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的豆腐皮包子

西嶺雪 2017-03-31

晴雯的豆腐皮包子

文、西嶺雪

聽說我要上一檔美食節目,朋友們爆笑了起來。無他,我這一年365天至少有100天在吃方便麵的“泡麵姐”,生平不願意為了一個“吃”字耗時耗神,和美食邊兒都不沾,竟要去電視上指點做菜?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其實是為了晴雯。

因為這檔節目是央視的《中國味道》,因為這期內容是關於《紅樓夢》美食,因為這道菜是晴雯最喜愛的“豆腐皮包子”。

晴雯的豆腐皮包子

晴雯是個悲情的人物,但是第八回的出場,是她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那天,寶玉去寧國府吃早飯,因見到一味豆腐皮包子,是晴雯最愛吃的,便特特的命人送回自己房中來,只說要留著晚上吃。

這晚寶玉從梨香院大醉而歸,醉醺醺地剛到門首,晴雯便迎了出來說:“好啊,早晨哄我研了這許久的墨,寫了三個字就扔下去走了。我因怕小丫頭貼不穩,親自登高爬梯地貼了去,這會子手凍得還冰涼呢。”於是寶玉握了她的手替她溫著,兩人一同來到院門前,站在雪中,肩並肩地看那門斗上的字:絳芸軒。一邊回頭問:早晨留的那一碟豆腐皮包子,你可吃了?

我想,到死,晴雯也是不會忘記這一幕的。她那麼純粹地熾熱地愛著寶玉,一生人中從未有一分一秒想過離開他,吵架時會說“我一頭碰死了也不出這個門兒”,嬌嗔時會說“你們都去得盡了我再動不遲”,直到臨死還含淚說“痴心傻意,只道大家死活在一處,怎料有今天。”而寶玉,也是把她視為自己心頭一等一的人,會由著她的性子撕扇子搏千金一笑,會倒轉了身份給她添茶倒水,連吃一碟豆腐皮包子也想著她愛吃,特特地向人討了來送回房。

這使我對這道菜充滿了嚮往,究竟什麼是豆腐皮包子,到底是豆腐做皮,還是豆腐皮做餡呢?糾結多年,難得在這節目中竟與紅樓菜傳人牛大師結緣,得以親自參與,從選材、烘焙、直到製作擺盤,都一一斟酌思量,終於解了這個謎,圓了這個夢。

晴雯的豆腐皮包子

首先是關於豆腐皮的概念。

原來早在清宮御膳食單裡已有記錄,豆腐皮是指豆漿煮沸後凝在表層的一層薄皮,挑出晾乾即得,又稱油豆皮,一鍋豆漿只能揭一兩層油皮,所以很是難得;

清代袁枚《隨園食單》裡也記錄了很多關於豆腐皮的吃法,多半是與菜蔬、麻油一起涼拌,取其筋道,應該指的是北方的“千張”,又叫“腐竹”,是將豆漿加入凝固劑壓皮,或切成極薄的豆腐乾;

第三種則是將豆腐和麵揉在一起做麵皮,亦稱豆腐皮。

寧榮二府乃是公爵之後,閥閱之家,鐘鳴鼎食,炊金饌玉,自然是清宮御膳最符合他們的食單了。因此我們選用的是第一種:油豆皮。

同時,油豆皮薄如蟬翼,裹餡後所有餡料會透過豆皮隱約可見,在視覺效果上也是非常驚豔的。

第二個思考是關於餡料。

首先是葷素的選擇。第61回中,芳官命小廚房柳家的炒蒿子杆,柳家的問肉炒還是素炒,答說因嫌油膩才叫炒麵筋,這會子又問油炒素炒。可見晴雯口中味清淡,喜歡素食。所以我們決定選擇素餡。彼時天降微雪,自然是冬季。於是我們選擇了冬季時蔬的胡蘿蔔、冬菇之類。

同時,宮廷御膳最講究寓意,常有什麼金玉滿堂啊,花開富貴啊,百福如意啊之類的名堂,所以我們考慮餡料選擇要五行相濟,配齊金木水火土五色食材:金為白色,馬蹄的脆爽;木是綠色,我們選了甜豆;水為黑色,冬菇;火是紅色,胡蘿蔔;土是黃色,豆腐皮。同時土代表大地,豆腐皮包攏一切,正如同大地承載萬物,這是一道養生大全包子。

晴雯的豆腐皮包子

同時,牛大師最富有創意而實用的發明是將餡料中加入了蒸熟的糯米。米軟而糯,彷彿吳儂軟語,讓人很容易聯想到曹雪芹先生的祖籍金陵;同時也象徵了晴雯堅貞而柔軟的矛盾性格,糯米生時脆硬,熟時粘軟,而晴雯也一樣,表面堅硬,內心柔軟,其實是個非常多情單純的小姑娘。

最關鍵的,還是糯米的加入可以讓各種餡料緊密相連,容易定型,不會把這層豆腐皮墜破,所以我是特別佩服牛大師的這道神來之筆。

最後,是包子的收口。古時豆腐皮包子的做法有幾種,折成四方型,用蛋清收口;或是用麻線收口,蒸熟後抽掉。而牛大師的方法絕對高級,又簡便又漂亮還養生,而且,充滿情懷,差點讓我落淚。

因為他特地將豆腐皮皺褶成一朵花的模樣,並且告訴我說這是芙蓉花。我們知道,晴雯死後,寶玉為其長歌當哭寫了篇洋洋灑灑的《芙蓉女兒誄》,完全不把她當丫鬟看待,而將她奉為芙蓉仙子來祭拜,所以芙蓉花代表了寶玉對晴雯的最高贊慕;花型之下,牛大師再用晴雯最喜愛的另一樣食材蒿子杆做點綴,攔腰一系,畫龍點睛,不但美觀,還暗合了“怡紅快綠”四個字,寓意極其美妙!

而烤包子的設想也同樣是一個出人意料的選擇。

在我的臆想中這道豆腐皮包子肯定是蒸的,就像灌湯包那樣。但是牛大師說,寶玉早晨留的包子到晚上吃,蒸的包子早已塌型,皮也硬了,不好吃也不好看;而如果用烤的,無論從形狀還是口感來說,保存一天都絕對沒有問題。

《琉璃世界白雪紅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羶》一回中,關於烤鹿肉的描寫非常生動有趣,引人垂涎,所以我們知道曹雪芹先生對於烤食應該是很偏愛的;最關鍵的是,晴雯的判詞中說她“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而這道烤包子極薄極脆極輕巧,薄如蟬翼,透明的,墜墜的,晶瑩柔豔,看著讓人又心疼又心驚,真有種“彩雲易散琉璃脆”的感覺,非常符合晴雯的性格與形象。

所以,這是一道有故事的菜。昨天,我在《中國味道》舞臺上解讀的時候,自己先不由地感動了。而嘉賓酈波的評價更讓我如逢知己——酈老師說,他聽我回憶著晴雯的一顰一笑,彷彿在瞬時間看完了晴雯的一生,傷感莫名,守著這道菜,竟然不忍下嚥。

聽著酈波老師的點評,我情不自禁拱手揖了個古禮,答謝相知。而酈波老師也特地起座還了一禮,說是感謝我們還原了這樣一道香氣裡有靈魂的菜。

晴雯的豆腐皮包子

今早,看到酈波老師的新詩《芙蓉女兒》,正是品了豆腐皮包子後回憶第八回寶晴共讀絳芸軒的一幕,我遂步韻相和,以記今夕——

《芙蓉女兒》酈波

指殘玉冷倩誰溫?

水木芙蓉俱斷魂。

眉黛煙青同握手,

雪前誰賞絳芸軒。

《步韻和酈波老師詠晴雯》西嶺雪

倩手補裘衣尚溫,

嬌嗔撕扇亦消魂。

虛名薄倖何曾負?

一瓣心香祭鶴軒。

晴雯的豆腐皮包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