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明天更美好——吉州打好教育扶貧“組合拳”紀實

慈善 職業教育 基金 大學 井岡山報融媒體 2017-04-29

曾昭寶、孫志剛

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擺脫貧困。發展教育是消除貧困的關鍵。

近年來,吉州區在脫貧攻堅“三大戰役”中,緊緊圍繞“扶貧先扶智、扶智先強教”這一核心,通過完善資助體系、夯實義務教育、發展職業教育“三管齊下”,打出教育扶貧“組合拳”,兌現“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而失學”的莊嚴承諾。今年2月份,吉州區在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中,摘得全省第一的桂冠。在教育的普惠陽光下,不少貧困學子通過教育改變命運,擁抱美好的明天。

完善資助體系,點亮貧困學子就學夢

吉安三中劉某的父親因病去世,母親離家出走,由爺爺奶奶撫養,家境貧寒。神崗山學校王某自小父母雙亡,靠年邁的奶奶撫養,住在一棟搖搖欲墜的危房裡。由於他們是非寄宿制城區學校學生,不能享受國家捐資助學政策。

為點亮貧困學子的就學夢,吉州區主動對接社會慈善組織,積極聯繫愛心企業及個人,拓寬資助渠道。該區與廣東珠江銀行太陽基金會簽訂“資助三年行”協議,引入廣東獅子會天亮服務隊,對類似的500名學生進行一對一幫扶,每年資助2000元至3200元,連續資助3年,切實解決他們的就學難題。該區還多方聯繫,取得吾仁基金、華夏基金等公益慈善組織的大力支持,累計收到捐助款物1500多萬元,幫助1000多名貧困學子安心就讀。

為確保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吉州區形成對貧困學生國家補助、企業捐助、政府扶助的立體教育資助體系。

該區全面落實“兩免一補”政策,近3年,累計為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髮放生活困難補助費765萬元,確保貧困學子有學上,不輟學。同時,全面開展貧困家庭信息入戶核查,完善從學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貧困生資料庫,建立貧困生檔案庫,進一步健全教育精準扶貧制度。該區貧困學生檔案庫現有1770人,其中建檔立卡戶子女272人。貧困學生檔案庫實行動態管理,按學期更新,形成長效機制。

此外,該區號召全區幹部、職工踴躍捐款,累計籌集100萬元,成立貧困學生資助基金。他們對建檔立卡戶子女就讀高中的,免除學費並每年資助2000元,考入大學的,一次性獎勵5000元。為解決高考困難家庭子女學費問題,該區每年下撥圓夢助學基金10萬元,確保學生順利進入高等學府深造。該區還籌措100萬元,成立貧困教師救助基金。對因病、因殘導致家庭貧困的教職工,每人資助10000元救助金。

夯實義務教育,實現城鄉教育均等化

義務教育在脫貧攻堅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根本性的作用。

為確保每個孩子能在家門口享受到公平優質的教育,吉州區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社會公平,縮小城鄉差別。該區加大教育投入,近3年先後投入10.1億元,優先發展農村教育,實現辦學條件均衡配置、師資力量均衡配置、教育機會均衡平等、城鄉學校均衡發展、教育事業均衡發展“五個均衡”的目標。

該區劃撥土地950餘畝,對8所農村學校和部分薄弱城區小學進行新建和改擴建,新增學位1.6萬餘個。在教育資源配置上,吉州區儘量向農村、薄弱學校傾斜。該區以深入實施“兩堂”、“兩化”、“兩場”、“兩支隊伍”建設為突破口,加快改造農村中小學薄弱學校。用2年時間,全面消除了農村學校大通鋪、冷水浴、旱廁、露天食堂等,在全省率先高標準完成農村學校標準化建設。

吉州區積極探索校際合作辦學新模式,實行城區優秀教師到農村支教,農村學校教師到城區跟班學習,優化、均衡配置優質教育資源。他們還通過搭建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強弱校“一對一”拉手幫扶、組建義務教育學校辦學聯盟等方式,全面推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機制,實現優質教育資源效用最大化。

以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進程為抓手,吉州區大力實施“三通兩平臺”全覆蓋(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公共管理服務平臺、公共資源服務平臺)工程建設工作。同時,整合資源,大力推行在線課堂、在線教研,實現全區優質教育資源、優質課堂共享。

目前,吉州區所有學校全部實現班班通設備全覆蓋、寬帶網絡校校通,校園配套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發展職業教育,斬斷貧困“代際傳遞鏈”

“通過在市中等專業學校的學習,我有了一技之長。如今,我在企業從事技術維修,月工資4000元左右。”近日,吉州區曲瀨鎮匡同學開心地說。

匡同學從小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父親在家務農且身體不好,家境貧困。初中畢業後,市中等專業學校向她伸出了橄欖枝。入校後,她獲得國家助學金,又得到鼓勵農村學生就讀中職學校的“雨露計劃”專項資助,使她就讀沒有後顧之憂。在校期間,她勤奮好學,多次被評為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學生標兵。去年11月,在學校的推薦下,她憑著學到的專業技能,在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家電子公司就業,也使家裡徹底脫貧。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職業教育是斬斷貧困“代際傳遞”最有效的路徑。近年來,吉州區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充分發揮中等職業教育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

該區根據經濟發展需要,圍繞電子信息、機械製造、生物醫藥三大產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市中等專業學校在做強機械加工專業的同時,大力發展信息技術和三產服務等專業。依託該校全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的優勢,吉州區成立勞動力轉移培訓中心,免費為初、高中畢業的貧困學生開展短期上崗培訓,為他們順利就業創造條件。

該區引入職業教育集團,打造樟山新區職業教育園區,並組織有意願的“建檔立卡戶”子女,到該職業教育園接受3年全免費教育。學習期間,提供勤工儉學機會,並優先推薦到企業就業,確保貧困學子學習有門、就業有路、生活無憂。該區還對參加職業教育培訓的“兩後生”(初中和高中畢業後未再升學的學生),每人每學年補助2000元。參加職業教育培訓並取得證書的精準扶貧戶,每人補貼1000元,幫助貧困戶早日脫貧。

扶貧先扶智,早日奔小康。據統計,近3年來,吉州區通過職業教育,累計讓近4000名貧困子女學到一技之長,順利實現就業,過上幸福的生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