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增長實例:國內Product Hunt模仿者全軍覆沒'

"

Product Hunt定位為一個發掘有意思產品的平臺。他通過打造自己的社區,聚攏大量優質內容以及良好的社區氛圍,進而在用戶增長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

Product Hunt定位為一個發掘有意思產品的平臺。他通過打造自己的社區,聚攏大量優質內容以及良好的社區氛圍,進而在用戶增長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用戶增長實例:國內Product Hunt模仿者全軍覆沒

Product Hunt是我每天都要逛的網站,它火了之後,國內很快出現同類產品,包括36氪的Next、IT桔子的today、創業邦的DEMO8等。today在2018年3月份停更,Next也在2019年6月底下線。為何紛紛失敗了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都沒有打造成社區。那Product Hunt是如何打造社區的?

Product Hunt是什麼?

ProductHunt是一個發掘有意思產品的平臺。Product Hunt的產品模式其實非常簡單,登錄註冊後就可以提交你喜歡產品的鏈接,無論是網站、還是應用、還是智能硬件,然後為它加上一句介紹語,通過審核後,它會被放到Product Hunt的首頁。如果有用戶喜歡這個產品,可以頂一下,它的排名就會根據被頂次數的多少上升,每天都會有個新的產品榜單。核心用戶可以對產品發表評論,還可以與產品的開發者直接展開討論。

Product Hunt現在已經成為了用戶發現新產品、創業者們獲得靈感、投資人們尋找新機會,以及創始人對自己的產品進行推廣的最好地方,這些綜合起來,其實就是一個社區。

"

Product Hunt定位為一個發掘有意思產品的平臺。他通過打造自己的社區,聚攏大量優質內容以及良好的社區氛圍,進而在用戶增長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用戶增長實例:國內Product Hunt模仿者全軍覆沒

Product Hunt是我每天都要逛的網站,它火了之後,國內很快出現同類產品,包括36氪的Next、IT桔子的today、創業邦的DEMO8等。today在2018年3月份停更,Next也在2019年6月底下線。為何紛紛失敗了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都沒有打造成社區。那Product Hunt是如何打造社區的?

Product Hunt是什麼?

ProductHunt是一個發掘有意思產品的平臺。Product Hunt的產品模式其實非常簡單,登錄註冊後就可以提交你喜歡產品的鏈接,無論是網站、還是應用、還是智能硬件,然後為它加上一句介紹語,通過審核後,它會被放到Product Hunt的首頁。如果有用戶喜歡這個產品,可以頂一下,它的排名就會根據被頂次數的多少上升,每天都會有個新的產品榜單。核心用戶可以對產品發表評論,還可以與產品的開發者直接展開討論。

Product Hunt現在已經成為了用戶發現新產品、創業者們獲得靈感、投資人們尋找新機會,以及創始人對自己的產品進行推廣的最好地方,這些綜合起來,其實就是一個社區。

用戶增長實例:國內Product Hunt模仿者全軍覆沒

ProductHunt的獨特價值

1. 發掘有趣的產品

國外互聯網裡最新最酷的產品一般都是首發ProductHunt平臺。它為用戶增添了一個發掘有意思的產品的渠道。現在這個時代有越來越多的產品被創造出來,好的產品“被發現”也成為一個很大的需求。

2. 為產品帶來流量

開發者或者初創公司都擔心一件事情,用心打造的產品無人問津。Product Hunt全球Alex排名在前四千以內,用戶流量巨大。移動互聯網爆發後,應用越來越多,差異化越來越小,能爭取到注意力越來越困難。

3. 獲取用戶反饋

對於創業者來說,你的新產品可能還在測試階段,或者說Beta版本,亦或是剛剛發佈,這個時候來ProductHunt給你的反饋會產生巨大的價值。這裡的活躍用戶都是創業者、投資人、產品經理、設計師、工程師,他們會給你帶來最快、最好、最有價值的反饋。

培養Product Hunt早期受眾群體

筆者不大認可為自家產品“尋找種子用戶群體”的說法,更偏好於“培養早期受眾群體”。因為,你如果講“尋找用戶”的話,種子用戶好像是已經存在的群體,並且還可以從別的地方搬過來似的。

培養受眾群體則是圍繞一個地方、圍繞一個人、圍繞一個平臺等等,一點點地積累用戶,然後再去受眾群體中傳遞自家產品的價值。

產品的早期用戶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而不是一個現成的群體。相比於從頭開始尋找種子用戶,培養用戶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傳遞產品的價值。Ryan Hoover(創始人) 在沒有設計任何頁面、沒有寫哪怕一行代碼之前,就已經為Product Hunt培養了受眾群體。

Ryan Hoover培養早期受眾群體的方法

1. 個人博客

Ryan擁有自己的個人博客https://ryanhoover.me,他從2011年到2016年一直在運營這個博客,持續發佈文章,很多人在他發佈的文章下評論,這裡收集了相當一部分用戶。

2. Twitter粉絲

Ryan在Twitter上一直都很活躍,也很高調,現在有近13萬粉絲。2013年Product Hunt公開上線前的8個月裡,Ryan把自己的Twitter粉絲從1219個增長到3868個,翻了三倍。

3. 個人關係網

這個是個人在線下的各種場合積累的真實關係了,他自己也強調搭建並利用好這些關係網真的很重要。他談到過Product Hunt早期用戶量突破400大關、800大關,都是充分利用了自己與媒體記者的友好關係,對方才發佈了Product Hunt相關的宣傳文章。

4. 個人業餘項目

Ryan做各種業餘項目,這些項目也會吸引很多用戶,比如之前的Startup Edition(已下線)這樣的網站。Startup Edition這個產品是個發佈一些創業圈大佬名言的地方,這就給了Ryan直接聯繫各種投資人、創業者、設計師、工程師的理由,發佈個人名言可以提升對方的知名度和影響力。Ryan通過這種方式建立了不錯的行業關係網。

5. 郵件聯繫人列表

這個就是Ryan個人的email list,他會在自己每篇博客文章底部提醒讀者加入他的email聯繫人列表,或者關注他的Twitter,加入聯繫人列表後Ryan就可以向讀者們郵件群發送最新文章信息。西方用戶都有經常查看Email郵件的習慣,Product Hunt早期就是Ryan發郵件給用戶,很多用戶通過郵件查看Product Hunt上最新最酷產品的信息。

小結

受眾群體 vs 私域流量“培養受眾群體”當前在國內接地氣的叫法應該是“培養私域流量”。筆者發現互聯網行業裡有兩撥互補的群體:第一種群體是擁有一定私域流量的人,他們寫文章、做社群、養私號、授課等,做得不錯,賺點小錢,但是苦於無法規模化。另一種群體是擁有熱情的大方向,想建立一個大平臺的人,但是苦於無法找到切入點,很顯然,這兩者其實是可以很好地結合的。

Product Hunt從0到1產品冷啟動

"

Product Hunt定位為一個發掘有意思產品的平臺。他通過打造自己的社區,聚攏大量優質內容以及良好的社區氛圍,進而在用戶增長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用戶增長實例:國內Product Hunt模仿者全軍覆沒

Product Hunt是我每天都要逛的網站,它火了之後,國內很快出現同類產品,包括36氪的Next、IT桔子的today、創業邦的DEMO8等。today在2018年3月份停更,Next也在2019年6月底下線。為何紛紛失敗了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都沒有打造成社區。那Product Hunt是如何打造社區的?

Product Hunt是什麼?

ProductHunt是一個發掘有意思產品的平臺。Product Hunt的產品模式其實非常簡單,登錄註冊後就可以提交你喜歡產品的鏈接,無論是網站、還是應用、還是智能硬件,然後為它加上一句介紹語,通過審核後,它會被放到Product Hunt的首頁。如果有用戶喜歡這個產品,可以頂一下,它的排名就會根據被頂次數的多少上升,每天都會有個新的產品榜單。核心用戶可以對產品發表評論,還可以與產品的開發者直接展開討論。

Product Hunt現在已經成為了用戶發現新產品、創業者們獲得靈感、投資人們尋找新機會,以及創始人對自己的產品進行推廣的最好地方,這些綜合起來,其實就是一個社區。

用戶增長實例:國內Product Hunt模仿者全軍覆沒

ProductHunt的獨特價值

1. 發掘有趣的產品

國外互聯網裡最新最酷的產品一般都是首發ProductHunt平臺。它為用戶增添了一個發掘有意思的產品的渠道。現在這個時代有越來越多的產品被創造出來,好的產品“被發現”也成為一個很大的需求。

2. 為產品帶來流量

開發者或者初創公司都擔心一件事情,用心打造的產品無人問津。Product Hunt全球Alex排名在前四千以內,用戶流量巨大。移動互聯網爆發後,應用越來越多,差異化越來越小,能爭取到注意力越來越困難。

3. 獲取用戶反饋

對於創業者來說,你的新產品可能還在測試階段,或者說Beta版本,亦或是剛剛發佈,這個時候來ProductHunt給你的反饋會產生巨大的價值。這裡的活躍用戶都是創業者、投資人、產品經理、設計師、工程師,他們會給你帶來最快、最好、最有價值的反饋。

培養Product Hunt早期受眾群體

筆者不大認可為自家產品“尋找種子用戶群體”的說法,更偏好於“培養早期受眾群體”。因為,你如果講“尋找用戶”的話,種子用戶好像是已經存在的群體,並且還可以從別的地方搬過來似的。

培養受眾群體則是圍繞一個地方、圍繞一個人、圍繞一個平臺等等,一點點地積累用戶,然後再去受眾群體中傳遞自家產品的價值。

產品的早期用戶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而不是一個現成的群體。相比於從頭開始尋找種子用戶,培養用戶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傳遞產品的價值。Ryan Hoover(創始人) 在沒有設計任何頁面、沒有寫哪怕一行代碼之前,就已經為Product Hunt培養了受眾群體。

Ryan Hoover培養早期受眾群體的方法

1. 個人博客

Ryan擁有自己的個人博客https://ryanhoover.me,他從2011年到2016年一直在運營這個博客,持續發佈文章,很多人在他發佈的文章下評論,這裡收集了相當一部分用戶。

2. Twitter粉絲

Ryan在Twitter上一直都很活躍,也很高調,現在有近13萬粉絲。2013年Product Hunt公開上線前的8個月裡,Ryan把自己的Twitter粉絲從1219個增長到3868個,翻了三倍。

3. 個人關係網

這個是個人在線下的各種場合積累的真實關係了,他自己也強調搭建並利用好這些關係網真的很重要。他談到過Product Hunt早期用戶量突破400大關、800大關,都是充分利用了自己與媒體記者的友好關係,對方才發佈了Product Hunt相關的宣傳文章。

4. 個人業餘項目

Ryan做各種業餘項目,這些項目也會吸引很多用戶,比如之前的Startup Edition(已下線)這樣的網站。Startup Edition這個產品是個發佈一些創業圈大佬名言的地方,這就給了Ryan直接聯繫各種投資人、創業者、設計師、工程師的理由,發佈個人名言可以提升對方的知名度和影響力。Ryan通過這種方式建立了不錯的行業關係網。

5. 郵件聯繫人列表

這個就是Ryan個人的email list,他會在自己每篇博客文章底部提醒讀者加入他的email聯繫人列表,或者關注他的Twitter,加入聯繫人列表後Ryan就可以向讀者們郵件群發送最新文章信息。西方用戶都有經常查看Email郵件的習慣,Product Hunt早期就是Ryan發郵件給用戶,很多用戶通過郵件查看Product Hunt上最新最酷產品的信息。

小結

受眾群體 vs 私域流量“培養受眾群體”當前在國內接地氣的叫法應該是“培養私域流量”。筆者發現互聯網行業裡有兩撥互補的群體:第一種群體是擁有一定私域流量的人,他們寫文章、做社群、養私號、授課等,做得不錯,賺點小錢,但是苦於無法規模化。另一種群體是擁有熱情的大方向,想建立一個大平臺的人,但是苦於無法找到切入點,很顯然,這兩者其實是可以很好地結合的。

Product Hunt從0到1產品冷啟動

用戶增長實例:國內Product Hunt模仿者全軍覆沒

LinkyDink上的Product Hunt討論小組

2013年12月6日,Ryan Hoover在LinkyDink上快速搭建了一個分享有意思產品鏈接的在線討論小組, 然後邀請自己在硅谷創業圈的朋友加進來,大家每天都在這個小組裡不斷分享新產品的鏈接,討論這些新鮮的東西,大家都說這種形式真的很棒。之後,他繼續在自己的博客、Twitter和Quibb公開宣佈了這個實驗性項目的消息,前後整個過程不到20分鐘,Product Hunt的MVP版本就成功發佈了。

Ryan把那些分享推薦新產品的用戶稱作Hunter(產品獵人),這個小組裡推薦的新產品主要來自30個Hunter,這些Hunter大多數都是創業者、投資人、知名博主。過了兩個星期,共吸引了170個新用戶加入LinkyDink上的這個小組,訂閱查看最新產品信息。另外,還有很多線下的朋友當面對Ryan表示強烈支持,也有許多陌生人發郵件支持這個項目。看到朋友們反饋都很積極,於是他覺得這個分享新產品的idea靠譜。

"

Product Hunt定位為一個發掘有意思產品的平臺。他通過打造自己的社區,聚攏大量優質內容以及良好的社區氛圍,進而在用戶增長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用戶增長實例:國內Product Hunt模仿者全軍覆沒

Product Hunt是我每天都要逛的網站,它火了之後,國內很快出現同類產品,包括36氪的Next、IT桔子的today、創業邦的DEMO8等。today在2018年3月份停更,Next也在2019年6月底下線。為何紛紛失敗了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都沒有打造成社區。那Product Hunt是如何打造社區的?

Product Hunt是什麼?

ProductHunt是一個發掘有意思產品的平臺。Product Hunt的產品模式其實非常簡單,登錄註冊後就可以提交你喜歡產品的鏈接,無論是網站、還是應用、還是智能硬件,然後為它加上一句介紹語,通過審核後,它會被放到Product Hunt的首頁。如果有用戶喜歡這個產品,可以頂一下,它的排名就會根據被頂次數的多少上升,每天都會有個新的產品榜單。核心用戶可以對產品發表評論,還可以與產品的開發者直接展開討論。

Product Hunt現在已經成為了用戶發現新產品、創業者們獲得靈感、投資人們尋找新機會,以及創始人對自己的產品進行推廣的最好地方,這些綜合起來,其實就是一個社區。

用戶增長實例:國內Product Hunt模仿者全軍覆沒

ProductHunt的獨特價值

1. 發掘有趣的產品

國外互聯網裡最新最酷的產品一般都是首發ProductHunt平臺。它為用戶增添了一個發掘有意思的產品的渠道。現在這個時代有越來越多的產品被創造出來,好的產品“被發現”也成為一個很大的需求。

2. 為產品帶來流量

開發者或者初創公司都擔心一件事情,用心打造的產品無人問津。Product Hunt全球Alex排名在前四千以內,用戶流量巨大。移動互聯網爆發後,應用越來越多,差異化越來越小,能爭取到注意力越來越困難。

3. 獲取用戶反饋

對於創業者來說,你的新產品可能還在測試階段,或者說Beta版本,亦或是剛剛發佈,這個時候來ProductHunt給你的反饋會產生巨大的價值。這裡的活躍用戶都是創業者、投資人、產品經理、設計師、工程師,他們會給你帶來最快、最好、最有價值的反饋。

培養Product Hunt早期受眾群體

筆者不大認可為自家產品“尋找種子用戶群體”的說法,更偏好於“培養早期受眾群體”。因為,你如果講“尋找用戶”的話,種子用戶好像是已經存在的群體,並且還可以從別的地方搬過來似的。

培養受眾群體則是圍繞一個地方、圍繞一個人、圍繞一個平臺等等,一點點地積累用戶,然後再去受眾群體中傳遞自家產品的價值。

產品的早期用戶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而不是一個現成的群體。相比於從頭開始尋找種子用戶,培養用戶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傳遞產品的價值。Ryan Hoover(創始人) 在沒有設計任何頁面、沒有寫哪怕一行代碼之前,就已經為Product Hunt培養了受眾群體。

Ryan Hoover培養早期受眾群體的方法

1. 個人博客

Ryan擁有自己的個人博客https://ryanhoover.me,他從2011年到2016年一直在運營這個博客,持續發佈文章,很多人在他發佈的文章下評論,這裡收集了相當一部分用戶。

2. Twitter粉絲

Ryan在Twitter上一直都很活躍,也很高調,現在有近13萬粉絲。2013年Product Hunt公開上線前的8個月裡,Ryan把自己的Twitter粉絲從1219個增長到3868個,翻了三倍。

3. 個人關係網

這個是個人在線下的各種場合積累的真實關係了,他自己也強調搭建並利用好這些關係網真的很重要。他談到過Product Hunt早期用戶量突破400大關、800大關,都是充分利用了自己與媒體記者的友好關係,對方才發佈了Product Hunt相關的宣傳文章。

4. 個人業餘項目

Ryan做各種業餘項目,這些項目也會吸引很多用戶,比如之前的Startup Edition(已下線)這樣的網站。Startup Edition這個產品是個發佈一些創業圈大佬名言的地方,這就給了Ryan直接聯繫各種投資人、創業者、設計師、工程師的理由,發佈個人名言可以提升對方的知名度和影響力。Ryan通過這種方式建立了不錯的行業關係網。

5. 郵件聯繫人列表

這個就是Ryan個人的email list,他會在自己每篇博客文章底部提醒讀者加入他的email聯繫人列表,或者關注他的Twitter,加入聯繫人列表後Ryan就可以向讀者們郵件群發送最新文章信息。西方用戶都有經常查看Email郵件的習慣,Product Hunt早期就是Ryan發郵件給用戶,很多用戶通過郵件查看Product Hunt上最新最酷產品的信息。

小結

受眾群體 vs 私域流量“培養受眾群體”當前在國內接地氣的叫法應該是“培養私域流量”。筆者發現互聯網行業裡有兩撥互補的群體:第一種群體是擁有一定私域流量的人,他們寫文章、做社群、養私號、授課等,做得不錯,賺點小錢,但是苦於無法規模化。另一種群體是擁有熱情的大方向,想建立一個大平臺的人,但是苦於無法找到切入點,很顯然,這兩者其實是可以很好地結合的。

Product Hunt從0到1產品冷啟動

用戶增長實例:國內Product Hunt模仿者全軍覆沒

LinkyDink上的Product Hunt討論小組

2013年12月6日,Ryan Hoover在LinkyDink上快速搭建了一個分享有意思產品鏈接的在線討論小組, 然後邀請自己在硅谷創業圈的朋友加進來,大家每天都在這個小組裡不斷分享新產品的鏈接,討論這些新鮮的東西,大家都說這種形式真的很棒。之後,他繼續在自己的博客、Twitter和Quibb公開宣佈了這個實驗性項目的消息,前後整個過程不到20分鐘,Product Hunt的MVP版本就成功發佈了。

Ryan把那些分享推薦新產品的用戶稱作Hunter(產品獵人),這個小組裡推薦的新產品主要來自30個Hunter,這些Hunter大多數都是創業者、投資人、知名博主。過了兩個星期,共吸引了170個新用戶加入LinkyDink上的這個小組,訂閱查看最新產品信息。另外,還有很多線下的朋友當面對Ryan表示強烈支持,也有許多陌生人發郵件支持這個項目。看到朋友們反饋都很積極,於是他覺得這個分享新產品的idea靠譜。

用戶增長實例:國內Product Hunt模仿者全軍覆沒

Ryan之前就曾擔任過硅谷初創公司PlayHaven的產品經理,他的性格和人緣都還不錯,另外還會寫代碼。當訂閱產品消息的用戶達到300個時,他開始正式考慮怎麼在技術上實現Product Hunt了,有朋友建議他用Ruyby on Rails,但他的技術棧不在這裡。後來,他和自己的全棧工程師朋友 Nathan Bashaw 一起用Telescope ( js框架Meteor實現的web app模板 )快速搭建了網站的第一個版本,僅僅用了8天時間就上線了。

搭建Product Hunt社區

1. 設置用戶門檻

Product Hunt早期採用內部邀請制,並沒有大規模地開放用戶註冊。Ryan會根據自己的判斷,親自來挑選第一批優質用戶,他逐個給這些用戶打電話、發郵件,這些人也會邀請同樣優秀的用戶加入,這種相互背書、引薦的方式,保證了用戶的水平素質。

另外,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發帖、投票或者評論,到現在也僅有2%的用戶擁有評論權限。他們會對有權發帖的用戶進行過濾,並監督用戶的的行為,他們對內容質量非常敏感,這樣也確保平臺上的內容不會因為用戶的增多而出現質量下滑,這種模式對於平臺的發展來說這需要一點耐心。

筆者見過好多的平臺,前期彙集了一撥優質用戶,培養出良好氛圍,但隨著用戶的迅速增長,這樣的氣氛被破壞殆盡,前期的老用戶不堪忍受紛紛出走,同樣的劇情發生過太多次了。

"

Product Hunt定位為一個發掘有意思產品的平臺。他通過打造自己的社區,聚攏大量優質內容以及良好的社區氛圍,進而在用戶增長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用戶增長實例:國內Product Hunt模仿者全軍覆沒

Product Hunt是我每天都要逛的網站,它火了之後,國內很快出現同類產品,包括36氪的Next、IT桔子的today、創業邦的DEMO8等。today在2018年3月份停更,Next也在2019年6月底下線。為何紛紛失敗了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都沒有打造成社區。那Product Hunt是如何打造社區的?

Product Hunt是什麼?

ProductHunt是一個發掘有意思產品的平臺。Product Hunt的產品模式其實非常簡單,登錄註冊後就可以提交你喜歡產品的鏈接,無論是網站、還是應用、還是智能硬件,然後為它加上一句介紹語,通過審核後,它會被放到Product Hunt的首頁。如果有用戶喜歡這個產品,可以頂一下,它的排名就會根據被頂次數的多少上升,每天都會有個新的產品榜單。核心用戶可以對產品發表評論,還可以與產品的開發者直接展開討論。

Product Hunt現在已經成為了用戶發現新產品、創業者們獲得靈感、投資人們尋找新機會,以及創始人對自己的產品進行推廣的最好地方,這些綜合起來,其實就是一個社區。

用戶增長實例:國內Product Hunt模仿者全軍覆沒

ProductHunt的獨特價值

1. 發掘有趣的產品

國外互聯網裡最新最酷的產品一般都是首發ProductHunt平臺。它為用戶增添了一個發掘有意思的產品的渠道。現在這個時代有越來越多的產品被創造出來,好的產品“被發現”也成為一個很大的需求。

2. 為產品帶來流量

開發者或者初創公司都擔心一件事情,用心打造的產品無人問津。Product Hunt全球Alex排名在前四千以內,用戶流量巨大。移動互聯網爆發後,應用越來越多,差異化越來越小,能爭取到注意力越來越困難。

3. 獲取用戶反饋

對於創業者來說,你的新產品可能還在測試階段,或者說Beta版本,亦或是剛剛發佈,這個時候來ProductHunt給你的反饋會產生巨大的價值。這裡的活躍用戶都是創業者、投資人、產品經理、設計師、工程師,他們會給你帶來最快、最好、最有價值的反饋。

培養Product Hunt早期受眾群體

筆者不大認可為自家產品“尋找種子用戶群體”的說法,更偏好於“培養早期受眾群體”。因為,你如果講“尋找用戶”的話,種子用戶好像是已經存在的群體,並且還可以從別的地方搬過來似的。

培養受眾群體則是圍繞一個地方、圍繞一個人、圍繞一個平臺等等,一點點地積累用戶,然後再去受眾群體中傳遞自家產品的價值。

產品的早期用戶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而不是一個現成的群體。相比於從頭開始尋找種子用戶,培養用戶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傳遞產品的價值。Ryan Hoover(創始人) 在沒有設計任何頁面、沒有寫哪怕一行代碼之前,就已經為Product Hunt培養了受眾群體。

Ryan Hoover培養早期受眾群體的方法

1. 個人博客

Ryan擁有自己的個人博客https://ryanhoover.me,他從2011年到2016年一直在運營這個博客,持續發佈文章,很多人在他發佈的文章下評論,這裡收集了相當一部分用戶。

2. Twitter粉絲

Ryan在Twitter上一直都很活躍,也很高調,現在有近13萬粉絲。2013年Product Hunt公開上線前的8個月裡,Ryan把自己的Twitter粉絲從1219個增長到3868個,翻了三倍。

3. 個人關係網

這個是個人在線下的各種場合積累的真實關係了,他自己也強調搭建並利用好這些關係網真的很重要。他談到過Product Hunt早期用戶量突破400大關、800大關,都是充分利用了自己與媒體記者的友好關係,對方才發佈了Product Hunt相關的宣傳文章。

4. 個人業餘項目

Ryan做各種業餘項目,這些項目也會吸引很多用戶,比如之前的Startup Edition(已下線)這樣的網站。Startup Edition這個產品是個發佈一些創業圈大佬名言的地方,這就給了Ryan直接聯繫各種投資人、創業者、設計師、工程師的理由,發佈個人名言可以提升對方的知名度和影響力。Ryan通過這種方式建立了不錯的行業關係網。

5. 郵件聯繫人列表

這個就是Ryan個人的email list,他會在自己每篇博客文章底部提醒讀者加入他的email聯繫人列表,或者關注他的Twitter,加入聯繫人列表後Ryan就可以向讀者們郵件群發送最新文章信息。西方用戶都有經常查看Email郵件的習慣,Product Hunt早期就是Ryan發郵件給用戶,很多用戶通過郵件查看Product Hunt上最新最酷產品的信息。

小結

受眾群體 vs 私域流量“培養受眾群體”當前在國內接地氣的叫法應該是“培養私域流量”。筆者發現互聯網行業裡有兩撥互補的群體:第一種群體是擁有一定私域流量的人,他們寫文章、做社群、養私號、授課等,做得不錯,賺點小錢,但是苦於無法規模化。另一種群體是擁有熱情的大方向,想建立一個大平臺的人,但是苦於無法找到切入點,很顯然,這兩者其實是可以很好地結合的。

Product Hunt從0到1產品冷啟動

用戶增長實例:國內Product Hunt模仿者全軍覆沒

LinkyDink上的Product Hunt討論小組

2013年12月6日,Ryan Hoover在LinkyDink上快速搭建了一個分享有意思產品鏈接的在線討論小組, 然後邀請自己在硅谷創業圈的朋友加進來,大家每天都在這個小組裡不斷分享新產品的鏈接,討論這些新鮮的東西,大家都說這種形式真的很棒。之後,他繼續在自己的博客、Twitter和Quibb公開宣佈了這個實驗性項目的消息,前後整個過程不到20分鐘,Product Hunt的MVP版本就成功發佈了。

Ryan把那些分享推薦新產品的用戶稱作Hunter(產品獵人),這個小組裡推薦的新產品主要來自30個Hunter,這些Hunter大多數都是創業者、投資人、知名博主。過了兩個星期,共吸引了170個新用戶加入LinkyDink上的這個小組,訂閱查看最新產品信息。另外,還有很多線下的朋友當面對Ryan表示強烈支持,也有許多陌生人發郵件支持這個項目。看到朋友們反饋都很積極,於是他覺得這個分享新產品的idea靠譜。

用戶增長實例:國內Product Hunt模仿者全軍覆沒

Ryan之前就曾擔任過硅谷初創公司PlayHaven的產品經理,他的性格和人緣都還不錯,另外還會寫代碼。當訂閱產品消息的用戶達到300個時,他開始正式考慮怎麼在技術上實現Product Hunt了,有朋友建議他用Ruyby on Rails,但他的技術棧不在這裡。後來,他和自己的全棧工程師朋友 Nathan Bashaw 一起用Telescope ( js框架Meteor實現的web app模板 )快速搭建了網站的第一個版本,僅僅用了8天時間就上線了。

搭建Product Hunt社區

1. 設置用戶門檻

Product Hunt早期採用內部邀請制,並沒有大規模地開放用戶註冊。Ryan會根據自己的判斷,親自來挑選第一批優質用戶,他逐個給這些用戶打電話、發郵件,這些人也會邀請同樣優秀的用戶加入,這種相互背書、引薦的方式,保證了用戶的水平素質。

另外,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發帖、投票或者評論,到現在也僅有2%的用戶擁有評論權限。他們會對有權發帖的用戶進行過濾,並監督用戶的的行為,他們對內容質量非常敏感,這樣也確保平臺上的內容不會因為用戶的增多而出現質量下滑,這種模式對於平臺的發展來說這需要一點耐心。

筆者見過好多的平臺,前期彙集了一撥優質用戶,培養出良好氛圍,但隨著用戶的迅速增長,這樣的氣氛被破壞殆盡,前期的老用戶不堪忍受紛紛出走,同樣的劇情發生過太多次了。

用戶增長實例:國內Product Hunt模仿者全軍覆沒

邀請制下每天用戶評論數

2. 優先吸納活躍用戶

在培育每一批用戶群體的時候,先期保證最具有熱情和最有想法的用戶進場。Product Hunt會追蹤每一個新用戶,並查看他們 在Twitter上的影響力。如果新用戶的粉絲比較多,並且極其活躍,就會立刻與其取得聯繫,然後為用戶開通發帖權限。你想打造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在線社區,如果前期用戶沒有很多的互動,也沒有優質的內容的話,那麼就相當於搭建空中樓閣。

3. 建立社區文化

Ryan喜歡用“去中心化”、“民主”、“開放”這樣的詞來形容Product Hunt。產品的發現和排名都完全是來自於用戶,不管是誰,都只有一票。Product Hunt在打造產品新功能時,團隊都會首先向用戶徵求意見,看看大家都是怎麼想的,真心希望用戶能夠參與進來。比如,Ryan拿不準一個功能模塊是叫”created by“還是”made by“好,那就直接讓用戶來決定吧。

"

Product Hunt定位為一個發掘有意思產品的平臺。他通過打造自己的社區,聚攏大量優質內容以及良好的社區氛圍,進而在用戶增長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用戶增長實例:國內Product Hunt模仿者全軍覆沒

Product Hunt是我每天都要逛的網站,它火了之後,國內很快出現同類產品,包括36氪的Next、IT桔子的today、創業邦的DEMO8等。today在2018年3月份停更,Next也在2019年6月底下線。為何紛紛失敗了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都沒有打造成社區。那Product Hunt是如何打造社區的?

Product Hunt是什麼?

ProductHunt是一個發掘有意思產品的平臺。Product Hunt的產品模式其實非常簡單,登錄註冊後就可以提交你喜歡產品的鏈接,無論是網站、還是應用、還是智能硬件,然後為它加上一句介紹語,通過審核後,它會被放到Product Hunt的首頁。如果有用戶喜歡這個產品,可以頂一下,它的排名就會根據被頂次數的多少上升,每天都會有個新的產品榜單。核心用戶可以對產品發表評論,還可以與產品的開發者直接展開討論。

Product Hunt現在已經成為了用戶發現新產品、創業者們獲得靈感、投資人們尋找新機會,以及創始人對自己的產品進行推廣的最好地方,這些綜合起來,其實就是一個社區。

用戶增長實例:國內Product Hunt模仿者全軍覆沒

ProductHunt的獨特價值

1. 發掘有趣的產品

國外互聯網裡最新最酷的產品一般都是首發ProductHunt平臺。它為用戶增添了一個發掘有意思的產品的渠道。現在這個時代有越來越多的產品被創造出來,好的產品“被發現”也成為一個很大的需求。

2. 為產品帶來流量

開發者或者初創公司都擔心一件事情,用心打造的產品無人問津。Product Hunt全球Alex排名在前四千以內,用戶流量巨大。移動互聯網爆發後,應用越來越多,差異化越來越小,能爭取到注意力越來越困難。

3. 獲取用戶反饋

對於創業者來說,你的新產品可能還在測試階段,或者說Beta版本,亦或是剛剛發佈,這個時候來ProductHunt給你的反饋會產生巨大的價值。這裡的活躍用戶都是創業者、投資人、產品經理、設計師、工程師,他們會給你帶來最快、最好、最有價值的反饋。

培養Product Hunt早期受眾群體

筆者不大認可為自家產品“尋找種子用戶群體”的說法,更偏好於“培養早期受眾群體”。因為,你如果講“尋找用戶”的話,種子用戶好像是已經存在的群體,並且還可以從別的地方搬過來似的。

培養受眾群體則是圍繞一個地方、圍繞一個人、圍繞一個平臺等等,一點點地積累用戶,然後再去受眾群體中傳遞自家產品的價值。

產品的早期用戶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而不是一個現成的群體。相比於從頭開始尋找種子用戶,培養用戶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傳遞產品的價值。Ryan Hoover(創始人) 在沒有設計任何頁面、沒有寫哪怕一行代碼之前,就已經為Product Hunt培養了受眾群體。

Ryan Hoover培養早期受眾群體的方法

1. 個人博客

Ryan擁有自己的個人博客https://ryanhoover.me,他從2011年到2016年一直在運營這個博客,持續發佈文章,很多人在他發佈的文章下評論,這裡收集了相當一部分用戶。

2. Twitter粉絲

Ryan在Twitter上一直都很活躍,也很高調,現在有近13萬粉絲。2013年Product Hunt公開上線前的8個月裡,Ryan把自己的Twitter粉絲從1219個增長到3868個,翻了三倍。

3. 個人關係網

這個是個人在線下的各種場合積累的真實關係了,他自己也強調搭建並利用好這些關係網真的很重要。他談到過Product Hunt早期用戶量突破400大關、800大關,都是充分利用了自己與媒體記者的友好關係,對方才發佈了Product Hunt相關的宣傳文章。

4. 個人業餘項目

Ryan做各種業餘項目,這些項目也會吸引很多用戶,比如之前的Startup Edition(已下線)這樣的網站。Startup Edition這個產品是個發佈一些創業圈大佬名言的地方,這就給了Ryan直接聯繫各種投資人、創業者、設計師、工程師的理由,發佈個人名言可以提升對方的知名度和影響力。Ryan通過這種方式建立了不錯的行業關係網。

5. 郵件聯繫人列表

這個就是Ryan個人的email list,他會在自己每篇博客文章底部提醒讀者加入他的email聯繫人列表,或者關注他的Twitter,加入聯繫人列表後Ryan就可以向讀者們郵件群發送最新文章信息。西方用戶都有經常查看Email郵件的習慣,Product Hunt早期就是Ryan發郵件給用戶,很多用戶通過郵件查看Product Hunt上最新最酷產品的信息。

小結

受眾群體 vs 私域流量“培養受眾群體”當前在國內接地氣的叫法應該是“培養私域流量”。筆者發現互聯網行業裡有兩撥互補的群體:第一種群體是擁有一定私域流量的人,他們寫文章、做社群、養私號、授課等,做得不錯,賺點小錢,但是苦於無法規模化。另一種群體是擁有熱情的大方向,想建立一個大平臺的人,但是苦於無法找到切入點,很顯然,這兩者其實是可以很好地結合的。

Product Hunt從0到1產品冷啟動

用戶增長實例:國內Product Hunt模仿者全軍覆沒

LinkyDink上的Product Hunt討論小組

2013年12月6日,Ryan Hoover在LinkyDink上快速搭建了一個分享有意思產品鏈接的在線討論小組, 然後邀請自己在硅谷創業圈的朋友加進來,大家每天都在這個小組裡不斷分享新產品的鏈接,討論這些新鮮的東西,大家都說這種形式真的很棒。之後,他繼續在自己的博客、Twitter和Quibb公開宣佈了這個實驗性項目的消息,前後整個過程不到20分鐘,Product Hunt的MVP版本就成功發佈了。

Ryan把那些分享推薦新產品的用戶稱作Hunter(產品獵人),這個小組裡推薦的新產品主要來自30個Hunter,這些Hunter大多數都是創業者、投資人、知名博主。過了兩個星期,共吸引了170個新用戶加入LinkyDink上的這個小組,訂閱查看最新產品信息。另外,還有很多線下的朋友當面對Ryan表示強烈支持,也有許多陌生人發郵件支持這個項目。看到朋友們反饋都很積極,於是他覺得這個分享新產品的idea靠譜。

用戶增長實例:國內Product Hunt模仿者全軍覆沒

Ryan之前就曾擔任過硅谷初創公司PlayHaven的產品經理,他的性格和人緣都還不錯,另外還會寫代碼。當訂閱產品消息的用戶達到300個時,他開始正式考慮怎麼在技術上實現Product Hunt了,有朋友建議他用Ruyby on Rails,但他的技術棧不在這裡。後來,他和自己的全棧工程師朋友 Nathan Bashaw 一起用Telescope ( js框架Meteor實現的web app模板 )快速搭建了網站的第一個版本,僅僅用了8天時間就上線了。

搭建Product Hunt社區

1. 設置用戶門檻

Product Hunt早期採用內部邀請制,並沒有大規模地開放用戶註冊。Ryan會根據自己的判斷,親自來挑選第一批優質用戶,他逐個給這些用戶打電話、發郵件,這些人也會邀請同樣優秀的用戶加入,這種相互背書、引薦的方式,保證了用戶的水平素質。

另外,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發帖、投票或者評論,到現在也僅有2%的用戶擁有評論權限。他們會對有權發帖的用戶進行過濾,並監督用戶的的行為,他們對內容質量非常敏感,這樣也確保平臺上的內容不會因為用戶的增多而出現質量下滑,這種模式對於平臺的發展來說這需要一點耐心。

筆者見過好多的平臺,前期彙集了一撥優質用戶,培養出良好氛圍,但隨著用戶的迅速增長,這樣的氣氛被破壞殆盡,前期的老用戶不堪忍受紛紛出走,同樣的劇情發生過太多次了。

用戶增長實例:國內Product Hunt模仿者全軍覆沒

邀請制下每天用戶評論數

2. 優先吸納活躍用戶

在培育每一批用戶群體的時候,先期保證最具有熱情和最有想法的用戶進場。Product Hunt會追蹤每一個新用戶,並查看他們 在Twitter上的影響力。如果新用戶的粉絲比較多,並且極其活躍,就會立刻與其取得聯繫,然後為用戶開通發帖權限。你想打造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在線社區,如果前期用戶沒有很多的互動,也沒有優質的內容的話,那麼就相當於搭建空中樓閣。

3. 建立社區文化

Ryan喜歡用“去中心化”、“民主”、“開放”這樣的詞來形容Product Hunt。產品的發現和排名都完全是來自於用戶,不管是誰,都只有一票。Product Hunt在打造產品新功能時,團隊都會首先向用戶徵求意見,看看大家都是怎麼想的,真心希望用戶能夠參與進來。比如,Ryan拿不準一個功能模塊是叫”created by“還是”made by“好,那就直接讓用戶來決定吧。

用戶增長實例:國內Product Hunt模仿者全軍覆沒

4. 將早期用戶分類

Product Hunt 將社區早期的核心用戶明確分類為以下四大類:

(1)產品愛好者:他們只想看看那些最新發布的優秀產品和有意思的東西;

(2)創業者/創造者:他們想嘗試和其他同類創業者或者投資人接觸;

(3)投資人:他們只想發掘最有潛力的團隊或產品;

(4)媒體記者:他們想報道創業公司、最新趨勢、最新投資信息、有料的新聞等等;

Product Hunt早期所有的產品迭代開發都是圍繞這四組核心用戶來展開的。但是早期對於社區來說最重要的其實是第2組用戶,他們是從產品中受益最多的人,官方稱這類用戶為Makers。

5. 獎勵早期用戶

(1)給早期用戶編號:產品早期沒有那麼多的用戶,那麼先讓用戶知道自己的用戶編號,等將來產品出名了,這就會是一種優越感,比如Apple的001號員工,騰訊創始人的QQ號10001。

(2)給早期用戶頭銜:Product Hunt公開給予早期100個用戶”思想領袖“的頭銜,這些”思想領袖”才有權整理髮布產品精選專輯,這會給用戶帶來內在的精神鼓勵。

(3)給早期用戶特權:Product Hunt早期只允許一部分優質用戶可以發佈產品、發佈評論,這給他們一種優越感,到現在依然是受邀請的用戶才能夠展開這些核心操作,這極大地提升了用戶的參與感,他們會把自己的當做是Product Hunt的內部合夥人。

(4)獲取用戶的芳心:Product Hunt早期團隊會給創業者用戶手動寫信進行個性化的反饋,給記者用戶手動傳遞獨家新聞,給投資人用戶分享交易信息。

6. 線下聚會活動

Product Hunt這些活動一開始主要是面向核心用戶的,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四類用戶,後來逐漸擴大,世界各地的用戶甚至會自發組織這樣的活動,大家從線上到線下進行互動,這樣可以建立真實的聯繫,加強社區的凝聚力。

小結

世界各地充斥著 Product Hunt 的抄襲者,界面都模仿得惟妙惟肖、甚至更漂亮、功能更多,但沒有一個能達到 Product Hunt 的高度的。界面可以很快地抄來,但高質量的內容、高質量的忠實用戶(風投、創業者、優質makers)群體、經營的高質量社區是抄不來的,看看每個推薦的產品底下有深度的討論就知道了。

Ryan Hoover自己也說過:“你可以在幾天內建造類似Product Hunt這樣的網站,這很簡單,不是很大的挑戰,甚至還有開源的模板讓你建,但是社區不是那麼容易建立起來的,對於Product Hunt來說,社區和品牌才是重要的!”。

Product Hunt用戶增長策略

1. 用戶的自增長

Product Hunt早期並沒有全部對外開放,它採用邀請碼的方式來擴大用戶。絕大部分老用戶都得到了3個邀請碼,少數人能有 6 個邀請碼,這會讓更多的人因為「一碼難求」而心癢難耐。即便是如此剋制地選擇用戶,在2013年12月4日產品正式發佈那一天,Product Hunt就獲取了400個用戶,20天后,已增長到了2000個精選用戶,這些用戶都是自動邀請來的超級用戶。邀請碼模式雖然很傳統,但是依然很奏效。

2. 產品的自推廣

創業者一旦開發出新產品,就迫不及待地想讓全世界都知道,Product Hunt恰恰為新產品提供了一個推廣渠道。當創業者自家的產品被推上Product Hunt首頁後,他們一般都會主動地再次向各個渠道推廣一下,畢竟,普通創業者或開發者的產品能上Product Hunt排行榜也是一種基本認可和榮譽。這樣自發的宣傳不僅給創業者自家產品帶來流量還順便給Product Hunt帶來了大量曝光機會。

3. 圍繞一個渠道做增長

Product Hunt的用戶運營工作幾乎完全是圍繞Twitter展開的。產品的首次發佈就是在Twitter上,早期活躍用戶的獲取就是在Twitter上,跟用戶互動也是在Twitter上。用戶的激活也是利用Twitter,如果用戶A在twitter上已經關注了一個用戶B,然後兩人都註冊ProductHunt的話,那麼在Product Hunt上,A就會自動關注B,這就是一種用戶關係的遷移,A的feed流裡就會看到B的動態。甚至產品的宣傳也會利用Twitter,用戶提交產品鏈接之後,Product Hunt官方Twitter就會發消息,幫忙宣傳這個產品。

4. 鼓勵用戶創作文章

Product Hunt每天會推薦10個最優質的產品放在產品的首頁,團隊每天會一一寫郵件祝賀這些產品背後的創業者發佈成功,然後邀請他們寫文章分享自己在Product Hunt上的推廣經驗,這算得上是一種間接的內容營銷方式。有了與Product Hunt強相關的文章內容,就會從搜索引擎那裡帶來可觀的用戶流量。

5. 機靈小技巧

Ryan Hoover經常在自己的博客上發表文章,一看到有人轉發了自己的文章到Twitter上,就在轉發推文下面回帖表示感謝,幾乎每次有人轉發文章,或者轉發他發的推文,他都去單獨回覆表示感謝,提高自己的曝光率,用這種方法讓自己的Twitter粉絲量翻了三倍。

小結

無論是“用戶自增長”還是“產品自推廣”這樣的增長策略,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保障產品本身就能夠實現自我擴張,尤其是在產品起步階段就應該為其注入自增長基因。這樣不但可以為產品獲取更多的用戶,更重要的是可以花更少的錢。如果Ryan一開始僅僅依靠付費硬推廣,那麼Product Hunt是無法做起來的,更無法做大。

參考資料

《Product Hunt’s Rise》,Ben Gelsey《The Wisdom Of The 20-Minute Startup》,Ryan Hoover

《How We Leveraged Community to Grow Product Hunt》,Erik Torenberg

《What Every Startup Can Learn From Product Hunt’s Marketing》,threadling

灣區日報 ,wanqu

作者:Arthur_Guo,一名寫代碼的一線創業者,喜歡研究務實、可操作性強的用戶增長案例。

本文由@Arthur_Guo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於CC0協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