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高企總量居全省地級市首位 用“政策組合拳”讓牛鼻子更牛

創業 大學 風投 電子商務 金羊網 2017-06-14
東莞高企總量居全省地級市首位 用“政策組合拳”讓牛鼻子更牛

東莞科技局副局長盧鋼

文/金羊網記者 文聰

圖/金羊網記者 王俊偉

過去短短一年時間裡,東莞的高新技術企業從986家飆升至2028家,不但數量上實現倍增,同時高企總量也穩居全省地級市首位。接下來東莞的高企要如何在數量和質量上進行雙提升?又要怎樣對高企的科技成果進行“鬆綁”呢?帶著諸多問題,羊城晚報記者近日專訪了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盧鋼。

談創業

培養大學生群體創業激情

本月初,東莞啟動了“第三屆贏在東莞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的報名工作,並將其納入市第三屆東莞大學生創新科技節活動,獲獎學生不但能獲得資金資助,還可享受大賽支持單位提供的導師指導、券商輔導、法律、技術等全方位支持服務。其中,賽事設立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6名,分別獎勵10萬元、5萬元和3萬元。從往屆大賽來看,大學生的參賽項目涉及電子商務、新型材料、新型服務業以及高新技術研發等多個領域。

東莞為何每年都會針對大學生群體來舉辦創新創業大賽呢?盧鋼解釋說,此項大賽不僅僅面向目前在莞就讀的大學生,人在他鄉的莞籍大學生同樣也可以參賽。之所以會如此大手筆,是因為現在每所大學都在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而大學生的創業和畢業後出來工作了再創業是有所不同的,創新創業大賽主要是培養大學生們的創業激情,學生們有了技術和項目可以先去創業試一試,這是賽事主辦方的主要目的。即使項目沒有成功,如果有需要,等他們畢業後科技部門也還會從資金、服務、孵化上再提供扶持。

談提升

瞄準深圳產業升級窗口期

“東莞通過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育苗造林’行動、科技企業孵化器‘築巢育鳳’計劃和大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行動,加快壯大高新技術企業。”據盧鋼介紹,僅去年一年時間,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從986家升至2028家,高企數量位居全省地級市首位。今年全市在網上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登記的已有1500多家,預計今年總數將超過2500家,可以順利完成今年省下達的目標任務。

從製造到智造,東莞一次又一次用數據和事實,刷新著外界對東莞創新能力和產業優勢的認知。盧鋼表示,高新科技企業現已成為東莞創新驅動發展的“牛鼻子”,接下來要重點推動高企的數量和質量“雙提升”。“主要採取六個措施,第一是營造政策氛圍,通過省市聯動的‘政策組合拳’來扶持高企的發展;第二是加大科技招商,抓住深圳產業升級這幾年的窗口期,把深圳的高企引導到東莞來,而這也是東莞目前發展高企的一個比較重要的渠道;第三加快內生培育,充分發揮孵化器和新型研發機構的作用,在莞孵化一批高新項目和企業,通過我們自身的培育發展,也會有一批高企成長起來;第四是加強宣傳發動,目前全市的市場主體有80多萬,企業主體有33萬多戶,規上企業也有5000多家,但高企只有2028家,這個潛力還是很大的,只要宣傳發動到位,還是會有很多企業去申報高企的;第五是加強輔導和培訓,通過不斷培育、培訓,提高高企申報的通過率;第六是加強規範管理,不斷落實相關政策,推動高企發展。”

談轉化

打造“科技眾包”新模式

在東莞理工學院的一名教授看來,只有轉化成生產力,這樣的科技成果才有價值,但成果轉化還存在不少難題。其中一是課題的針對性不夠,沒有多少成果能真正走出實驗室,與企業生產進行無縫連接;二是缺乏科技成果轉化資金,也很難找到專門的機構或平臺幫助科研人員實現成果轉化

“科技成果轉化轉移,這是科技工作的一個核心,我們現在正在起草一個雙轉化的行動計劃。”盧鋼說,雖然目前科技成果轉化轉移的渠道也很多,但還是比較分散,東莞將搭建載體,打通雙轉化的渠道,讓科技成果跟孵化器、資金企業對接。“一是準備在今年打造‘科技眾包’的新模式,之前很多科技公司說我有技術,我要推出去,但這種傳統模式其實是很難拿到轉化資金的。現在我們通過反向需求,先讓企業在我們的眾包網上,面向全球的企業、大學生髮布需求,然後再進行有目的性的雙向科技成果轉化;另外一種就是基金模式,通過天使投資、種子基金等,把科技成果快速轉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