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業上海政策」就業政策頻出打起“組合拳” 為全市青年送上“就業大禮包”

上海大學 創業 大學 人力資源 周家橋街道服務中心 2017-05-18

上海大學研究生二年級的董焰章同學一臉誠懇地將簡歷遞給人事後,自信地介紹起他與見習崗位——軟件開發工程師的匹配經歷。通過初面的小董沒想到,以往只能“網申”、“海投”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如今“走入”校園,向在滬讀書的青年大學生開放見習崗位。專人帶教、帶薪見習、表現優秀可留用都吸引著進入畢業學年,享受“青年就業新政”的學生群體。

“青年就業新政”是上海2017年5月4日起正式實行的青年就業“組合”政策。政策“組合拳”支持應屆畢業學年學生參與見習、鼓勵更多求職“有惑”的年輕人進入職業訓練營,促進上海青年人群“想就業”、“能就業”、“有渠道”、“就好業”。

「樂業上海政策」就業政策頻出打起“組合拳” 為全市青年送上“就業大禮包”

探索青年就業政策“更新升級”

青年人群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這不僅是年輕人與家長的真切訴求,也是政府相關部門的工作探求。

今年5月,上海市政府辦公廳轉發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委、市財政局和團市委共同制定的《關於新形勢下進一步促進本市青年就業創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針對上海青年人群就業,列了3年的目標——到2020年,本市青年就業結構性矛盾得到有效緩解,青年勞動者就業創業環境明顯改善,青年就業質量進一步提高。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體系進一步健全,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保持在96%以上。青年就業觀念進一步轉變。青年勞動者技能素質進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中的青年佔比達到40%以上。

自2012年,上海市人社部門針對本市部分青年就業人群動手能力弱、求職難度大、就業渠道窄等問題,完善了職業見習、“啟航”計劃、就業援助等政策措施。過去五年,上海市登記失業人員中的青年佔比減少了38.6%,長期登記失業青年人數減少了39.9%。但青年人群的就業需求與擇業觀念產生了變化。上海暫不就業的青年人數從9.5萬增長到13萬人。在部分青年人追求慢就業、緩就業的背景下,有關部門“攜手”探索起青年就業政策的“更新升級”。

4個方面、11項舉措 面對青年所需、市場所盼,人社部門“盡所能”

《意見》從培養就業創業觀念、提升就業創業能力、拓寬就業創業渠道、拓展職業發展空間四個方面入手,積極打造政策服務支持鏈,面向在校學生、失業青年、在職青年,分類施策,從11項舉措精準發力。

在培養青年就業創業觀念方面,各部門將深化學校教育教學體制改革,將加強針對性的職業指導服務。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聘任企業、行業高層次人才鼓勵至學校擔任研究生兼職導師,推進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

在提升青年就業創業能力方面,有關部門將推進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工作、推廣設立青年(大學生)職業訓練營、加強職業培訓和創業培訓。見習服務將延伸到上海市高等學校及中等職業學校畢業年度的學生。一批大型成熟企業、科技型成長企業將“開發”為高質量見習基地。

在拓寬青年就業創業渠道方面,加大青年創新創業支持力度、拓展青年就業新領域新形態、打造精準高效的公共服務模式、加強青年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將是上海就業的後續工作方向。此外,今後上海將加大青年創業項目孵化力度、支持青年勞動者通過新興業態實現多元化就業、並完善深化“樂業上海”等“互聯網+就業創業服務”建設的平臺。

在拓展青年職業發展空間方面,今後相關部門將加強高層次青年人才培養。推行終身職業培訓制度,運用市場機制,引導各類中介機構、培訓機構、創業服務組織在職業介紹、職業培訓、職業指導,調動全社會力量營造良好的青年職業發展環境。

職場人期待踏入職場前“扶一把”,利用資源找到工作機會,提升崗位技能,適應工作環境。用人單位則訴求尋找“用得了、留得住”的靠譜員工。面對青年所需、市場所盼,部門則“盡所能”。

針對在校學生,相關部門將重點通過深化教學改革、推進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培養就業創業觀念,幫助在校學生做好就業創業準備。針對失業青年,重點通過青年見習、職業訓練營等措施,提升綜合能力素質,幫扶青年實現就業。針對已經就業的青年,重點通過推廣新型學徒制試點,推行終身職業培訓制度,加強高層次青年人才的培養,調動全社會的力量為青年服務,形成政府帶動引導、社會參與支持、市場配置資源的工作格局。

在實體建設方面,上海將在就業領域傾力打造“一營一站一師一基地”,即一批職業訓練營、一批高校創業指導站、一支就業創業導師隊伍、一系列高質量的見習和孵化等基地。在就業機制建設方面,一個覆蓋青年群體的綜合信息庫、一個立體式的青年就業服務網絡、一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品牌、一系列青年勞動者技能提升平臺的“一庫一網一品一平臺”則用來給上海青年就業“提質增效”。

兩項配套政策提高職場軟、硬實力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練。對還未適應職場生活的青年人來說更是如此。今年,市人社部門為在滬青年就業群體拓寬了“見”與“練”的平臺——青年就業見習與青年(大學生)職業訓練營。

2017年5月4日,在《意見》正式執行的同時,市人社局等部門同步發出了2項配套文件——《關於進一步做好本市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工作的通知》與《關於設立青年(大學生)職業訓練營有關事項的通知》。兩項通知為符合條件的16週歲至35週歲青年提供了到崗鍛鍊職場軟、硬實力的機會。

職業訓練營 “提前一步”實戰演練

青年(大學生)職業訓練營是為青年(大學生)搭建的一個融合課堂教育、求職輔導、崗位模擬、職場體驗和專項就業服務等各類功能為一體,致力於提升青年(大學生)職業技能硬實力和求職技巧軟實力的綜合性公共就業服務平臺。

實際上,職業訓練營對熟悉公共就業服務的市民來說並不陌生。近年來,社區內長期失業、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的本市青年群體通過各區的職業訓練項目提升了自身的就業能力,訓練後找工作的成功率和穩定性都在逐年提高。而今年探索設立的職業訓練營正是在總結推廣各區職業訓練項目、借鑑國際經驗的基礎上,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能級的創新探索,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將在高等學校、企業、產業園區、行業協會設立職業訓練營,成為助推更多青年和大學生能就業、就好業的一項實踐性舉措。

“這幾年,本市一直為青年大學生提供培養實踐和動手能力的機會。不過青年(大學生)職業訓練營與以往的項目有所不同。”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促進處處長李鷹介紹說,青年(大學生)職業訓練營為學員搭建了課堂教育、實地模擬、崗位實踐的綜合性、立體性的服務平臺。培養的內容從求職禮儀到團隊協作,整合了多方面的崗位能力培養。綜合性的職業訓練營更像是可供點菜式的就業服務。青年(大學生)職業訓練營根據在校學生、失業青年和在職青年的不同特點和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設計訓練內容。

青年(大學生)職業訓練營的訓練課程分為普訓、專訓、特訓三類課程。

普訓課程是為提高通用就業能力制定的訓練課程,主要通過開展職業觀念、職業準備、職業選擇、職業經驗、職業適應、職業發展、職業素養等方面的訓練,有針對性地幫助參訓學員轉變就業觀念、準確求職定位、掌握求職技巧,提升求職軟實力。“參與到訓練營的學生不是單純‘灌入’式聽講座。”上海大學招生與畢業生就業工作辦公室生涯發展教育主管周自豪老師在課上給記者舉例說,上海大學開設的普訓課程是團體模擬面試,課程中以 “設計一個買東西會心疼的錢包”為主題開展小組限時討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及展示能力。

專訓課程是為適應市場特定需求制定的訓練課程,主要通過開展與本市行業、產業發展相適應,與企業人力資源戰略發展相適應,以及具有專業技術性的專業能力訓練或專項能力訓練,有針對性地幫助參訓學員提高專業領域的相關技能,有效掌握行業領先技術,提升職場硬實力。

特訓課程是針對自身特長培養制定的訓練課程,主要通過開展融合通用就業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的綜合性訓練。在情景模擬、實戰體驗的過程中全面幫助參訓學員瞭解市場、熟悉崗位、認識自我,強化團隊協作,掌握求職技能、增強實操經驗,提升職場綜合競爭能力。楊浦區就業促進中心近幾年來引入了商務模擬公司課程,青年大學生進入模擬公司“工作”,可體驗財務部、人事部、行政部、市場部、銷售部、信息部等6大部門的崗位,並與巴伐利亞公司在全球的7500家模擬公司同步開展商貿往來,進入真實職場環境模擬鍛鍊。參與的青年團隊在工作中要動用專業技能、職場軟技巧,維持公司運營。

據悉,青年(大學生)職業訓練營採取項目化方式運營,一個職業訓練營可設置若干職業訓練項目,每個職業訓練項目可開設若干職業訓練班次。小班化組班,每一班次一般不超過30人,以保證訓練質量。職業訓練營根據提升學員綜合就業能力、專業技能以及應聘求職特定能力等不同訓練目標,合理安排訓練週期,一般不超過6個月。青年大學生在參與訓練的過程中,可獲得就業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的全面打造,有效縮短日後的職場適應期。

此外,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對於設營單位在職業訓練項目運營過程中投入的設施設備添置、訓練項目開發、師資隊伍建設、日常運營管理費用可予以相應資助。

據市人社局就業促進中心副主任程徵東介紹,青年(大學生)可能會在校區、社區、園區“入營”,職業訓練營將服務到本市各類青年和大學生群體。

就業見習 更多應屆生可進入

優秀企業“練手”

“從前畢業生的就業像‘先結婚,後戀愛’。青年職場人進入崗位後再與崗位相知、相識、相守。現在就業見習的機會則讓青年人在工作前‘先戀愛,後結婚’,瞭解、熟悉後再定‘人生大事’。”在本市就業政策發佈時,市人社局就業促進中心程徵東副主任向記者闡述了青年就業見習的作用。

青年就業新政發佈後,就業見習同樣“跨前”一步,擴面至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學年學生群體。更多上海市的畢業學年學生可實際進入優秀企業的見習崗位“練手”。

據介紹,就業見習期限一般為1-6個月。35歲以下,在本市就讀的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學年學生、離校未就業應屆畢業生以及本市戶籍未就業青年均可參加。見習學員生活費補貼主要用於補貼見習學員見習期間的基本生活費用。每名學員每月補貼標準為當年城鎮職工月最低工資標準的80%。見習學員得到統一辦理的綜合商業保險。對於直接提供見習崗位、當年見習留用率超過50%的就業見習基地,按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人數給予每人5000元的一次性帶教費補貼。

就業見習、職業訓練營的政策不僅對青年利好,對公司人事來說,也是“雙贏”的舉措。盟廣信息技術的人事主管王女士介紹說,2012年開始,公司每年會招募7-10位見習生。以往公司只招收畢業後還未就業的學生,提供在崗位上了解工作的機會,“今年公司拓寬了申請範圍後,我們當然期望能在平時招聘到在校學生。對企業而言也是節省用人成本,培養儲備人才的方法。”

閔行區添寶百貨的人事劉經理則觀察到,從見習基地培養出的青年求職者基本上可以快速適應崗位。其中7成可直接留用。“對我們用人單位而言,職業訓練‘前置’能節省不少培訓成本。”

在公共就業服務中,就業見習是一項“鏈式服務”。對於正在參加就業見習活動的青年,市人社部門將主動跟蹤其工作學習情況,瞭解見習成效。對於就業見習後被就業見習基地留用的學員,人社部門將督促就業見習基地按規定辦理相關用工手續、繳納社會保險。對於就業見習後未就業的學員,有關負責部門將加強針對性的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此外,相關學校也將為學生參加見習活動提供相應的證明材料,並做好跟蹤服務和指導。對於參加見習期滿、符合規定的學生,或將獲得學校給予的學分。

4月27日,上海市首個高校職業訓練營在上海大學正式建立。這如同一聲“發令槍”,不少上海高校陸續與區、市就業促進中心取得聯繫,申請將青年訓練營在校園內“落地”。

記者從通知文件中獲悉,畢業學年學生參加見習計劃意願較強的高等學校及中等職業學校,可向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市教育管理部門提出參加見習計劃的申請。參加見習計劃的學校應將畢業學年學生的見習工作納入到學校教學的整體規劃中,並將見習作為學生積累工作經驗、提升就業創業能力的重要渠道。羅馬並非一日建成,青年新就業服務端口的落地,還需要綜合評估高校的授課規劃後進行“定製化”安排。

程徵東副主任介紹說,上海每年約有17萬高校畢業生。政策制定方希望有更多青年瞭解這一習得技能的途徑,實現更高質量、穩定地就業。

“5月4日起正式實施的青年見習與青年(大學生)職業訓練營兩個項目相當於給全市的青年送上了一份‘就業大禮包’。”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促進處處長李鷹向記者詳細介紹了“禮包”中的實際“就業福利”。

補貼8成最低工資標準滿足基本生活要求。上海青年見習的規定中明確,每名學員每月補貼標準為當年城鎮職工月最低工資標準的80%。目前,上海市最低工資標準為2300元一月。按此標準算下來,青年見習補貼1840元。上海各區可根據實際情況酌情配套補貼。記者在閔行區一家見習基地瞭解到,通過區級補貼配套,閔行區的部分見習基地目前可以給見習學員3190元的補貼費用。

在校學生、未就業學生、在職青年均共享新政策的福利。據悉,青年見習新政策和青年(大學生)職業訓練營政策發佈後,覆蓋的人群範圍拓寬了。目前,年齡在16-35歲,具有本市戶籍的未就業青年,以及參加本市就業創業見習計劃的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所屬畢業學年學生,和本市應屆離校未就業高等學校及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可到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申請參加就業見習或參與職業訓練營。

P.S.更多信息敬請掃碼關注【就業創業服務指導站】訂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