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醫院叢玉隆教授:腫瘤標誌物升高,並不完全標誌有腫瘤

癌症 腫瘤 前列腺 301醫院 中國醫學論壇報 中國醫學論壇報 2017-08-26

在公眾普遍懷有“滴血測癌”美好願望的當下,許多體檢中心和醫療機構都將腫瘤標誌物列入常規檢測目錄。然而,腫瘤標誌物對於腫瘤篩查的作用其實十分有限,其主要的臨床意義也不在於此。醫務人員應對腫瘤標誌物有正確認識,瞭解其影響因素,正確判讀其測值,並充分做好對患者或受檢者的科普教育。

案例簡介

某老年男性在一次常規體檢中發現腫瘤標誌物糖類抗原(CA)724高達1040 U/ml,而正常值僅為0.1~10 U/ml,這一結果令老人及其全家都非常擔心。於是老人又接受了全身檢查,但並未發現腫瘤。3個月後老人複查,CA724仍然保持在1000 U/ml以上,且全身檢查仍未發現腫瘤。後對老人的妻子進行檢測,發現其CA724也在超過1000 U/ml。經排查,發現是他們共同食用的某種保健品導致CA724異常。

301醫院叢玉隆教授:腫瘤標誌物升高,並不完全標誌有腫瘤

腫瘤標誌物的含義及分類

腫瘤標誌物是反映腫瘤存在的一類化學類物質。有的腫瘤標誌物不存在於正常成人組織而僅見於胚胎組織,有的在腫瘤組織中的含量大大超過正常組織,其存在或量變可提示腫瘤的性質,藉以瞭解腫瘤的發生、細胞分化和細胞功能,以幫助腫瘤的診斷、分類、預後判斷和治療指導。

腫瘤標誌物主要包括以下幾類:① 癌胚蛋白,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② 腫瘤相關抗原,如CA19-9、CA125;③ 酶,如乳酸脫氫酶(LDH)、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④ 特殊血漿蛋白,如β2-巨球蛋白、本週蛋白;⑤ 激素,如降鈣素、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此外,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產物也逐漸被廣泛用作腫瘤標誌物。

腫瘤標誌物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理論上,腫瘤標誌物可以發現亞臨床期的腫瘤,但腫瘤在未突破基膜、侵犯黏膜之前(原位癌),其抗原尚未進入血液循環,即便有少量逸入血中,現有方法的檢測敏感性也無法將其檢測出來。另一方面,真正腫瘤特異的標誌物極少,因此即使是腫瘤標誌物檢測為陽性,也無法斷定是腫瘤所致。例如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雖然具有較高的器官特異性,但仍不具有腫瘤特異性,許多良性前列腺疾病也可導致PSA升高。

因此,現有標誌物在敏感性和特異性方面都無法充分滿足腫瘤早期診斷要求。儘管相關指南和共識 已指出了腫瘤標誌物用於腫瘤早期篩查和診斷的侷限性,但仍有一些醫生,特別是非腫瘤科醫生,對此尚未形成清晰正確的認識,對於處於臨界值附近的檢測結果也往往不知如何判讀。

隨著公眾對健康越來越關注,人們希望通過體檢等手段提前預測某些疾病。對腫瘤標誌物理解不正確,會導致受檢者對檢測結果產生恐慌情緒,也會出現“滴血測癌”這樣誤導公眾的報道。而目前,關於腫瘤標誌物的臨床意義,醫務人員面向公眾的科普工作還遠遠不夠。

腫瘤標誌物的臨床價值何在?

301醫院叢玉隆教授:腫瘤標誌物升高,並不完全標誌有腫瘤

國內外指南已明確的腫瘤標誌物臨床價值包括以下3方面。

1.輔助診斷 “輔助”即不具有決定性作用。由於前述提到的檢測手段靈敏性、腫瘤發展的生物學特性等原因,腫瘤標誌物檢測結果存在假陽性和假陰性的問題,即便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可用於腫瘤早期篩查的AFP、CEA、CA125、PSA這四個標誌物,其對早期腫瘤的檢出率也不到30%。

2.療效監測 一般情況下,惡性腫瘤治療後,患者腫瘤標誌物濃度變化與療效之間有一定相關性。如果腫瘤標誌物濃度下降到參考區間,提示腫瘤治療有效;如果濃度下降但仍保持在參考區間以上,提示有腫瘤殘留和(或)腫瘤轉移。

3.預後隨訪 對於已接受腫瘤切除術及其他治療的患者,出院後定期監測腫瘤標誌物水平,可以瞭解腫瘤是否復發。如果腫瘤標誌物濃度下降到參考區間一段時間後又重新升高,提示腫瘤復發或轉移。

其中,學術界普遍認為,腫瘤標誌物的主要臨床意義在於療效監測和預後隨訪。因此,不提倡對無症狀人群進行腫瘤標誌物篩查。但對特定腫瘤的高危人群或高發地區,選擇有針對性的標誌物進行篩查和動態觀察,是可行也是有效的。如對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定期檢測AFP篩查肝癌,在鼻咽癌高發區可通過EB病毒衣殼抗原(VCA)/IgA檢測篩查鼻咽癌。

此外,在臨床應用過程中,由於腫瘤標誌物在惡性腫瘤發生的不同階段,其檢測敏感性有所不同,因此要結合影像學檢查綜合分析。

腫瘤標誌物檢測結果如何判讀?

灰區判讀 通常有腫瘤伴隨的患者,其相關腫瘤標誌物水平都遠高於臨界值。如果測值在臨界值附近(即“灰區”),患者又沒有相關症狀,則患腫瘤的可能性較小,但建議定期觀察。此外,灰區測值也可能是由檢測誤差所致。

影響因素 一些良性疾病,包括炎症、良性腫瘤(肺結核、肝硬化、結直腸多發息肉、胰腺炎、腎衰等)會導致腫瘤標誌物異常。布洛芬、類固醇、奧美拉唑等藥物以及某些保健品和中藥也會導致部分人群腫瘤標誌物異常。例如消化道腫瘤標誌物CA724是一種糖類抗原,如果患者服用了靈芝等含有多糖物質的保健品,其血清CA724濃度會大幅升高,停藥後即可降至正常。但是由於目前只有少數案例,尚無大數據證實是哪類保健品或中藥在“從中作梗”。

此外,女性月經期會導致CA125升高,外科肛診檢查可引起PSA一過性升高,近期注射過疫苗等生物製劑也會引起相關腫瘤標誌物出現假陽性。肝臟疾病,尤其肝功腎功能不全,會導致一些腫瘤標誌物升高。因此建議使用聯合檢測,尢其要配合影像學綜合判斷,合理解讀檢測結果。

規範檢測,充分告知

當前,人們普遍談癌色變,腫瘤標誌物作為一類特殊的檢驗項目,其結果直接關係到受檢者的生存狀態。正確的結果可以讓受檢者受益,而錯誤的結果容易讓人虛驚一場或延誤病情,嚴重的還可引發醫療糾紛甚至造成醫療事故。因此,臨床實驗室應採取有效措施,建立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後三個階段的質量保證體系,力求檢測結果的準確與穩定。

受現有腫瘤標誌物生物學特性限制,單獨檢測一種腫瘤標誌物診斷腫瘤,存在陽性率不高、特異性不強等問題。目前,臨床多采用標誌物聯合檢測,以提高檢測靈敏性及特異性。聯合檢測的指標必須經科學分析和篩選。常用的聯合檢測推薦方案見表[整理自《中國原發性肺癌診療規範(2015年版)》和《檢驗醫學高級教程》]。

301醫院叢玉隆教授:腫瘤標誌物升高,並不完全標誌有腫瘤

此外,醫務人員要積極向患者宣傳普及,讓公眾瞭解腫瘤標誌物的真正臨床意義。同時,應規範體檢項目,個人不建議常規將腫瘤標誌物作為推薦的體檢項目。

小結

目前,腫瘤標誌物項目繁多,但國際公認的可用於影像學診斷之前腫瘤早期篩查的項目只有AFP、CEA、CA125、PSA四項,其他腫瘤標誌物只能用於療效監測和預後隨訪。而基礎研究階段發現的新腫瘤標誌物,則需要經過大量臨床實踐,並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註冊後,才可用於臨床檢測。未通過註冊者,僅可用於臨床研究,但不可以用於出具診斷報告。

作者: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臨床檢驗科 叢玉隆教授

本文刊登於《中國醫學論壇報》,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