水只是暫時掩蓋了經濟風險,但央行放水會直接導致全球資本過剩,進而催生的各種資產泡沫,一旦泡沫破滅就會加劇世界經濟的波動。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而言,這種波動會導致真正的經濟危機。

「金融分析」全球央行放水應對危機,可能成為常態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全球央行開啟了新一輪的寬鬆週期,與2008年不同的是,現在的全球央行放水是一種預防操作,而且在各國之間表現出一種競爭特徵,這使得全球央行放水正成為一種常態。雖然寬鬆政策短期內可以刺激經濟增長,但長期來看是在集聚更大的風險,當這種風險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央行的放水政策也會失效,到那時全球將迎來真正的危機。


本欄旨在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陸泓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