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社囉!春天過社吃社飯,“憶苦飯”滿嘴青蒿香!
過社囉!春天過社吃社飯,“憶苦飯”滿嘴青蒿香!
過社囉!春天過社吃社飯,“憶苦飯”滿嘴青蒿香!
過社囉!春天過社吃社飯,“憶苦飯”滿嘴青蒿香!
過社囉!春天過社吃社飯,“憶苦飯”滿嘴青蒿香!
過社囉!春天過社吃社飯,“憶苦飯”滿嘴青蒿香!
過社囉!春天過社吃社飯,“憶苦飯”滿嘴青蒿香!
過社囉!春天過社吃社飯,“憶苦飯”滿嘴青蒿香!
過社囉!春天過社吃社飯,“憶苦飯”滿嘴青蒿香!
過社囉!春天過社吃社飯,“憶苦飯”滿嘴青蒿香!
過社囉!春天過社吃社飯,“憶苦飯”滿嘴青蒿香!
清江小順兒
1/10 社飯自古有之,是中國土家、苗、侗族等少數民族祭祀社稷的一種食品。吃社飯,主要在社日(即立春後第五個戊日)進行,民間習慣稱為“過社”、“攔社”等。戊日屬土,所以這天是祭祀土地菩薩的日子,人們以祈年景順利,五穀豐登,家運祥和。(如喜歡,請點擊“清江小順兒”進行關注,也請轉發文章,精彩內容小順兒為你每天訂製!)
2/10 社飯即在過社時吃的特殊飯食。土家族人們注重過社春,立春過後的第五個戊日(通常在春分前後),家家戶戶都要做社飯,以祭祀先人。
3/10 社飯的製作方法是:將田園、溪邊、山坡上的鮮嫩社蒿(香蒿、青蒿)採擷回家,洗淨剁碎,揉盡苦水,焙乾,與野蒜(胡蔥)、地米菜、臘豆乾、臘肉乾等輔料摻合糯米(可摻部分粘米,但需先將粘米煮成半熟後合入糯米)蒸或燜制而成。其味鮮美,芳香撲鼻,鬆軟可口,老少皆宜。
4/10 社飯的原料是白米和蒿菜,所以又有人稱為憶苦飯。製作時,將先發的青蒿嫩枝搓揉,擠出苦水,同泡好的粘米、糯米一起蒸或燜熟,即可食用。
5/10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做社飯時又加進了野蔥、蒜苗、臘肉丁、核桃仁、花生仁等,不但清香,而且具有提神健腦之功效。
6/10 又因為沒有嫩蒿時可以用野蔥代,社飯則成為四時的美食。每年春分前後,人們都以吃社飯邀約親朋好友聚會。
7/10 特別是有新墳的人家,由以吃社飯約請朋友到墳山掃墓,且人越多越好。每每此時,四周山上,人頭攢動,香菸裊繞,鞭炮連天,吃社飯呈現出祭悼濃重氣氛。
8/10 臘肉切成小丁,苦蒜去根鬚切成短節,蒿菜洗淨(只用嫩葉),切成短節,揉出苦水劑幹水分。入鍋用茶油炒至蒿菜轉黃去除苦水待用。糯米、大米淘洗乾淨,糯米用水浸泡;大米先放入沸水鍋中稍煮片刻撈出,濾去米湯;糯米濾去水分後與煮過的大米混合一起,放入臘肉丁、苦蒜、蒿菜、鹽、味精拌勻,放入甑內,用大火蒸熟即成。
9/10 青蒿野蔥味馨香,臘肉香味濃郁,米飯油而不膩。蒿菜只用嫩葉,必須揉出苦汁,茶油不能多放。如沒有茶油也可改用菜油。 土家人十分看重“過社”,家家戶戶樂此不疲,過社時,都興做香噴噴的社飯。唐《社日》“鵝湖山下稻糧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及清《潭陽竹枝詞》“五戊經過春日長,治聾酒好漫沽長。萬家年後炊煙起,白米青蒿社飯香”等詩詞就是對土家人“過社”的真實寫照。
10/10 由於社蒿(香蒿)具有很好的藥理作用,其性苦寒,能治療和預防“傷、腫痛、癆、瘧、痢、痔”等多種疾病,所以社飯是土家人傳統藥膳中的一個常用品種。(如喜歡,請點擊“清江小順兒”進行關注,也請轉發文章,精彩內容小順兒為你每天訂製!)
2017-04-02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